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像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肺部肿瘤专家共识(2018年版) 被引量:41
1
作者 刘宝东 叶欣 +17 位作者 范卫君 李晓光 冯威建 卢强 毛宇 林征宇 李鲁 庄一平 倪旭东 沈加林 傅毅立 韩建军 李忱瑞 柳晨 杨武威 苏志勇 吴志远 刘磊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6-88,共13页
1概述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各地,肺癌均居恶性肿瘤死亡构成比的第一位,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不断升高。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 1概述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各地,肺癌均居恶性肿瘤死亡构成比的第一位,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不断升高。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出版的GLOBOCAN 2012估计:全世界肺癌新发病例1 8 2.5万(男性124.2万,女性58.3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治疗 肿瘤专家 影像引导 世界卫生组织 肺部 恶性肿瘤 死亡构成比 研究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引导肝脏肿瘤热消融治疗技术临床规范化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18
2
作者 郑加生 范卫君 +3 位作者 胡凯文 韩玥 陆骊工 袁春旺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864-1869,共6页
肝脏肿瘤热消融是指通过热效应原位灭活肝脏肿瘤的局部治疗方法,包括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冷冻消融(cryoablation,Cryo-A)、激光消融(laser ablation,LA)、超声消融(ult... 肝脏肿瘤热消融是指通过热效应原位灭活肝脏肿瘤的局部治疗方法,包括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冷冻消融(cryoablation,Cryo-A)、激光消融(laser ablation,LA)、超声消融(ultrasound ablation,UA)等。多在影像引导下经皮穿刺实施,具有操作简便、微创、精准、疗效确切等优点,也可在腹腔镜下或开放术中完成,临床应用日益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导管消融术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消融治疗原发性和转移性肺部肿瘤专家共识(2017年版) 被引量:53
3
作者 叶欣 范卫君 +22 位作者 王徽 王俊杰 古善智 冯威健 庄一平 刘宝东 李晓光 李玉亮 杨坡 杨霞 杨武威 陈俊辉 张嵘 林征宇 孟志强 胡凯文 柳晨 彭忠民 韩玥 靳勇 雷光焰 翟博 黄广慧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33-445,共13页
1前言 在世界范围内肺癌居癌症发病率和死因之首,全球每年发病约250万人,每年有超过160万人死于肺癌。在我国肺癌的发病形势更加严峻,2010年新发肺癌605,900人,死亡486,600人。
关键词 热消融 肺部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癌症发病率 外科切除 专家共识 冷冻消融 消融技术 穿刺路径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针灌注电极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疗效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罗荣光 顾仰葵 +5 位作者 高飞 张亮 赵明 范卫君 吴沛宏 黄金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17-621,共5页
目的评价CT引导下单针灌注电极在肝脏肿瘤射频消融(RFA)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8年1月-2008年12月,在CT引导下对24例患者37枚肝脏肿瘤采用RITAUniBlate射频电极进行RFA治疗,其中单个肿瘤者14例,2枚肿瘤者7例,3枚肿瘤者3例;肿瘤最大... 目的评价CT引导下单针灌注电极在肝脏肿瘤射频消融(RFA)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8年1月-2008年12月,在CT引导下对24例患者37枚肝脏肿瘤采用RITAUniBlate射频电极进行RFA治疗,其中单个肿瘤者14例,2枚肿瘤者7例,3枚肿瘤者3例;肿瘤最大径≤3cm者24枚,3.1~5cm者8枚,>5cm者5枚;随访期12个月。结果治疗后完全消融肿瘤22枚(22/37,59.5%),其中病灶长径小于3cm者19枚(19/24,79.2%),3.1~5cm者2枚(2/8),大于5cm者1枚(1/5);未完全消融肿瘤15枚(15/37,40.5%)。随访12个月仍存活者15例(15/24,62.5%);死亡患者9例(9/24,病死率37.5%)。10例AFP阳性患者中,术后5例下降至正常水平,3例虽有下降但仍高于正常,2例持续升高。RFA治疗后1例患者肝脏包膜下少量出血;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发热和上腹部疼痛。结论 CT引导下RITAUniBlate单针灌注电极RFA治疗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近期疗效确切,是肝脏肿瘤安全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对直径小于3cm的肿瘤1次消融有较高的完全消融率;对大于3cm的肿瘤,需行多点重叠消融并结合其他消融治疗方法以实现肿瘤病灶的完全消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 肿瘤消融 微创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VX2肝癌模型建立与经兔股动脉微导管超选择性肝左动脉插管技术的探讨 被引量:17
