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1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氟比洛芬酯对妇科肿瘤手术后芬太尼静脉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林文前 操隆辉 +2 位作者 钟忠键 温丽丽 白晓晖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3-315,共3页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妇科肿瘤手术后芬太尼静脉镇痛的影响。方法140例择期行妇科肿瘤手术病人,年龄30~65岁,随即分为芬太尼静脉镇痛组(Ⅰ组)和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组(Ⅱ组),每组70例。Ⅰ组给予芬太尼(1.6~1.8mg)+托烷司琼5mg/100ml...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妇科肿瘤手术后芬太尼静脉镇痛的影响。方法140例择期行妇科肿瘤手术病人,年龄30~65岁,随即分为芬太尼静脉镇痛组(Ⅰ组)和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组(Ⅱ组),每组70例。Ⅰ组给予芬太尼(1.6~1.8mg)+托烷司琼5mg/100ml术后镇痛,Ⅱ组给予芬太尼(0.8~1.0mg)+氟比洛芬酯200mg+托烷司琼5mg/100ml术后镇痛。两组维持量2ml/h,单次负荷剂量1ml,锁定时间15min。采用Prine-Henry镇痛评分法(PHS)记录两组术后6h(T1)、12h(T2)、24h(T3)、48h(T4)疼痛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应用血栓弹性图描记仪测定术前(T0)、术后48h(T4)机体凝血功能,并观察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术后Ⅱ组芬太尼的用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术后T1、T2时点Ⅱ组的PHS显著低于Ⅰ组(P<0.05),其余时点两组无差异(P>0.05)。Ⅰ组恶心、嗜睡、头晕发生率显著大于Ⅱ组(P<0.05)。与T0比较,参数K在T4时两组均显著延长(P<0.05);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减少妇科肿瘤手术后芬太尼静脉镇痛的用量,提高了镇痛效果,降低了不良反应;镇痛期间对凝血功能及胃肠功能恢复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芬太尼 术后镇痛 妇科手术 肿瘤/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资源库的建立和管理 被引量:22
2
作者 张颖 叶永照 +3 位作者 孙韻 胡业珠 肖锡宾 张昌卿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3期1-2,共2页
【目的】建立肿瘤资源库为临床和科研部门收集、保存和管理肿瘤资源,为促进医疗和科研的发展提供服务。【方法】将来自肿瘤患者的血清、血浆和血细胞分离后冻存。收集离体后的组织标本,分别用于RNA、DNA和蛋白的保存及石蜡包埋切片存档... 【目的】建立肿瘤资源库为临床和科研部门收集、保存和管理肿瘤资源,为促进医疗和科研的发展提供服务。【方法】将来自肿瘤患者的血清、血浆和血细胞分离后冻存。收集离体后的组织标本,分别用于RNA、DNA和蛋白的保存及石蜡包埋切片存档。所有标本及其相关的临床信息均录入数据库,供研究者调用。【结果】已保存肿瘤病人的血标本18 000多例,组织标本3 400多例和健康人血标本7 400多例。标本已有115人次使用,使用者的反馈及标本库的质检结果表明所收集的标本质量符合分子生物学实验的要求。【结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建立了规范的、具一定规模的肿瘤资源库,为更好地利用肿瘤标本资源提供了服务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库 标本 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 MRI和PET-CT对鼻咽癌局部肿瘤检测差异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苏勇 赵充 +7 位作者 谢传淼 卢丽霞 孙颖 韩非 吴湖炳 崔念基 曾宗渊 卢泰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45-250,共6页
目的:比较CT、MRI和18F-PET-CT对鼻咽癌局部肿瘤的检测差异和探讨18F-PET-CT检测鼻咽癌局部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12月至2005年8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连续收治的原发鼻咽癌患者53例进入研究。所有患者在治疗前10天内以同一固... 目的:比较CT、MRI和18F-PET-CT对鼻咽癌局部肿瘤的检测差异和探讨18F-PET-CT检测鼻咽癌局部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12月至2005年8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连续收治的原发鼻咽癌患者53例进入研究。所有患者在治疗前10天内以同一固定体位,完成增强CT、MRI和PET-CT扫描检查,在CT、MRI和PET-CT上分别读片判定鼻咽癌局部侵犯范围。结果:CT、MRI与PET-CT分别检出咽后淋巴结转移31例(58.5%)、36例(67.9%)、20例(37.7%),CT、MRI检出率显著高于PET-CT(P=0.02,P=0.001);CT稍低于MRI,但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314)。