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多样化与个体特色化发展的核心价值主导--兼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被引量:6
1
作者 曹群 郑永廷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18,26,共4页
在市场体制、信息社会、多元文化、民主政治条件下,社会发展呈现多样化,大学生价值取向呈现出多样性、多重性、矛盾性与从众性特点。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保证多样化发展,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坚持实现共同富裕... 在市场体制、信息社会、多元文化、民主政治条件下,社会发展呈现多样化,大学生价值取向呈现出多样性、多重性、矛盾性与从众性特点。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保证多样化发展,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坚持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坚持"三个有利于"的价值标准,坚持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样化 个性化 核心价值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社会道德关系的发展
2
作者 郑永廷 邓泽球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2年第9期15-17,共3页
现代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导致了道德关系的变化和发展。从熟人道德关系为主向生人道德关系为主发展。从直接道德关系为主向间接道德关系为主发展。从固定道德关系为主向变动道德关系为主发展。把握这些发展,对于学科理论研究和人们社... 现代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导致了道德关系的变化和发展。从熟人道德关系为主向生人道德关系为主发展。从直接道德关系为主向间接道德关系为主发展。从固定道德关系为主向变动道德关系为主发展。把握这些发展,对于学科理论研究和人们社会实践都有着积极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道德 生产方式 小康社会 血缘关系 家庭道德 社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础与价值取向——兼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 被引量:17
3
作者 郑永廷 聂立清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14,共4页
本文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为指导,阐述了我国多元文化存在的必然性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必要性,论述了和谐文化建设的文化基础与历史传承,提出了和谐文化建设的原则与发展取向,旨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基础,为思... 本文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为指导,阐述了我国多元文化存在的必然性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必要性,论述了和谐文化建设的文化基础与历史传承,提出了和谐文化建设的原则与发展取向,旨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基础,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文化 基础 建设 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社团的兴起与高校德育的应对 被引量:28
4
作者 昝玉林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43-45,共3页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个人电脑的迅速普及,不仅传统的大学生社团纷纷触网,而且大学生还利用其在知识、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在网络空间建立了新兴的社团。传统社团的网络化和网络社团的兴起,给高校德育带来了双重影响,高校德育应积极...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个人电脑的迅速普及,不仅传统的大学生社团纷纷触网,而且大学生还利用其在知识、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在网络空间建立了新兴的社团。传统社团的网络化和网络社团的兴起,给高校德育带来了双重影响,高校德育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应对,以适应大学生社团在网络社会条件下的发展,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社团 网络社团 高校德育 大学生 网络技术 个人电脑 网络空间 双重影响 社会条件 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性理论的哲学思考(上)(专题讨论)——复杂性科学理论对辩证唯物主义十个方面的丰富和发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志康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6期24-30,共7页
20世纪30-40年代后兴起的复杂性科学,标志着人类认识世界的视角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追求简单到正视复杂,是科学自身向辩证思维的复归,是一次重大的科学范式的革命,必然成为辩证唯物主义新发展的切入点。王志康论述了现代复杂... 20世纪30-40年代后兴起的复杂性科学,标志着人类认识世界的视角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追求简单到正视复杂,是科学自身向辩证思维的复归,是一次重大的科学范式的革命,必然成为辩证唯物主义新发展的切入点。王志康论述了现代复杂性科学理论对辩证唯物主义发展有重要启示的十个方面。苗东升则论述了科学系统进入新的转型时期后,由工业一机械文明向信息一生态文明的转变为之提供了强劲的环境选择压力,科学自身正在孕育其新的形态。新型科学大体即复杂性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科学 辩证唯物主义 发展 科学转型 文明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自然科学的诠释学性质 被引量:5
6
作者 吴炜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0-45,共6页
自然科学历来被看成是一种纯客观的、与人的因素无关的人类知识形式 ,而科学哲学也历来被看成是关于自然科学 (而不是人文社会科学 )一般方法的理论。这样 ,自然科学根本无所谓诠释学性质 ,不存在所谓科学诠释学 ,诠释学仅仅归属于社会... 自然科学历来被看成是一种纯客观的、与人的因素无关的人类知识形式 ,而科学哲学也历来被看成是关于自然科学 (而不是人文社会科学 )一般方法的理论。这样 ,自然科学根本无所谓诠释学性质 ,不存在所谓科学诠释学 ,诠释学仅仅归属于社会历史领域。本文通过引述和发挥海德格尔、哈贝马斯等现代西方哲学家的有关观点 ,否定了这一传统看法 ,试图论证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一样 ,也具有诠释学性质 ,传统的那种纯客观的、中立的、与价值无涉的科学观是不能成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科学 诠释学 海德格尔 哈贝马斯 实证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形态 被引量:4
7
作者 周如俊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7-30,共4页
