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韧带样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点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德玲 李卉 +3 位作者 谢传淼 刘学文 耿志君 王玲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讨韧带样纤维瘤(DT)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DT患者的临床特征、CT、MRI及病理表现。结果 32例DT患者共38个病灶,其中84.21%(32/38)边界不清楚,39.47%(15/38)包绕侵犯血管神经,15.79%(6/38)有骨质侵犯。对11... 目的探讨韧带样纤维瘤(DT)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DT患者的临床特征、CT、MRI及病理表现。结果 32例DT患者共38个病灶,其中84.21%(32/38)边界不清楚,39.47%(15/38)包绕侵犯血管神经,15.79%(6/38)有骨质侵犯。对11例进行CT检查,共发现14个病灶,平扫呈稍低密度,均未见坏死及钙化,增强后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等于或稍低于邻近肌肉组织。对21例进行MR检查,共发现24个病灶,T1WI上呈等或稍低于肌肉的信号,T2WI呈高于肌肉低于脂肪信号,增强扫描呈中等或明显不均匀强化;其中87.50%(21/24)可见条状或带状T1WI及T2WI低信号,增强后未见强化。组织学上肿瘤组织内纤维母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呈束状、编织状排列,偶见核分裂,细胞间可见胶原组织包绕。结论 T1WI、T2WI呈条带状低信号,且增强扫描不强化是DT的特征性MRI表现。CT检查可以帮助了解病灶的侵犯范围,为鉴别诊断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拟诊为独肾患者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8
2
作者 关键 张伶 +1 位作者 郭燕 李子平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11期1158-1163,共6页
目的:探讨腹部影像检查表现为"独肾"患者的全腹部及盆腔CT和/或MRI影像特征及其发病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011年腹部影像呈"独肾"表现的48例患者的腹盆腔CT或MRI检查资料。年龄1个月~78岁(其中30岁以下37... 目的:探讨腹部影像检查表现为"独肾"患者的全腹部及盆腔CT和/或MRI影像特征及其发病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011年腹部影像呈"独肾"表现的48例患者的腹盆腔CT或MRI检查资料。年龄1个月~78岁(其中30岁以下37例),男17例,女31例。其中行CT检查36例,MRI检查12例。结果:48例中先天性孤立肾7例,一侧发育正常的异位肾(低位肾)2例,一侧肾发育不良并低位4例,余35例均合并其它泌尿生殖系异常(72%),均经临床或手术证实。35例中肾发育不良并低位及各种输尿管异常14例;肾缺如并同侧精囊囊肿(Zinner′s syndrome)7例;肾缺如或肾发育不良加子宫发育异常12例;多重复杂变异2例。影像特征和发病规律:①肾缺如或发育不良常合并其它泌尿生殖道畸形,大部分为同侧泌尿生殖系异常。②肾缺如常合并生殖系异常,而肾发育不良时多见泌尿系(尤其是输尿管下段)异常。③发育不良的肾几乎都出现在输尿管走行区,体积一般小于正常,大部分为低位(腰3椎体水平以下至盆腔内)。④性别特异性:男性为Zinner综合征(中肾管未发育导致肾缺如,残留于精囊形成囊肿),女性出现多种子宫异常。输尿管异常男女均可发生,女性更易同时出现输尿管异位开口。结论:对于初诊腹部影像学表现为"独肾"的患者,全腹部及盆腔影像学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可进一步明确诊断。这类患者常合并泌尿生殖系异常,其病变位置、病变类型有一定规律,应重点观察同侧输尿管、精囊和子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肾 肾缺如 肾发育不良 泌尿生殖系统 腹盆腔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头颈部横纹肌肉瘤的影像表现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晶 谢传淼 +2 位作者 李卉 耿志君 韩路军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3期326-329,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头颈部横纹肌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头颈部横纹肌肉瘤的影像学资料,其中13例行MRI检查,2例行CT检查。结果:15例患儿中,10例肿瘤位于鼻腔及鼻旁窦,1例位于鼻咽及口咽,1例位于右耳,1例位于... 目的:探讨儿童头颈部横纹肌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头颈部横纹肌肉瘤的影像学资料,其中13例行MRI检查,2例行CT检查。结果:15例患儿中,10例肿瘤位于鼻腔及鼻旁窦,1例位于鼻咽及口咽,1例位于右耳,1例位于左侧颞下窝,1例位于右颈部,1例位于左上牙龈。肿瘤形态多不规则,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信号多不均匀,其中3例见出血,2例见坏死,均无钙化,MRI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明显强化,5例肿瘤内见多发小环状强化,2例CT增强扫描呈不均匀轻度强化。4例肿瘤侵犯颅内,3例侵犯眼眶,9例侵犯周围骨质结构。