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效病例示范在肿瘤手术患者心理干预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蚁涵纯 钟巧玲 钟就娣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6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优效病例示范对改善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作用。方法选取手术治疗成功、出院1~6年、生活质量良好的病例,由其撰写康复成功的经历与方法,附照片,置于病区走廊墙上,创建"优效病例示范园地",冠名"希望之墙&quo... 目的探讨优效病例示范对改善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作用。方法选取手术治疗成功、出院1~6年、生活质量良好的病例,由其撰写康复成功的经历与方法,附照片,置于病区走廊墙上,创建"优效病例示范园地",冠名"希望之墙",每次8个病例,每半年更新1次。对100例肿瘤住院手术患者,于术前检查阶段指导阅读各项内容;术后康复阶段再次针对患者的薄弱环节与患者及家属探讨应对术后不适的方法等;出院指导患者学习优效病例适应性调适方法。结果出院时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入院时(均P<0.01)。结论优效病例示范心理干预法可有效改善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患者 外科手术 优效病例 心理干预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外科部分 被引量:41
2
作者 支修益 杨跃 +4 位作者 王长利 何建行 高树庚 陈海泉 张兰军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2期28-31,共4页
原发性肺癌(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201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新发肺癌病例60.59万例(男性41.63万例,女性18.96万例),居恶性肿瘤首位(男性首位,女性第2位),占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19.59%... 原发性肺癌(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201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新发肺癌病例60.59万例(男性41.63万例,女性18.96万例),居恶性肿瘤首位(男性首位,女性第2位),占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19.59%(男性23.03%,女性14.75%)。肺癌发病率为35.23/10万(男性49.27/10万,女性21.66/10万)。同期,我国肺癌死亡人数为48.66万例(男性33.68万例,女性16.62万例),占恶性肿瘤死因的24.87%(男性26.85%,女性21.32%)。肺癌死亡率为27.93/10万(男性39.79/10万,女性16.62/10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肺癌 诊疗规范 恶性肿瘤 外科 新发病例 数据显示 肿瘤登记 癌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房贵重肿瘤靶向“剩余药物”管理新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传珍 钟就娣 蚁涵纯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4年第11期1193-1194,共2页
目的 :探讨贵重肿瘤靶向"剩余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管理新方法。方法 :对贵重肿瘤靶向"剩余药物"的保存和使用等方面制定一系列规范化管理措施,并在我科组织落实贵重肿瘤靶向"剩余药物"的管理制度、使用... 目的 :探讨贵重肿瘤靶向"剩余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管理新方法。方法 :对贵重肿瘤靶向"剩余药物"的保存和使用等方面制定一系列规范化管理措施,并在我科组织落实贵重肿瘤靶向"剩余药物"的管理制度、使用操作流程和存放制度等方法。结果 :在两年多的实践中,我科对于贵重肿瘤靶向"剩余药物"的管理符合医院管理要求,每次都能按时、准确地将药物给患者输注,在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的同时也确保了药效,实施以来无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结论 :该管理新方法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精髓,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靶向治疗 贵重“剩余药物” 用药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脑转移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叶雄 王思愚 +3 位作者 区伟 曾智帆 林勇斌 张彬彬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11-115,共5页