CT和MRI检出的最大横径<1cm的咽后淋巴结转移,PET-CT大部分未能显示;最大横径≤0.5cm或并发液化坏死明显的咽后淋巴结转移,PET-CT均未能检出。对鼻腔、口咽、咽旁间隙、颈动脉鞘区、颞下窝、翼腭窝和颅底骨质侵犯的检出,CT、MRI和PET-CT无明显差异;对海绵窦和鼻窦侵犯的检出,MRI可能优于CT和PET-CT。结论:对鼻咽癌局部肿瘤侵犯的检测,PET-CT较CT和MRI无明显优势;对最大横径<1cm的咽后淋巴结转移,PET-CT的检出率明显低于CT或MRI;对最大横径≤0.5cm或并发液化坏死的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检测,PET-CT可能存在较大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磁共振成像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18F-PET-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肺恶性肿瘤 被引量:19
4
作者 焦德超 张福君 +3 位作者 陆郦工 吴月霞 李传行 段光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3期190-193,共4页
目的评价CT导向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肺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32例肺恶性肿瘤患者,其中18例为肺癌,共20个病灶;14例为肺转移瘤(原发病9例为肝癌,4例为肠癌,1例为乳腺癌),共28个病灶。病灶平均直径为5.5cm。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 目的评价CT导向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肺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32例肺恶性肿瘤患者,其中18例为肺癌,共20个病灶;14例为肺转移瘤(原发病9例为肝癌,4例为肠癌,1例为乳腺癌),共28个病灶。病灶平均直径为5.5cm。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布源,在CT导向下将125Ⅰ粒子植入瘤灶内。结果32例共48个病灶,完全缓解(CR)25个;部分缓解(PR)15个;无变化(NC)7个;进展(PD)1个,总有效率83.3%。术中肺内有少量渗出;2例出现气胸,肺压缩均在30%以内,经保守治疗好转;术后1周痰中带血15例;术后2周2例出现轻度白细胞下降,白细胞计数(3~4)×109/L;术后2个月的影像学检查发现肺内粒子游走2例;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恶性肿瘤,近期效果好,是治疗肺恶性肿瘤的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放射性核素 介入性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治疗晚期实体肿瘤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评价 被引量:10
5
作者 丁娅 张晓实 +8 位作者 彭瑞清 张蓉 张念华 李志铭 刘继彦 马锦 程霞 苏义顺 曾益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9期1025-1029,共5页
目的:总结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rAdp53)治疗的晚期实体肿瘤患者的资料,初步评价其安全性与疗效。方法:常规治疗失败的晚期实体肿瘤患者24例,其中肾癌5例,鼻咽癌4例,结直肠癌4例,黑色素瘤2例,非小细胞肺癌1例,食管癌1例,贲门癌1例,胸腺... 目的:总结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rAdp53)治疗的晚期实体肿瘤患者的资料,初步评价其安全性与疗效。方法:常规治疗失败的晚期实体肿瘤患者24例,其中肾癌5例,鼻咽癌4例,结直肠癌4例,黑色素瘤2例,非小细胞肺癌1例,食管癌1例,贲门癌1例,胸腺癌1例,十二指肠癌1例,甲状腺癌1例,胰腺癌1例,子宫内膜癌1例,横纹肌肉瘤1例。rAdp53给药方案为1×1012VP/次,每周1次,4次为1疗程。给药途径包括瘤内注射、支气管内喷洒、腹腔内注射、动脉灌注和静脉滴注。联合化疗18例,联合放疗2例,联合同期放、化疗1例,联合腹部热疗和吉非替尼1例,联合免疫治疗1例,rAdp53单药治疗1例。结果:24例患者中因早期进展而停药1例,接受1疗程治疗20例,2疗程治疗2例,5疗程治疗1例。在可评价的21例中,部分缓解(PR)5例,稳定(SD)5例,进展(PD)11例,有效率23.8%(5/21),疾病控制率47.6%(10/21)。常见不良反应为自限性、I~II度注射部位疼痛、寒颤、发热和肌肉酸痛。III度发热2例,联合化疗者发生III~IV度骨髓抑制4例,骨痛加剧2例,一过性低血压1例。结论:晚期实体瘤患者可耐受rAdp53治疗,有必要进一步设计临床试验,确定rAdp53联合常规治疗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 腺病毒 基因治疗 肿瘤 化疗 副反应 疗效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放疗后诱发的恶性肿瘤(附198例报道)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海霞 刘孟忠 +4 位作者 何立儒 习勉 刘慧 胡永红 蔡玲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13-316,共4页
