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B病毒相关性疾病病理学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27
1
作者 宗永生 吴秋良 +2 位作者 林素暇 何洁华 张昌卿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81-487,492,共8页
报告作者及其同事在鼻咽癌高发的广州地区所做EB病毒相关性疾病病理学研究的进展。内容包括:①EB病毒病理生物学;②EB病毒相关性疾病病理学;③检测组织中的EB病毒;④EB病毒血清学。重点是EB病毒相关性疾病的病理学以及评估各种检测EB病... 报告作者及其同事在鼻咽癌高发的广州地区所做EB病毒相关性疾病病理学研究的进展。内容包括:①EB病毒病理生物学;②EB病毒相关性疾病病理学;③检测组织中的EB病毒;④EB病毒血清学。重点是EB病毒相关性疾病的病理学以及评估各种检测EB病毒相关性疾病患者组织和血清中EB病毒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EB病毒相关性疾病 病理学 血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联合CA153检测在乳腺癌筛查及分期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2
作者 邱晓阳 吴璇 +2 位作者 刘君 詹晓芬 陈志强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1-337,共7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糖类抗原153(CA153)及联合检测在乳腺癌筛查及分期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18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163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良性组)、139例乳腺癌患者(恶性组)作为受试者,检测其术前CTC和CA...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糖类抗原153(CA153)及联合检测在乳腺癌筛查及分期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18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163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良性组)、139例乳腺癌患者(恶性组)作为受试者,检测其术前CTC和CA153水平。比较CTC、CA153及联合检测在3组受试者中的阳性率、检测值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3种检测在恶性组临床分期中阳性率、检测值的差异,综合评估3种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及分期预测的差异。结果①CEP8/17探针检测的乳腺癌患者扩增型CTC表现为:CEP8、CEP17单染色体扩增型CTC和CEP8/17双染色体扩增型CTC。②恶性组的CTC、CA153及联合检测阳性率均为最高,与对照组、良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③恶性组的CTC数量、CA153数值均为最高,与对照组、良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④恶性组Ⅳ期CTC的阳性率最高,Ⅰ与Ⅲ期、Ⅰ与Ⅳ期之间CTC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恶性组Ⅳ期CA153的阳性率最高,Ⅰ与Ⅲ期、Ⅰ与Ⅳ期、Ⅱ与Ⅳ期之间CA153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恶性组Ⅳ期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最高,Ⅰ与Ⅱ期、Ⅰ与Ⅲ期、Ⅰ与Ⅳ期患者之间联合检测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⑤恶性组Ⅳ期的CTC数值最高,各期之间的CTC数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恶性组Ⅳ期的CA153数值最高,Ⅰ与Ⅱ期、Ⅰ与Ⅲ期、Ⅰ与Ⅳ期患者间CA153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⑥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符合率、阴性预测值均较CTC、CA153检测高,整体上提高了乳腺癌的诊断效能。⑦CTC、CA153及联合检测诊断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4、0.719、0.838,联合检测的AUC明显大于CTC与CA153检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TC、CA153均为乳腺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乳腺癌的筛查及分期中均具有一定价值,但临床价值尚不足。而二者联合检测更有助于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效能与分期预测,是临床价值较高的乳腺癌筛查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糖类抗原153 乳腺癌 联合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银屑病的病理特点和T细胞CD抗原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木开 蔡木炎 +1 位作者 蔡微 韩建德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副银屑病的病理学特点和免疫组化表型。【方法】对37例副银屑病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行CD2、CD3、CD5、CD4、CD7、CD8、CD30免疫组化检查及分类,研究副银屑病免疫组化特点。