5
作者 江雄鹰 罗荣光 +2 位作者 黄金华 苗碧建 王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4-217,共4页
目的探讨开腹肝穿刺法建立兔VX2肝癌模型以及经兔股动脉微导管肝左动脉超选择性插管的可行性及技术特点。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0只,开腹以16G腰椎穿刺针将VX2瘤组织块种植到兔肝左内叶。2周后行螺旋CT扫描,然后在兔一侧腹股沟区行股动... 目的探讨开腹肝穿刺法建立兔VX2肝癌模型以及经兔股动脉微导管肝左动脉超选择性插管的可行性及技术特点。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0只,开腹以16G腰椎穿刺针将VX2瘤组织块种植到兔肝左内叶。2周后行螺旋CT扫描,然后在兔一侧腹股沟区行股动脉鞘管置入,在DSA引导下应用微导管行腹腔动脉造影,分析兔腹腔动脉主要分支走行及肝脏肿瘤的DSA表现,再行肝左动脉插管及肝癌相关实验研究。结果 经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40只实验兔肝肿瘤种植全部成功;股动脉鞘管置入的成功率为97.5%(39/40)。在此基础上腹腔动脉、胃肝动脉、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肝左动脉插管成功率分别为100%(39/39)、100%(39/39)、100%(39/39)、94.9%(37/39)、71.2%(28/39)。每只实验兔的X线透视时间为(6.9±3.0)min。结论开腹直视下经穿刺针瘤组织块注入法是建立兔VX2肝癌模型稳定、可靠的方法。经兔股动脉鞘管置入微导管肝动脉插管技术能方便快捷的实现兔肝左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有效的解决了兔VX2肝癌动脉介入治疗时肝左动脉超选择性插管的技术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VX2肿瘤 血管介入 动脉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表观弥散系数与腰椎间盘退变分级的相关性 被引量:20
6
作者 张娅 陈建宇 +2 位作者 蒋新华 蔡兆熙 刘珍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64-1267,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髓核弥散能力与其退变程度、解剖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下腰痛患者42例,行腰椎MRI,扫描序列为矢状位T1W、T2W及轴位T2W、DTI,椎间盘按Pfirrmann分级。测量不同退变分级及不同解剖水平各椎间盘髓核相...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髓核弥散能力与其退变程度、解剖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下腰痛患者42例,行腰椎MRI,扫描序列为矢状位T1W、T2W及轴位T2W、DTI,椎间盘按Pfirrmann分级。测量不同退变分级及不同解剖水平各椎间盘髓核相对ADC值并进行比较,分析椎间盘退变分级、解剖水平与ADC值的相关性。结果 210个椎间盘(L1-2~L5-S1各42个),Pfirrmann分级Ⅱ~Ⅴ级分别为73个、95个、38个、4个。所有椎间盘相对ADC值平均为0.45±0.10,Ⅱ~Ⅴ级分别为0.48±0.08、0.45±0.10、0.42±0.09、0.23±0.15;L1-2~L5-S1分别为0.44±0.08、0.45±0.08、0.45±0.10、0.45±0.11、0.45±0.12。不同退变分级椎间盘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除Ⅲ级与Ⅳ级两组总体无差异(P〉0.05)外,其他各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盘ADC值与Pfirrmann退变分级具有相关性(r=-0.25,P〈0.05)。结论 DTI可定量评价椎间盘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退变 扩散磁共振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MRI诊断 被引量:9
7
作者 程少容 阳昱恒 +3 位作者 孙志强 王鹰 曾晓华 张伶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08-1210,共3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MRI表现。方法:对8例髋关节PVNS患者行常规MRI检查,结合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8例MRI均显示滑膜不同程度肿胀、增厚以及关节间隙软组织肿胀,增生的滑膜组织于T1WI上呈等信号~低信... 目的:探讨髋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MRI表现。方法:对8例髋关节PVNS患者行常规MRI检查,结合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8例MRI均显示滑膜不同程度肿胀、增厚以及关节间隙软组织肿胀,增生的滑膜组织于T1WI上呈等信号~低信号,T2WI上呈低信号夹杂混杂信号。结论:PVNS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可显示病变的范围和程度,能准确反映关节内外受侵情况,对本病的临床诊治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路径列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协议 被引量:2
8
作者 董恩清 邹宗骏 +2 位作者 张德敬 宋杰 李立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951-2959,共9页
