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科护士工作生活质量与死亡应对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奕敏 祁丽萍 +1 位作者 赵琴琴 颜君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7-712,共6页
目的:调查肿瘤科护士工作生活质量及死亡应对能力现状,探讨肿瘤科护士工作生活质量与死亡应对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7月—8月选取广州市某2家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193名护士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工作... 目的:调查肿瘤科护士工作生活质量及死亡应对能力现状,探讨肿瘤科护士工作生活质量与死亡应对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7月—8月选取广州市某2家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193名护士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工作生活质量量表(第2版)、死亡应对能力量表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工作生活质量总分为(106.89±16.46)分,处于中等水平。死亡应对能力总分为(128.29±27.83)分。工作生活质量总分与死亡应对能力总分呈正相关(r=0.161,P<0.05)。结论:肿瘤科护士工作生活质量及死亡应对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死亡应对能力是工作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管理者可通过加强临终护理培训、心理辅导等措施提高护士死亡应对能力,以改善护士工作生活质量,稳定护理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科护士 工作生活质量 死亡应对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肺恶性肿瘤 被引量:19
2
作者 焦德超 张福君 +3 位作者 陆郦工 吴月霞 李传行 段光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3期190-193,共4页
目的评价CT导向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肺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32例肺恶性肿瘤患者,其中18例为肺癌,共20个病灶;14例为肺转移瘤(原发病9例为肝癌,4例为肠癌,1例为乳腺癌),共28个病灶。病灶平均直径为5.5cm。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 目的评价CT导向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肺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32例肺恶性肿瘤患者,其中18例为肺癌,共20个病灶;14例为肺转移瘤(原发病9例为肝癌,4例为肠癌,1例为乳腺癌),共28个病灶。病灶平均直径为5.5cm。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布源,在CT导向下将125Ⅰ粒子植入瘤灶内。结果32例共48个病灶,完全缓解(CR)25个;部分缓解(PR)15个;无变化(NC)7个;进展(PD)1个,总有效率83.3%。术中肺内有少量渗出;2例出现气胸,肺压缩均在30%以内,经保守治疗好转;术后1周痰中带血15例;术后2周2例出现轻度白细胞下降,白细胞计数(3~4)×109/L;术后2个月的影像学检查发现肺内粒子游走2例;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恶性肿瘤,近期效果好,是治疗肺恶性肿瘤的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放射性核素 介入性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重建技术在鼻咽癌5.0T MRI中的应用
3
作者 周鹏辉 刘海彬 +4 位作者 林海 余子铭 许桂晓 何浩强 谢传淼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94-699,共6页
目的 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重建技术在鼻咽癌5.0T MRI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4年8—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50例初诊鼻咽癌患者,应用5.0T MRI进行鼻咽部扫描。患者常规扫描方案包括横轴位T2WI、横轴位T1WI... 目的 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重建技术在鼻咽癌5.0T MRI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4年8—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50例初诊鼻咽癌患者,应用5.0T MRI进行鼻咽部扫描。患者常规扫描方案包括横轴位T2WI、横轴位T1WI、横轴位增强T1WI和冠状面增强T1WI脂肪抑制序列,并在常规扫描方案基础上应用不同挡位(1~5挡)的DeepRecon深度学习重建技术,共24组图像。使用Likert量表(5分法)对图像中病灶检测、病灶边缘清晰度、伪影和整体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使用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对24组图像质量进行客观评价。比较不同组图像定性、定量指标的差异,并评估2名医师主观评估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对来自2种图像(无DeepRecon重建传统图像与应用DeepRecon重建图像)的4种MRI序列共24组图像进行定性评估发现,除避免产生伪影外,DeepRecon图像(挡位2~4)在所有特征上均显著优于传统图像(Z=-12.11~-6.23,P<0.001)。当DeepRecon重建水平为3挡时,图像综合评分最高,图像质量最佳。与传统图像相比,DeepRecon图像(挡位2~5)在病灶和翼外肌的信噪比显著提高(t=-15.67~-3.44,Z=-6.09~-4.63,P<0.01)。