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体化选择脊柱侧凸患者胸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殷海东 黄明光 +5 位作者 黄东生 苏培强 彭焰 杜庆均 张文通 杜开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3-197,I0001,共6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选择脊柱侧凸患者胸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对置钉准确性的影响。方法:2006年3月至2008年6月手术治疗脊柱侧凸患者57例,其中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44例,先天性脊柱侧凸12例,马凡综合征1例。根据患者术前CT设计拟固定胸椎的椎... 目的:探讨个体化选择脊柱侧凸患者胸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对置钉准确性的影响。方法:2006年3月至2008年6月手术治疗脊柱侧凸患者57例,其中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44例,先天性脊柱侧凸12例,马凡综合征1例。根据患者术前CT设计拟固定胸椎的椎弓根螺钉进钉点并用于指导术中的进钉点选择,术后根据螺钉是否突破椎弓根的皮质壁来判断置钉准确性。结果:全部患者共置入椎弓根螺钉591枚,胸椎417枚,腰椎174枚,术后530枚螺钉的轴线完全位于椎弓根皮质内,准确率为89.7%,其中胸椎置钉准确率为86.8%(362/417)。61枚螺钉的轴线突破椎弓根皮质壁,胸椎55枚,腰椎6枚。55枚偏置的胸椎椎弓根螺钉中52枚螺钉的实际进钉点与术前设计一致,其中19枚钉尖位于椎体内;3枚螺钉为术中实际进钉点选择失误,螺钉轴线突破椎弓根皮质壁的距离均不超过4mm。无脊髓、大血管及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个体化选择胸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可提高脊柱侧凸患者胸椎置钉的准确率,减少术中进钉点选择失误所致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椎弓根 内固定 螺旋CT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P/PKP术后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2
作者 余博臣 张亮 高梁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3-185,共3页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是目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s,OVCFs)较为理想的微创手术方式.通过向椎...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是目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s,OVCFs)较为理想的微创手术方式.通过向椎体内注入填充材料以强化椎体。达到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从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国内外大量的文献报道了PVP和PKP治疗OVCFs的优良疗效㈣,然而,在椎体强化术后,手术椎体仍有可能出现再发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手术方式 PKP PVP 术后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填充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骨终板形态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之间关系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顾洪生 刘尚礼 +4 位作者 马若凡 李春海 沈慧勇 黄东生 唐春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软骨终板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之间的关系。方法:40例无脊柱疾患与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采用螺旋CT扫描。扫描范围自L4上缘至S2上缘;扫描条件:140kV,345mAs,FOV160mm,层厚1mm,螺距1.0,Pitch 1.0,无间隔重建。利用O2图像工... 目的:探讨软骨终板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之间的关系。方法:40例无脊柱疾患与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采用螺旋CT扫描。扫描范围自L4上缘至S2上缘;扫描条件:140kV,345mAs,FOV160mm,层厚1mm,螺距1.0,Pitch 1.0,无间隔重建。利用O2图像工作站将原始扫描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e 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再在MPR重建的基础之上行曲面重建(curve planar reconstruc-tion,CPR),测量软骨终板的最大矢状径、横径、面积、周径与形状。结果:(1)软骨终板的形态与椎间盘突出症密切相关(P均<0.01);(2)男性患者L4、5和L5、S1,女性患者L5、S1的椎间盘面积与椎间盘突出症相关(P<0.05)。结论:椎间盘软骨终板的形态与椎间盘突出症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终板 椎间盘 椎间盘突出症 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瞬时受体电位通道在哮喘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建华 周丽芬 +4 位作者 陈志勇 刘筱蔼 黄建荣 彭妙茹 赵珅婷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78-681,共4页