为降低大规模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时间同步误差的多跳累积,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路径列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协议(DRL-TSP)。该协议为每个节点保存一个待选同步动态路径列表,允许节点根据列表中的可用路径质量信息选择一条最适合当前... 为降低大规模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时间同步误差的多跳累积,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路径列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协议(DRL-TSP)。该协议为每个节点保存一个待选同步动态路径列表,允许节点根据列表中的可用路径质量信息选择一条最适合当前同步要求的同步链路,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同步误差的多跳累积。将一种有效时间标识(TTA)技术用于同步机制中,使节点具备应对同步失败而导致链路失效的能力,保证同步过程的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平均可选上层链路为12条的情况下,DRL-TSP协议单跳同步误差为5.29μs;10跳同步误差被控制在11.10μs以下;因时标节点失效导致同步失败的节点比例远低于传感器网络同步协议(TPSN),接近洪泛时钟同步协议(FTSP)水平。提出的DRL-TSP协议在同步精度上优于现有的FTSP、TPSN等协议,且具有较高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同步路径优化 动态路径列表 误差累积 时间同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量有效的分布式链路调度协议 被引量:2
9
作者 董恩清 乔富龙 +3 位作者 邹宗骏 王佳仁 张德敬 李立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74-480,共7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图着色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布式链路调度(DLS)协议以减小调度周期长度、降低网络能耗.采用的策略是先对任意节点构建两跳邻居范围内的冲突图,然后根据每条链路在干扰图中的优先级及干扰度决定时隙分配的先后顺序,从而... 提出了一种基于图着色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布式链路调度(DLS)协议以减小调度周期长度、降低网络能耗.采用的策略是先对任意节点构建两跳邻居范围内的冲突图,然后根据每条链路在干扰图中的优先级及干扰度决定时隙分配的先后顺序,从而解决传统随机调度方法调度周期较长及节点状态转换频繁的问题.由于该调度策略尽可能地为节点分配相邻时隙,减少了节点不必要的状态转换,从而降低了网络能耗.对基于干扰度和优先级的联合调度策略表现出的减小调度周期长度、降低网络能耗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网络仿真结果表明,DLS协议比DS-fPrIM(Distributed Scheduling-fixed Power Protocol Interference Model)及DRAND(Distributed RANDomized time slot sceduling)协议的调度周期长度少1~2个时隙,其能耗与DS-fPrIM协议的调度能耗相当,但二者都比DRAND协议的调度能耗低.另外DLS协议比DS-fPrIM及DRAND协议平均每周期少1次状态转换,说明提出的分布式链路调度协议能效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链路调度 调度优先级 干扰度 状态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最大短径标准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贻卓 李华雨 +5 位作者 秦志勇 崔春艳 谢传淼 伍尧泮 张嵘 吴沛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89-992,共4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最大短径诊断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817例初诊鼻咽癌患者的影像资料和临床资料。将有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按淋巴结的最大短径分组,分别以5mm和6mm为标准。分析以5mm和6mm为标准的2组间的总体生存率(OS),... 目的探讨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最大短径诊断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817例初诊鼻咽癌患者的影像资料和临床资料。将有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按淋巴结的最大短径分组,分别以5mm和6mm为标准。分析以5mm和6mm为标准的2组间的总体生存率(O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和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RFS)的差异性。结果当以5mm为标准时,两组OS、DMFS、LR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当以6mm为标准时,OS和DMFS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S:P<0.001;DMFS:P=0.001),LRF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0)。多因素分析显示咽后淋巴结转移的OS、DMFS、LRFS均不是鼻咽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以≥6mm为诊断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标准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磁共振成像 淋巴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