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黑色素瘤患者对大剂量干扰素辅助治疗的耐受性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周强 丁娅 +4 位作者 李春燕 彭瑞清 张星 夏青 张晓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71-273,共3页
目的:观察中国人对4周大剂量干扰素IFNα-2b(甘乐能)方案辅助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耐受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09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29例高危恶性黑色素瘤(AJCC分期为Ⅱb~Ⅲc期)患者,采用大剂量干扰素IFNα-2b4周治疗方案,每天... 目的:观察中国人对4周大剂量干扰素IFNα-2b(甘乐能)方案辅助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耐受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09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29例高危恶性黑色素瘤(AJCC分期为Ⅱb~Ⅲc期)患者,采用大剂量干扰素IFNα-2b4周治疗方案,每天剂量为(2200~3375U单位),每周连续静脉输注5天,休息2天,共用4周,观察不良反应以及早期进展情况。不良反应评定采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常用毒性评定标准NCI2.0版本。结果:全部29例患者接受大剂量干扰素治疗,患者平均接受干扰素的治疗强度为17.63U单位/(m^2·d)。全部患者均接受毒性反应评价,2例患者未完成4周干扰素治疗,其中1例因术后伤口愈合不良仅进行了1周治疗,而另1例因重度疲劳无法完成第4周治疗;其余27例患者均完成4周大剂量干扰素治疗。不良反应主要以一过性骨髓抑制为主,69%(20/29)曾经出现3~4度中性粒细胞下降者,常规处理后迅速恢复,另有62%(18/29)患者出现1~2度肝转氨酶升高,无肝毒性相关性死亡。26例患者接受随访超过3个月,5例在干扰素治疗开始3个月内进展者,分别为局部复发1例,区域淋巴结转移2例,患肢皮下过路转移1例,远处转移1例。结论:中国人能耐受大剂量干扰素IFNα-2b辅助治疗,但大剂量干扰素似乎不能有效抑制亚临床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恶性黑色素瘤 剂量强度 毒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阳 潘振奎 +2 位作者 张星 徐菲 张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602-606,共5页
背景与目的最近研究显示存在K-RAS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难以从辅助化疗中获益,并且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耐药。这些发现提示K-RAS基因... 背景与目的最近研究显示存在K-RAS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难以从辅助化疗中获益,并且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耐药。这些发现提示K-RAS基因突变情况可作为EGFR TKIs疗效的预测指标。本研究中分析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癌组织中K-RAS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5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新鲜组织标本,采用PCR技术扩增K-RAS基因,然后进行DNA测序并进行相应分析。结果在52例患者中,2例患者肿瘤组织中的K-RAS基因的12号密码子存在突变(2/52,3.8%)。统计学分析未发现K-RAS基因突变与性别、病理类型、吸烟情况以及肿瘤分化程度和分期间存在相互关系。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率较低,与亚裔患者相近,而低于白种人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RAS基因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结肠癌及其区域淋巴结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高艳芳 彭瑞清 +3 位作者 伍小军 丁娅 万德森 张晓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811-814,共4页
目的: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在结肠癌及其区域淋巴结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IDO在110例结肠癌原发灶、癌旁正常结肠上皮组织和区域淋巴结的表达,分析IDO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IDO... 目的: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在结肠癌及其区域淋巴结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IDO在110例结肠癌原发灶、癌旁正常结肠上皮组织和区域淋巴结的表达,分析IDO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IDO在结肠癌原发灶的表达水平与癌旁正常结肠上皮组织相似,其表达强度与患者的年龄、性别、TNM分期和5年生存率无关。在无转移的区域淋巴结中,IDO主要表达于树突样细胞,区域淋巴结强表达IDO患者的5年生存率较低(31.8%)。结论:在结肠癌细胞转移到区域淋巴结前,区域淋巴结中IDO的表达已使其处于免疫抑制状态,从而为肿瘤转移创造了有利条件,而肿瘤细胞是否表达IDO并不影响肿瘤的转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 结肠癌 区域淋巴结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ⅢB期结肠癌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彭瑞清 李春燕 +5 位作者 丁娅 余幸娟 伍小军 张星 潘志忠 张晓实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1-286,共6页
目的探讨ⅢB期结肠癌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表达与淋巴细胞浸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999年1月-2002年5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行手术切除的72例ⅢB期结肠癌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双染技术分析HMGB1的表... 目的探讨ⅢB期结肠癌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表达与淋巴细胞浸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999年1月-2002年5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行手术切除的72例ⅢB期结肠癌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双染技术分析HMGB1的表达和淋巴细胞浸润情况。收集2009年8-10月接受手术的10例Ⅲ期结肠癌患者的新鲜组织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组织中CD3+、CD45RO+T细胞的比例。分析HMGB1表达水平、表达部位与淋巴细胞浸润的关系及其与患者5年生存率的相关性。以72例ⅢB期结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作为因变量,以各项临床特征、结肠癌组织HMGB1表达水平和表达部位、CD3+和CD45RO+T细胞的浸润密度等作为自变量,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ⅢB期结肠癌组织间质中可见不同程度CD3+、CD45RO+T细胞浸润,CD3和CD45RO均表达于细胞膜。流式细胞术分析可见,72%的CD45RO+细胞同时表达CD3。ⅢB期结肠癌组织HMGB1的表达率为90.3%(65/72),其中81.5%(53/65)为核型表达(仅表达在细胞核),18.5%(12/65)为核质共表达。核型HMGB1表达者的CD45RO+T细胞浸润密度高于核质共表达者。ⅢB期结肠癌组织中CD45RO+T细胞的浸润密度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MGB1表达强度和表达部位与患者预后无关,但随访24个月以后,HMGB1核型表达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HMGB1核质共表达者(P<0.001)。结论ⅢB期结肠癌患者出现HMGB1核质共表达时组织中淋巴细胞的浸润减少,患者长期生存率降低,提示HMGB1表达方式可作为反映局部晚期结肠癌患者预后的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GB1蛋白 T淋巴细胞 结肠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