结论:儿童头颈部横纹肌肉瘤好发于鼻腔及鼻旁窦内,平扫无明显特异性,MRI增强扫描肿瘤内多发小环状强化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患者发病年龄及发病部位,可以提示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纹肌肉瘤 儿童 头颈部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透明细胞癌的CT、MRI表现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德玲 李卉 +3 位作者 耿志君 刘学文 谢传淼 吴沛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87-590,共4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透明细胞癌(PCCCL)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病理、免疫组化证实的单发PCCCL患者的临床特征、CT及MRI表现。结果 29例PCCCL均有乙肝病史,均无HCV感染史,19例伴有肝硬化,AFP阳性19例。29例PCCCL均为单发病灶...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透明细胞癌(PCCCL)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病理、免疫组化证实的单发PCCCL患者的临床特征、CT及MRI表现。结果 29例PCCCL均有乙肝病史,均无HCV感染史,19例伴有肝硬化,AFP阳性19例。29例PCCCL均为单发病灶,位于肝右叶者19例,多呈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23例患者接受CT扫描,平扫19例呈低密度,2例呈低、等混杂密度,2例呈低、高混杂密度;增强扫描19例具有普通型肝细胞癌(HCC)的典型"快进快出"强化特征,10例病灶有假包膜。7例接受MR扫描(其中1例先后接受CT、MR检查),平扫T1WI中PC-CCL呈稍高/稍低信号,T2WI中以高/更高信号多见,增强扫描均呈普通型HCC"快进快出"的典型强化特征,均可见假包膜。结论 PCCCL的影像学表现与普通型HCC相似,动态增强扫描具有早期快速强化,门静脉期、延迟期迅速廓清的特点,且易于形成假包膜结构。MR平扫T1WI呈稍高/稍低信号、T2WI信号明显增高对诊断PCCCL有提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癌 透明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同步减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步态对称性及神经网络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肖湘 毛玉瑢 +4 位作者 赵江莉 吕衍春 李乐 徐光青 黄东锋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04-1108,共5页
目的:评估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虚拟现实同步减重训练(VR+BWSTT)后步态对称性的远期变化及其神经机制。方法:8例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在3周VR+BWSTT前后各做一次三维步态检查及弥散张量成像(DTI),其中7例患者训练后3个月复查了三维步态和DT... 目的:评估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虚拟现实同步减重训练(VR+BWSTT)后步态对称性的远期变化及其神经机制。方法:8例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在3周VR+BWSTT前后各做一次三维步态检查及弥散张量成像(DTI),其中7例患者训练后3个月复查了三维步态和DTI。对以下参数进行前后对比:单腿支撑时间不对称性、步长不对称性、下肢各关节活动范围不对称性、下肢Fugl-Meyer评分、病灶中心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和FA指数(病灶中心FA值/健侧对应区FA值)、ADC指数(病灶中心ADC值/健侧对应区ADC值)。对FA指数、ADC指数与下肢Fugl-Meyer评分做相关性分析。结果:单腿支撑时间不对称性和下肢Fugl-Meyer评分在训练后改善(P<0.05),且持续至训练后3个月。步长不对称性和下肢各关节活动范围不对称性在训练后无改善(P>0.05)。训练前ADC指数与训练前后下肢Fugl-Meyer评分的变化值有相关性(P<0.05)。结论:VR+BWSTT可改善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步态的时间不对称性和下肢Fugl-Meyer评分。ADC指数可预测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减重 虚拟现实 下肢 弥散张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退变MRI:T1rho值与Pfirrmann分级及T2值的相关性 被引量:17
6
作者 刘珍珍 陈建宇 +4 位作者 蔡兆熙 蒋新华 张娅 杨泽宏 雷立昌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0-264,共5页
目的探讨T1rho值对椎间盘早期退变的预测价值及其与Pfirrmann分级和T2值的相关性。方法对93例腰背痛患者行腰椎MR检查,采集腰椎矢状位T1WI及T2WI、轴位T2WI、矢状位T1rho及T2-mapping。利用矢状位T2WI对腰椎间盘退变进行Pfirrmann分级,... 目的探讨T1rho值对椎间盘早期退变的预测价值及其与Pfirrmann分级和T2值的相关性。方法对93例腰背痛患者行腰椎MR检查,采集腰椎矢状位T1WI及T2WI、轴位T2WI、矢状位T1rho及T2-mapping。利用矢状位T2WI对腰椎间盘退变进行Pfirrmann分级,矢状位T1rho及T2-mapping上分别测量NP区和AF区T1rho值及T2值,分析椎间盘T1rho值与Pfirrmann分级及T2值的关系。结果 93例中,PfirrmannⅠ~Ⅴ级腰椎间盘数分别为0、235、179、41、10个。