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雷帕霉素对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陈颖华
蔡常洁
+2 位作者
陆敏强
郭中敏
陈规划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8-251,263,共5页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影响。【方法】应用MTT细胞增殖实验观察雷帕霉素对walker-256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雷帕霉素对walker-256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应用荧光定量RT-PCR观察雷帕霉素walker-256肿...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影响。【方法】应用MTT细胞增殖实验观察雷帕霉素对walker-256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雷帕霉素对walker-256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应用荧光定量RT-PCR观察雷帕霉素walker-256肿瘤细胞VEGFmRNA表达的影响。观察雷帕霉素对免疫抑制肝转移癌大鼠模型肿瘤生长情况、肿瘤组织PCNA指数、肿瘤复发率及生存情况的影响。【结果】MTT细胞增殖实验示雷帕霉素对walker-256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IC50为9.60ng/mL;细胞周期检测示雷帕霉素组G1/G0期比例为55.2%±0.1%较对照组(45.2%±0.4%)高(P<0.05);雷帕霉素组VEGFmRNA表达为(4.50±0.13)×10-2较对照组[(70.8±1.3)×10-2]低(P<0.05)。雷帕霉素组荷瘤大鼠荷瘤肝重为(12.5±0.2)g,较对照组[(14.4±0.3)g]轻,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帕霉素组荷瘤大鼠荷瘤肝质量比为(61.3±0.6)×10-3,较对照组[(70.8±1.3)×10-3]小,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帕霉素组大鼠肿瘤复发率为90%,对照组为9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雷帕霉素组生存时间为(26.5±2.5)d,对照组为(14.8±2.3)d,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帕霉素组大鼠PCNA指数为64.1%±2.1%,较对照组(80.8%±1.0%)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雷帕霉素对降低免疫抑制下的肿瘤复发率作用不明显,但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速度,延长带瘤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肝癌
肝移植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肝脏特异性可调控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表达的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
1
2
作者
杨国柱
傅思莹
+5 位作者
黄冰
单于
肖东
马芸
邓新燕
陈系古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3-377,共5页
【目的】制备TRE-HCV-C转基因小鼠,为四环素调控系统的体内研究提供了反应部分的转基因小鼠,以便与本实验室同时建立的调控部分的小鼠共同作用,为进一步建立双转基因小鼠模型奠定基础,更为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HCV-C)的发病机制的研究...
【目的】制备TRE-HCV-C转基因小鼠,为四环素调控系统的体内研究提供了反应部分的转基因小鼠,以便与本实验室同时建立的调控部分的小鼠共同作用,为进一步建立双转基因小鼠模型奠定基础,更为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HCV-C)的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一个实用方便的模型。【方法】重组构建含有目的基因HCV-C、TRE序列和SV40 polyA的转基因载体pTRE-HCV-C,以显微注射的方法将1.153kb的转基因片段注入BALB/C母鼠的受精卵,出生动物及其后代经PCR初步筛选出阳性,再经Southern杂交对阳性鼠基因组DNA标本行进一步鉴定。用转基因阳性小鼠和整合有肝脏特异性启动子ApoE和rtTA基因的另一品系转基因小鼠杂交,得到子代F1小鼠,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来初步检测HCV-C在肝脏中特异性的可调控性的表达。【结果】产生了5只整合有TRE-HCV-C基因的首建鼠,以及它的子代也带有此基因。与基因组上整合有肝脏特异性启动子ApoE和rtTA基因的转基因小鼠杂交后,得到子代F1小鼠,特定时间与DOX作用后,小鼠肝脏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TRE-HCV-C小鼠为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动物模型工具。【结论】成功制备了HCV-C转基因小鼠,可利用四环素调控系统来研究HCV中的C基因对小鼠的作用,为进一步建立四环素调控系统调控下表达HCV-C基因双转基因小鼠模型奠定基础,也是HCV-C基因功能研究及与肝细胞癌的关系的机制研究的一个有用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V-C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
转基因小鼠模型
四环素调控系统
组织特异性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粒径的介孔纳米硅材料皮下给予小鼠的急性毒性
被引量:
2
3
作者
席晨
王周华
+1 位作者
付新录
黄芝瑛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8-73,共6页
目的研究介孔纳米硅材料(MSN)经皮下注射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分析异常反应与材料粒径的关系,探讨诱发局部刺激及全身毒性的相关机制。方法昆明小鼠一次性sc给予MSN 1000 mg·kg-1的3种不同颗粒(80,200,1000 nm)和粒径约20 nm的二氧化...