【结果】副银屑病病理为皮肤界面性皮炎改变,... 【目的】探讨副银屑病的病理学特点和免疫组化表型。【方法】对37例副银屑病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行CD2、CD3、CD5、CD4、CD7、CD8、CD30免疫组化检查及分类,研究副银屑病免疫组化特点。【结果】副银屑病病理为皮肤界面性皮炎改变,表现为不同程度角化不全,颗粒层消失,细胞角化不良,基底细胞液化和增生,炎症细胞浸润表皮,且不同临床类型有各自特点;其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表皮炎症浸润细胞为T淋巴细胞谱系,而且三种不同临床类型副银屑病CD2、CD5、CD4、CD7、CD8免疫表型存在差异。【结论】以淋巴细胞外排为特点的皮肤界面性皮炎改变是副银屑病病理组织学主要表现,不同临床类型病理特点和表皮炎症浸润T淋巴细胞的免疫表型检查,可为诊断和了解副银屑病发病机制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银屑病 T细胞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放疗在Ⅰ期/Ⅱ期/Ⅲ期胸腺肿瘤中的作用--ChART回顾性数据库研究结果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乾文 谷志涛 +23 位作者 杨富 傅剑华 沈毅 魏煜程 谭黎杰 张鹏 韩泳涛 陈椿 张仁泉 李印 陈克能 陈和忠 刘永煜 崔有斌 王允 庞烈文 于振涛 周鑫明 柳阳春 向锦 刘媛 方文涛 中国胸腺肿瘤协作组成员 马可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65-472,共8页
背景与目的胸腺肿瘤术后放疗尚存在争议,此研究目的为评价术后放疗在Ⅰ期-Ⅲ期胸腺肿瘤中的作用。方法搜索中国胸腺瘤研究协作组(Chinese Alliance of Research for Thymomas,ChART)数据库中1994年至2012年接受手术切除未行新辅助治疗... 背景与目的胸腺肿瘤术后放疗尚存在争议,此研究目的为评价术后放疗在Ⅰ期-Ⅲ期胸腺肿瘤中的作用。方法搜索中国胸腺瘤研究协作组(Chinese Alliance of Research for Thymomas,ChART)数据库中1994年至2012年接受手术切除未行新辅助治疗的Ⅰ期-Ⅲ期胸腺肿瘤患者的资料。对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用于决定死亡风险比。结果 ChART数据库中Ⅰ期-Ⅲ期胸腺肿瘤共1,546例。其中649例(41.98%)接受术后放疗。术后放疗与性别、组织学类型(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胸腺切除程度、是否完全切除、Masaoka-Koga分期及辅助化疗相关。手术后辅助放疗患者5年、10年总生存和无瘤生存分别为90%和80%、81%和63%,而单纯手术者5年、10年总生存和无瘤生存分别为96%和95%、92%和90%,两组生存有统计学差异(P=0.001,P<0.001)。单因素表明年龄、组织学分类(WHO)、Masaoka-Koga分期、是否完全切除和术后放疗与总生存相关。多因素分析提示组织学分类(WHO)(P=0.001)、Masaoka-Koga分期(P=0.029)和是否完全切除(P=0.003)是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重症肌无力、组织学分类、Masaoka-Koga分期、手术方式、术后放疗和是否完全切除与无瘤生存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组织学类型(P<0.001)、Masaoka-Koga分期(P=0.005)和是否完全切除(P=0.006)是无瘤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亚组分析表明不完全切除患者接受术后放疗可以提高总生存和无瘤生存(P=0.010,P=0.017)。然而,完全切除者接受术后放疗则会降低总生存和无瘤生存(P<0.001,P<0.001)。结论此回顾性研究表明不完全切除Ⅰ期-Ⅲ期胸腺肿瘤患者术后放疗可以提高总生存和无瘤生存。但是,对于完全切除患者,术后放疗总体上并未显示出生存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术后放疗 总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患者血浆游离EBV/DNA的定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7
5
作者 李宇红 邵建永 +4 位作者 冯惠霞 郜红艺 张力 管忠震 曾益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21-42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EBV/DNA定量分析,在鼻咽癌早期诊断、临床分期、预后判断和监测放疗后转移复发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检测经病理确诊为鼻咽癌的120例初治、90例放疗后随诊患者,其中包括60例放疗后持续缓解,30例远处... 目的:探讨血浆EBV/DNA定量分析,在鼻咽癌早期诊断、临床分期、预后判断和监测放疗后转移复发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检测经病理确诊为鼻咽癌的120例初治、90例放疗后随诊患者,其中包括60例放疗后持续缓解,30例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患者的血浆EBV/DNA含量。结果:初治、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的鼻咽癌患者血浆中游离的EBV/DNA检出率分别为96.0%、95.0%和100%,显著高于治疗后持续缓解鼻咽癌患者、健康对照者和非鼻咽癌的肿瘤患者;初治鼻咽癌患者各TNM分期之间血浆EBV/DNA拷贝数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晚期患者(Ⅲ+Ⅳ)期血浆EBV/DNA中位拷贝数显著高于早期患者(Ⅰ+Ⅱ)期;初治患者治疗后已出现局部和远处转移者,治疗前血浆EBV/DNA中位数显著高于尚未出现复发转移患者;初治患者治疗前血浆EBV/DNA≥40000拷贝/ml与<40000拷贝/ml两个水平,患者22个月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46.1%和92.9%,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放疗后复发、转移鼻咽癌患者血浆EBV/DNA的中位拷贝数显著高于治疗后持续缓解患者。