目的:分析鼻咽癌放疗后诱发的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临床特点,探讨影响潜伏期及预后的因素。方法:1964年2月至2003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根治性放疗的初治鼻咽癌患者39118例,回顾性分析其中出现诱发肿瘤的198例患者临床资料。结... 目的:分析鼻咽癌放疗后诱发的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临床特点,探讨影响潜伏期及预后的因素。方法:1964年2月至2003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根治性放疗的初治鼻咽癌患者39118例,回顾性分析其中出现诱发肿瘤的198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鼻咽癌放疗后诱发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为0.5%,中位潜伏期108(36~360)个月。口腔是诱发肿瘤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共107例(54.0%)。病理类型中鳞癌最多,共137例(69.2%),其次为纤维肉瘤21例(10.6%)及骨肉瘤12例(6.1%)。潜伏期与鼻咽癌患者放疗时年龄、放疗程式、鼻咽癌总剂量及化疗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诱发肿瘤复发是影响诱发肿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诱发的恶性肿瘤以口腔肿瘤最多见。鼻咽癌放疗患者应尽量减少口腔组织的受量,以减少诱发肿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放射治疗 放疗诱发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睾丸良性肿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徐雪莲 叶云林 +4 位作者 郭胜杰 周芳坚 韩辉 刘卓炜 秦自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84-1385,1389,共3页
目的总结儿童睾丸良性肿瘤的临床病例资料,探讨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37例小儿睾丸良性肿瘤的临床病例资料。患者年龄3个月~12岁,中位年龄14个月,2岁及以下21例。左侧18例,右侧15例,双侧4例,... 目的总结儿童睾丸良性肿瘤的临床病例资料,探讨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37例小儿睾丸良性肿瘤的临床病例资料。患者年龄3个月~12岁,中位年龄14个月,2岁及以下21例。左侧18例,右侧15例,双侧4例,后者均为肾上腺睾丸残基瘤。其中35例以睾丸肿块就诊,1例睾丸残基瘤体检发现,1例睾丸成熟畸胎瘤因"会阴坠痛"就诊,均经超声或CT检查,33例行瘤标检测。37例睾丸良性肿瘤中,其中25例行睾丸根治性切除术,12例行保留睾丸手术。结果 37例患者随访3~107个月,中位时间为46个月。所有受访患者未见肿瘤复发转移或者残留睾丸萎缩等并发症,并有3例自然生育。结论良性肿瘤在小儿睾丸肿瘤占有较高比例,应重视良性肿瘤的术前诊断和治疗,尽量保留睾丸。术前超声或者CT结合肿瘤标志物(AFP等)可以作为判断睾丸肿瘤性质的重要指标,对于睾丸良性肿瘤者可采取保留睾丸组织的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睾丸肿瘤 良性肿瘤 睾丸部分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2例CT导向下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并发症观察处理与体会 被引量:8
8
作者 赵明 吴沛宏 +8 位作者 张福君 黄金华 范卫君 顾仰葵 张亮 李传行 高飞 李旺 周启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6期599-602,共4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射频消融治疗的相关的并发症,了解经皮CT导向下的消融治疗的安全性.方法本组共分析了92例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患者,合计177个病灶,在CT导向下对病灶行射频消融治疗.每例患者均先后完成1~4次射频消融治疗...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射频消融治疗的相关的并发症,了解经皮CT导向下的消融治疗的安全性.方法本组共分析了92例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患者,合计177个病灶,在CT导向下对病灶行射频消融治疗.每例患者均先后完成1~4次射频消融治疗,随访观察6~24个月.结果所治病例中未出现相关性死亡.射频消融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为肝被膜下出血3例,肿瘤内出血2例,进行性低血压1例,急性心包积液1例,一过性肝功能失代偿1例,胆汁瘤2例,肝内局限性胆管扩张3例,观察到肿瘤种植1例.结论CT导向下的消融治疗肝脏肿瘤是安全的治疗肝脏肿瘤的方法之一.通过密切观察、操作细心及时处理出现的情况将会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治疗 射频消融 随访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髂内动脉化疗灌注治疗盆腔复发肿瘤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长江 黄金华 +3 位作者 范卫君 高飞 顾仰葵 张福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6期610-612,共3页