目的探讨经典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nonical,TRPC)通道在慢性哮喘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随机将BALB/c小鼠分成对照组和哮喘组。应用5%鸡卵白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和雾化激化的方法制备小鼠慢性哮喘模型,对... 目的探讨经典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nonical,TRPC)通道在慢性哮喘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随机将BALB/c小鼠分成对照组和哮喘组。应用5%鸡卵白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和雾化激化的方法制备小鼠慢性哮喘模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OVA。最后一次激发24h后处死小鼠,取肺组织进行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哮喘小鼠肺组织TRPC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RT-PCR结果显示,正常小鼠肺组织分别表达TRPC1、TRPC2、TRPC3、TRPC6mRNA;与对照组相比,哮喘小鼠肺组织TRPC1、TRPC6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TRPC1、6蛋白在哮喘小鼠肺组织的支气管上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及浸润的炎症细胞表达明显增强。结论 TRPC1、TRPC6可能与哮喘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肺组织 经典瞬时受体电位通道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椎凹侧置钉类型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矫形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黄东生 殷海东 +3 位作者 苏培强 彭焰 叶伟 梁安靖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72-176,共5页
目的:探讨顶椎凹侧置钉类型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矫形效果的影响。方法:2002年1月~2007年10月采用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83例单结构弯的AIS患者,年龄13.5~17岁,平均15.5岁。根据顶椎凹侧置钉种类不同分为:顶椎单轴... 目的:探讨顶椎凹侧置钉类型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矫形效果的影响。方法:2002年1月~2007年10月采用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83例单结构弯的AIS患者,年龄13.5~17岁,平均15.5岁。根据顶椎凹侧置钉种类不同分为:顶椎单轴向螺钉固定组(A组,38例)和多轴向螺钉固定组(B组,45例)。两组术前Cobb角、柔韧性、顶椎旋转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的Cobb角矫正率和顶椎去旋转率(RAsag角矫正率),并根据CT上螺钉长轴与钉帽轴线的夹角大小和方向来判断B组顶椎钉口成角程度和方向。结果:两组Cobb角矫正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69%、68%,P>0.05),A组顶椎去旋转率高于B组(42%、34%,P<0.05)。术后CT证实B组的顶椎凹侧有37枚螺钉(82%)出现钉口成角(平均-13.5°)。结论:单轴向螺钉的顶椎去旋转率明显高于多轴向螺钉。对于单结构弯,在提高置钉准确性、后方结构充分松解的同时,顶椎凹侧应尽量选择单轴向螺钉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软骨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黄建荣 李建华 +5 位作者 李卫平 沈慧勇 王志勇 宋卫东 刘尚礼 韩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2-665,共4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和软骨细胞培养液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采用Percoll分离液分离培养人胚MSCs,体外扩增,用流式细胞仪测定MSCs的CD44、CD71、CD34、CD45表达;在第4代MSCs中加...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和软骨细胞培养液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采用Percoll分离液分离培养人胚MSCs,体外扩增,用流式细胞仪测定MSCs的CD44、CD71、CD34、CD45表达;在第4代MSCs中加入的条件培养基进行诱导,根据条件培养基的不同分为4组:①IGF-I组:培养基中加入100ng/mLIGF-I;②软骨细胞培养液组:加入软骨细胞培养液;③联合诱导组:培养液中加入100ng/mLIGF-I和软骨细胞培养液;④对照组:培养基中不加入IGF-I和软骨细胞培养液。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II型胶原免疫组化、细胞内蛋白多糖(PG)含量测定等方法判断诱导细胞的形态变化和表达软骨基质的能力。