结论: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鼻咽癌患者血浆中游离的EBV/DNA是一种敏感可靠的方法,对于鼻咽癌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分期、判断预后、监测治疗后复发和远处转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可能成为鼻咽癌的血清肿瘤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荧光定量PCR EB病毒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R-2、HIF-1a、GLUT-1及VEGF表达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中作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廖志东 郑少秋 +3 位作者 匡亚玲 朱文标 谢寿城 吴国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研究人表皮生长因子2(HER-2)与乏氧诱导因子1a(HIF-1a)、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乳腺浸润... 目的研究人表皮生长因子2(HER-2)与乏氧诱导因子1a(HIF-1a)、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腋淋巴结转移者36例、无腋淋巴结转移者44例)的HER-2、HIF-1a、GLUT-1及VEGF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HER-2、HIF-1a、GLUT-1及VEGF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作用及其相关性。结果 HER-2、HIF-1a、GLUT-1及VEGF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腋淋巴结转移组比无腋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表达(P<0.05);HER-2与HIF-1a的表达呈正相关(r=0.411,P=0.000);HIF-1a与GLUT-1的表达呈正相关(r=0.389,P=0.000);HIF-1a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425,P=0.000)。结论 HER-2、HIF-1a、GLUT-1及VEGF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HER-2可能通过HIF-1a对GLUT-1、VEGF进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人表皮生长因子2 乏氧诱导因子1a 葡萄糖转运蛋白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宫颈癌组织标本中HPV感染情况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曾莉 郭遂群 +2 位作者 云径平 谢波 俞守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9-400,共2页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其型别分布。方法采用HPV通用引物对宫颈癌组织标本中的HPVL1区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根据PCR产物测序所得序列分析对HPV分型。结果130例宫颈癌组织HPVDNA检出率为82.3%,广州宫颈癌患...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其型别分布。方法采用HPV通用引物对宫颈癌组织标本中的HPVL1区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根据PCR产物测序所得序列分析对HPV分型。结果130例宫颈癌组织HPVDNA检出率为82.3%,广州宫颈癌患者存在HPV16、33、18、52、11、31、58、68、53和59十种型别。结论证实了生殖道高危型HPV感染是妇女宫颈癌发病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聚合酶链反应 测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survivin、p53和COX-2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5
8
作者 何桥 吴秋良 +2 位作者 薛宗锡 邓晓华 刘燕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4-336,共3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survivin、p53和环氧合酶-2(COX-2)蛋白表达及其在肺癌发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采用SP法免疫组化技术检测7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survivin、p53和COX-2表达情况。结果survivi...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survivin、p53和环氧合酶-2(COX-2)蛋白表达及其在肺癌发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采用SP法免疫组化技术检测7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survivin、p53和COX-2表达情况。