目的探讨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髂内动脉化疗灌注治疗盆腔肿瘤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8例盆腔复发肿瘤采用CT导向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髂内动脉化疗灌注患者的疗效。所有患者术前或术后给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化疗方案根据原发肿... 目的探讨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髂内动脉化疗灌注治疗盆腔肿瘤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8例盆腔复发肿瘤采用CT导向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髂内动脉化疗灌注患者的疗效。所有患者术前或术后给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化疗方案根据原发肿瘤的类型确定。粒子植入之前采用TPS模拟布源或遵循Halarism的125I经验公式:mCi=Da×5,Da为靶组织长、宽、高的平均值(L+W+H)/3,单位为cm,求出术中所需125I粒子的总活度及算出治疗粒子的数量。在螺旋CT导向下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盆腔肿瘤内。结果全组8例患者8个病灶2个月后采用PET-CT评价,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5例,稳定(NC)2例,进展(PD)1例,全组病例随访1年,死亡2例,其余6例存活,最长的生存时间15个月。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是治疗盆腔肿瘤复发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肿瘤 放射性粒子 化疗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超早期CT检查判断颅内肿瘤术后出血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正和 王翦 +8 位作者 赛克 牟永告 柯超 张湘衡 陈银生 林富华 张继 蒋小兵 陈忠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94-697,共4页
目的探讨颅脑肿瘤患者开颅术后超早期CT检查的意义以及手术后出血的原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216例颅脑肿瘤手术后早期施行CT检查的患者资料。结果 216例颅内肿瘤开颅术后进行早期CT检查,9例术后发生颅内血肿... 目的探讨颅脑肿瘤患者开颅术后超早期CT检查的意义以及手术后出血的原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216例颅脑肿瘤手术后早期施行CT检查的患者资料。结果 216例颅内肿瘤开颅术后进行早期CT检查,9例术后发生颅内血肿,其中4例在术后超早期(6h内)行CT检查即有出血表现。该9例术后出血病患的病理分别为脑膜瘤5例,髓母细胞瘤1例,垂体腺瘤1例,转移瘤(鳞癌)1例,少突胶质瘤1例。该9例患者中,3例患者予以保守治疗,6例经再次手术清除颅内血肿。9例患者均好转。结论术中止血不彻底、术中颅内压骤降、富血管的肿瘤病理类型(如脑膜瘤)等是颅脑肿瘤患者术后形成血肿的可能原因。术后超早期CT检查可早期发现颅脑肿瘤术后出血,提高患者预后,对其临床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颅术 颅内血肿 颅内肿瘤 超早期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斑蝥素对肿瘤细胞DNA复制起始蛋白Cdc6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金龙 蔡于琛 +1 位作者 胡志明 高基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851-1853,共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对肿瘤细胞DNA复制起始蛋白Cdc6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NCTD对多种肿瘤细胞,包括:HeLa、HepG2、Jurkat以及Ramos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NCTD对细胞Cdc6...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对肿瘤细胞DNA复制起始蛋白Cdc6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NCTD对多种肿瘤细胞,包括:HeLa、HepG2、Jurkat以及Ramos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NCTD对细胞Cdc6蛋白表达的影响;BrdU掺入实验检测NCTD对肿瘤细胞DNA复制的影响。结果 NCTD显著抑制上述4种肿瘤细胞的增殖,肿瘤细胞Cdc6蛋白被降解,DNA复制受到明显抑制。结论 NCTD可诱导多种肿瘤细胞Cdc6蛋白的降解并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复制及增殖,Cdc6蛋白可能是NCTD的一个有效抗肿瘤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斑蝥素 CDC6 DNA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 被引量:22
