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超声导波的航空航天结构损伤诊断成像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
作者 郑跃滨 武湛君 +5 位作者 雷振坤 高东岳 周凯 张佳奇 杨正岩 邹建超 《航空制造技术》 2020年第18期24-43,共20页
超声导波损伤诊断成像技术是近年来无损检测/结构健康监测领域的研究热点,它能够直观反映航空航天结构上的损伤位置及严重程度。概述了超声导波诊断成像技术的一般流程,介绍了8种具有代表性成像算法的研究现状,包括相控阵成像、空间-波... 超声导波损伤诊断成像技术是近年来无损检测/结构健康监测领域的研究热点,它能够直观反映航空航天结构上的损伤位置及严重程度。概述了超声导波诊断成像技术的一般流程,介绍了8种具有代表性成像算法的研究现状,包括相控阵成像、空间-波数滤波器成像、逆时偏移成像、时间反转成像、延迟叠加成像、基于模型成像、层析成像和概率成像,对比了这些成像算法的应用范围和优缺点,最后结合实际工业应用需求讨论了超声导波诊断成像技术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导波 损伤诊断成像 健康监测 无损检测 航空航天结构 复合材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山大学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8
2
作者 刘玉岚 詹杰民 +1 位作者 黄建亮 许泽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03-205,共3页
该校力学实验教学中心通过整合现有各类教学资源、优化现有实验类课程及开设创新性实验课程,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经验丰富的力学实验教学团队。经过多年发展,中心教学成果显著,辐射推广作用明显,为创新型工程人才... 该校力学实验教学中心通过整合现有各类教学资源、优化现有实验类课程及开设创新性实验课程,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经验丰富的力学实验教学团队。经过多年发展,中心教学成果显著,辐射推广作用明显,为创新型工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已建设成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型航天结构动力学与控制的保辛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邓子辰 张凯 +2 位作者 李庆军 安思奇 李纪辉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17,共10页
超大型航天器是空间资源探索和利用的重要空间基础设施,也是实现航天强国目标的重大战略性航天装备。由于这类结构的质量和尺寸巨大,将带来在轨运行中的姿-轨-结构耦合和在轨姿态控制问题。同时,结构的超大尺度、构型变化与空间环境相... 超大型航天器是空间资源探索和利用的重要空间基础设施,也是实现航天强国目标的重大战略性航天装备。由于这类结构的质量和尺寸巨大,将带来在轨运行中的姿-轨-结构耦合和在轨姿态控制问题。同时,结构的超大尺度、构型变化与空间环境相互作用将产生极复杂的结构振动和大型结构特有的波动现象。这些为其动力学建模与数值求解、在轨精确姿态控制、低频结构振动抑制和振动波动耦合的特性调控等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介绍了本团队近十年基于保辛方法针对上述问题取得的研究进展,包括超大型航天结构在轨耦合动力学与姿态控制、超大型航天结构波动力学行为与控制、可展开结构设计以及变刚度主动控制方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型航天器 保辛方法 动力学与控制 波动特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结构空间组装动力学与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吴志刚 蒋建平 +4 位作者 邬树楠 李庆军 王兴 谭述君 邓子辰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4-390,共47页
空间组装是建造空间站、大型卫星天线、大口径空间望远镜、空间太阳能电站等大型和超大型航天结构的重要手段.然而,航天结构组装过程将面临构型增长、参数变化、轨道-姿态-结构耦合、接触碰撞等复杂的动力学与控制问题,给精准、高效、... 空间组装是建造空间站、大型卫星天线、大口径空间望远镜、空间太阳能电站等大型和超大型航天结构的重要手段.然而,航天结构组装过程将面临构型增长、参数变化、轨道-姿态-结构耦合、接触碰撞等复杂的动力学与控制问题,给精准、高效、稳定完成组装任务带来挑战.本文介绍了大型航天结构的动力学建模方法、超大型航天结构特殊的动力学现象、航天结构空间组装过程的动力学建模研究现状;综述了航天结构在轨运行阶段的控制方法、空间组装过程的组装序列规划方法、姿态控制与振动抑制方法研究进展;总结了航天结构组装过程动力学与控制地面模拟试验中的重力卸载、缩比模型设计与试验、非线性与不确定性试验等关键技术.最后,面向未来千米量级超大型航天结构空间组装需求,针对组装过程中结构尺寸、质量和力学参数跃变等特性提出了当前研究工作中亟须解决的几类动力学与控制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航天结构 超大型航天结构 航天器动力学 航天器控制 空间组装 地面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自动超声速流动计算架构及实现
5