结果survivin和COX-2阳性表达与肺非小细胞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TNM分期有关(P<0.01);p53阳性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有关(P<0.01)。同时发现,survivin、p53和COX-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差异有显著性(P<0.01)。这3种抗体中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表达占76%。结论survivin、p53和COX-2的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浸润、转移和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及预后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非小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SURVIVI P53蛋白 COX-2蛋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经AT_1受体和ERK1/2上调心肌细胞Cx43间隙连接 被引量:4
9
作者 王业松 马虹 +3 位作者 胡苑 曾武涛 张惠忠 陈健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对培养新生鼠心室肌细胞Cx43间隙连接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AngⅡ处理培养心肌细胞24h。缬沙坦、PD98059在AngⅡ刺激细胞前1h加到培养基中,对照组加等体积药物溶剂DMSO。用Westernblotting分析、代谢标记和免疫沉...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对培养新生鼠心室肌细胞Cx43间隙连接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AngⅡ处理培养心肌细胞24h。缬沙坦、PD98059在AngⅡ刺激细胞前1h加到培养基中,对照组加等体积药物溶剂DMSO。用Westernblotting分析、代谢标记和免疫沉淀测定、电镜观察心肌细胞Cx43表达、合成和间隙连接。结果:Westernblotting分析显示用10-9-10-6mol/LAngⅡ刺激细胞24h,Cx43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呈浓度依赖性增加;用AngⅡ0.1μmol/L刺激心肌细胞24h,磷酸化ERK1/2(P-ERK1/2)活性高于对照组(P<0.01),AT1受体拮抗剂缬沙坦(1μmol/L)能完全阻断AngⅡ增加P-ERK1/2活性;用AngⅡ0.1μmol/L刺激心肌细胞24h,Cx43表达及P-ERK1/2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1),ERK1/2激酶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1μmol/L)能阻断AngⅡ上调Cx43表达和增加P-ERK1/2活性。代谢标记和免疫沉淀测定显示AngⅡ处理组放射渗入Cx43的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缬沙坦(1μmol/L)能完全阻断AngⅡ增加放射渗入Cx43的量。电镜观察表明用AngⅡ0.1μmol/L刺激心肌细胞24h,AngⅡ处理组细胞间隙连接数目和大小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AngⅡ通过AT1受体和ERK1/2促进培养心肌细胞合成Cx43,上调Cx43表达和增加间隙连接数目及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心肌细胞 连接蛋白43 缝隙接合部 有丝分裂素激活蛋白激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胶质瘤颅外转移1例报告 被引量:3
10
作者 丁之明 陈硕朗 +3 位作者 吴秋良 钟和生 朱寿松 彭玉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0-310,T004,共2页
脑胶质瘤颅外转移极为罕见.现报告我们收治的1例,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关键词 脑胶质瘤 颅外转移瘤 MRI B超 诊断 治疗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vivin在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慧强 彭玉龙 +3 位作者 黄欣 潘战和 侯景辉 吴秋良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1-224,231,共5页
【目的】了解生存蛋白Survivin在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T-NHL)中的表达,以及Survivin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3例T细胞NHL组织Survivin表达情况,分析Survivin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Survivin表达阴性10例(12... 【目的】了解生存蛋白Survivin在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T-NHL)中的表达,以及Survivin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3例T细胞NHL组织Survivin表达情况,分析Survivin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Survivin表达阴性10例(12%),表达阳性73例(88%),Survivin表达与病理类型、性别、年龄、B症状、结外病变数、PS、分期、LDH水平、IPI等临床特征均无相关性(P>0.05)。78例接受了化疗,大多数采用CHOP方案化疗,全组CR率45%,有效率86%,Survivin阴性者CR率60%,阳性者43%(P>0.05)。