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5个多年生黑麦草品种萌发期对盐胁迫的抗性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张振霞 刘萍 杨中艺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4-19,共6页
针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萌发和幼苗时期对盐分最敏感的特点,对25个多年生黑麦草品种在不同盐浓度胁迫下的萌发特性进行研究,测定其发芽率、发芽势、相对盐害率和幼苗高度等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草坪星、APM、球道、旋风、百尼牡... 针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萌发和幼苗时期对盐分最敏感的特点,对25个多年生黑麦草品种在不同盐浓度胁迫下的萌发特性进行研究,测定其发芽率、发芽势、相对盐害率和幼苗高度等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草坪星、APM、球道、旋风、百尼牡、首相和凯牧等品种用1% NaCl胁迫时的发芽率都在75%以上,即这些品种萌发期的耐盐胁迫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生黑麦草 盐胁迫 萌发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竹节草野生种质资源调查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郑玉忠 席嘉宾 杨中艺 《草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3期117-122,共6页
本研究调查了竹节草野生居群在我国的分布区域,并研究了其分布区气候及土壤、生境类型、群落组成及其形态学多样性,结果表明,1)在中国,竹节草分布于海拔10~1000m的热带以及北纬26°59′以南的亚热带地区,土壤pH值范围在3.50~7.43... 本研究调查了竹节草野生居群在我国的分布区域,并研究了其分布区气候及土壤、生境类型、群落组成及其形态学多样性,结果表明,1)在中国,竹节草分布于海拔10~1000m的热带以及北纬26°59′以南的亚热带地区,土壤pH值范围在3.50~7.43;2)其主要生境是河滩草地,路旁草地,向阳坡地等;3)竹节草群落中主要优势植物种有地毯草、牛筋草、狗牙根、两耳草、假俭草和马唐属植物等;4)15个野生居群的竹节草植株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有较大差异,尤其是茎节长度、匍匐茎的叶长、叶面积、直立枝的叶长和生长速度的变异系数在16%~24%;发现了一个野生株系在试验期内未抽穗结实;聚类分析结果也表明竹节草不同居群的外部形态性状有较大的变异,说明我国竹节草野生种质资源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节草 种质资源 形态学变异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愈伤组织悬浮培养法研究长喙田菁(Sesbania rostrata)根、茎、叶的重金属抗性
3
作者 徐昊娟 席嘉宾 杨中艺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4-87,共4页
通过悬浮培养长喙田菁 (Sesbaniarostrata)愈伤组织 ,分别研究长喙田菁根、茎、叶各器官对重金属胁迫的反应 ,并量化各器官的重金属抗性 .研究结果表明 ,愈伤组织悬浮培养方法能够有效测定植物根、茎、叶的重金属抗性 ;长喙田菁根愈伤... 通过悬浮培养长喙田菁 (Sesbaniarostrata)愈伤组织 ,分别研究长喙田菁根、茎、叶各器官对重金属胁迫的反应 ,并量化各器官的重金属抗性 .研究结果表明 ,愈伤组织悬浮培养方法能够有效测定植物根、茎、叶的重金属抗性 ;长喙田菁根愈伤组织对Pb、Zn、Cu和Cd的抗性远高于茎和叶愈伤组织 ,叶愈伤组织则对各重金属较为敏感 ,其抗性只有根的 1/ 8~ 1/ 4.Pb对根、茎、叶的半抑制质量浓度分别为 80 ,40和 15mg/L ,Zn则分别为 80 ,30和 10mg/L ,Cu分别为 2 0 ,8和 4mg/L ,Cd分别 15 ,8和 6mg/L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喙田菁 重金属抗性 愈伤组织 悬浮培养 尾矿复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抗旱性主成分及隶属函数分析 被引量:211
4
作者 韩瑞宏 卢欣石 +1 位作者 高桂娟 杨秀娟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42-146,共5页
应用主成分及隶属函数分析法对国内外10个紫花苜蓿种质资源的抗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7个差异显著的抗旱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归纳成生物量因子、株型因子、根系因子和胁迫指数因子4个主成分;10个紫花苜蓿种质资源的抗旱性顺序由强到弱... 应用主成分及隶属函数分析法对国内外10个紫花苜蓿种质资源的抗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7个差异显著的抗旱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归纳成生物量因子、株型因子、根系因子和胁迫指数因子4个主成分;10个紫花苜蓿种质资源的抗旱性顺序由强到弱依次为:陇东、BL-02-388、敖汉、BL-02-312、BL-02-344、公农1号、中苜1号、BL-02-353、新疆大叶和BL-02-3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抗旱性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尔夫球场果岭坪床材料沙的适宜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巨明 BAKERS.W. 杨中艺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2006年第4期96-100,共5页
对28种沙分别与泥炭按75∶25比例混配而成的高尔夫果岭坪床材料的物理性状进行了测定,并根据USGA果岭建造推荐标准对结果进行了评价,以确定果岭坪床材料沙的适宜性选择指标及其范围。在28种沙中,粒径指数D10变化范围为0.07mm^0.33mm,D20... 对28种沙分别与泥炭按75∶25比例混配而成的高尔夫果岭坪床材料的物理性状进行了测定,并根据USGA果岭建造推荐标准对结果进行了评价,以确定果岭坪床材料沙的适宜性选择指标及其范围。在28种沙中,粒径指数D10变化范围为0.07mm^0.33mm,D20为0.09mm^0.44mm,D50为0.17mm^0.83mm,D90为0.24mm^3.05mm,均一性指数D90/D10分布范围为2.60~25.00。评价结果表明,28种坪床材料的总孔隙度和导水率基本上能满足要求,合格率分别为100%和75%,而毛管孔隙度和通气孔隙度则较难达到标准,合格率分别为32%和36%;全部4项指标均符合的只有4种,有3项指标合格的有6种。进一步分析认为,判断一种沙是否适合作坪床材料,最简便的方法是根据沙的小粒径(D10)、大粒径(D90)及其均一性(D90/D10)的变化范围来确定,相应的适宜范围小粒径(D10)为0.15mm^0.30mm,大粒径(D90)为0.50mm^3.00mm,均一性(D90/D10)为3~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尔夫球场 果岭 坪床 沙选择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