作者 刘君 陈洁 +2 位作者 卢俊宇 汪骥 徐春光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93,共11页
实现CFD计算流程中网格生成及计算流程的自动化,能显著提高CFD仿真效率,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以扎染算法为基础的全自动CFD模拟技术架构,实现输入实体模型后无须几何清理,即可自动生成网格、快速开始无黏超声速流场计算的功能。通过二维... 实现CFD计算流程中网格生成及计算流程的自动化,能显著提高CFD仿真效率,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以扎染算法为基础的全自动CFD模拟技术架构,实现输入实体模型后无须几何清理,即可自动生成网格、快速开始无黏超声速流场计算的功能。通过二维数值算例验证了该技术的计算精度和非结构有限体积法相当,但计算效率明显提升;开发出基于手绘模型实时开始计算的Auto-CFD软件,理论上能对二维任意外形进行全自动模拟计算;将该技术从二维空间推广到三维,以激光扫描汽车得到的不规则点云作为外形演示了本技术对复杂外形问题的适应能力。基于扎染算法发展的Auto-CFD技术架构,兼容主流差分格式,具有良好的网格适应性,有望解决现有Auto-CFD软件存在的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构网格有限差分法 笛卡儿网格 网格生成 软件自动化 扎染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中重金属的光学参数计算方法及光谱分析——以典型铅化合物为例
6
作者 梁业恒 欧阳宇纯 +6 位作者 许敏端 邓孺孺 雷聪 徐丹 郭昱 谷钰泽 刘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49-2155,共7页
基于遥感的水体重金属反演一直是环境遥感领域中的难点方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与重金属相关的光学参数未被系统地测量形成完整的光谱库,导致遥感反演模型中输入参数的缺失,从而限制了学者们向更深入的方面开展研究。鉴于此,选择四种在... 基于遥感的水体重金属反演一直是环境遥感领域中的难点方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与重金属相关的光学参数未被系统地测量形成完整的光谱库,导致遥感反演模型中输入参数的缺失,从而限制了学者们向更深入的方面开展研究。鉴于此,选择四种在重金属污染企业生产废水中常见的铅化合物:硫酸铅、四氧化三铅、铬酸铅、硫化铅,测量其在波长范围350~2500 nm的反射率光谱,并对四者的光谱特征进行分析和对比讨论;在此基础上,通过设计反射率和透射光相配合的室内外实验,提出一种能应用在水体重金属遥感模型的化合物样品液吸收系数、散射系数和消光系数计算方法。反射率测量结果发现:四种铅化合物的光谱曲线各自呈现独有的特征,具有明显的可区分性。其中,硫酸铅和硫化铅的反射率总体变化不大,硫酸铅反射率大部分波长维持在80%以上,值域变化幅度约为17%,而硫化铅反射率则总体在15%以下,值域变化幅度约7%;而四氧化三铅和铬酸铅的反射率变化特征均呈较为丰富的“S”型,存在特征的反射峰和谷。四种化合物的反射率大小关系,以波长747 nm为分界处,在此之前变化丰富;之后则趋于稳定,具体为硫化铅<铬酸铅<硫酸铅<四氧化三铅。进一步地,以硫酸铅样品液为例,计算得到其波长范围400~900 nm的吸收系数在0.001 m^(-1)·mg^(-1)·L上下波动,在波长451和848 nm附近出现极小值,725 nm附近出现极大值;散射系数从0.019 m^(-1)·mg^(-1)·L缓慢增加至0.027 m^(-1)·mg^(-1)·L,近似为斜率很小的斜线。结果说明水中硫酸铅对入射光的消光作用主要来自于散射,吸收影响很小,而且散射和消光系数随波长变化不大,近似为粒子散射类型中的“无选择散射”,符合“大颗粒”的散射特征。以上工作不仅为遥感反演过程中敏感波段选择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是实现水中铅浓度遥感反演所必需的基础数据,也为其他重金属化合物光学参数的测量提供方法支撑,进一步为水体重金属遥感理论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重金属遥感 反射率 散射系数 光谱分析 铅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流温度对凹腔结构燃烧室旋转爆震燃烧影响实验研究
7
作者 谭峻然 宫继双 +1 位作者 张义宁 孙孔倩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9-138,共10页
在工程化应用的背景下,为了探究不同来流温度下煤油/空气两相旋转爆震在外凹腔燃烧室内的燃烧特性,在直径为300 mm长500 mm的外凹腔燃烧室中开展了煤油和正常氧含量空气两相旋转爆震的实验研究。分别在650 K,900 K和1200 K三种不同来流... 在工程化应用的背景下,为了探究不同来流温度下煤油/空气两相旋转爆震在外凹腔燃烧室内的燃烧特性,在直径为300 mm长500 mm的外凹腔燃烧室中开展了煤油和正常氧含量空气两相旋转爆震的实验研究。分别在650 K,900 K和1200 K三种不同来流温度下实现了稳定自持的旋转爆震燃烧,探究了三种不同来流温度对外凹腔燃烧室内旋转爆震波传播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在进出口高度比为0.83时1200 K和900 K的来流温度下均能形成旋转爆震,而650 K来流温度下燃烧室内以爆燃形式运行;在进出口高度比值为1时650 K来流空气下才能形成旋转爆震。1200 K来流温度当量比为1时爆震波以单波模态运行,爆震波速度约为1300 m/s;在该温度下发现了爆震波的反转现象。900 K来流温度当量比为1时,燃烧室内爆震波以双波对撞模态为主,爆震波速度约为1090 m/s;在650 K来流温度当量比为0.88时,波速约为907 m/s。在凹腔燃烧室中来流温度越高,爆震波的速度损失越小;在较强的爆震波运行模态下,凹腔后的燃烧室段内仍能检测到较强的压力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腔燃烧室 气液两相爆震 来流温度 旋转爆震 爆震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康达效应的高速气流推力矢量喷管 被引量:1