中位随访22月(1~76月),全组5年生存率31%,Survivin表达阳性的T-NHL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Survivin表达阴性患者(21%比70%,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Survivin表达是T细胞NHL的独立预后指标。【结论】Survivin在T细胞NHL表达上调,Survivin阳性T-NHL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Survivin阴性者,Survivin表达可能为T细胞NHL预后的独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T细胞 病理学 SURVIVIN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基因蛋白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中表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侯景辉 曾敬 +3 位作者 赵美卿 张萌 张惠忠 吴秋良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645-645,共1页
关键词 间变性淋巴瘤 激酶 基因蛋白 肿瘤级别 胶质瘤 基因表达 免疫组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石蜡包埋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的检测与分型 被引量:4
13
作者 曾莉 俞守义 +2 位作者 郭遂群 云径平 章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485-2487,共3页
目的调查近30年广州地区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状况和HPV主要型别。方法采用HPV通用引物对石蜡包埋宫颈癌组织标本中的HPVL1区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根据PCR产物测序所得序列分析对HPV分型。结果99... 目的调查近30年广州地区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状况和HPV主要型别。方法采用HPV通用引物对石蜡包埋宫颈癌组织标本中的HPVL1区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根据PCR产物测序所得序列分析对HPV分型。结果99例宫颈癌组织HPVDNA检出率为26.2%,广州宫颈癌患者存在HPV16、18、33、52和58五种型别。结论在本地区的99例宫颈癌病理组织中,以16、58和33基因型最为常见,共占HPV阳性型别构成比的88.4%,说明广州地区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HPV基因型别较为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聚合酶链反应 测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组织中MMP-9CD44v6蛋白表达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宇红 邵建永 +3 位作者 姜文奇 顾康生 黄慧强 管忠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0期1153-1156,共4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组织中MMP-9、CD44v6蛋白表达与鼻咽癌侵袭转移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100例存档、石蜡包埋鼻咽癌组织中MMP-9、CD44v6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各临床指标和患者总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鼻咽癌组织... 目的:探讨鼻咽癌组织中MMP-9、CD44v6蛋白表达与鼻咽癌侵袭转移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100例存档、石蜡包埋鼻咽癌组织中MMP-9、CD44v6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各临床指标和患者总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鼻咽癌组织中MMP-9蛋白表达阳性率为85.0%(85/100),其中(+)23.0%,(++)53.0%,(+++)9.0%。CD44v6蛋白表达阳性率63.5%(60/96),其中(+)37.5%,(++)8.3%,(+++)16.7%。MMP-9表达(+++)的鼻咽癌患者总生存率显著低于MMP-9表达(-)、(+)、(++)的患者。CD44v6表达为(-)、(+)、(++)、(+++)的各组鼻咽癌患者之间的总生存率无差异。鼻咽癌组织中MMP-9和CD44v6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T分期、N分期及92’分期无关。结论:鼻咽癌组织中MMP-9、CD44v6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颈淋巴结转移无关。MMP-9蛋白表达强阳性提示患者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MMP-9 CD44V6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细胞型甲状腺髓样癌3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栋 罗丕福 +5 位作者 尹自长 吴涛 侯晓涛 李晶 周辉蓉 梁小曼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97-1100,共4页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型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oyrid carcinoma,M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嗜酸细胞型MTC的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其中2例的电镜形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细胞胞质丰富、嗜酸,胞质颗粒状...