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休克犬血流动力学、氧代谢及组织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寇秋野 管向东 +2 位作者 陈雷 胡文利 欧海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44-746,共3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毒症休克犬血流动力学、氧代谢及组织灌注指标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杂种狗14只,内毒素静脉注射复制犬脓毒症休克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7)和治疗组(n=7)。对照组只接受林格液复苏。治疗组另外给予首剂乌司他丁1万...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毒症休克犬血流动力学、氧代谢及组织灌注指标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杂种狗14只,内毒素静脉注射复制犬脓毒症休克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7)和治疗组(n=7)。对照组只接受林格液复苏。治疗组另外给予首剂乌司他丁1万U/kg,然后持续泵入0.1万U/(kg·h),直至12h后实验结束。脓毒症休克模型稳定后记为0h,此后每4小时收集血流动力学、氧代谢及组织灌注指标。结果:(1)血流动力学指标:休克后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嵌压、右室每搏功指数、肺循环血管阻力指数明显上升(P<0.05),治疗组逐渐回落,8h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血压在第8小时有明显回升(P<0.05),对照组血压无此趋势,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复苏后两组的心指数均有上升(P<0.05),治疗组表现尤为明显,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搏指数、左室每搏功指数休克后明显下降,但两组均迅速回复到基线水平,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休克后体循环血管指数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逐渐上升,8h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氧代谢及组织灌注指标:犬脓毒症休克模型建立后,氧输送、氧消耗、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尿量明显下降(P<0.05),血乳酸、胃黏膜PHi、胃-动脉-PCO2差上升(P<0.05)。治疗组氧输送、SVO2、尿量、胃黏膜PHi逐渐回升,第8小时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氧消耗也有增加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血乳酸水平、胃-动脉PCO2差逐渐下降,8h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明显改善脓毒症休克动物的血流动力学、氧代谢及组织灌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脓毒性 乌司他丁 血流动力学 氧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藤黄酸对弥漫性大B淋巴瘤细胞株OCI-LY-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学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师宪平 蓝晓莹 +4 位作者 陈鑫 王文文 温创宇 黄美近 刘焕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15-820,共6页
目的:探讨藤黄酸对弥漫性大B淋巴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学机制,研究藤黄酸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用藤黄酸处理细胞,采用MTS法对淋巴瘤细胞进行细胞活力及增殖抑制测定;碘化丙啶(PI)单染荧光显微镜观察... 目的:探讨藤黄酸对弥漫性大B淋巴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学机制,研究藤黄酸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用藤黄酸处理细胞,采用MTS法对淋巴瘤细胞进行细胞活力及增殖抑制测定;碘化丙啶(PI)单染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采用AnnexinⅤ-FTIC/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酶体系统相关蛋白(Ubs、Bax、HSP90和IκB-α)、凋亡相关蛋白(PARP、pro-caspase-3和caspase-8)及细胞增殖信号通路相关蛋白(ERK和STAT5)的变化情况。结果:藤黄酸明显抑制OCI-LY-1细胞的增殖活性,诱导OCI-LY-1细胞呈凋亡趋势;随藤黄酸浓度升高,Ubs、Bax和HSP90表达升高;随藤黄酸浓度升高与作用时间延长,PARP切割、pro-caspase-3、pro-caspase-8、ERK、p-ERK、STAT5及p-STAT5表达下降。结论:藤黄酸抑制弥漫性大B淋巴瘤细胞株的蛋白酶体活性,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淋巴瘤 藤黄酸 蛋白酶体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藤黄酸诱导Burkitt淋巴瘤细胞株凋亡及增殖抑制的分子学机制
3
作者 师宪平 蓝晓莹 +3 位作者 李雅楠 温创宇 黄美近 刘焕亮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6-530,共5页