在采用DeepRecon(挡位2~5)的横轴位T2WI、横轴位增强T1WI和冠状面增强T1WI压脂图像中,对比噪声比(病灶/翼外肌)对比度显著改善(t=-12.71~-3.19,Z=-6.08~-4.47,P<0.001)。2位影像诊断医师对图像整体质量主观评分观察者间一致性较好(Kappa=0.75~0.82,P<0.01)。结论 DeepRecon深度学习重建技术显著增加了鼻咽癌传统磁共振图像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提高其图像清晰度,为影像诊断提升带来更多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磁共振成像 超高场强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髂内动脉化疗灌注治疗盆腔复发肿瘤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长江 黄金华 +3 位作者 范卫君 高飞 顾仰葵 张福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6期610-612,共3页
目的探讨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髂内动脉化疗灌注治疗盆腔肿瘤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8例盆腔复发肿瘤采用CT导向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髂内动脉化疗灌注患者的疗效。所有患者术前或术后给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化疗方案根据原发肿... 目的探讨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髂内动脉化疗灌注治疗盆腔肿瘤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8例盆腔复发肿瘤采用CT导向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髂内动脉化疗灌注患者的疗效。所有患者术前或术后给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化疗方案根据原发肿瘤的类型确定。粒子植入之前采用TPS模拟布源或遵循Halarism的125I经验公式:mCi=Da×5,Da为靶组织长、宽、高的平均值(L+W+H)/3,单位为cm,求出术中所需125I粒子的总活度及算出治疗粒子的数量。在螺旋CT导向下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盆腔肿瘤内。结果全组8例患者8个病灶2个月后采用PET-CT评价,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5例,稳定(NC)2例,进展(PD)1例,全组病例随访1年,死亡2例,其余6例存活,最长的生存时间15个月。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是治疗盆腔肿瘤复发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肿瘤 放射性粒子 化疗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医院护士对放射性粒子辐射认知度和防护行为的调查 被引量:20
5
作者 张小萍 钟就娣 +3 位作者 何杏勤 司徒启娇 练小荷 辛明珠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3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调查肿瘤医院护士对放射性粒子辐射的认知度和防护行为情况,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因素。方法:根据护士所在科室的工作特点将研究对象231名护士分为影像介入组、临床科室组、门诊组,采用研究者自行设计的放射性粒子辐射认知... 目的:调查肿瘤医院护士对放射性粒子辐射的认知度和防护行为情况,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因素。方法:根据护士所在科室的工作特点将研究对象231名护士分为影像介入组、临床科室组、门诊组,采用研究者自行设计的放射性粒子辐射认知度和防护行为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影像介入科护士放射性粒子辐射的认知度与防护行为等级高于临床科室,而临床科室护士的认知度与防护行为等级又高于门诊护士(P<0.001,α=0.0167)。结论:护士对放射性粒子危害的认知度与其防护行为密切相关,为提高护士对放射性粒子辐射危害的认知度,减少放射性粒子对护士造成的职业危害,护理管理者需加强和重视对护士进行放射性粒子辐射的相关知识教育,并提供完善的放射防护装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放射性粒子 职业危害与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微波、冷冻消融治疗肿瘤的临床应用及优势对比 被引量:19
6
作者 范卫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3447-3448,共2页
肿瘤消融治疗因具有微创、安全、可操作性高及重复性好等优点.在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国内外常见的消融手段主要是微波消融、射频消融和冷冻消融.其中微波消融和射频消融属于热消融。3种消融方式因其原理的差别而... 肿瘤消融治疗因具有微创、安全、可操作性高及重复性好等优点.在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国内外常见的消融手段主要是微波消融、射频消融和冷冻消融.其中微波消融和射频消融属于热消融。3种消融方式因其原理的差别而各有其临床特点,在肿瘤的消融治疗中能够优势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融治疗 微波消融 射频消融 临床应用 冷冻消融 肿瘤 临床治疗 可操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无水乙醇注射消融治疗肾脏肿瘤
7