背景与目的脑转移已经成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失败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预防性脑放射是否用于NSCLC目前仍没有定论。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局部晚期NSCLC术后发生脑转移的高危因素,以便确定预防性脑放射的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 背景与目的脑转移已经成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失败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预防性脑放射是否用于NSCLC目前仍没有定论。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局部晚期NSCLC术后发生脑转移的高危因素,以便确定预防性脑放射的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23例在我院行外科手术的Ⅲ期NSCLC患者,分析其脑转移的高危因素,建立数学模型。结果全组病例中位生存期28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4.3%、56.9%、44.8%。全组病例脑转移发生率为38.1%(85/223)。多个区域纵隔淋巴结转移、多个纵隔淋巴结转移以及非鳞癌患者的脑转移发生率显著高于单区域纵隔淋巴结转移、纵隔淋巴结转移数目较少以及鳞癌患者(P=0.000,P=0.000,P=0.013)。脑转移的高危数学模型:logit(P)=8.215-0.903×纵隔淋巴结阳性数-0.872×手术性质-0.714×病理类型-1.893×纵隔淋巴结转移程度-0.948×病理分期-1.034×术后化疗。P≥0.44为脑转移高危人群。结论局部晚期NSCLC术后脑转移高危因素有:非鳞癌、纵隔多区域淋巴结转移、纵隔多个淋巴结转移。P≥0.44可能作为局部晚期NSCLC患者在临床研究中行预防性脑放射的参考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脑转移 预防性脑放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与相应转移灶之间EGFR基因突变状况的不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方勤 张亮 +1 位作者 王思愚 区伟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518-522,共5页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获益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治疗的预测因子,本研究旨在探讨NSCLC原发...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获益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治疗的预测因子,本研究旨在探讨NSCLC原发灶与相应转移灶之间EGFR基因突变状况的不一致性。方法应用TaqManRT-PCR的方法检测35例病理确诊为NSCLC患者原发灶和相应转移灶的EGFR基因突变状况。结果原发肺癌病灶中有29例为EGFR基因突变型,余下6例为EGFR野生型。35例转移灶中18例为EGFR基因突变型,17例为EGFR野生型。35对配对标本中,11对(31.43%)标本出现原发灶EGFR基因突变,而转移灶为EGFR基因野生型,18对原发灶及转移灶均为EGFR基因突变型,且突变具体位点相同,6对原发灶及转移灶均为EGFR基因野生型。NSCLC原发灶与转移灶的EGFR基因表达不一致率为31.43%(11/35,P=0.008)。结论 NSCLC原发灶与转移灶的EGFR基因表达存在不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原发灶 转移灶 EGFR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脑转移预测数学模型的临床验证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彬彬 王思愚 +3 位作者 区伟 林勇斌 杨桦 孙海波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414-419,共6页
背景与目的脑转移是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ocally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LA-NSCLC)综合治疗后最主要的失败原因之一,是否进行预防性脑放射(Prophylactic cranial irradiation,PCI)、如何筛选出脑转移高危患者仍没有定... 背景与目的脑转移是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ocally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LA-NSCLC)综合治疗后最主要的失败原因之一,是否进行预防性脑放射(Prophylactic cranial irradiation,PCI)、如何筛选出脑转移高危患者仍没有定论。既往报道了LA-NSCLC术后脑转移预测数学模型,本研究旨在利用新的病例资料评估该数学模型的预测准确性。方法以2004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196例行外科手术的III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实际脑转移发生率与数学模型预测脑转移发生率的一致性。结果全组病例的中位生存期32.1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4.7%、63.9%、51.7%;脑转移的发生率为42.3%(83/196),首发脑转移率为28.1%(55/196),数学模型预测脑转移的灵敏度为84.3%,特异度为64.6%,阳性预测价值为63.6%,阴性预测价值为84.9%,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47(P<0.001)。结论运用该数学模型可较准确预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脑转移高危患者,可作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PCI临床研究筛选脑转移高危患者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 数学模型 肺肿瘤 脑放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立片区护理组长夜间二线值班岗位的实践与效果 被引量:6
7