【目的】研究藤黄酸对Burkitt淋巴瘤细胞株Namalva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学机制,探讨藤黄酸治疗Burkitt淋巴瘤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用不同剂量藤黄酸处理细胞,采用MTS法对淋巴瘤细胞进行细胞活力及增殖抑制测定;0.25、0.5、0... 【目的】研究藤黄酸对Burkitt淋巴瘤细胞株Namalva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学机制,探讨藤黄酸治疗Burkitt淋巴瘤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用不同剂量藤黄酸处理细胞,采用MTS法对淋巴瘤细胞进行细胞活力及增殖抑制测定;0.25、0.5、0.75μmol/L藤黄酸分别处理细胞24 h,0.75μmol/L藤黄酸分别处理细胞6、12、24h后收集细胞,采用AnnexinⅤ-FTIC/PI流式细胞术检测藤黄酸剂量依赖性细胞凋亡情况;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和细胞增殖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剂量与时间依赖的变化情况。【结果】藤黄酸明显抑制Namalva细胞的增殖,诱导Namalva细胞发生凋亡。随藤黄酸浓度升高与作用时间延长,细胞中PARP,caspase 8出现切割,Bax表达上调,Pro-caspase 3,Pro-caspase 9,Bcl-2表达下调。增殖通路蛋白STAT5、p-STAT5、ERK、p-ERK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结论】藤黄酸通过影响Burkitt淋巴瘤细胞株Namalva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通过抑制JAKs/STATs、MEK/ERK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抑制Burkitt淋巴瘤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RKITT淋巴瘤 藤黄酸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S-032诱导弥漫性大B淋巴瘤OCI-LY-19细胞株凋亡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4
作者 师宪平 蓝晓莹 +3 位作者 温创宇 陈鑫 刘焕亮 黄美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86-1191,共6页
目的:研究SNS-032对弥漫性大B淋巴瘤细胞株OCI-LY-19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S法观察不同浓度的SNS-032对OCI-LY-19细胞活力的影响;用PI单染法观察SNS-032对OCI-LY-19细胞诱导死亡的影响;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分... 目的:研究SNS-032对弥漫性大B淋巴瘤细胞株OCI-LY-19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S法观察不同浓度的SNS-032对OCI-LY-19细胞活力的影响;用PI单染法观察SNS-032对OCI-LY-19细胞诱导死亡的影响;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浓度SNS-032对OCI-LY-19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和细胞增殖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SNS-032明显抑制OCI-LY-19细胞活力,半数抑制浓度为0.358μmol/L;随SNS-032作用时间延长与浓度升高,凋亡细胞数逐渐增多;SNS-032可以时间与剂量依赖性地引起凋亡相关蛋白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的切割,caspase-3前体(procaspase-3)、caspase-9前体(procaspase-9)、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与髓样细胞白血病1(Mcl-1)的表达下降,而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9表达明显增加;与细胞增殖相关的蛋白丝/苏氨酸激酶(Akt)、磷酸化Akt(p-Akt)、信号转导子及转录激活子5(STAT5)、磷酸化STAT5(p-STAT5)、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和磷酸化ERK(p-ERK)表达下降,而ERK总蛋白无明显变化。结论:SNS-032能抑制弥漫性大B淋巴瘤细胞株OCI-LY-19的生长,诱导其凋亡,可能的机制是抑制了相关抗凋亡蛋白的表达,激活了caspase级联反应,同时抑制了与细胞增殖相关的JAKs/STATs、MEK/ERK和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表达与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S-032 弥漫性大B淋巴瘤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GT1A1基因多态性与转移性结直肠癌伊立替康化疗毒性及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32
5
作者 张君孝 王晨亮 +4 位作者 黄美近 傅新晖 卢碧燕 邓艳红 刘焕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23-828,共6页
目的:探讨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不良反应和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外周血中抽提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直接测序法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做基因检测的207例消化道肿瘤... 目的:探讨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不良反应和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外周血中抽提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直接测序法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做基因检测的207例消化道肿瘤患者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并对其中56例采用含伊立替康方案化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肿瘤进展时间及化疗疗效进行观察并记录,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207例消化道肿瘤患者中,UGT1A1*28位点野生型TA6/6有164例(79.2%),杂合突变型TA6/7有41例(19.8%),纯合突变型TA7/7有2例(1.0%);UGT1A1*6位点野生型G/G有154例(74.4%),杂合突变型G/A有51例(24.6%),纯合突变型A/A有2例(1.0%)。