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型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oyrid carcinoma,M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嗜酸细胞型MTC的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其中2例的电镜形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细胞胞质丰富、嗜酸,胞质颗粒状,细胞边界清楚,核增大,呈圆形或卵圆形,部分细胞见明显核仁;呈实性片状、梁状或滤泡状排列,浸润性生长。免疫表型:3例TG均阴性;2例Calcitonin阳性,1例阴性。电镜观察例2、例3见大量线粒体及多少不等的神经内分泌颗粒。结论嗜酸细胞型MTC非常罕见,形态多样,在甲状腺嗜酸细胞病变诊断时,嗜酸细胞型MTC应纳入鉴别诊断中,结合其免疫表型、临床血清学及电镜检查可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髓样癌 嗜酸细胞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在血清学诊断鼻咽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梁英杰 宗永生 +4 位作者 顾耀亮 张玉 冯沿芬 刘泳冬 陈耀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7期3055-3058,共4页
目的:探讨和评价4种常用的EB病毒抗体及其二联组合检测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辅助诊断鼻咽癌中的价值,以期进一步提高鼻咽癌的血清学诊断水平,并探讨单独检测1种EB病毒抗体时以何者为优良,以及采用何种组合检测两种抗体更合适。方法:... 目的:探讨和评价4种常用的EB病毒抗体及其二联组合检测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辅助诊断鼻咽癌中的价值,以期进一步提高鼻咽癌的血清学诊断水平,并探讨单独检测1种EB病毒抗体时以何者为优良,以及采用何种组合检测两种抗体更合适。方法:收集广州地区195例病理学证实的新诊鼻咽癌患者和188例健康成人血清。应用EB病毒特异抗原(谷胱甘肽转移酶重组蛋白)为基础的4种ELISA,即EBNA1-IgA、EBNA1-IgG、Zta-IgA和Zta-IgG,检测血清中抗EB病毒的抗体水平。结果:单独应用1种ELISA、EBNA1-IgA的灵敏度(0.8513)和特异度(0.8511)最高。Zta-IgG和Zta-Ig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359和0.8351以及0.8103和0.8185。EBNA1-IgG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最低,分别为0.6974和0.6968。无论哪两种ELISA的组合,其特异度和阳性预测价值可分别达到0.9255和0.9032以上。EBNA1-IgA和Zta-IgA组合的优势比和阳性似然比(分别为50.6263和14.9875)最高;EBNA1-IgA和Zta-IgG组合的优势比和阳性似然比(分别为37.0909和11.9214)次之。结论:在单独应用ELISA法血清学诊断鼻咽癌的4种EB病毒抗体中,以EBNA1-IgA为最佳,其次是Zta-IgG。2种ELISA组合应用将明显地提高血清学诊断鼻咽癌的价值。在临床实践中以EBNA1-IgA与Zta-IgA或Zta-IgG的组合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疱疹病毒4型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绒毛管状腺癌在液基细胞学中的特点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栋 武岳 +5 位作者 周辉蓉 李晶 吴赛西 赖李忠 郑宏刚 梁小曼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35-1238,共4页
目的 探讨绒毛管状腺癌(villoglandular adenocarcinoma,VGA)在液基涂片中的细胞学形态、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及其价值。方法 收集VGA的液基细胞学7例,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总结VGA液基细胞学的诊断要点。结果 7例液基细胞学均有以下... 目的 探讨绒毛管状腺癌(villoglandular adenocarcinoma,VGA)在液基涂片中的细胞学形态、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及其价值。方法 收集VGA的液基细胞学7例,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总结VGA液基细胞学的诊断要点。结果 7例液基细胞学均有以下特点:肿瘤细胞量丰富,呈团簇状、条带状或片状排列,可见乳头状结构,乳头边界光滑,外周被覆极向较好、细胞胞界清楚的柱状上皮,可见栅栏状及羽翼状结构。细胞核相对一致,排列拥挤,明显重叠。细胞核轻度增大,圆形或被拉长,染色较深但染色质细腻,核仁不明显,部分病例可见小核仁,核分裂象及凋亡可见。背景可有出血、炎症,无肿瘤素质。结论 与普通型子宫颈腺癌相比,VGA的细胞形态相对温和,细胞学病例易漏诊或诊断不足。大量呈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的腺上皮、明确的乳头状结构、拥挤的细胞排列,可作为VGA液基细胞学的诊断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绒毛管状腺癌 液基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地区宫颈癌HPV52型E6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曾莉 郭遂群 +2 位作者 云径平 谢波 俞守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34-1236,共3页
