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神经元性发育不良病理学特征临床意义的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周学付 李桂生 +2 位作者 潘翠玲 王连唐 刘钧澄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45-249,共5页
目的探讨肠神经发育不良(IND)病理学特征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0年~2002年间269例临床诊断为“HD”(小儿258例,成人11例)病人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选取HD病变段和近端各12例,节细胞减少症3例,IND8例,以及对照21例的全层结肠标... 目的探讨肠神经发育不良(IND)病理学特征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0年~2002年间269例临床诊断为“HD”(小儿258例,成人11例)病人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选取HD病变段和近端各12例,节细胞减少症3例,IND8例,以及对照21例的全层结肠标本行SY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肠神经丛的分布,肠壁肌层SY免疫活性纤维的分布。结果269例中单纯IND15例(6%),HD+IND6例(2%),两者各有1例因近端肠壁IND病变症状复发而再手术。对照中2例见纵肌异位神经丛,1例同时见粘膜下巨大神经丛;先天性肛门闭锁的横结肠和结肠肿瘤各2例,肠肌间见丰富的巨大神经丛。肠壁SY免疫活性在HD和节细胞减少症的病变段,有不同程度的明显减低;对照组和HD近端功能正常的肠壁多表现丰富;IND病变段表现正常和轻度减低的各一半。结论IND的病理特征缺乏特异性,是IND研究结果不一致的重要原因之一。IND与“具有IND特征改变的继发性现象”可能仅是组织学现象上的相似,应有不同的病理基础。IND的诊断应结合病人的年龄、合并的其它病理因素及临床症状的情况,量化IND的病变更有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神经元性发育不良 病理学特征 肠神经丛 节细胞增多症 肠壁肌层SY免疫活性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型硬脑膜原位植入转归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史志东 陈明振 +4 位作者 郭英 李扬 王连唐 蔡道章 喻中和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60-263,i006,共5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新型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原位植入后的转归过程和演变趋势。方法杂种犬12只分为4组,每组各3只。用冠昊公司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实施外科手术替换动物的原位硬脑膜,主要观察替换后3、6、9、12个月不同时期的新生硬脑膜组...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新型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原位植入后的转归过程和演变趋势。方法杂种犬12只分为4组,每组各3只。用冠昊公司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实施外科手术替换动物的原位硬脑膜,主要观察替换后3、6、9、12个月不同时期的新生硬脑膜组织形成及演变过程。结果生物型人工硬脑膜按预期的设计思路显示了植入后的中远期转归过程,植入物内可见自体新生纤维组织逐步建立,形成由原植入物纤维结缔组织和新生活体组织的纤维组织交织在一起的“过渡态结构”。呈现新生组织逐步增加,最终替代残留植入物的趋势。经历1 年的缓慢降解,植入材料的残留部分仍然保持了比较完整的微观形态,并与周围新生组织的纤维组织交织在一起, 使“过渡态结构”在整个转归过程中始终能保持其基本的机械性能。结论新型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可望成为一种理想的硬膜修补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 天然生物材料 动物实验 外科修补术 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宁宁 庄广伦 +3 位作者 黄建昭 姚书忠 周慕珩 董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4-267,共4页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微血管生成及其与临床病理发生的关系? 【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5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21例子宫肌瘤在位内膜和10例子宫腺肌症在位内膜中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微血管生成及其与临床病理发生的关系? 