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强度体外聚焦超声热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谢德荣 陈岱佳 +3 位作者 滕虹 姚波 韩首章 金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31-633,637,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单用HIFU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localadvancedpancreaticcarcinoma,APC)的可能性。方法:4个中心共41例患者入选进行非随机病例对照研究,其中HIFU组24例,单用HIFU治疗;对照组17例,接受HIFU及吉西他滨综合治疗。比较两组的疗... 目的:探讨临床单用HIFU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localadvancedpancreaticcarcinoma,APC)的可能性。方法:4个中心共41例患者入选进行非随机病例对照研究,其中HIFU组24例,单用HIFU治疗;对照组17例,接受HIFU及吉西他滨综合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治疗费用及安全性,采用Cox回归分析进一步确定吉西他滨化疗对生存期的影响。结果:HIFU组临床受益率、平均生存期与对照组相似,分别为66.7%比76.5%(P=0.740)和141.5天比176.5天(P=0.3510);而治疗费用较低,为20500元比51805元(P=0.000);安全性更高。Cox回归分析显示仅体力状态、HIFU次数及临床受益进入方程(P=0.000),化疗对生存期无影响。结论:单用HIFU治疗APC,其疗效等同于HIFU和吉西他滨的综合治疗,但较综合治疗经济、安全。推测可以单独应用HIFU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体外聚焦超声 热疗 胰腺肿瘤 吉西他滨 化学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C6在成人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钟立业 刘天浩 +3 位作者 林旭滨 杜欣 林伟 陈运贤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811-813,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CellDivisionCycle6,CDC6)在急性白血病中的异常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CDC6mRNA为分子标志物,应用巢式PCR技术,分别检测未缓解及完全缓解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和非肿瘤患者外周血待测基因的表达。结果:标志... 目的:探讨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CellDivisionCycle6,CDC6)在急性白血病中的异常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CDC6mRNA为分子标志物,应用巢式PCR技术,分别检测未缓解及完全缓解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和非肿瘤患者外周血待测基因的表达。结果:标志基因CDC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对照组27.66%,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组56.25%,急性白血病未缓解组100%;CDC6在对照组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在急性白血病未缓解组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组(P<0.05)。结论:CDC6的异常高表达与急性白血病细胞增殖有关,可作为成人急性白血病病情监测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 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钾离子测定结果比较及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庄豪 何今贤 李万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124-125,共2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品规真空采血管进行比对分析,探讨无抗凝管、促凝管与分离胶促凝管制备的血清检测钾离子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方法:选取健康献血员20人,空腹12h抽取静脉血,分别置于无抗凝管、分离胶促凝管、促凝管,制备的血清在日立717... 目的:通过对不同品规真空采血管进行比对分析,探讨无抗凝管、促凝管与分离胶促凝管制备的血清检测钾离子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方法:选取健康献血员20人,空腹12h抽取静脉血,分别置于无抗凝管、分离胶促凝管、促凝管,制备的血清在日立7170生化分析仪上检测钾离子浓度。结果:用无抗凝管与促凝管、分离胶管促凝制备的血清测定钾离子浓度差异无显著性,以无抗凝管作为标准管,临床可接受性能评价促凝管与分离胶促凝管均未超过临床接受误差范围。结论:临床上可以采用分离胶促凝管、促凝管代替无抗凝管测定血清钾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 促凝管 分离胶促凝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二胺四乙酸依赖性血小板减低症2例
4
作者 庄豪 李万娇 何今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7期2654-2654,共1页
自Onder等于1980年报道1例乙二胺四乙酸(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低症以来,国内外广泛关注.其发生率报道差异较大,为0.09%~1.26%不等.而EDTA是血细胞计数常用的抗凝剂,临床上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低症并不罕见,足以引起同行重视.我们于2006... 自Onder等于1980年报道1例乙二胺四乙酸(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低症以来,国内外广泛关注.其发生率报道差异较大,为0.09%~1.26%不等.而EDTA是血细胞计数常用的抗凝剂,临床上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低症并不罕见,足以引起同行重视.我们于2006年11月至2007年1月发现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低症2例,我们采用不同抗凝剂对血小板进行检测,现报告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胺四乙酸 血小板 依赖性 低症 EDTA 血细胞计数 抗凝剂 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