作者 林少琴 刘莉 孙仲文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3年第S1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夜间以片区设立护理组长二线值班岗位的可行性与成效。方法:制定护理组长二线值班岗位的工作内容,将全院24个仅在P班实施双人班的护理单元划分内科片区与外科片区,各设立一名护理组长检查、指导、协助夜班护理工作。选取146名... 目的:探讨夜间以片区设立护理组长二线值班岗位的可行性与成效。方法:制定护理组长二线值班岗位的工作内容,将全院24个仅在P班实施双人班的护理单元划分内科片区与外科片区,各设立一名护理组长检查、指导、协助夜班护理工作。选取146名夜班护士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其在设置护理组长夜间岗位前后的压力变化情况,并统计其协助夜班护士解决各类事件的频次。结果:护理组长在其夜间二线值班岗位设立后解决夜间护理工作的疑难问题及协助夜班护士解决各类事件共计有635件起,使夜班护士的工作压力明显降低。结论:设立夜间护理组长二线值班岗位,能有效地保证护理质量,杜绝护理隐患,协调护理工作,缓解了夜班护士的工作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组长 夜班护士 夜间护理 工作压力 护理隐患 护理质量 值班护士 护理人员数量 总值班 低年资护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隔镜腹腔镜经颈-腹二切口治疗早期颈段食管癌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3
8
作者 陈燕茹 张惠虹 +1 位作者 王淑清 樊爱群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4期25-26,共2页
对8例早期食管癌患者采用纵隔镜腹腔镜辅助经颈-腹二切口手术治疗。术后平均住院8.0d,均顺利出院,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提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呼吸道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颈部吻合口情况,做好呼吸道护理、胃管护理及营养护理,可... 对8例早期食管癌患者采用纵隔镜腹腔镜辅助经颈-腹二切口手术治疗。术后平均住院8.0d,均顺利出院,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提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呼吸道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颈部吻合口情况,做好呼吸道护理、胃管护理及营养护理,可使患者顺利渡过手术期,促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纵隔镜 腹腔镜 颈-腹二切口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是否应行预防性脑放射 被引量:1
9
作者 叶雄 张彬彬 王思愚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304-306,共3页
关键词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肺癌患者 预防性 纵隔淋巴结转移 放射 TNM分期 局部控制率 远处转移 ⅢB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5q23.1-q23.2杂合性丢失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小东 黄晓平 +6 位作者 傅剑华 徐昕 蔡岩 赵春霞 张兰军 戎铁华 王明荣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91-294,共4页
【目的】分析食管癌5号染色体长臂上5q23.1-q23.2区域的杂合性丢失,为食管癌候选抑癌基因定位缩小范围。【方法】用PCR银染技术,检测50例配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标本6个微卫星标记的杂合性丢失情况。【结果】在检测的微卫星标记中,D5S471和D... 【目的】分析食管癌5号染色体长臂上5q23.1-q23.2区域的杂合性丢失,为食管癌候选抑癌基因定位缩小范围。【方法】用PCR银染技术,检测50例配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标本6个微卫星标记的杂合性丢失情况。【结果】在检测的微卫星标记中,D5S471和D5S592杂合性丢失率高达47%和41%。【结论】D5S471和D5S592附近可能存在食管癌的候选抑癌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5q23.1-q23.2区域 杂合性丢失 食管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cDNA微阵列技术检测乳腺癌差异表达基因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林杰 王曦 罗畅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 描绘乳腺癌的基因差异表达谱 ,以寻找乳腺癌新的肿瘤相关候选基因和分子标志。方法 用含 1 4 0 0 0个cDNA克隆的表达微阵列检测乳腺癌组织、乳腺癌旁组织及乳腺非癌组织的mRNA表达 ,并分析其表达的差异。结果 乳腺癌组织与乳腺... 目的 描绘乳腺癌的基因差异表达谱 ,以寻找乳腺癌新的肿瘤相关候选基因和分子标志。方法 用含 1 4 0 0 0个cDNA克隆的表达微阵列检测乳腺癌组织、乳腺癌旁组织及乳腺非癌组织的mRNA表达 ,并分析其表达的差异。结果 乳腺癌组织与乳腺非癌组织比较有 80个差异表达基因 ,乳腺癌组织与乳腺癌旁组织比较有 57个差异表达基因 ,乳腺癌旁组织与乳腺非癌组织比较有 2 9个差异表达基因 ,在乳腺癌组织与乳腺非癌组织和乳腺癌旁组织比较中有 1 4个差异表达基因是一致的。结论 用微阵列技术对乳腺癌的肿瘤相关基因和分子标志作初步探索 ,为了解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cDNA微阵列技术 检测 乳腺癌 差异表达基因 基因表达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可切除Ⅲ期N_2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新模式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思愚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405-407,共3页