目的研究介孔纳米硅材料(MSN)经皮下注射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分析异常反应与材料粒径的关系,探讨诱发局部刺激及全身毒性的相关机制。方法昆明小鼠一次性sc给予MSN 1000 mg·kg-1的3种不同颗粒(80,200,1000 nm)和粒径约20 nm的二氧化硅纳米粉末(NP)。14 d后取血进行血液学检测,称重并计算心、肝、脾、肺和肾脏器系数,制片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80 nm和1000 nm的MSN和NP会导致小鼠皮下出现肉眼可见的肿块,出现肿块的时间顺序和严重程度为20 nm NP>1000 nm>80 nm。此外,其均会不同程度地诱发小鼠皮下注射部位纤维组织增生和炎症细胞浸润,并引起肝细胞水肿和脾生发中心变大等,血液中白细胞和血小板量均显著性地增加(P<0.05)。200 nm的MSN未导致动物出现皮损,且病理观察和血液学指标的异常程度均低于其他给药组。结论皮下注射不同粒径的MSN会导致小鼠产生刺激性毒性,并且这种毒性与颗粒粒径相关,皮下刺激毒性的严重程度为20 nm NP>1000 nm>80 nm>20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硅
粒径
急性毒性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雷帕霉素对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陈颖华
蔡常洁
陆敏强
郭中敏
陈规划
机构
中山大学
附属第三医院肝脏移植
中心
∥器官移植研究所
中山大学药学院实验动物中心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8-251,263,共5页
基金
科技部973计划项目(2003CB515507)
广东省科技项目(2005B30501005)
+1 种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4105344)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05Z3-E0101)
文摘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影响。【方法】应用MTT细胞增殖实验观察雷帕霉素对walker-256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雷帕霉素对walker-256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应用荧光定量RT-PCR观察雷帕霉素walker-256肿瘤细胞VEGFmRNA表达的影响。观察雷帕霉素对免疫抑制肝转移癌大鼠模型肿瘤生长情况、肿瘤组织PCNA指数、肿瘤复发率及生存情况的影响。【结果】MTT细胞增殖实验示雷帕霉素对walker-256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IC50为9.60ng/mL;细胞周期检测示雷帕霉素组G1/G0期比例为55.2%±0.1%较对照组(45.2%±0.4%)高(P<0.05);雷帕霉素组VEGFmRNA表达为(4.50±0.13)×10-2较对照组[(70.8±1.3)×10-2]低(P<0.05)。雷帕霉素组荷瘤大鼠荷瘤肝重为(12.5±0.2)g,较对照组[(14.4±0.3)g]轻,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帕霉素组荷瘤大鼠荷瘤肝质量比为(61.3±0.6)×10-3,较对照组[(70.8±1.3)×10-3]小,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帕霉素组大鼠肿瘤复发率为90%,对照组为9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雷帕霉素组生存时间为(26.5±2.5)d,对照组为(14.8±2.3)d,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帕霉素组大鼠PCNA指数为64.1%±2.1%,较对照组(80.8%±1.0%)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雷帕霉素对降低免疫抑制下的肿瘤复发率作用不明显,但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速度,延长带瘤生存时间。
关键词
雷帕霉素
肝癌
肝移植
复发
Keywords
rapamin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liver transplantation
recrudescence
分类号
R363 [医药卫生—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肝脏特异性可调控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表达的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
1
2
作者
杨国柱
傅思莹
黄冰
单于
肖东
马芸
邓新燕
陈系古
机构
中山大学药学院实验动物中心
广州中医药
大学
第一临床医
学院
中山大学
中山
眼科
中心
眼科学国家重点
实验
室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3-377,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3055