8
作者 姚清河 王思淼 +3 位作者 杨耿超 白欣彤 李明洋 王昱森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5-274,共10页
基于康达效应设计了一种高速气流推力矢量喷管,利用其对流体的偏转作用实现主流方向控制。喷管由主通道以及外侧八个独立气室和出口处的康达壁面组成,可通过气室外部的开合情况来实现八个偏转方向的控制。本文对所设计的高速气流推力矢... 基于康达效应设计了一种高速气流推力矢量喷管,利用其对流体的偏转作用实现主流方向控制。喷管由主通道以及外侧八个独立气室和出口处的康达壁面组成,可通过气室外部的开合情况来实现八个偏转方向的控制。本文对所设计的高速气流推力矢量喷管进行了仿真计算,研究了主流速度、气室开合情况及康达壁面曲率三个参数对主流偏转效果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主流速度在50~160 m/s时,不同的开合组合的偏转效果有较为显著的差异。(2)气室打开数量为奇数时,偏转效果优于偶数。只有一个气室开口时,偏转效果最优。(3)计算得到三维喷管最优康达壁面的曲率是55.26。本文设计的高速气流推力矢量喷管能够达到较好的偏转控制效果,最大偏转角度可达到85.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达效应 高速气流 推力矢量喷管 气流偏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TM的固冲发动机双冗余压强传感器故障诊断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邹易君 曾庆华 +4 位作者 肖云雷 张宗宇 王宏福 叶宵宇 王欢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9-587,共9页
燃气发生器压强是固体冲压发动机推力控制回路的重要反馈变量,其精准测量对保障发动机安全工作至关重要。针对双冗余压强传感器参考数据有限、故障定位困难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长短时记忆(LSTM)网络和状态观测器的双冗余压强传感器故障... 燃气发生器压强是固体冲压发动机推力控制回路的重要反馈变量,其精准测量对保障发动机安全工作至关重要。针对双冗余压强传感器参考数据有限、故障定位困难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长短时记忆(LSTM)网络和状态观测器的双冗余压强传感器故障诊断方法。首先,介绍燃发器的工作原理并建立压强传感器故障模型。然后,利用状态观测器得到压强估计值构建系统标称压强参考信号,提高冗余度。随后,设置故障标签,分别给两路传感器模型注入相应的故障以采集每种标签对应的时序数据,利用LSTM网络实现传感器故障检测分类。仿真表明,该方法对单传感器故障、双传感器不同组合故障情况均有较好的检测效果,数学仿真平均准确率超过95%,半实物仿真准确率也能达90%以上,且泛化能力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强传感器 故障诊断 长短时记忆 双冗余 固体冲压发动机 状态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强化学习的飞行器博弈制导方法
10
作者 倪炜霖 刘佳琪 +2 位作者 邵节 刘鹏 梁海朝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2,共8页
针对飞行器与伴飞防御飞行器协同躲避拦截器攻击的主动反拦截博弈对抗问题,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算法提出一种飞行器主动防御智能制导方法,该方法具有在目标飞行器机动能力不足情况下博弈成功率较高的特点。针对强化学习训练过程中的稀疏奖... 针对飞行器与伴飞防御飞行器协同躲避拦截器攻击的主动反拦截博弈对抗问题,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算法提出一种飞行器主动防御智能制导方法,该方法具有在目标飞行器机动能力不足情况下博弈成功率较高的特点。针对强化学习训练过程中的稀疏奖励问题,提出了一种奖励函数塑造方法,提高了强化学习算法收敛效率和训练稳定度。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对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实现飞行器博弈对抗成功,且相比于传统博弈制导方法具有更高的博弈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弈对抗 深度强化学习 奖励函数塑造 稀疏奖励 主动反拦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土层侧向力和变异性的隧道下穿引起既有隧道纵向沉降分析与控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阚绍德 黄旭民 梁禹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23-1734,共12页