12
作者 范卫君 张亮 +7 位作者 张福君 吴沛宏 王俊杰 黄金华 顾仰葵 赵明 李传行 高飞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讨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18例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患者采用CT导向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粒子植入之前采用TPS模拟布源或遵循Halarism的125I经验公式:mCi=Da×5,Da为靶组织长、宽、高的平均... 目的探讨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18例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患者采用CT导向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粒子植入之前采用TPS模拟布源或遵循Halarism的125I经验公式:mCi=Da×5,Da为靶组织长、宽、高的平均值(L+W+H)/3,单位为cm,求出术中所需125I粒子的总活度及算出治疗粒子的数量。在螺旋CT导向下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盆腔肿瘤内。结果全组18例22个病灶治疗后2个月后采用PET-CT评价,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8例,稳定(NC)3例,进展(PD)1例。18例随访7~16个月,全部存活,近期平均生存期9.5个月。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是治疗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放射性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脑肿瘤患者脑白质束MR-DTI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贻卓 黄子林 +5 位作者 魏大年 谢传淼 何浩强 魏一飞 陈林 吴沛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48-1651,共4页
目的利用MR-DTI技术行三维脑白质成像,评价脑肿瘤对白质束的改变,探讨脑肿瘤对白质的改变与瘤周部分各向异性值(FA值)改变的量化对应关系。方法12例脑内恶性肿瘤患者被成功地完成了常规MR检查及DTI检查,分别获得各自的常规MR图、相应感... 目的利用MR-DTI技术行三维脑白质成像,评价脑肿瘤对白质束的改变,探讨脑肿瘤对白质的改变与瘤周部分各向异性值(FA值)改变的量化对应关系。方法12例脑内恶性肿瘤患者被成功地完成了常规MR检查及DTI检查,分别获得各自的常规MR图、相应感兴趣区(ROI)的部分各向异性图(FA图)、彩色编码张量图、脑白质三维示踪图、脑肿瘤侧和对侧内囊区的FA值。结果彩色编码张量图、三维示踪图可清楚地显示目标脑白质的位置,走行和受损状况。将患者患侧FA1值与对侧FA2值之比从0~1等分为4个区间,相应地将肿瘤致脑白质束的改变分为4种,Ⅰ:两侧FA值之比>75%,脑白质正常或基本正常;Ⅱ:FA值之比>50%,但<75%,脑白质移位或/和轻度受损;Ⅲ:FA值之比>25%,但<50%,脑白质中度受损但未完全破坏;Ⅳ:FA比值<25%,此时相应脑白质束未见显示。结论MR-DTI技术可进行脑白质纤维示踪,使其清晰地可视化。FA值的改变程度与脑白质纤维受损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弥散张量成像 脑肿瘤 白质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患者合并多原发癌肝外肿瘤发病部位及诊断探讨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一杰 曾庆安 元云飞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9-433,共5页
【目的】尝试描述华南地区多原发癌合并肝癌患者的诊断时间间隔及好发部位,以帮助诊断策略的建立。【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原发性肝癌伴肝外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断时间间隔、肝外恶性肿瘤发病部位。【结果】18位患者肝癌先于肝外恶性肿瘤... 【目的】尝试描述华南地区多原发癌合并肝癌患者的诊断时间间隔及好发部位,以帮助诊断策略的建立。【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原发性肝癌伴肝外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断时间间隔、肝外恶性肿瘤发病部位。【结果】18位患者肝癌先于肝外恶性肿瘤而诊断(H-O组),剩下50位患者肝外恶性肿瘤先于肝癌(O-H组)。平均确诊首发癌及继发癌的时间间隔为3年(0~18.7年)。时间间隔在O-H组与H-O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50)。肝外恶性肿瘤包括鼻咽癌,结直肠癌,肺癌,皮肤癌,胃癌,食道癌,宫颈癌,乳腺癌,甲状腺癌,口腔癌,膀胱癌,肾癌以及非霍奇金淋巴瘤。最为常见部位为鼻咽、结直肠、肺,其中H-O组好发部位依次为肺、鼻咽部及胃,O-H组好发部位依次为鼻咽、结直肠及皮肤。【结论】加强术后定期复查,特别是在最初5年内;注意鼻咽、胃肠道等高发部位的筛查,对低发部位更重视临床细节的分析和新检查手段的应用,均有助于多原发癌合并肝癌患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原发性肿瘤 肝外 肝癌 部位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干细胞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5