作者 李文全 黄金华 +4 位作者 高飞 顾仰葵 周芳坚 韩辉 鹿连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CT导向下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消融治疗肾脏良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CT导向下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治疗手术难以切除的10例复杂性肾癌和肾错构瘤。术后严密观测患者生命体征,对比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并定期... 【目的】探讨CT导向下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消融治疗肾脏良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CT导向下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治疗手术难以切除的10例复杂性肾癌和肾错构瘤。术后严密观测患者生命体征,对比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并定期随访复查患者肝肾功能和双肾影像学表现,监测其疗效。【结果】10例患者经平均每人3次消融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明显,治疗区病灶均得到有效控制,随访期间未见复发。全部患者腰背部疼痛明显减轻,其中2例患者顽固性血尿症状消失,1例反复包膜下出血消失。无一例出现尿瘘、肠瘘、出血、针道转移等并发症。【结论】CT导向下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消融用于手术难以切除的肾脏良恶性肿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肿瘤 消融 无水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CT预测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
8
作者 卓水清 刘雅丹 +3 位作者 江琳玲 郑舒文 符劲 刘立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66-1370,共5页
目的观察光谱CT预测结直肠癌(CRC)区域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经术后病理证实CRC患者,根据区域淋巴结转移与否分为阳性组(n=29)和阴性组(n=44);基于静脉期光谱CT图像获取淋巴结短径、120 kV常规图像CT值(CT值_(120 kV))、... 目的观察光谱CT预测结直肠癌(CRC)区域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经术后病理证实CRC患者,根据区域淋巴结转移与否分为阳性组(n=29)和阴性组(n=44);基于静脉期光谱CT图像获取淋巴结短径、120 kV常规图像CT值(CT值_(120 kV))、40 keV和70 keV虚拟单能量图像CT值(CT值_(40 keV)和CT值_(70 keV))、碘密度(ID)、有效原子序数(Zeff)及能谱曲线斜率(λHU),比较组间上述参数及临床指标差异;排除方差膨胀因子>10者后,分别基于糖类抗原19-9(CA19-9)和癌胚抗原(CEA)构建模型1,基于普通CT参数(淋巴结短径、CT值_(120 kV))构建模型2,基于光谱CT参数(CT值_(70 keV)、ID、Zeff、λ_(HU))构建模型3,基于普通CT参数及光谱CT参数构建模型4;分析四者预测CRC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效能。结果组间患者性别、CA19-9、CEA、淋巴结短径、CT值_(120 kV)、CT值_(40 keV)、CT值_(70 keV)、ID、Zeff及λ_(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模型1~4预测CRC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4、0.752、0.996及0.995;其中,模型1与模型3、4,模型2与模型3、4间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基于增强静脉期光谱CT可有效预测CRC区域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淋巴结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清与传统扩散加权成像在评价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唐双 黄泽涵 +3 位作者 孟铁豹 张蔚菁 何浩强 谢传淼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19-923,共5页
目的:基于复合灵敏度编码的高清扩散加权成像(MUSE DWI)与传统DWI在评价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中的对比研究。方法:收集行手术治疗的54例宫颈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磁共振检查,包含传统DWI序列和MUSE DWI序列。分析比较两组DW... 目的:基于复合灵敏度编码的高清扩散加权成像(MUSE DWI)与传统DWI在评价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中的对比研究。方法:收集行手术治疗的54例宫颈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磁共振检查,包含传统DWI序列和MUSE DWI序列。分析比较两组DWI序列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中的整体图像质量、矫正几何失真程度和病变显示程度及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ADC值在盆腔转移性淋巴结和非转移性淋巴结之间的差异,并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两组ADC值鉴别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两种序列诊断效能的差异。结果:MUSE DWI的整体图像质量、矫正几何失真程度、病变显示程度、SNR和CNR均显著高于传统DWI(P均<0.001)。MUSE DWI和传统DWI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MUSE DWI和传统DWI中,转移组的ADC值均显著低于非转移组(P<0.001)。MUSE DWI和传统DWI的鉴别诊断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能力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8和0.646,两种序列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94)。