关键词 Ⅲ期N2非小细胞肺癌 不可切除 纵隔淋巴结转移 癌治疗 NSCLC 5年生存率 团块状阴影 cell 肺癌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7例肺大细胞癌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小东 傅剑华 +5 位作者 龙浩 林鹏 王欣 张兰军 马国伟 戎铁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48-450,共3页
目的:探讨肺大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47例肺大细胞癌的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肺大细胞癌占同期肺癌总数的0.7%;男女之比为23∶1;中位生存期为25个月,5年生存率为19.1%,低于非小细胞肺癌的5年生存率(28.2%)。结论... 目的:探讨肺大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47例肺大细胞癌的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肺大细胞癌占同期肺癌总数的0.7%;男女之比为23∶1;中位生存期为25个月,5年生存率为19.1%,低于非小细胞肺癌的5年生存率(28.2%)。结论:肺大细胞癌作为一种相对少见的病理类型,临床疗效较差,有必要进一步细分病理亚型并规范化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大细胞 预后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体外扩增及鉴定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秋 李锦添 +2 位作者 王思愚 陈诗萍 吴一龙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19-123,共5页
目的 探索体外扩增成熟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的方法 ,并进一步鉴定DC的形态及表型 ,为开展肿瘤临床生物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取肺癌患者外周血 ,经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得到DC前体细胞 ,加入生长因子DCGF诱导DC生成 ,并加入自... 目的 探索体外扩增成熟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的方法 ,并进一步鉴定DC的形态及表型 ,为开展肿瘤临床生物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取肺癌患者外周血 ,经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得到DC前体细胞 ,加入生长因子DCGF诱导DC生成 ,并加入自体肿瘤相关抗原刺激。收集细胞用透射电镜观察 ,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表型。结果 应用该法扩增细胞可以得到大量成熟DC。电镜观察DC具有典型的形态。流式细胞仪细胞表型测定CD80为 81.8% ,HLA DR为 98.3% ,CD86为 69.8% ,CD1a为 19.7% ,CD14为 66.9.1% ,CD80和HLA DR较未成熟DC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肺癌患者外周血体外培养可成功地获得成熟的DC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外周血 树突状细胞 DC 肺肿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诱导的LAK细胞对肺癌的生长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秋 李锦添 +3 位作者 王思愚 陈诗萍 刘伟 吴一龙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387-391,共5页
目的 研究肺癌细胞裂解物负载的树突状细胞 (DC)诱导的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 (LAK )对肺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肺腺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接种裸鼠皮下建立肺腺癌移植瘤模型 ,同时将手术切除标本用反复冻融的方法制备肿瘤... 目的 研究肺癌细胞裂解物负载的树突状细胞 (DC)诱导的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 (LAK )对肺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肺腺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接种裸鼠皮下建立肺腺癌移植瘤模型 ,同时将手术切除标本用反复冻融的方法制备肿瘤细胞裂解物 ;同一患者外周血分离得到的单个核细胞中 ,贴壁的细胞加入DC生长因子 (DCGF)培养得DC ,未贴壁的细胞加入rhIL 2培养得LAK细胞。用肿瘤细胞裂解物负载自体DC ,诱导LAK细胞生成DC LAK细胞 ,注射荷瘤裸鼠腋下以观察DC LAK细胞对肺癌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 用肺癌手术标本能成功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DC LAK组、LAK组、DC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肿瘤瘤重平均值分别为 0 .47、1.0 5、1.3 0和 1.5 8g ,DC LAK组、LAK组和DC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 70 .3 %、3 3 .5 %和 17.9% ,DC LAK细胞具有抑制裸鼠肺癌移植瘤生长的作用而且强于LAK细胞 (P <0 .0 5 )。结论 通过荷瘤裸鼠体内抗瘤实验证实了DC LAK细胞的抗肺癌作用明显高于LAK细胞 ,提示DC LAK细胞治疗是更为有效的抗肺癌生物治疗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 肺肿瘤 裸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