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子蒸馏技术在中药油精制及其有效成分富集中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妙玲 唐成志 +2 位作者 王小会 黄永平 杨得坡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1年第4期671-675,共5页
分子蒸馏技术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液-液分离技术,同时也是精制和保护中药有效成分的一种有效途径,特别适用于高沸点、热敏性及易氧化物的分离和纯化。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中山大学关于中药油精制的分子蒸馏技术研究,并提供了3个案例:米糠油中... 分子蒸馏技术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液-液分离技术,同时也是精制和保护中药有效成分的一种有效途径,特别适用于高沸点、热敏性及易氧化物的分离和纯化。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中山大学关于中药油精制的分子蒸馏技术研究,并提供了3个案例:米糠油中植物甾醇的制备研究、广藿香油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以及肉桂油中反式肉桂醛的富集,通过这些典型案例分析,作者探讨了分子蒸馏技术在中药油精制中的应用优势及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蒸馏 中药油 精制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叶悬钩子叶中多酚类与三萜类化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郭依俐 唐铁鑫 +3 位作者 杨得坡 岑山 朱龙平 徐新军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1-197,共7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联用技术,对中国南方民间用于治疗肝损伤和癌症的药材粗叶悬钩子(Rubus aleaefolius Poir.)叶中的多酚类和三萜类成分进行了分析。通过与文献数据和部分对照品的紫外光谱、负离子模式下的一级和...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联用技术,对中国南方民间用于治疗肝损伤和癌症的药材粗叶悬钩子(Rubus aleaefolius Poir.)叶中的多酚类和三萜类成分进行了分析。通过与文献数据和部分对照品的紫外光谱、负离子模式下的一级和二级质谱信息进行比较,从粗叶悬钩子叶中共分析了18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2个多酚类化合物,推测了9个多酚类和7个三萜类化合物的可能结构,并对三萜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途径进行了解析。基于对三萜类化合物裂解规律的研究,推测了1个三萜,即3-对香豆酰氧基-19α-羟基熊果酸。芦丁、绿原酸和3-对香豆酰氧基-19α-羟基熊果酸在本植物中属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叶悬钩子叶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多酚 三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五谷虫油超临界CO_2萃取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谭晓峰 郭未艳 +3 位作者 朱龙平 何国瑞 厉倬学 杨得坡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7-70,共4页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中药五谷虫油,考察了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CO2流量对中药五谷虫油得率的影响,设计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中药五谷虫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50℃,压力25 MPa,时间90 min...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中药五谷虫油,考察了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CO2流量对中药五谷虫油得率的影响,设计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中药五谷虫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50℃,压力25 MPa,时间90 min,CO2流量25 L/h。在此条件下中药五谷虫油得率为19.76%。中药五谷虫油甲酯化后经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饱和脂肪酸含量为44.78%,其中主要为棕榈酸(34.75%)、肉豆蔻酸(4.70%)、硬脂酸(3.0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55.22%,其中主要为油酸(21.07%)、棕榈油酸(18.93%)、亚油酸(11.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谷虫油 超临界CO2萃取 脂肪酸组成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的制备及其抑菌活性测定 被引量:6
4
作者 韩红梅 南艳平 +4 位作者 赵志敏 朱龙平 岑山 何国瑞 杨得坡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72-274,共3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沙姜挥发油,然后以溶剂结晶法制得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通过气-质联用色谱法对其进行了结构鉴定,通过体外抑菌实验,利用纸片法和试管法分别测定了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菌的...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沙姜挥发油,然后以溶剂结晶法制得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通过气-质联用色谱法对其进行了结构鉴定,通过体外抑菌实验,利用纸片法和试管法分别测定了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菌的抑菌活性和最低抑菌浓度(M IC)。结果表明,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对这5种常见皮肤致病菌均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对绿脓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625,1.25,2.5,2.5和10.0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 沙姜 结构鉴定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轭亚油酸对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杰梅 徐娟娟 +1 位作者 杨得坡 陈家树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4期704-708,共5页
本文利用实时定量PCR的测定方法,分析了两种共轭亚油酸(CLA)异构体对3T3-L1小鼠前脂肪细胞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CLA异构体的处理浓度和时间为75.4μmol/L,8 d,测定了与能量代谢、细胞凋亡、脂肪酸氧化作用和脂解作用相关... 本文利用实时定量PCR的测定方法,分析了两种共轭亚油酸(CLA)异构体对3T3-L1小鼠前脂肪细胞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CLA异构体的处理浓度和时间为75.4μmol/L,8 d,测定了与能量代谢、细胞凋亡、脂肪酸氧化作用和脂解作用相关的多种基因的mRNA水平。结果显示:两种异构体均能够显著提高UCP1、UCP3、Perilipin和PPARα的mRNA水平,而抑制UCP2的表达水平(P<0.01)。与cis-9t,rans-11CLA相比t,rans-10c,is-12 CLA显著提高PKA(P<0.05)、CPT-1和TNF-α(P<0.01)的mRN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两种CLA异构体处理组均对HSL、ATGL、ACO和Leptin的基因表达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 异构体 荧光定量PCR 3T3-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养生及其在中医药保健与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6
作者 杨得坡 冀军锋 +2 位作者 黄永平 鲁冰山 梁琳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0年第2期155-159,共5页
生态养生理论是用生态学与传统中医学理论,研究人体健康状况以及人体内外环境关系的保健养生科学。其核心价值是养心,确定好自己适宜的生态位,促进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 生态养生 生态系统 中医药 生态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良姜不同部位指标成分1,8-桉油精与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阮薇儒 杨得坡 +4 位作者 蒋林 王冬梅 何峰 陈昌胜 George Li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7年第B11期389-392,共4页
分析道地南药高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不同部位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并测定指标成分1,8-桉油精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高良姜不同部位挥发油中的化学组成以及1,8-桉油精含量差异都很大,其一至四年生的地下根茎中1,8-桉油... 分析道地南药高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不同部位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并测定指标成分1,8-桉油精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高良姜不同部位挥发油中的化学组成以及1,8-桉油精含量差异都很大,其一至四年生的地下根茎中1,8-桉油精含量均符合《中国药典》(2005版)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 挥发油 1 8-桉油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