结论:MUSE DWI序列的图像质量、SNR和CNR均优于传统DWI,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USE DWI和传统DWI都可以鉴别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两者的诊断效能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高清扩散加权成像 宫颈癌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2WI的ResNet深度学习模型术前预测膀胱癌病理分级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翔 曹康养 +6 位作者 邹玉坚 邓磊 张蔚菁 杨水清 张坤林 朱玉容 李建鹏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31,共7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构建并验证基于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 T2WI)的50层深度残差网络(50-layer deep residualnetwork,ResNet-50)深度学习(deeplearning,DL)模型术前预测膀胱癌(bladder cancer, BCa)病理分级的效能。材料与方法 ... 目的 本研究旨在构建并验证基于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 T2WI)的50层深度残差网络(50-layer deep residualnetwork,ResNet-50)深度学习(deeplearning,DL)模型术前预测膀胱癌(bladder cancer, BCa)病理分级的效能。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来自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中心1)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心2)共169名BCa患者的211个肿瘤病灶数据。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作为金标准,以肿瘤病灶为单位进行分析,其中高级别尿路上皮癌(high grade urothelial carcinoma, HGUC)为111个,低级别尿路上皮癌(low grade urothelial carcinoma, LGUC)为100个。采用DL模型的ResNet-50方法,基于中心1内部训练集构建模型,所得出的模型在中心1的内部测试集中测试后筛选出最优模型,随后在中心2的外部测试集上进行独立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对模型性能进行评估,并进行特征可视化展示。结果 DL模型在内部测试集的AUC为0.856(95%CI:0.723~0.941),准确率为80.9%(95%CI:69.6%~92.1%),敏感度为77.8%(95%CI:65.9%~89.7%),特异度为82.8%(95%CI:72.0%~93.6%);在外部测试集的AUC为0.814 (95%CI:0.686~0.906),准确率为78.2%(95%CI:67.3%~89.1%),敏感度为77.3%(95%CI:66.2%~88.3%),特异度为81.8%(95%CI:71.6%~92.0%)。特征可视化结果显示DL模型较高激活区域与BCa病灶基本重叠,可正确识别BCa靶区域,同时对HGUC与LGUC的特征有一定区分度。结论 本研究首次采用DL方法在术前建立基于T2WI的BCa病理分级预测模型,并在双中心进行验证。该模型无创、客观,泛化性及可重复性强,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有助于临床术前更精准地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深度学习 磁共振成像 肿瘤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色脂肪磁共振定量成像技术研究现状及应用进展
11
作者 刘思恒 张莹 +1 位作者 阿布都外力·艾沙 吕衍春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8-234,共7页
随着全球肥胖率的上升,肥胖及其相关并发症,如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综合征,已成为严重威胁公共健康的主要问题。肥胖的根源在于能量摄入与消耗之间的长期失衡,而脂肪组织,尤其是棕色脂肪(brown adipose tissue,BAT),在能量代谢... 随着全球肥胖率的上升,肥胖及其相关并发症,如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综合征,已成为严重威胁公共健康的主要问题。肥胖的根源在于能量摄入与消耗之间的长期失衡,而脂肪组织,尤其是棕色脂肪(brown adipose tissue,BAT),在能量代谢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与白色脂肪主要负责储存能量不同,BAT通过产热消耗能量,被视为预防和治疗肥胖的潜在靶点。本文详细介绍了当前用于定量分析BAT的磁共振成像方法,包括了水脂分离成像、化学交换饱和转移、磁共振波谱等,探讨了它们在定量BAT体积、脂肪成分及代谢活性中的应用现状。本综述旨在通过梳理和分析当前研究成果,深入分析各技术的潜力和局限性,并明确未来研究方向,推动BAT相关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肥胖和代谢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助力该领域标准化和临床转化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色脂肪 磁共振成像 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成像 水脂分离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门区肝癌 被引量:71
12
作者 刘健 张福君 +3 位作者 吴沛宏 顾仰葵 陈林 张亮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6期606-609,共4页