新的科学发展观从发展的概念讲,是坚持经济增长基础上的量的扩张与质的提升的统一;从发展的本质讲,是坚持生产力发展与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的统一;从发展的社会角度讲,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互协调;从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讲... 新的科学发展观从发展的概念讲,是坚持经济增长基础上的量的扩张与质的提升的统一;从发展的本质讲,是坚持生产力发展与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的统一;从发展的社会角度讲,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互协调;从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讲,是坚持人与社会、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发展;从发展动力讲,是坚持理论、体制、科技、管理创新的发展;从发展效果讲,是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从发展的趋势讲,是上述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离的人——当代社会人的发展误区剖视 被引量:3
8
作者 许文贤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7-30,共4页
成为全面、和谐、自由的人是人的发展的最高追求与理想状态,然而,这是一个长期的、逐渐推进的历史过程。当代社会,受经济、文化、科技等客观因素的负面影响,人的发展出现了与这一价值目标的背离。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市场体制局限... 成为全面、和谐、自由的人是人的发展的最高追求与理想状态,然而,这是一个长期的、逐渐推进的历史过程。当代社会,受经济、文化、科技等客观因素的负面影响,人的发展出现了与这一价值目标的背离。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市场体制局限使当代人物欲膨胀日益加剧,物本发展凸显;大众文化繁荣使当代人超越性精神向度逐步退隐,精神发展乏力;工具理性强化使当代人价值理性日渐衰微,器本发展显现;社会流动频繁使当代人内在确定性逐渐动摇,短期性发展突出。背离的人与全面、自由发展的人相对立,而人的全面提升与完善又正是在不断地对这一背离状态的超越中实现的。理性地反思与剖视当代社会人的背离的发展误区,才可能把握人的发展应然性目标与方向,逐步走向全面与和谐的理想发展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和谐、自由的人 背离的人 当代社会 人的发展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的现代社会人的发展机遇与风险辩证 被引量:2
9
作者 许文贤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2-44,共3页
迈向现代化、处于转型期的当代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僵化走向灵动、从停滞走向活跃的发展过程,流动强化是当代社会必然性的发展特质。流动的现代社会一方面孕育丰富的发展机遇,带来无限的发展可能;另一方面,打破固有、既... 迈向现代化、处于转型期的当代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僵化走向灵动、从停滞走向活跃的发展过程,流动强化是当代社会必然性的发展特质。流动的现代社会一方面孕育丰富的发展机遇,带来无限的发展可能;另一方面,打破固有、既定的发展模式,伴生巨大的风险压力,这一辩证关系需要当代人客观、理性地把握和应对。当代人必然以坚定的内在确定性和秩序性应对外在的不确定性、无序性,从而把握机遇,规避风险,克服变化或无序带来的焦虑,获得精神上的安全感与内外在发展的平衡与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强化 发展机遇 风险 辩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教与人类秩序的三个向度的关系及其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滨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4-89,共6页
宗教作为人类最早的文化形式,作为世界的总的理论,在人与自然的宇宙秩序、人与人的社会秩序、人与自身的心灵秩序的三大向度曾起过重要的建构作用。作者以秩序为视角,探讨了宗教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在人类三大秩序的领域呈现出逐渐退... 宗教作为人类最早的文化形式,作为世界的总的理论,在人与自然的宇宙秩序、人与人的社会秩序、人与自身的心灵秩序的三大向度曾起过重要的建构作用。作者以秩序为视角,探讨了宗教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在人类三大秩序的领域呈现出逐渐退至以人与自身的心灵秩序为主的境遇,从而一窥宗教的发展变化与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秩序 宗教 退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思辨与逻辑之间——辩证法与系统论的“视域融合”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本学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1-36,共6页
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并不只是表现为“三段式”这种单一模式。如果把辩证的否定理解为发展的环节并予以符号化,则辩证否定的过程就表现为一个发展的链条。借助于符号的运演,发展的链条就能展开“自己构成自己”的运动而走向多元化并形成系... 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并不只是表现为“三段式”这种单一模式。如果把辩证的否定理解为发展的环节并予以符号化,则辩证否定的过程就表现为一个发展的链条。借助于符号的运演,发展的链条就能展开“自己构成自己”的运动而走向多元化并形成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三段式”只是其中一种典型表达式而不是唯一的表达式。辩证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以“三段式”为标准模式的复杂性过程,其中包含了无数种变易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法 三段式 否定 环节 链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转型期行政人员道德人格探微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建国 《理论月刊》 2007年第4期155-157,共3页
在我国社会转型期,行政人员的道德人格出现多样化,“权威型人格”、“依附型人格”及“多重人格”等道德人格不同程度存在。行政人员道德人格的多样化,既源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也有着深刻的现实原因。建设与发展服务型政府,是培养行政人... 在我国社会转型期,行政人员的道德人格出现多样化,“权威型人格”、“依附型人格”及“多重人格”等道德人格不同程度存在。行政人员道德人格的多样化,既源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也有着深刻的现实原因。建设与发展服务型政府,是培养行政人员自主道德人格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人员 社会转型 道德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两次法律互动看《中美新约》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13
作者 张龙林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151-156,共6页
1943年签订的《中美新约》引发两次中美法律互动。第一次法律交流成效甚微,海尔密克的建议及倪征燠的赴美考察未能触及中国法制的根本问题。第二次法律合作无果而终,庞德的构想及杨兆龙的实践指明了中国法制的进步方向,却沦为宪政斗争... 1943年签订的《中美新约》引发两次中美法律互动。第一次法律交流成效甚微,海尔密克的建议及倪征燠的赴美考察未能触及中国法制的根本问题。第二次法律合作无果而终,庞德的构想及杨兆龙的实践指明了中国法制的进步方向,却沦为宪政斗争的牺牲品。两次法律互动反映出治外法权终结后中美朝野的不同反应,体现了新约对于双边关系的进步性及局限性,揭示了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中美关系名义平等而实质不平等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新约》 治外法权 法律互动 中美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高等教育大众化