30640047)
+1 种基金
国家九五攻关课题(101033)
广东省重点攻关课题(203078)
文摘
【目的】制备TRE-HCV-C转基因小鼠,为四环素调控系统的体内研究提供了反应部分的转基因小鼠,以便与本实验室同时建立的调控部分的小鼠共同作用,为进一步建立双转基因小鼠模型奠定基础,更为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HCV-C)的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一个实用方便的模型。【方法】重组构建含有目的基因HCV-C、TRE序列和SV40 polyA的转基因载体pTRE-HCV-C,以显微注射的方法将1.153kb的转基因片段注入BALB/C母鼠的受精卵,出生动物及其后代经PCR初步筛选出阳性,再经Southern杂交对阳性鼠基因组DNA标本行进一步鉴定。用转基因阳性小鼠和整合有肝脏特异性启动子ApoE和rtTA基因的另一品系转基因小鼠杂交,得到子代F1小鼠,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来初步检测HCV-C在肝脏中特异性的可调控性的表达。【结果】产生了5只整合有TRE-HCV-C基因的首建鼠,以及它的子代也带有此基因。与基因组上整合有肝脏特异性启动子ApoE和rtTA基因的转基因小鼠杂交后,得到子代F1小鼠,特定时间与DOX作用后,小鼠肝脏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TRE-HCV-C小鼠为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动物模型工具。【结论】成功制备了HCV-C转基因小鼠,可利用四环素调控系统来研究HCV中的C基因对小鼠的作用,为进一步建立四环素调控系统调控下表达HCV-C基因双转基因小鼠模型奠定基础,也是HCV-C基因功能研究及与肝细胞癌的关系的机制研究的一个有用工具。
关键词
HCV-C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
转基因小鼠模型
四环素调控系统
组织特异性表达
Keywords
HCV-C gene, hepatitis C core protein
transgenic mice model
tetracycline regulated system
tissue specific expression
分类号
Q789 [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粒径的介孔纳米硅材料皮下给予小鼠的急性毒性
被引量:
2
3
作者
席晨
王周华
付新录
黄芝瑛
机构
中山大学
药学院
药物安全评价
中心
中山大学
药学院
药剂
实验
室
中山大学药学院实验动物中心
出处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8-73,共6页
基金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2008BAI55B03)~~
文摘
目的研究介孔纳米硅材料(MSN)经皮下注射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分析异常反应与材料粒径的关系,探讨诱发局部刺激及全身毒性的相关机制。方法昆明小鼠一次性sc给予MSN 1000 mg·kg-1的3种不同颗粒(80,200,1000 nm)和粒径约20 nm的二氧化硅纳米粉末(NP)。14 d后取血进行血液学检测,称重并计算心、肝、脾、肺和肾脏器系数,制片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80 nm和1000 nm的MSN和NP会导致小鼠皮下出现肉眼可见的肿块,出现肿块的时间顺序和严重程度为20 nm NP>1000 nm>80 nm。此外,其均会不同程度地诱发小鼠皮下注射部位纤维组织增生和炎症细胞浸润,并引起肝细胞水肿和脾生发中心变大等,血液中白细胞和血小板量均显著性地增加(P<0.05)。200 nm的MSN未导致动物出现皮损,且病理观察和血液学指标的异常程度均低于其他给药组。结论皮下注射不同粒径的MSN会导致小鼠产生刺激性毒性,并且这种毒性与颗粒粒径相关,皮下刺激毒性的严重程度为20 nm NP>1000 nm>80 nm>200 nm。
关键词
纳米粒子
硅
粒径
急性毒性实验
Keywords
nanoparticles
silica
particle size
acute toxicity tests
分类号
R318.08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雷帕霉素对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影响的实验研究
陈颖华
蔡常洁
陆敏强
郭中敏
陈规划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肝脏特异性可调控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表达的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
杨国柱
傅思莹
黄冰
单于
肖东
马芸
邓新燕
陈系古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不同粒径的介孔纳米硅材料皮下给予小鼠的急性毒性
席晨
王周华
付新录
黄芝瑛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