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肝癌手术与射频消融治疗的现状 被引量:9
1
作者 庞雄昊 陈敏山 +2 位作者 梁惠宏 张耀军 李锦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779-781,共3页
肝癌是世界上死亡率和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美国癌症协会估计,2005年全世界有超过667000个新发肝癌病例,其发病率也呈现上升之势。手术切除虽然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由于我国肝癌90%以上有乙肝感染背景和合并肝硬化、肝功... 肝癌是世界上死亡率和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美国癌症协会估计,2005年全世界有超过667000个新发肝癌病例,其发病率也呈现上升之势。手术切除虽然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由于我国肝癌90%以上有乙肝感染背景和合并肝硬化、肝功能不全、肿瘤多中心发生以及早期播散和转移.造成手术的切除率低和复发率高,仅有20%左右的患者能获得手术切除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治疗 肝癌手术 恶性肿瘤 手术切除 肝功能不全 多中心发生 乙肝感染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肝癌的临床治疗 被引量:4
2
作者 郭荣平 陈敏山 +2 位作者 林小军 张亚奇 李锦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8-321,共4页
目的探讨小肝癌(≤5cm)优化的个体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0年1月-200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9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手术切除组(n=406)和微创治疗组(n=443),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复发率和治疗后并发症。结果... 目的探讨小肝癌(≤5cm)优化的个体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0年1月-200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9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手术切除组(n=406)和微创治疗组(n=443),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复发率和治疗后并发症。结果手术切除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为72.1%,其中262例肿瘤≤3cm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73.3%,144例肿瘤3—5cm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70.5%,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46);术后1、2和3年复发率分别为13.5%、29.9%和39.8%。微创治疗组患者治疗后3年生存率为73.8%,其中136例肿瘤≤3cm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74.7%,307例肿瘤3-5cm的患者3年生存率为72.2%,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45);治疗后1、2和3年复发率分别为12.6%、28.7%和40.4%。微创治疗组中肿瘤≤3cm患者治疗后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手术切除组中肿瘤≤3cm的患者(P〈0.05)。手术切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微创治疗组患者(30.8%vs6.1%,P〈0.01)。结论微创治疗与传统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患者的疗效相当,包含微创治疗的综合治疗手段将有助于提高小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切除术 射频 微波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在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3
作者 陈敏山 刘芙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368-371,共4页
以射频消融(RFA)为代表的局部消融治疗已成为肝癌的重要治疗手段,在肝癌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主要适应证为肿瘤单发、直径≤5 cm;或者肿瘤2~3个、最大直径≤3 cm。数个临床研究表明射频治疗小肝癌的效果与手术切除相当,国内外多个... 以射频消融(RFA)为代表的局部消融治疗已成为肝癌的重要治疗手段,在肝癌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主要适应证为肿瘤单发、直径≤5 cm;或者肿瘤2~3个、最大直径≤3 cm。数个临床研究表明射频治疗小肝癌的效果与手术切除相当,国内外多个肝癌临床治疗指南已经将射频与手术切除一样,并列为小肝癌的根治性治疗方法。临床上RFA常常与手术切除、血管介入、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术、放射治疗、化疗、靶向药物治疗、免疫生物治疗等方法联合应用,在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领域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消融术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型苯二氮类受体在肝细胞癌中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
4
作者 潘家浩 陈东泰 +5 位作者 邢蔚 黄洋 温丽丽 朱翠贞 元云飞 曾维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66,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型苯二氮类受体(PBR)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情况以及分析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方法检测109例肝细胞癌组织中PBR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 【目的】探讨外周型苯二氮类受体(PBR)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情况以及分析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方法检测109例肝细胞癌组织中PBR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PBR蛋白在109例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有68例(62.4%);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BR蛋白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包膜、卫星结节灶和血管侵犯相关(P<0.05)。PBR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皆较阴性者短。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BR蛋白表达水平是肝癌患者总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且具有预后预测意义。【结论】PBR蛋白在肝细胞癌组中表达增加,且与肿瘤恶性程度和侵袭转移能力相关;PBR蛋白可作为对肝癌患者预后评估的独立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外周型苯二氮(卓)类受体 肝切除术 COX多因素分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AFP应答预测原发性肝癌伴门脉癌栓TACE术后疗效与生存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其波 林小军 +6 位作者 崔伯康 朱红波 劳向明 谢传淼 张敏 李升平 陈敏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196-1200,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甲胎蛋白(AFP)应答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脉癌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行TACE术且AFP≥200 ng/mL原发性肝癌伴门脉癌栓患者110例。选取TACE术后4~6w AFP... 目的:探讨早期甲胎蛋白(AFP)应答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脉癌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行TACE术且AFP≥200 ng/mL原发性肝癌伴门脉癌栓患者110例。选取TACE术后4~6w AFP及相对应的影像学结果进行评估。AFP值较术前基线值下降≥20%定义为AFP应答(AFP-R),而下降<20%则定义为AFP非应答(AFP-NR)。疗效评价采用mRECIST评价标准。结果:110例患者中位年龄为44岁,105例(95.5%)患者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基线AFP的平均值为21 700 ng/mL,57例(51.8%)呈结节型肝癌(F-HCC),53例(48.2%)呈弥漫型肝癌(D-HCC),48例(43.6%)侵犯门静脉主干,37例(33.6%)评价为AFP-R,73例(66.4%)评价为AFP-NR。根据mRECIST评价标准:33例(89.2%)AFP-R患者和16例(21.9%)AFP-NR患者临床获益(CB),AFP-R与影像学评价结果呈正相关。(r=0.677,P<0.001)。AFP-R和AFP-NR患者的6、12、24、36个月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6%、35%、11%、5%和21%、8%、4%、2%,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9个月和4.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HCC(P=0.041)和AFP-R(P=0.0O4)均为独立预后因子。结论:早期AFP应答可用于预测原发性肝癌伴门脉癌栓患者TACE术后的疗效与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门静脉癌栓 甲胎蛋白应答 mRECIST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