【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5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21例子宫肌瘤在位内膜和10例子宫腺肌症在位内膜中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VEGF表达阳性率上皮为13.69±4.32?间质为9.24±6.55;MVD(160±53) /mm2,显著高于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的在位子宫内膜的VEGF阳性表达率与MVD值(P< 0.05),且VEGF与M VD值呈正相关(P< 0.05)? 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按r-AFS分期,15 例Ⅰ-Ⅱ 期,35例Ⅲ-Ⅳ期,二组在VEGF的阳性表达率?MVD无显著性差异(P >0.05),与临床分期不相关?【结论】 异位内膜组织VEGF的过度表达可能参与异位内膜的血管生成过程,为抗血管生成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干细胞C3B鼠视网膜下腔移植分化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良 唐仕波 +3 位作者 黄冰 陈系古 马静 赖英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421-1424,共4页
目的:探讨胚胎干细胞在具有正常视网膜结构的C3B鼠视网膜下腔中的诱导分化情况。方法:胚胎干细胞传1代后进行拟胚体培养。拟胚体消化成单细胞后联合视黄酸注入C3B鼠视网膜下腔,注射后1周、3周、2月处死小鼠取材进行病理切片、电镜检查... 目的:探讨胚胎干细胞在具有正常视网膜结构的C3B鼠视网膜下腔中的诱导分化情况。方法:胚胎干细胞传1代后进行拟胚体培养。拟胚体消化成单细胞后联合视黄酸注入C3B鼠视网膜下腔,注射后1周、3周、2月处死小鼠取材进行病理切片、电镜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1周时,可见到注射部位视网膜层水肿增厚。3周和2个月时,3只移植眼内出现畸胎瘤,占所有移植眼的25%,其余眼球注射部位仅见瘢痕组织或眼球萎缩。电镜发现增殖的细胞核异型性明显,具肿瘤细胞特征。免疫组化显示:畸胎瘤部分区域MAP-2强阳性反应;可见团状或集落状细胞GFAP强阳性反应;个别细胞Nestin阳性反应。结论:胚胎干细胞移植入具有正常视网膜结构的C3B鼠视网膜下腔,未能出现ESC向视网膜组织分化或嵌入视网膜组织,相当部分的鼠眼出现了畸胎瘤,其临床安全性和致瘤性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细胞移植 胚胎 视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的远期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刘美娜 庄思齐 车丽洪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64-668,695,共6页
【目的】探讨早期和延迟高压氧(HBO)治疗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的远期影响。【方法】7日龄大鼠37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假手术处理)、HIBD组(n=9)、EHBO组(n=9,HIBD模型后0.5~1h开始2个绝对大气压HBO治疗,稳压30min/... 【目的】探讨早期和延迟高压氧(HBO)治疗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的远期影响。【方法】7日龄大鼠37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假手术处理)、HIBD组(n=9)、EHBO组(n=9,HIBD模型后0.5~1h开始2个绝对大气压HBO治疗,稳压30min/次,间隔24h,连续2次)和LHBO组(n=9,HIBD模型后48~72h开始2个绝对大气压HBO治疗,稳压30min/次,间隔24h,连续5次),以大鼠远期的学习记忆功能(Morris水迷宫实验)和海马形态组织学(海马锥体细胞层结构和CA1区存活神经元数)来判断干预效果。【结果】HIBD组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严重不良伴海马结构严重受损,与对照组相比,水迷宫实验中平均逃逸潜伏期延长(56.35s与23.07s,P<0.05)、搜索时间和搜索路程缩短(分别为29.29s与51.21s,548cm与989cm,均P<0.05)、海马存活神经元减少(100个/mm与183个/mm,P<0.05);早期HBO治疗明显减轻HIBD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潜伏期:39.17s与56.35s;搜索时间:36.84s与29.29s;搜索路程:686cm与548cm,P<0.05),并使海马存活神经元增多(131个/mm与100个/mm,P<0.05),延迟HBO治疗不能减轻HIBD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潜伏期:56.25s与56.35s;搜索时间:30.11s与29.29s;搜索路程:572cm与548cm,P>0.05),海马存活神经元无增多(95个/mm与100个/mm,P>0.05);大鼠在水迷宫实验中的逃逸潜伏期与海马锥体细胞层存活神经元数呈直线负相关(r=-0.819,P<0.01)。