作者 赵小琴 符立梧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37-1642,共6页
肿瘤是一种干细胞疾病,治疗肿瘤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肿瘤对传统治疗产生了耐药性,研究证明耐药性的产生与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的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鉴定各种肿瘤中的CSCs以及维持其特性所必需的微环境和生物学进程对... 肿瘤是一种干细胞疾病,治疗肿瘤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肿瘤对传统治疗产生了耐药性,研究证明耐药性的产生与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的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鉴定各种肿瘤中的CSCs以及维持其特性所必需的微环境和生物学进程对治疗肿瘤复发至关重要。CSCs周围局部微环境(niche)的改变能影响其生物学行为,而多种与发育相关的信号通路的激活,DNA修复能力的增强以及ABC转运蛋白介导的药物外排等是导致临床耐药的主要原因。该文就近年来CSCs与耐药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干细胞 耐药 NICHE 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转录因子FOXP3蛋白在人脑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牟永告 王振宁 +7 位作者 史泓浏 刘晓梅 魏大年 赛克 张湘衡 张冠华 李振业 陈忠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79-1482,共4页
目的:检测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FOXP3蛋白的表达,探讨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FOXP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21例星形细胞肿瘤和5例脑膜瘤,5例正常脑组织中FOXP3的表达。分析FOXP3的表达与星形细... 目的:检测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FOXP3蛋白的表达,探讨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FOXP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21例星形细胞肿瘤和5例脑膜瘤,5例正常脑组织中FOXP3的表达。分析FOXP3的表达与星形细胞肿瘤各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FOXP3蛋白在人脑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有表达,在脑膜瘤和正常脑组织中均未见表达,FOXP3蛋白主要表达于间质淋巴细胞的细胞核。在星形细胞肿瘤中,FOXP3的表达在各级别星形细胞肿瘤中表达差异显著(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FOXP3阳性组和阴性组生存时间差异显著(P<0.01),但COX多因素变量分析结果显示,FOXP3不是影响星形细胞肿瘤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FOXP3在星形细胞肿瘤间质淋巴细胞中的表达与星形细胞肿瘤的恶性程度以及病人的年龄相关。FOXP3阳性的星形细胞肿瘤的预后较FOXP3阴性的星形细胞肿瘤差,但不能作为影响星形细胞肿瘤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FOXP3可能成为星形细胞肿瘤免疫调节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蛋白质FOXP3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隔生殖细胞肿瘤40例的CT表现 被引量:3
17
作者 田丽 谢传淼 +2 位作者 崔春艳 刘立志 樊卫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86-790,共5页
【目的】分析40例纵隔生殖细胞肿瘤的CT征象,提高其CT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病理证实的纵隔原发生殖细胞肿瘤的CT资料,24例为畸胎瘤,16例为非畸胎类生殖细胞肿瘤,40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观察征象包括:发病部位,肿瘤大小... 【目的】分析40例纵隔生殖细胞肿瘤的CT征象,提高其CT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病理证实的纵隔原发生殖细胞肿瘤的CT资料,24例为畸胎瘤,16例为非畸胎类生殖细胞肿瘤,40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观察征象包括:发病部位,肿瘤大小,轮廓,边缘,平扫和增强扫描CT值,对于临近结构的侵犯,有无远处转移。【结果】40例肿瘤均位于前纵隔,肿瘤的最大径为5~16 cm;24例畸胎瘤边界清楚,呈类圆形,CT平扫20例可见脂肪密度影和钙化,增强扫描轻度强化,4例呈均匀水样密度,肿瘤壁薄均匀,见弧线状钙化,增强扫描未见强化。