在56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6位点突变型(G/A和A/A)可以增加发生3级以上腹泻(38.9%vs 7.9%,P<0.05)和中性粒细胞减少(61.1%vs 29.0%,P<0.05)的风险;*28位点突变型(6/7和7/7)可以增加发生3级以上血小板减少(33.3%vs 2.1%,P<0.05)的风险;肿瘤进展时间和化疗疗效在*28和*6位点各基因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采用含伊立替康方案化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UGT1A1*6位点突变型增加发生3级以上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UGT1A1*28位点突变型增加发生3级以上血小板减少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立替康 结直肠肿瘤 基因 UGT1A1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细胞中脾酪氨酸激酶基因甲基化状态和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6
6
作者 杨祖立 康亮 +5 位作者 黄美近 王磊 彭俊生 向军 兰平 汪建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720-1725,共6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细胞中脾酪氨酸激酶基因甲基化和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亚硫酸盐修饰测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印迹技术检测结直肠癌细胞脾酪氨酸激酶的甲基化状态以及表达情况;荧光素酶报告分析法研究启动子区域CpG岛的...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细胞中脾酪氨酸激酶基因甲基化和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亚硫酸盐修饰测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印迹技术检测结直肠癌细胞脾酪氨酸激酶的甲基化状态以及表达情况;荧光素酶报告分析法研究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与启动子活性的关系;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处理脾酪氨酸激酶甲基化失表达的结直肠癌细胞株,观察处理前后细胞内脾酪氨酸激酶基因甲基化状态和表达情况。结果:(1)23个结直肠癌细胞中,9个细胞启动子发生甲基化而失去蛋白质表达;其余则正常表达,甲基化发生率为39.2%;(2)9个甲基化的细胞中,7个存在微卫星不稳定;而14个未发生甲基化的细胞中,仅有4个存在微卫星不稳定。二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3)脾酪氨酸激酶启动子全长和未甲基化启动子荧光素酶的活性分别是甲基化组的4.5和4.7倍;5-Aza-CdR可恢复甲基化启动子的活性;(4)5-Aza-CdR可去甲基化而使脾酪氨酸激酶基因重新表达,而且具有时间依从性。结论:结直肠癌细胞中,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导致Syk基因丧失表达,5-Aza-CdR可以去甲基化而恢复脾酪氨酸激酶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甲基化 脾酪氨酸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酮酸乙酯拮抗内毒素诱导的脓毒症休克犬急性肺损伤 被引量:7
7
作者 寇秋野 杨祖立 +3 位作者 管向东 陈雷 欧海燕 胡文利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47-550,共4页
目的:探讨丙酮酸乙酯(EP)对内毒素诱导脓毒症休克犬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杂种犬20只,内毒素的主要活性成分脂多糖(LPS)静脉注射复制脓毒症休克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EP治疗组(n=12)。对照组只接受林格氏液复苏。EP治疗... 目的:探讨丙酮酸乙酯(EP)对内毒素诱导脓毒症休克犬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杂种犬20只,内毒素的主要活性成分脂多糖(LPS)静脉注射复制脓毒症休克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EP治疗组(n=12)。对照组只接受林格氏液复苏。EP治疗组另外给予丙酮酸乙酯首剂0.05g/kg,然后0.05g.kg-1.h-1持续泵入。休克模型建立前及建立后0h、4h、8h、12h监测血气分析及呼吸力学指标,包括肺动态顺应性(Cdyn)、肺总顺应性(Ctot)、吸气相气道阻力(Rawi)、吸气峰压(PIP)、呼吸功(WOBvt),并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白介素IL-10水平。结果:内毒素诱导建立脓毒症休克犬模型后,血气分析及呼吸力学改变符合急性肺损伤。氧合指数(OI)、HCO3-、pH下降,PaCO2上升(与模型前比较,休克后4hP<0.05)。肺动态顺应性和肺总顺应性下降,吸气峰压、气道阻力、呼吸功增加(与模型前比较,休克后8hP<0.05)。与EP治疗组比较,对照组改变更加明显,休克后8h动脉血气各项指标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丙酮酸乙酯虽未能改善脓毒症休克犬的呼吸力学指标,但能阻止呼吸力学参数的进一步恶化,休克后12h组间差异显著(P<0.05)。丙酮酸乙酯可以降低血浆中TNF-α、IL-6水平,提高IL-10水平,休克8h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丙酮酸乙酯可以对抗内毒素诱导的脓毒症休克犬的急性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脓毒性 丙酮酸乙酯 急性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人结直肠肿瘤细胞系对常用抗肿瘤药物体外化疗敏感性的比较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晓莉 师宪平 +8 位作者 曹锦萍 宋敏敏 卢碧燕 李文 黄兰兰 温创宇 皮荣标 黄美近 刘焕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172-2177,共6页
