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江油太平镇安置点北川、平武地震灾民1周后心理症状分析 被引量:25
1
作者 温盛霖 王相兰 +5 位作者 陶炯 甘照宇 郑俩荣 李雷俊 单鸿 张晋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25-527,共3页
目的评估汶川地震后第2周转移安置点灾民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利用应激反应问卷(SRQ)、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清单平民版(PCL—C)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及自编调查问卷评估223名随机抽样地震灾民的心理状况。结果①SRQ结... 目的评估汶川地震后第2周转移安置点灾民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利用应激反应问卷(SRQ)、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清单平民版(PCL—C)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及自编调查问卷评估223名随机抽样地震灾民的心理状况。结果①SRQ结果显示,54.3%(121/223)的灾民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SRQ至8),感觉不愉快最常见,依次是感觉不安、紧张或担忧、易受惊吓、易疲劳、易哭、睡眠差、缺乏乐趣、食欲差等。②HRSD评定结果显示,29.02%(65/223)有明确的抑郁症状,重度抑郁4.04%(9/223)。12.9%的被调查者有自杀观念。③PTSD筛查问卷PCL—C结果显示,14.1%(29/223)总分/〉50分(筛查阳性)。④不同年龄组SRQ、PCL-C、HRSD总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6~65岁灾民SRQ、PCL—C、HRSD均分最高,36~55岁次之。回归分析显示SRQ总分与绝望感、最糟糕天数、烦扰程度存在回归关系(回归模型方差分析F=91.312,P〈0.001)。结论灾民在地震发生后1周存在明显心理问题,需要及时有效心理干预。心理干预应注重中老年人、有绝望感、最糟糕天数多和烦扰程度重的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灾民 心理症状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