在城市密集交通网络建设中,新建隧道通常会不可避免下穿既有隧道,引起既有隧道的沉降变形,甚至会引发工程结构的病害。因此需对既有隧道变形进行预测和评估,以采取对应的加固控制措施。综合考虑新建隧道下穿过程中土层侧向力和空间变异... 在城市密集交通网络建设中,新建隧道通常会不可避免下穿既有隧道,引起既有隧道的沉降变形,甚至会引发工程结构的病害。因此需对既有隧道变形进行预测和评估,以采取对应的加固控制措施。综合考虑新建隧道下穿过程中土层侧向力和空间变异性对既有隧道沉降变形的影响,基于随机场理论和双参数弹性地基梁理论,引入最小势能原理建立不确定性有限元力学分析模型,并通过2个典型算例,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之后依托实际工程,对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隧道的变形进行分析和预测,并提出了“地中水平定向钻孔注浆+洞内近接区域横纵向交叉注浆”的软土地层定向立体注浆加固技术。结果表明,考虑地层侧向力时,本文提出的方法求解得到的既有隧道变形更加接近实测数据;考虑地层空间变异性时,相比确定性方法更能准确反映地层变形的不安全状态。实际工程中应综合考虑这两者的影响。实际工程中,模型预测既有线的最大沉降变形区间为13.3~15.4 mm,可能处于不安全的状态。基于预测结果针对性地提出了定向立体注浆加固控制措施,分别为地中水平定向钻孔注浆、洞内径向孔超前注浆以及洞内纵向超前水平注浆。加固后地表最大沉降变形为6 mm,低于工程沉降控制值。本文研究工作可为类似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隧道工况的变形预测及控制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下穿施工 最小势能原理 沉降控制 加固控制 变形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化多转台系统:空间瞄准点等距共线分布控制
12
作者 陈志权 李世尧 +3 位作者 朱波 张特 杨宝庆 胡天江 《控制理论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9-298,共10页
网络化多转台系统在航空航天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多转台协同瞄准线目标这一应用场景,提出多瞄准点在线段内实现等间距共线分布的控制问题.首先在投影平面上构建了瞄准点位置编队控制协议;再利用瞄准点位置和转台姿态角之间的... 网络化多转台系统在航空航天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多转台协同瞄准线目标这一应用场景,提出多瞄准点在线段内实现等间距共线分布的控制问题.首先在投影平面上构建了瞄准点位置编队控制协议;再利用瞄准点位置和转台姿态角之间的非线性可逆坐标变换关系,获得了多转台姿态角协同控制协议;利用矩阵特征值相关知识,解析了瞄准点位置渐近收敛的条件;构建了多个两自由度转动平台辨识模型在环的仿真环境,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分析了设计参数对收敛速度和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化转台 分布式控制 等距共线分布 编队控制 坐标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air-Copula贝叶斯模型的基坑支护可靠度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大炜 江钰鑫 +1 位作者 梁广林 林越翔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0-146,163,共8页
为准确判定基坑安全状态,保障基坑安全建设,对影响基坑安全的关键因素展开时程监测,以Pair-Copula贝叶斯(Pair-Copula Bayesian Network, PCBN)模型为基础,结合Pair-Copula处理复杂多变量数据的灵活性和贝叶斯网络处理不确定性的优势,... 为准确判定基坑安全状态,保障基坑安全建设,对影响基坑安全的关键因素展开时程监测,以Pair-Copula贝叶斯(Pair-Copula Bayesian Network, PCBN)模型为基础,结合Pair-Copula处理复杂多变量数据的灵活性和贝叶斯网络处理不确定性的优势,对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可靠性进行了深入分析,构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可靠度评价体系,实现了考虑监测数据复杂相关性的基坑安全状态量化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监测数据之间存在相关性,其中桩顶竖向位移、桩体水平位移、地表沉降、支撑轴力、桩(墙)体深层水平位移之间的Kendall秩相关系数均超过0.5,存在较强正相关性。地下水位与桩顶竖向位移、桩体水平位移、地表沉降、支撑轴力、桩(墙)体深层水平位移皆为负相关,且相关性较弱,地下水位与地表沉降之间Kendall秩相关系数为-0.361 7,相关性最弱。PCBN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度,基于PCBN模型计算得到的新塘互通立交路段明挖法市政隧道深基坑工程可靠性指标β值为4.056,基坑支护结构位于安全范围。研究成果可为深基坑支护结构安全量化评价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支护 Pair-Copula贝叶斯模型 风险评价 可靠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牛级微波离子推力器的推力特性
14
作者 雷玟 陈煜 +3 位作者 沈岩 刘辉 曾德迈 孟圣峰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52,共11页