目的:观察5种常用抗肿瘤药物对这些人结直肠肿瘤细胞系的生长抑制作用,探讨5种常用抗肿瘤药物对11株人结直肠肿瘤细胞系的作用强度以及比较其体外敏感性,研究不同抗肿瘤药物对人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16和SW480热休克蛋白27(HSP27)和HSP70... 目的:观察5种常用抗肿瘤药物对这些人结直肠肿瘤细胞系的生长抑制作用,探讨5种常用抗肿瘤药物对11株人结直肠肿瘤细胞系的作用强度以及比较其体外敏感性,研究不同抗肿瘤药物对人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16和SW480热休克蛋白27(HSP27)和HSP70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检测5种常用抗肿瘤药物分别对11株人结直肠肿瘤细胞系的生长抑制效应,计算50%抑制浓度(50%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及敏感指数,并比较不同人结直肠肿瘤细胞系对5种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HSP27和HSP70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1株人结直肠肿瘤细胞系对5-氟尿嘧啶(5-FU)和奥沙利铂(OHP)均比较敏感,没有明显耐药性;5株人结直肠肿瘤细胞系对丝裂霉素(MMC)敏感,6株中度敏感;除SW1116外的10株人结直肠肿瘤细胞系都对多西紫杉醇(DXL)敏感,而SW1116细胞对DXL表现出明显耐药性;除LS174T和SW1116外的9株人结直肠肿瘤细胞系都对伊立替康(IFL)表现出中度敏感,LS174T细胞对IFL表现敏感,而SW1116细胞对IFL表现出明显耐药性。抗肿瘤药物作用于人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16和SW480使HSP27的表达上调,但HSP70的表达水平变化不明显。结论:LS174T是多药敏感细胞株,SW1116是多药耐药细胞株,5-FU和OHP为广谱抗结直肠肿瘤药物;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及HSP27表达量检测对临床选择化疗药物具有一定的提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化学疗法 药物筛选 热休克蛋白70 热休克蛋白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全卷积网络模型预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方 庞晓琳 范新娟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4期605-612,共8页
目的建立基于MRI影像图像预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nCRT)后病理学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模型,以辅助患者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订... 目的建立基于MRI影像图像预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nCRT)后病理学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模型,以辅助患者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订。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6月至2018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接受nCRT治疗且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组织病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的LARC患者。按1∶2的比例将患者依照住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Data A与Data B 2个数据集。其中Data A数据集用于语义分割模型训练,Data B数据集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分别用于pCR预测模型训练与评价。收集Data A数据集病例的T2加权MRI影像资料,采用改进的全卷积网络(fully convolutional networks,FCN)模型对肿瘤区域进行语义分割,建立语义分割模型并提取最终卷积层中的影像特征。采用最小绝对值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法对提取的影像特征进行筛选,构建可预测pCR状态的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分类器(预测模型)。以Data B训练集数据为基础,对该预测模型的性能进行训练,进一步在Data B验证集中对其性能进行评价。结果共入选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LARC患者304例,nCRT治疗后82例判定为pCR,222例为非pCR。2013年6月至2015年11月的103例患者为Data A数据集,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的201例患者为Data B数据集。Data B数据集中,训练集140例、验证集61例。改进的FCN模型对Data B数据集图像分割的Dice值为0.79(95%CI:0.65~0.81),灵敏度为80%(95%CI:77%~83%),特异度为72%(95%CI:64%~85%)。语义分割模型共提取最终卷积层中512个影像特征,经LASSO回归筛选后保留7个,用于pCR状态预测。预测模型在Data B训练集中预测pCR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65(95%CI:0.61~0.71),在Data B验证集中的AUC为0.69(95%CI:0.59~0.74)。结论本研究提出的改进的FCN模型,对MRI图像进行语义分割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基于该方法构建的模型预测LARC患者接受nCRT治疗后pCR状态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 新辅助治疗 病理学完全缓解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