除PfirrmannⅤ级外,其余各级NP区T1rho值均高于AF区(P<0.001);随椎间盘退变程度加重,NP区T1rho值降低(PfirrmannⅣ级和Ⅴ级间除外),PfirrmannⅡ级AF区T1rho值均高于PfirrmannⅢ~Ⅴ级;NP区及AF区T1rho值与退变分级均呈负相关(NP区:r=-0.75,P<0.001;AF区:r=-0.32,P<0.001);PfirrmannⅡ~Ⅲ级腰椎间盘NP区T1rho值与T2值呈中度相关(PfirrmannⅡ级:r=0.46;PfirrmannⅢ级:r=0.44;PfirrmannⅣ级:r=0.16;PfirrmannⅤ级:r=0.04);AF区T1rho值与T2值相关性差(PfirrmannⅡ级:r=0.13;PfirrmannⅢ级:r=0.15;PfirrmannⅣ级:r=0.19;PfirrmannⅤ级:r=0.62)。结论 T1rho对腰椎间盘早期退变具有预测价值,NP区表现明显;椎间盘早期退变过程中,NP区T1rho值与T2值呈中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退变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CT和MRI表现 被引量:8
7
作者 熊伟 吕晓飞 +2 位作者 冯婕 韩路军 许乙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46-1450,共5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头颈部IM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9例接受CT平扫,其中7例接受增强CT扫描;4例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2例IMT均为单发,发生于上颌骨、颌... 目的探讨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头颈部IM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9例接受CT平扫,其中7例接受增强CT扫描;4例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2例IMT均为单发,发生于上颌骨、颌面部软组织、上颌窦及颈部软组织各2例,下颌骨、眼眶、颧骨及腮腺各1例,肿瘤体积1.0cm×1.0cm×1.0cm^5.0cm×3.8cm×4.8cm。CT平扫7例密度均匀,2例密度不均匀,CT值30~85HU,增强扫描6例轻至中度强化,1例明显强化;6例可见骨质被吸收破坏,呈压迫性或膨胀性溶骨改变,周围无硬化边和骨膜反应。MRI示软组织肿块,边界不清,T1WI呈等略低信号,T2WI呈等略高信号;增强后3例明显均匀强化,1例不均匀强化。结论 CT和MRI可清晰显示IMT部位、大小及周围改变,但无特异性,确诊需依赖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灌注氟尿苷优化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化疗方案的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赵明 潘长穿 +4 位作者 李旺 黄子林 王键鹏 李宇红 吴沛宏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8-354,共7页
【目的】评价mFOLFOX全身化疗的基础上联合肝动脉灌注氟尿苷(FUDR)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6年7月至2010年5月,入组48例患者行DSA导引下的经皮肝动脉药盒植入,导管头端置于肝固有动脉,每日... 【目的】评价mFOLFOX全身化疗的基础上联合肝动脉灌注氟尿苷(FUDR)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6年7月至2010年5月,入组48例患者行DSA导引下的经皮肝动脉药盒植入,导管头端置于肝固有动脉,每日用FUDR0.1~0.2mg/kg,同时加入地塞米松2mg,持续经药盒泵入肝动脉灌注14d;奥沙利铂85mg/m2,静滴2h,第1、15天;亚叶酸钙200mg/m2,静滴2h,第1、15天;5-氟尿嘧啶1400mg/m2,持续静滴22h,第1,15天;每28天重复化疗方案。按美国癌症研究所常见毒性判定标准3.0版评价不良反应。每2个治疗周期后按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客观疗效,并按照同时性或异时性肝转移、既往化疗史,动脉灌注FUDR的剂量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可评价疗效的48例患者均接受大于1周期的联合化疗,中位随访13个月后,全组病例的CR0例,PR36例(75%),SD9例(18.7%)。各分层亚组的客观有效率均大于63%(63%~85%)。其中12例(25%)患者转化为可手术切除和/或接受局部射频消融治疗。病例中常见不良反应为1~2度的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和腹泻,外周感觉神经毒性;Ⅲ级不良反应发生率8.3%。治疗过程中病情未进展的45例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P<0.01)。【结论】mFOLFOX全身化疗联合肝动脉灌注FUDR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客观有效率,不良反应可耐受,能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值得推广验证的新联合化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肝转移 肝动脉灌注 氟尿苷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胎输血综合征:胎儿MR成像诊断 被引量:5
9
作者 关键 张伶 +3 位作者 李美芝 郭燕 林玲 罗柏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71-1075,共5页