为了探究不同工况下微波离子推力器的推力特性,建立了微波离子推力器的推力估算模型。通过推力架试验测量推力并分析误差,探讨了工质流量、微波功率和屏栅电压对屏栅电流及推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估算推力时,选择羽流发散修正系数为0... 为了探究不同工况下微波离子推力器的推力特性,建立了微波离子推力器的推力估算模型。通过推力架试验测量推力并分析误差,探讨了工质流量、微波功率和屏栅电压对屏栅电流及推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估算推力时,选择羽流发散修正系数为0.98、离子能量修正系数为1.02时可以修正估算模型。通过推力性能试验,可以发现栅极电压对推力的影响符合理论估算;微波功率和工质流量的增加主要影响放电室中氙原子的电离数量,促进电离反应的进行,从而影响推力器的推力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力波 微波离子推力器 推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式气膜冷却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等离子体鞘套的影响
15
作者 徐春光 张源耕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0-256,共7页
以钝锥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热化学非平衡计算方法并结合可压缩N-S方程、SST k-ω湍流模型,对钝锥模型肩部台阶喷流和头部逆向喷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在考虑不同喷流压强、喷口位置和数量等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主动式气膜冷却对等离子... 以钝锥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热化学非平衡计算方法并结合可压缩N-S方程、SST k-ω湍流模型,对钝锥模型肩部台阶喷流和头部逆向喷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在考虑不同喷流压强、喷口位置和数量等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主动式气膜冷却对等离子体鞘套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超声速飞行器采用主动式气膜冷却技术时,喷口的数量、位置及喷流压强对等离子体密度均具有显著的影响。肩部的切向喷流可有效抑制模型壁面附近的等离子体密度,进而可能对高频电磁波的传输和目标雷达散射截面(RCS)产生影响。头部逆向喷流可显著改变等离子体的分布情况,不同的逆向喷流参数配置会导致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行器 等离子体鞘套 主动式气膜冷却 热化学非平衡 双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飞行器气动光学效应
16
作者 田立丰 杨东霖 黄开诱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7-264,共8页
采用数值模拟、计算光学方法和理论,对超声速飞行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获取不同飞行高度和攻角下光学窗口上方流场的密度分布,根据Gladstone-Dale关系得到光学窗口上方的折射率场,利用光线追迹法计算流场光程差分布情况。对流场光程... 采用数值模拟、计算光学方法和理论,对超声速飞行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获取不同飞行高度和攻角下光学窗口上方流场的密度分布,根据Gladstone-Dale关系得到光学窗口上方的折射率场,利用光线追迹法计算流场光程差分布情况。对流场光程差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随着飞行高度的增加,气动光学效应逐渐减弱;随着攻角的增大,气动光学效应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光学 飞行高度 攻角 光程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高速流场成像的聚焦纹影研究进展
17
作者 田立丰 付双旭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8-249,共12页
相较于传统的光学流动可视化技术,聚焦纹影技术能对非聚焦区域的流场信息进行模糊化处理,从而反映窄景深内的流场信息,具有高空间分辨率、抗干扰能力强、无需播撒示踪粒子、低成本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聚焦纹影十分适用于高速流场的流动... 相较于传统的光学流动可视化技术,聚焦纹影技术能对非聚焦区域的流场信息进行模糊化处理,从而反映窄景深内的流场信息,具有高空间分辨率、抗干扰能力强、无需播撒示踪粒子、低成本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聚焦纹影十分适用于高速流场的流动显示和流场测量。本文在对聚焦纹影系统成像的基本原理进行介绍的基础上,以传统聚焦纹影在格栅对准和非定常流动多平面测量方面面临的挑战为出发点,总结了聚焦纹影的国内外相关研究,并进一步展望了聚焦纹影的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纹影 流动显示 流场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火箭发动机高频燃烧不稳定数值模拟基础模型