目的评价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门区肝癌及淋巴结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组病例32例,其中肝门区肝细胞癌(HCC)8例,肝门区胆管癌(HC)12例,肝转移瘤6例,肝门区淋巴结转移6例。14例侵犯肝门胆管致肝内胆管扩张,22例合并肝硬化。全部病例... 目的评价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门区肝癌及淋巴结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组病例32例,其中肝门区肝细胞癌(HCC)8例,肝门区胆管癌(HC)12例,肝转移瘤6例,肝门区淋巴结转移6例。14例侵犯肝门胆管致肝内胆管扩张,22例合并肝硬化。全部病例经CT、MRI检查或病理穿刺活检证实。病灶平均直径为4.2 cm。采用TPS计算布源,在CT导向下将125I粒子植入瘤灶内,采用0.6~0.9 mCi活度的125I粒子相隔1.0~1.5 cm平面播植。结果2例死于远处转移,3例死于肝功能衰竭,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0个月。2个月后CT复查,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20例;无变化(NC)5例;进展(PD)5例。总有效率(CR+PR)68.8%。2个月随访过程中发现7颗粒子在肝脏内游走,3颗粒子迁徙至肺内;1例出现气胸,肺压缩在30%以下,白细胞轻度下降1例。未见大出血、胆汁瘘、肠瘘、肠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CT导向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门区肿瘤及淋巴结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生活质量改善明显,近期效果好,是治疗中晚期肝门区肿瘤及淋巴结的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放射性核素 放射学 介入性 近距离放射疗法 肝门区肿瘤及淋巴结 评价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对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中无瘤生存期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3
13
作者 崔春艳 田丽 +3 位作者 刘立志 姜武 谢菲 李立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50-455,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MRI预测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局部晚期直肠癌无瘤生存期(DFS).[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活检证实的直肠癌患者,均在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前接受了放化疗.两个放射科医师使用PACS工作站独立观察放化疗前后的MRI.对病灶进... [目的]探讨应用MRI预测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局部晚期直肠癌无瘤生存期(DFS).[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活检证实的直肠癌患者,均在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前接受了放化疗.两个放射科医师使用PACS工作站独立观察放化疗前后的MRI.对病灶进行影像的TN分期,并评价术后肿瘤的病理分期.用Kaplan-Meier法比较DFS,进行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结果]121例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上有淋巴结转移的31例.有癌残留的有93例(76.86%);肿瘤完全消退的有28例(23.14%).平均随访时间26个月(2~51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大小、病理淋巴结转移、病理T分期、放化疗前MRI的T分期与DFS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大小、病理淋巴结转移及放化疗前MRI的T分期是DFS的独立预后因素(D<0.05).[结论]放化疗前MRI的T分期是直肠癌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且MRI较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预测的T分期更好,而MRI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直肠癌 新辅助放化疗 无瘤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显像与MRI对鼻咽癌脊柱转移瘤诊断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卉 谢传淼 +3 位作者 李建鹏 刘学文 尹韶晗 耿志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279-2281,共3页
目的比较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简称骨显像)与脊柱MR检查对鼻咽癌脊柱转移瘤的检出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鼻咽癌伴有脊柱转移患者的骨显像和脊柱MR检查结果,以累及椎体个数为单位,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脊柱转移瘤的检出能力。结果随访证实4... 目的比较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简称骨显像)与脊柱MR检查对鼻咽癌脊柱转移瘤的检出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鼻咽癌伴有脊柱转移患者的骨显像和脊柱MR检查结果,以累及椎体个数为单位,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脊柱转移瘤的检出能力。结果随访证实47例患者共187个椎体有转移灶。骨显像检出153个(153/187,81.82%),脊柱MR检出182个椎体(182/187,97.3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758,P=0.000)。结论脊柱MR比骨显像更能有效地检出鼻咽癌的脊柱骨转移灶,可作为早期诊断脊柱骨转移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显像 磁共振成像 肿瘤转移 鼻咽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治疗中脑胶质瘤的假性进展(附15例报告)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刚 牟永告 +4 位作者 魏大年 张湘衡 吴秋良 谢传淼 陈忠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09-412,共4页