16例非畸胎类生殖细胞肿瘤分别呈分叶状,边界不清楚(11/16例)或类圆形,边界清楚(5/16例),13例肿瘤平扫密度不均匀,内见稍高于水密度的低密度灶或斑点状钙化,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3例精原细胞瘤呈均匀密度,增强扫描均匀强化;分别有6例、6例、10例和3例非畸胎类生殖细胞肿瘤侵犯心包、胸膜、临近大血管和出现肺转移。【结论】纵隔生殖细胞肿瘤的常见CT征象为好发于前纵隔,肿瘤体积较大,畸胎瘤多数含有脂肪成分和钙化,CT容易诊断。非畸胎类生殖细胞肿瘤多呈分叶状,边界不清楚,CT平扫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精原细胞瘤可表现为均匀密度和均匀强化。非畸胎类生殖细胞肿瘤可侵犯心包、胸膜和临近大血管,并出现其他器官转移;诊断应当与胸腺瘤和淋巴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纵隔肿瘤 生殖细胞肿瘤 计算机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评价肿瘤血管靶向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疗效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隆忠 裴小青 +2 位作者 曾永霞 郑玮 李安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067-2070,共4页
目的观察CEUS定量分析在肿瘤血管靶向药物M2ESⅠ期临床试验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定量灌注参数与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标准)的相关性。方法对15例肝转移癌患者,分别按不同给药剂量(15、30、45、60 mg/m2)每周给药1次,共3次。... 目的观察CEUS定量分析在肿瘤血管靶向药物M2ESⅠ期临床试验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定量灌注参数与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标准)的相关性。方法对15例肝转移癌患者,分别按不同给药剂量(15、30、45、60 mg/m2)每周给药1次,共3次。对每例患者于治疗前及给药后第2、7、9、14、16、21天分别行常规超声及CEUS检查。使用SonoTumor定量分析软件计算各功能参数。疗效评估采用RECIST标准。结果与无效组比较,有效组CEUS定量分析的流入相曲线下面积及峰值强度在治疗后第2、9天明显减低(P<0.05),但在第7、14天恢复至治疗前水平。结论在肿瘤血管靶向药物Ⅰ期临床试验中,CEUS定量分析能够早期评价用药后肿瘤的血流灌注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肿瘤转移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靶点抗肿瘤新药索拉非尼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9
作者 王芳 符立梧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17-1120,共4页
索拉非尼是一种口服多激酶抑制药,靶向作用于肿瘤细胞和肿瘤血管丝氨酸和(或)苏氨酸及受体酪氨酸激酶,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血管形成的双重作用。Ⅰ期临床的推荐剂量为400mg,每日两次。Ⅱ及Ⅲ期临床实验表明索拉非尼对肾癌、肝癌、黑... 索拉非尼是一种口服多激酶抑制药,靶向作用于肿瘤细胞和肿瘤血管丝氨酸和(或)苏氨酸及受体酪氨酸激酶,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血管形成的双重作用。Ⅰ期临床的推荐剂量为400mg,每日两次。Ⅱ及Ⅲ期临床实验表明索拉非尼对肾癌、肝癌、黑素瘤和非小细胞肺癌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FDA已批准索拉非尼用于肾癌、肝癌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治疗 索拉非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谨 李升平 郑利民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92-295,共4页
基因修饰T细胞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对T细胞进行基因修饰,通过提高T细胞对抗原的结合能力、增强活化信号的疗复耐转导、延长T细胞在体内的生存时间、增加肿瘤组织中活化T细胞的数量以及改进基因免疫治疗的安全性,最终达到提高T细胞肿瘤... 基因修饰T细胞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对T细胞进行基因修饰,通过提高T细胞对抗原的结合能力、增强活化信号的疗复耐转导、延长T细胞在体内的生存时间、增加肿瘤组织中活化T细胞的数量以及改进基因免疫治疗的安全性,最终达到提高T细胞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尽管该方法还存在许多问题,但是最近几年经基因修饰T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在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进展。随着人们对肿瘤免疫研究的深入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修饰的T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修饰 T淋巴细胞 肿瘤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