18
作者 洪春涛 陈钱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33,共17页
液体火箭发动机高频燃烧不稳定问题是液体火箭发动机中重要的复杂问题之一,数值模拟在研究该问题时具有一定优势。液体火箭发动机高频燃烧不稳定数值模拟涉及较多基础模型,为了合理应用现有基础模型并进行进一步发展,从喷雾模型与蒸发... 液体火箭发动机高频燃烧不稳定问题是液体火箭发动机中重要的复杂问题之一,数值模拟在研究该问题时具有一定优势。液体火箭发动机高频燃烧不稳定数值模拟涉及较多基础模型,为了合理应用现有基础模型并进行进一步发展,从喷雾模型与蒸发模型、湍流模型与亚格子模型、燃烧模型、热物性模型这4个方面对其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结果表明,离散相模型尽管能获得较好效果,但离实现液体火箭发动机高频燃烧不稳定全过程解析所需的喷雾模拟还有较大差距,后续研究中需通过在数值模拟中更好地融入流动不稳定性理论来准确模拟喷雾过程自身的非定常特性,通过离散相模型的气液双向耦合或VOF-DPM模型来准确模拟喷雾过程对扰动的响应。湍流建模中尽管经济性高的URANS方法在工程设计上有一定的价值,但LES方法能更准确地捕捉非线性压力振荡对非定常湍流的影响,后续研究中RANS/LES混合方法也应得到进一步的应用。EBU-Arrhenius模型能初步满足湍流-化学反应相互作用建模的要求,但燃烧细节的模拟不足;后续研究中可采用考虑详细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的燃烧模型,以更准确地捕捉非线性压力振荡对非定常燃烧释热的影响。目前大多研究都考虑了真实流体热物性,后续研究中还需探索适用于亚临界、跨临界和超临界等环境下所有流体状态的热物性统一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火箭发动机 高频燃烧不稳定 喷雾模型 湍流模型 亚格子模型 燃烧模型 热物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调控稳焰器液雾场
19
作者 蔡树峰 陈钱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3-111,共9页
对亚声速燃烧室蒸发式稳焰器的非定常煤油液雾流场进行了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调控研究。利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实现湍流空气与离散液滴的双向耦合,并采用体积力模拟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流场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激励位置... 对亚声速燃烧室蒸发式稳焰器的非定常煤油液雾流场进行了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调控研究。利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实现湍流空气与离散液滴的双向耦合,并采用体积力模拟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流场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激励位置、激励电压和激励频率的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能够通过改变流体的局部动量,对稳焰器后的再循环区流场、煤油液雾场以及煤油和空气的混合产生调控作用。通过流场和液雾场的分析,能确定特定来流条件对应的最优激励参数。在本研究的来流条件下,稳焰器壁面前段外侧位置处施加15 kV和15 kHz的等离子体激励能够增加稳焰器后的再循环区长度和低速区域面积,改善煤油雾化和蒸发效果,促使燃料-氧化剂充分混合,延长可燃混合物的停留时间,有利于实现可靠点火和维持稳定燃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式稳焰器 煤油液雾场 调控 介质阻挡放电 等离子体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翼无人机纵向姿态神经网络自适应滑模控制
20
作者 麻玥瑄 陆宇 朱威禹 《航空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77,共6页
针对固定翼无人机纵向姿态控制中存在模型不确定性和外部干扰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RBFNN)的自适应滑模控制方法。该方法利用RBF逼近姿态控制系统中的未建模动态,通过设... 针对固定翼无人机纵向姿态控制中存在模型不确定性和外部干扰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RBFNN)的自适应滑模控制方法。该方法利用RBF逼近姿态控制系统中的未建模动态,通过设计的自适应律实时调整神经网络权值,实现对模型误差和外部干扰的有效补偿。同时,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设计了固定翼无人机的纵向姿态滑模控制律,确保闭环系统的全局稳定性和有限时间收敛特性。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PID控制及滑模控制方法相比,本文方法在存在参数摄动和外部干扰的情况下,能够显著提高固定翼无人机纵向姿态控制系统的跟踪精度和鲁棒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翼 无人机 纵向姿态 神经网络 自适应 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