目的分析胶质瘤患者假性进展(pseudoprogression,psPD)类型和特点、临床化疗结果。方法复习2006年1月至2008年7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化疗的93例胶质瘤患者病例,对psPD患者资料回顾分析。参照实体瘤疗效判定标准(Response Evalu... 目的分析胶质瘤患者假性进展(pseudoprogression,psPD)类型和特点、临床化疗结果。方法复习2006年1月至2008年7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化疗的93例胶质瘤患者病例,对psPD患者资料回顾分析。参照实体瘤疗效判定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urs,RECIST),应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MRI)实施评价,判定疗效。结果93例胶质瘤患者(手术未完全切除的WHO病理分级Ⅱ级及WHO病理分级III级以上),术后均给予放疗以及化疗。15例发生psPD(16.1%),其中10例psPD发生于放疗结束后3个月以内,5例psPD发生于放疗结束3个月以后。psPD患者中,9例是MGMT蛋白阳性表达者,6例是MG-MT阴性(即-或±)者。结论psPD是脑胶质瘤综合治疗过程中并不罕见的影像学现象。我们在遇到疑似psPD的患者时,对治疗方案是否更换要慎重,而密切的动态观察是最重要的鉴别psPD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假性进展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集合序列与常规序列头部MR图像质量 被引量:29
16
作者 刘辉明 尹国平 +2 位作者 别非 权光南 谢传淼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8-271,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MRI集合(MAGiC)序列与常规序列头部图像质量。方法对96人进行头部常规序列及MAGiC序列MR扫描,比较常规序列T1FSE、T2FSE、T1Flair、T2Flair图像与MAGiC序列重建MAGiC T1、MAGiC T2、MAGiC T1Flair、MAGiC T2Flair图像的质量... 目的对比分析MRI集合(MAGiC)序列与常规序列头部图像质量。方法对96人进行头部常规序列及MAGiC序列MR扫描,比较常规序列T1FSE、T2FSE、T1Flair、T2Flair图像与MAGiC序列重建MAGiC T1、MAGiC T2、MAGiC T1Flair、MAGiC T2Flair图像的质量和SNR。结果常规序列与MAGiC序列图像的整体质量评分、伪影评分、病灶检出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AGiC T1、MAGiC T2、MAGiC T1Flair、MAGiC T2Flair图像的SNR均高于相应常规序列图像(P均<0.01)。结论 MAGiC序列与常规序列扫描所获头部图像质量相当,且MAGiC序列图像的SNR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集合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MRI:人工智能辅助压缩感知技术与并行成像技术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许桂晓 刘海彬 +3 位作者 吴尚远 黄颖怡 谢传淼 何浩强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6-451,共6页
目的:通过与传统并行成像(PI)技术对比,探讨人工智能辅助压缩感知(ACS)技术在直肠癌MR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将2021年1月1日-2022年3月1日在本院经病理检查首诊为直肠癌的74例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在确诊前行直肠3.0T MRI扫描,... 目的:通过与传统并行成像(PI)技术对比,探讨人工智能辅助压缩感知(ACS)技术在直肠癌MR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将2021年1月1日-2022年3月1日在本院经病理检查首诊为直肠癌的74例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在确诊前行直肠3.0T MRI扫描,扫描序列主要包括横轴面、矢状面和冠状面FSE-T1WI和FSE-T_(2)WI,其中矢状面FSE-T_(2)WI分别采用ACS技术和传统PI技术。比较采用ACS和PI技术的扫描时间及两组图像上病灶和正常肠壁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由两位医师采用李克特量表分别对两组图像上病灶显示情况、病灶边缘清晰度、图像伪影和整体图像质量4项指标进行评分,并对两位医师评分的一致性进行评估。两位医师分别基于ACS和PI技术的矢状面FSE-T_(2)WI(结合横轴面和冠状面高分辨率T_(2)WI)进行直肠癌T分期,比较两种技术的诊断准确性。结果:采用ACS技术的检查时间明显短于PI技术[(92.03±1.16)vs.(144.36±0.97)s,P<0.001]。两组图像上SNR病灶和SNR正常肠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病灶和正常肠壁的CNR值较PI组高(P<0.05);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结果显示,在病灶显示情况、病灶边缘清晰度、图像伪影和图像整体质量方面,ACS组的评分均高于PI组(P<0.001);两位观察者对图像质量4项评估指标的评分结果的一致性为良好或极好(Kappa值:0.603~0.929,P均<0.001)。两位医师基于ACS和PI技术诊断直肠癌T分期准确率分别为85.14%(63/74)和81.08%(60/74),诊断符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并行采集技术相比,人工智能结合压缩感知(ACS)技术不仅可以缩短扫描时间,还可以改善图像质量,且不影响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诊断准确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人工智能 压缩感知 并行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 被引量:21
18