结果:体外培养的MSCs呈现成纤维细胞样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MSCs阳性表达CD44,阴性表达CD34,CD45;IGF-I和软骨细胞培养液联合诱导15d后,MSCs开始呈现软骨细胞的形态特点,II型胶原免疫组化呈阳性,而未诱导的MSCs组呈阴性;联合诱导组细胞内PG含量为8.92μg/ml,显著高于IGF-I组、软骨细胞培养液组和对照组,但低于正常软骨细胞(P<0.01)。结论:IGF-I和软骨细胞培养液能诱导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软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阔筋膜修复腰椎间盘纤维环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黄卫国 易军飞 +3 位作者 白瑞飞 刘友军 刘尚礼 宋卫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02-906,共5页
目的:探讨阔筋膜修复腰椎间盘纤维环的可行性。方法:16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经腹膜外入路切开L4/5椎间盘纤维环,摘除髓核,模拟临床人工髓核置换术方法置入人工髓核,用自体阔筋膜修复纤维环切口。分别于术后4、8、12及16周处死动物... 目的:探讨阔筋膜修复腰椎间盘纤维环的可行性。方法:16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经腹膜外入路切开L4/5椎间盘纤维环,摘除髓核,模拟临床人工髓核置换术方法置入人工髓核,用自体阔筋膜修复纤维环切口。分别于术后4、8、12及16周处死动物,取手术节段椎间盘进行大体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术后4周,阔筋膜表面有薄层肉芽组织增生,少量炎性细胞浸润;阔筋膜纤维中未见炎性细胞浸润。术后8周,阔筋膜表面有较多纤维肉芽组织形成和炎性细胞浸润;阔筋膜纤维中未见炎性细胞浸润。术后12周时,大量连贯的纤维肉芽组织封闭阔筋膜表面,其中可见大量炎性细胞;阔筋膜纤维中未见炎性细胞浸润。术后16周时,纤维肉芽组织、阔筋膜与纤维环之间紧密结合;阔筋膜纤维中未见炎性细胞浸润;阔筋膜维持原有的正常结构:胶原纤维纵向排列,其纤维细胞呈梭形,与纤维走行方向一致。结论:用兔自体阔筋膜修复腰椎间盘纤维环切口移植的阔筋膜不被受区组织吸收降解,能保持其原有的组织结构,从而保持它固有的坚韧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 阔筋膜 修复 纤维环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横断面积与脊髓型颈椎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唐勇 王学文 +1 位作者 沈慧勇 马元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9期1036-1037,共2页
目的 :总结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脊髓横断面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 ,加用前路带锁钢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5 1例 ,分为术后JOA改善率优良组 (≥ 5 0 % )与非优良组( <5 0 % ) ,比较其术前脊... 目的 :总结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脊髓横断面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 ,加用前路带锁钢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5 1例 ,分为术后JOA改善率优良组 (≥ 5 0 % )与非优良组( <5 0 % ) ,比较其术前脊髓最大压迫处横截面积、脊髓直径、术前JOA评分 ,分析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改善率优良组的术前脊髓最大压迫处横截面积与改善率非优良组术前脊髓最大压迫处横截面积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预后 脊髓横断 术前 压迫 颈椎前路减压 带锁钢板 最大 面积 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板下棘的形态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和平 刘尚礼 +4 位作者 董炘 黄东生 李春海 刘畅 黄志松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4-256,共3页
目的:观测椎板下棘的形态特点,探讨其在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ME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2具成人干燥椎骨和10件脊柱腰骶段标本的椎板下棘进行观测,分析其对椎间管构成的影响;结合MED术式的通道和操作过程,分析其可能导致的并发症... 目的:观测椎板下棘的形态特点,探讨其在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ME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2具成人干燥椎骨和10件脊柱腰骶段标本的椎板下棘进行观测,分析其对椎间管构成的影响;结合MED术式的通道和操作过程,分析其可能导致的并发症。结果:椎板下棘位于椎板下缘前外近椎弓根下切迹处。可出现于所有胸腰椎,出现率为83.3%;出现率最高在第12胸椎,为52.4%。椎板下棘分布不规则,出现在胸腰段较多。结论:椎板下棘是胸腰椎的骨性结构,有必要给予命名;椎板下棘参与构成神经根管的骨性后壁,可造成神经根受压;后路MED可引起椎板下棘断脱,造成神经根受压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骨 椎间管 椎板下棘 解剖学 命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