14
作者 谢惠媛 《理论月刊》 2004年第1期36-37,共2页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本文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内涵,立足于高等教育范式的转变,探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契合。
关键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现代高等教育范式 高等教育大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社会及其法治现代化之路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巍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8-80,共3页
乡土社会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中西法律文化矛盾冲突最为剧烈的地带。从乡土社会法治实践经验看,中国社会法治之路必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从根本上摒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治因素,吸收、借鉴西方先进的法治文化;另一方面,... 乡土社会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中西法律文化矛盾冲突最为剧烈的地带。从乡土社会法治实践经验看,中国社会法治之路必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从根本上摒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治因素,吸收、借鉴西方先进的法治文化;另一方面,利用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有利基础,建设合乎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社会 法治 礼法文化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主体性德育的现代建构 被引量:23
16
作者 李辉 王忠桥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43-149,共7页
主体性德育的提出是哲学和教育学关于主体性讨论的延伸,同时也是德育对现代社会发展的理论回应。市场经济、信息化技术和经济全球化分别从经济基础、科学技术和交往方式上把高校德育的关注点聚集在主体性上。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对... 主体性德育的提出是哲学和教育学关于主体性讨论的延伸,同时也是德育对现代社会发展的理论回应。市场经济、信息化技术和经济全球化分别从经济基础、科学技术和交往方式上把高校德育的关注点聚集在主体性上。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对高校德育目标新的诠释;生命教育、公民教育、信仰教育构成了高校主体性德育的主要内容;从学会生存、学会关怀,到学会选择是高校主体性德育的价值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主体性德育 生命教育 公民教育 信仰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彦 郑永廷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5-47,共3页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生命线的作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更艰巨,面临的挑...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生命线的作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更艰巨,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从哲学高度上思考这一问题,有利于把握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点、规律和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主动性 新时期 国际 中国 任务 建设 加强和改进 政治优势 优良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与重大突发事件 被引量:6
18
作者 唐明勇 郭文亮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7-30,共4页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历经了许多重大突发事件的考验。正是在应对各种重大突发事件挑战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获得了相应的进步,表现在:重大突发事件的非常状态锤炼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特殊品格;重大突发事件的发展变化推动了中国共产...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历经了许多重大突发事件的考验。正是在应对各种重大突发事件挑战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获得了相应的进步,表现在:重大突发事件的非常状态锤炼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特殊品格;重大突发事件的发展变化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观念的不断变迁;重大突发事件提供的特殊舞台促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突发事件 中国共产党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理性的实证主义根源及困境——对法兰克福学派技术理性批判理论的深层解读论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泳梅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8-72,共5页
技术理性作为人类理性的一种现代模式,是随着人类社会科学和技术迅猛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关于理性的这种现代转型,法兰克福学派几位著名学者曾做过深入研究。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把实证主义看作是技术理性的思想根源,并由此出发去深... 技术理性作为人类理性的一种现代模式,是随着人类社会科学和技术迅猛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关于理性的这种现代转型,法兰克福学派几位著名学者曾做过深入研究。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把实证主义看作是技术理性的思想根源,并由此出发去深入分析和批判技术理性的现实困境。他们的这个批判视角尚未被人十分重视。而本文就试图对他们这一批判思路进行梳理,并借此寻找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 技术理性 实证主义 法兰克福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制度创新与人的全面发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郑永廷 许文贤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15,共4页
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强调制度创新是重要保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实际,研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制度的创新、特点与体系建构,对开发人才资源、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制度 创新 人的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