目的 分析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胎儿的MRI表现,探讨MRI对TTTS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有完整MR资料并经临床确诊的TTTS孕妇18例,孕妇孕周为21~31周。MR检查前均接受胎儿超声检查。采用1.5T MR行轴位turbo FLASH T1W序列和矢状位、冠... 目的 分析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胎儿的MRI表现,探讨MRI对TTTS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有完整MR资料并经临床确诊的TTTS孕妇18例,孕妇孕周为21~31周。MR检查前均接受胎儿超声检查。采用1.5T MR行轴位turbo FLASH T1W序列和矢状位、冠状位及轴位true FISP T2*W序列扫描。在MRI上测量胎儿相关数据,进行分期诊断,并与超声及临床结果对照。结果 本组胎儿经临床和产后病理均证实为TTTS。所有TTTS胎儿MRI均能直接显示单胎盘双羊膜囊双胎妊娠和双胎之间羊水量的差异(受血胎羊水增多)。双顶径、腹横径、大腿横径测量结果显示双胎发育不平衡,受血胎发育优于供血胎。3胎膀胱明显充盈,12例双胎脐带直径存在差异,4例受血胎皮肤水肿,5例出现1胎胎儿死亡。同时检出1胎供血胎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临床分期结果为Ⅰ期4例,Ⅱ期3例,Ⅲ期2例,Ⅳ期4例,Ⅴ期5例。MR将2例Ⅱ期分为Ⅲ期,超声将1例Ⅰ期分为Ⅲ期,2例Ⅰ期分为Ⅱ期。结论 TTTS有典型的MRI表现,胎儿MR可实现分期诊断,可作为超声诊断TTTS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双胎输血综合征 血流动力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急性期脑梗死神经网络缺损的肢体运动障碍与情绪等因素的关联及结局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肖湘 吕衍春 +3 位作者 蔡培强 江利 林玲 黄东锋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62-566,共5页
目的分析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与情绪、认知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15例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10 m步行速度、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改良Bart... 目的分析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与情绪、认知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15例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10 m步行速度、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改良Barthel指数(MBI)、健康调查简表(SF-36)进行评测。比较患者弥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各向异性分数(FA)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和FA指数、ADC指数,并对脑梗死患者DTI参数与情绪评估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FMA评分及10 m步行速度与HAMD、HAMA及MMSE评分无相关性。HAMD、HAMA、MMSE评分与SF-36中的情感职能相关(P<0.05),HAMA评分与SF-36中的躯体疼痛负相关(P<0.05)。双侧内囊后肢的FA值均与HAMD呈负相关(P<0.05)。结论神经网络缺损可导致脑梗死患者情绪变化。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与情绪无关。情绪、认知功能相互关联而影响生活质量的功能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抑郁 焦虑 运动 弥散张量成像 认知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标记脂肪干细胞修复兔退变椎间盘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建宇 蒋新华 +3 位作者 蔡兆熙 张娅 刘珍珍 梁碧玲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2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活体监测Gd-DTPA标记的脂肪干细胞(ADSC)在退变椎间盘内的存活、迁移和转归,观察ADSC对修复及延缓退变的作用。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30只制成腰椎椎间盘退变模型,2周后行Gd标记的ADSC(Gd-ADSC)移植及ADSC移植,在不同时间点摄X线片、... 目的活体监测Gd-DTPA标记的脂肪干细胞(ADSC)在退变椎间盘内的存活、迁移和转归,观察ADSC对修复及延缓退变的作用。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30只制成腰椎椎间盘退变模型,2周后行Gd标记的ADSC(Gd-ADSC)移植及ADSC移植,在不同时间点摄X线片、行MR扫描及病理学检查,并与移植PBS比较。结果 Gd-ADSC移植后即刻,SPIR T1WI显示椎间盘内高信号随时间推移迅速减低。与同时间点移植PBS比较,ADSC及Gd-ADSC移植兔椎间盘退变程度较轻,髓核及纤维环内均可见胞浆丰富软骨样细胞。