作者 郑国良 周雁玲 顾仰葵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2-34,共3页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由Mazur等[1]于1983年根据肿瘤的分化特征首先提出。以往由于病理手段的限制,多将其诊断为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或神经纤维瘤和神经纤维肉瘤等。近年来,随着病理学尤其是免疫组织...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由Mazur等[1]于1983年根据肿瘤的分化特征首先提出。以往由于病理手段的限制,多将其诊断为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或神经纤维瘤和神经纤维肉瘤等。近年来,随着病理学尤其是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对超微结构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螺旋CT征象与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学文 黄子林 +7 位作者 谢传淼 莫运仙 尹韶晗 李立 蔡木炎 李卉 李建鹏 吴沛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1281-1285,共5页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螺旋CT征象及病理特点,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胰腺SPT的螺旋CT征象,包括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强化方式、强化程度、囊实比例、钙化、临近组织器官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等,...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螺旋CT征象及病理特点,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胰腺SPT的螺旋CT征象,包括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强化方式、强化程度、囊实比例、钙化、临近组织器官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等,并与手术结果及病理对照分析。结果:1)肿瘤发生于胰头部10例,体部7例,尾部6例,体尾部1例,大部分呈圆形或类圆形,部分有分叶,边界清楚,有完整包膜。2)肿瘤内部可见实性及囊性成分,实性部CT平扫呈稍低或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轻至中度强化,门脉期进一步强化,与胰腺实质最大密度差出现在动脉期,囊性部分平扫及增强扫描均呈低密度。3)囊性为主型6例,实性为主型8例,囊实相仿型10例。4)8例肿瘤内部可见钙化,其中一例呈蛋壳状钙化,6例胰管轻度扩张,1例胆总管、肝内胆管可见扩张。5)9例患者CT征象见恶性倾向,1例呈弥漫性生长,5例推压、包绕脾血管,2例与肠系膜血管粘连,1例肿瘤包绕右肾静脉,其余15例CT表现为良性,包膜完整,与周围器官、组织分界清楚,术中所见有一定差异。结论:胰腺SPT病理学特点明显,螺旋CT征象有一定特征,肿瘤呈囊实性两部分,血供较为丰富,呈逐渐强化改变,与大多数胰腺癌缺乏血供有较大差别,血浆CEA阴性也有较大的参考价值,CT检查对胰腺SPT的术前诊断、良恶性判断、治疗方法的选择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K细胞回输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治疗鼻咽癌放疗后肝肺转移瘤的效果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黎建军 古模发 +3 位作者 刘立志 陈诗萍 张蓉 李永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2-277,共6页
目的:观察评价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回输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GP)方案化疗治疗鼻咽癌放疗后肝肺转移瘤的近远期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2007年8月至2008年7月放疗后随访发现肝或肺转移患者30例,随机分为3组。研究1组10例行过继性CI... 目的:观察评价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回输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GP)方案化疗治疗鼻咽癌放疗后肝肺转移瘤的近远期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2007年8月至2008年7月放疗后随访发现肝或肺转移患者30例,随机分为3组。研究1组10例行过继性CIK细胞回输联合GP化疗;研究2组10例行单纯GP化疗。对照组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各10例,不给予抗肿瘤治疗而仅进行随访。观察其近远期疗效、血清EB病毒DNA PCR定量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变化。结果:CIK+GP组有效率(90%)比单纯GP组(70%)好,但2组间无明显差异;而CIK+GP组和GP组均比对照组(10%)好,差异明显。CIK+GP组最和GP组治疗后血清EBV-DNA PCR定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尤以CIK+GP组为明显,而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变。鼻咽癌放疗后肝肺转移瘤患者外周血CD3+比例较健康志愿者显著低下,经CIK+GP治疗后CD3+比例较单纯GP化疗组有所提高;肝肺转移瘤患者和健康志愿者CD4+/CD8+比例无明显差异,经CIK+GP生物化疗后其比例明显升高,而经GP化疗后明显降低,2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CIK+GP组、GP组和对照组2年生存率(OS)分别为60.0%、40.0%和20.0%,生存曲线分析显示3组病例之间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CIK细胞回输联合GP化疗治疗鼻咽癌放疗后肝肺转移瘤具有肯定的近远期疗效并可改善其预后;两者具有协同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改变CD3+及CD4+/CD8+比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转移 肝肿瘤 肺肿瘤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 吉西他滨 顺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