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线阵列的电化学优化光吸收增强研究
1
作者 甘源 王大永 +1 位作者 洪澜 任山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6,共6页
通过在自生长的半导体Cu2S纳米线阵列表面进一步应用电化学表面沉积处理,在纳米线表面形成尺寸更小的Cu2S纳米颗粒结构,实现了在不减小纳米线直径或增加纳米线长度的情况下,有效提高了纳米线阵列光吸收性能。利用I-V循环扫描曲线研究了... 通过在自生长的半导体Cu2S纳米线阵列表面进一步应用电化学表面沉积处理,在纳米线表面形成尺寸更小的Cu2S纳米颗粒结构,实现了在不减小纳米线直径或增加纳米线长度的情况下,有效提高了纳米线阵列光吸收性能。利用I-V循环扫描曲线研究了以Cu2S纳米线阵列为工作电极的Cu2S沉积电位,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对纳米阵列的相结构、微观表面形貌、晶体结构及光吸收能力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研究表明:沉积于单斜晶系Cu2S纳米线阵列上的纳米颗粒为斜方晶系Cu2S,沉积后纳米线表面结构改变,粗糙度明显增加,起到了减少纳米线的光反射、优化原纳米线阵列光吸收综合能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S纳米线阵列 电化学沉积 光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具有特殊形貌的超细镍粉制备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庆堂 任山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4-26,39,共4页
以NiCl2为主要原料,水合肼液相还原合成了刺球状的超细镍粉。刺球状颗粒是球状颗粒表面上长满了锥状刺。同时研究了NaOH浓度,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浓度,以及反应温度对超细镍粉形貌的影响。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对... 以NiCl2为主要原料,水合肼液相还原合成了刺球状的超细镍粉。刺球状颗粒是球状颗粒表面上长满了锥状刺。同时研究了NaOH浓度,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浓度,以及反应温度对超细镍粉形貌的影响。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对镍粉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镍粉的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同时颗粒的尺寸可控,随着工艺条件和还原剂浓度变化,粒径在0 1~0 7μm之间变化,相应的刺长在20~250nm之间变化,刺的直径在20~80nm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粉末 刺球状镍粉 高分子保护剂 液相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靶向材料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何喜生 徐雪青 +1 位作者 沈辉 黄向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8-20,共3页
纳米靶向材料作为基因药物载体,是一种新型的可控释体系,由于其具有超微体积,能穿过组织间隙被组织细胞吸收,还可通过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进入体内,同时由于其结构的特异性,对组织细胞有靶向作用,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着重论述了纳... 纳米靶向材料作为基因药物载体,是一种新型的可控释体系,由于其具有超微体积,能穿过组织间隙被组织细胞吸收,还可通过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进入体内,同时由于其结构的特异性,对组织细胞有靶向作用,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着重论述了纳米高分子及纳米无机材料在基因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靶向 基因治疗 纳米无机材料 应用 组织细胞 药物载体 毛细血管 高分子 控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纳米颗粒复合Bi_2Te_3纳米线阵列的制备 被引量:1
4
作者 罗婷 洪澜 任山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00-902,925,共4页
为结合一维纳米材料和纳米颗粒复合材料的优点,本文尝试进行了在氧化铝模板(AAO)中生长Bi2Te3-Si O2纳米颗粒复合纳米线阵列。通过在电化学溶液中添加Si O2纳米颗粒,制备包含纳米颗粒的Bi-Te纳米线阵列。应用XRD、SEM、TEM等方法对合成... 为结合一维纳米材料和纳米颗粒复合材料的优点,本文尝试进行了在氧化铝模板(AAO)中生长Bi2Te3-Si O2纳米颗粒复合纳米线阵列。通过在电化学溶液中添加Si O2纳米颗粒,制备包含纳米颗粒的Bi-Te纳米线阵列。应用XRD、SEM、TEM等方法对合成的样品进行了分析观察。研究发现Si O2纳米颗粒的加入对纳米线的形貌和结构都有明显的影响。在模板法沉积Bi2Te3纳米线阵列时,添加Si O2纳米颗粒将明显改变纳米线生长方式,Bi2Te3纳米线不再是等径的纳米棒,而是枝晶生长过程,最后形成Z字型的不断反复弯折纳米线,该枝晶状纳米线的直径远小于模板的孔径。这一新颖的现象为制备直径更小,并具备精细界面结构的纳米线热电材料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材料 纳米线 枝晶 BI2T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铜粉的室温气固反应自生长刺球状半导体Cu_2S纳米线阵列
5
作者 王大永 甘源 +1 位作者 洪澜 任山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9-203,187,共6页
本研究通过简单的气-固硫化反应对ITO玻璃上涂覆的铜颗粒膜进行硫化反应,得到了大面积的自生长刺球状结构的半导体Cu2S纳米阵列。采用SEM,TEM,EDS、XRD,以及UV-vis等方法对反应生长的半导体Cu2S纳米线阵列的微观结构及光吸收性能进行了... 本研究通过简单的气-固硫化反应对ITO玻璃上涂覆的铜颗粒膜进行硫化反应,得到了大面积的自生长刺球状结构的半导体Cu2S纳米阵列。采用SEM,TEM,EDS、XRD,以及UV-vis等方法对反应生长的半导体Cu2S纳米线阵列的微观结构及光吸收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Cu2S为刺球状纳米线阵列,纳米刺球的直径分布在50~100μm之间;刺球上的纳米线为单斜晶系的Cu2S单晶,晶体生长方向为[-102];纳米线的平均直径为100nm,长度分布在20~50μm之间。合成的刺球状纳米线阵列具有良好的光吸收性能,反应20小时样品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400~800nm)平均光吸收率达到了93%;反应30小时样品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400~800nm)平均光吸收率达到了92%。同时两种刺球状纳米线阵列结构对于大的光线入射角仍然保持很高的光吸收性能,对光线入射角的变化不敏感。当入射光角度从0°增加到60°时,光吸收率仅下降3%,明显优于文献已报道的规则排列纳米线阵列的光吸收性能。本项研究合成方法简单,工艺可控,成本低,可以采用更广的基体材料。合成的纳米结构具有优良的综合光吸收性能,在光电领域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线刺球阵列 Cu2S 气固反应法 光吸收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壳聚糖改性水基Fe_3O_4磁性液体的研制 被引量:7
6
作者 孙启凤 徐雪青 +1 位作者 沈辉 徐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54-858,共5页
采取化学共沉淀法,首次以羧甲基壳聚糖做为表面改性剂,成功地制备出了水基Fe3O4磁性液体。经过颗粒表面改性工艺的反复实验,得出了羧甲基壳聚糖的最佳的改性温度及氨水用量与羧甲基壳聚糖用量。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激光光散射、透射电... 采取化学共沉淀法,首次以羧甲基壳聚糖做为表面改性剂,成功地制备出了水基Fe3O4磁性液体。经过颗粒表面改性工艺的反复实验,得出了羧甲基壳聚糖的最佳的改性温度及氨水用量与羧甲基壳聚糖用量。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激光光散射、透射电镜、红外等分析方法对形成核壳式结构的颗粒粒子尺寸、形貌及其化学组成成份等进行了测试表征,并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分析了磁性液体与DNA结合的情况。此纳米磁性颗粒能够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水溶液中,其粒径约为50nm、饱和磁化强度sσ为1.6emμ/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FE3O4 表面改性 羧甲基壳聚糖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