结论 ADSC椎间盘内移植有助于修复退变椎间盘和延缓椎间盘退变;Gd-ADSC移植后1周内可通过MRI进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脂肪干细胞 磁性标记 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类癌的CT表现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德玲 李卉 +3 位作者 谢传淼 耿志君 刘学文 王玲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464-1467,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腺类癌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胸腺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胸腺类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上表现为肿瘤体积较大;密度均匀(2/8)或不均匀(6/8),稍低于或等于肌肉密度,内... 目的:探讨胸腺类癌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胸腺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胸腺类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上表现为肿瘤体积较大;密度均匀(2/8)或不均匀(6/8),稍低于或等于肌肉密度,内部可见低密度坏死或囊变区(6/8),均未见高密度钙化灶;增强扫描肿瘤呈明显较均匀强化(2/8)其中1例内部见小线状强化血管影,轻中度不均匀强化(5/8)其中1例内部见小线状强化血管影,明显不均匀强化(1/8);肿瘤包膜不完整,与周围组织结构分界不清,易沿血管间隙侵袭性生长,压迫、包绕或侵犯邻近纵隔大血管(5/8),心包侵犯(1/8);淋巴结转移(4/8)或胸膜、肺脏、肝脏、骨转移(4/8)常见。结论:胸腺类癌是一种罕见的前纵隔肿瘤,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密度不均匀,可见坏死、囊变,边界不清,增强扫描轻中度不均匀强化,易发生淋巴结、肺脏等远处转移。CT可以提示诊断并帮助确定手术方案,确诊仍依赖于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 类癌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区中枢神经细胞瘤一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恺 汪丹凤 +1 位作者 韩路军 张雪林 《磁共振成像》 CAS 2012年第3期210-212,共3页
患者男,40岁.因"头部外伤后发现鞍区肿瘤3周要求手术治疗"入院,偶伴有头晕,无恶心、呕吐,无多饮、多尿,既往左眼视力较差,已数年.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左侧视力0.1,右侧1.0,无其他阳性体征. 头部CT扫描:鞍内及鞍上见不规则形团块影... 患者男,40岁.因"头部外伤后发现鞍区肿瘤3周要求手术治疗"入院,偶伴有头晕,无恶心、呕吐,无多饮、多尿,既往左眼视力较差,已数年.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左侧视力0.1,右侧1.0,无其他阳性体征. 头部CT扫描:鞍内及鞍上见不规则形团块影,以高密度为主,实性部分CT值约47 HU,内部散在分布小片状液性密度影;矢状面重建示垂体窝扩大;增强扫描病变呈欠均匀的中等强化,CT值约63 H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瘤 蝶鞍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肝硬化患者神经认知损害与背侧丘脑代谢改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4
作者 彭俊萍 江桂华 +4 位作者 吕晓飞 田军章 苏欢欢 林楚岚 娄明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22-825,共4页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者认知功能改变与背侧丘脑~1H MRS改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8例(肝硬化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28名(对照组),分别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数字连接试验A(NCTA)、数字符号试验(DST)和MRS检查;计...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者认知功能改变与背侧丘脑~1H MRS改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8例(肝硬化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28名(对照组),分别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数字连接试验A(NCTA)、数字符号试验(DST)和MRS检查;计算各代谢物,包括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谷氨酰胺复合物(Glx)和肌醇(mI)的峰下面积与肌酸(Cr)峰下面积的比值(NAA/Cr、Cho/Cr、Glx/Cr及mI/Cr)。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Cho/Cr、mI/Cr减小,Glx/Cr升高,NCT-A时间延长、DST得分减少(P均<0.001)。肝硬化组NCT-A时间与Cho/Cr、mI/Cr呈负相关(r=-0.477,P=0.001;r=-0.695,P<0.001),与Glx/Cr呈正相关(r=0.665,P<0.001);DST得分与Cho/Cr、mI/Cr呈正相关(r=0.478,P=0.001;r=0.632,P<0.001),与Glx/Cr负相关(r=-0.572,P<0.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神经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背侧丘脑内代谢改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硬化 肝性脑病 丘脑 磁共振波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