目的调查我国广东地区宫颈癌患者组织中HPV52型的感染率及E6基因突变特性,为制备适合中国人群的疫苗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采用HPV通用引物对130例宫颈癌标本中的HPVL1区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并结合基因测序分析;对所获得的HPV52再进... 目的调查我国广东地区宫颈癌患者组织中HPV52型的感染率及E6基因突变特性,为制备适合中国人群的疫苗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采用HPV通用引物对130例宫颈癌标本中的HPVL1区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并结合基因测序分析;对所获得的HPV52再进行E6基因测序分析。结果获得HPV52型8例,检出率为6.15%,对其中的3例HPV52E6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结论与GenBank标准株相比,广东地区发现的1例HPV52E6基因有多处突变,2例E6基因无突变,与香港发现的HPV52突变株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1-7)在拮抗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肌细胞Cx43间隙连接上调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业松 马虹 +3 位作者 胡苑 曾武涛 张惠忠 陈健文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5年第5期322-326,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心肌细胞Cx43间隙连接中作用.方法 AngⅡ处理培养心肌细胞24h.PD98059和Ang-(1-7)在AngⅡ刺激细胞前1h加到培养基中,对照组加等体积药物溶剂DMSO.用Western blot分析和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心肌细胞Cx43间隙连接中作用.方法 AngⅡ处理培养心肌细胞24h.PD98059和Ang-(1-7)在AngⅡ刺激细胞前1h加到培养基中,对照组加等体积药物溶剂DMSO.用Western blot分析和电镜观察心肌细胞Cx43表达和间隙连接.结果 Western blot分析显示用10-9~10-6mol/LAngⅡ刺激细胞24h,Cx43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呈浓度依赖性增加;用AngⅡ0.1μmol/L刺激心肌细胞24h,与对照组相比Cx43表达上调、磷酸化ERK1/2活性增加(P<0.01),ERK1/2激酶特异性抑制剂1μmol/LPD98059和0.1μmol/LAng-(1-7)能阻断AngⅡ上调Cx43表达和磷酸化ERK1/2活性增加.电镜观察证明用AngⅡ0.1μmol/L刺激心肌细胞24h,AngⅡ处理组细胞间隙连接数目和大小较对照组增加(P<0.05),0.1μmol/LAng-(1-7)能阻断AngⅡ增加心肌细胞间隙连接数目和大小.结论 Ang-(1-7)通过抑制磷酸化ERK1/2活性增加,从而拮抗AngⅡ上调培养新生鼠心肌细胞Cx43间隙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 心肌细胞 连接蛋白 间隙连接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兔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变化
20
作者 麦友刚 林素暇 +1 位作者 吴燕云 苏浩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2期1251-1252,共2页
目的:观察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对新生兔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左颈总动脉后置于低氧状态容器中2h的方法制作HIE模型兔32只,分4组,每组8只,分别于模型制作成功后2h、12h、24h、48h测定中性粒细胞表面细胞粘附分子CD11b、... 目的:观察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对新生兔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左颈总动脉后置于低氧状态容器中2h的方法制作HIE模型兔32只,分4组,每组8只,分别于模型制作成功后2h、12h、24h、48h测定中性粒细胞表面细胞粘附分子CD11b、CD18,脑组织细胞粘附分子ICAM-1及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VCAM-1,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HIE组CD11b、CD18,ICAM-1、VCAM-1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缺氧缺血2h即见表达增强,在24h达到高峰,48h时稍下降,但仍在较高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兔中性粒细胞CD11b、CD18、脑细胞细胞粘附分子ICAM-1、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VCAM-1表达增强,细胞粘附分子的变化参与HIE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粘附分子表达 新生兔 粘附分子VCAM-1 中性粒细胞CD11b 细胞粘附分子 ICAM-1 血管内皮细胞 CD18 病理生理过程 表达增强 左颈总动脉 HIE 对照组 低氧状态 模型制作 细胞表面 24h 脑组织 高水平 显著性 脑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