【结论】早期HBO治疗可减轻HIBD程度,并可改善HIBD所引起的远期学习记忆功能缺陷,延迟HBO治疗对HIBD无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C信号通路在实验性肝癌发生过程中的变化特征及与卵圆细胞增殖转化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向锦 吴秋良 +3 位作者 陈琼荣 匡亚玲 陈健智 赵国强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4期28-33,共6页
【目的】探讨实验性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PKC-α和C-Jun的表达与卵圆细胞生长之间的关系。【方法】用诱癌剂3-甲基-4-甲基氨偶氮苯(DAB)饲喂SD大鼠构建肝癌模型,分别用斑点杂交检测PKC-α mRNA及用Northen Blot检测C-Jun mRNA在肝癌发... 【目的】探讨实验性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PKC-α和C-Jun的表达与卵圆细胞生长之间的关系。【方法】用诱癌剂3-甲基-4-甲基氨偶氮苯(DAB)饲喂SD大鼠构建肝癌模型,分别用斑点杂交检测PKC-α mRNA及用Northen Blot检测C-Jun mRNA在肝癌发生过程中几个阶段(第4周、第8周、第14周、第17周、第24周)的表达,并用薄层色谱仪线性扫描进行半定量。【结果】在第4周,诱癌组肝脏汇管区出现少量卵圆细胞,同时诱癌组肝脏可检测到PKC-α和C-Jun mRNA的表达。更有意义的是,诱癌组PKC-α和C-Jun mRNA的表达强度及卵圆细胞的数量随着实验的进程从第8周开始急剧增加,持续经过第14周并在第17周达到高峰,然后开始下降,同时在第17周出现不典型增生的卵圆细胞及多灶性肝细胞癌和胆管上皮细胞癌。在第24周,诱癌组肝脏出现大片肝细胞癌和胆管上皮细胞癌,但几乎看不到正常和不典型增生的卵圆细胞,同时PKC-α和C-Jun mRNA的表达强度急剧减弱,因此,在整个诱癌过程中,PKC-α和C-Jun mRNA表达的变化曲线与卵圆细胞的增殖及恶性转化基本一致。【结论】在实验性肝癌发生过程中卵圆细胞可能是肝癌的始动细胞,PKC-α和C-Jun在卵圆细胞的增殖和恶性转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由此推测PKC-α和C-Jun的过表达是肝癌形成的前期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卯圆细胞 PKC-Α C—Jun 干细胞/定向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me-DAB诱发大鼠肝癌发生过程中的形态学特点及GST-P的表达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向锦 陈健智 赵国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2-204,共3页
目的:研究在实验性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病理形态学特征及GST-P mRNA的表达特点。方法:用0.06%3-甲基-4-甲基氨偶氮苯(3-me-DAB)饲喂SD大鼠制作肝癌模型,并在不同阶段处死大鼠取得肝脏标本。用RT-PCR技术检测肝癌模型各阶段GST-PmRNA的... 目的:研究在实验性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病理形态学特征及GST-P mRNA的表达特点。方法:用0.06%3-甲基-4-甲基氨偶氮苯(3-me-DAB)饲喂SD大鼠制作肝癌模型,并在不同阶段处死大鼠取得肝脏标本。用RT-PCR技术检测肝癌模型各阶段GST-PmRNA的变化特征。结果:在3-me-DAB诱发大鼠肝癌发生过程中,肝脏卵圆细胞呈现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随着肝癌的发生和发展,GST-PmRNA的表达呈递增趋势。结论:卵圆细胞有可能是肝癌的始动细胞;GST-P可作为一个分析和评价肝癌进程的重要标记酶;GST-P的表达是在基因水平上调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大鼠 模型 动物 硫基转移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rbB-2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8
作者 高利洁 吴惠茜 +1 位作者 杨清绪 朱淑玲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3期118-119,共2页
【目的】探讨癌基因C-erbB-2在滋养层细胞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水泡状胎块、侵袭性水泡状胎块和绒毛膜癌组织中C-erbB-2的表达。【结果】C-erbB-2在47例水泡状胎块,41侵袭性水泡状胎块和39例绒毛... 【目的】探讨癌基因C-erbB-2在滋养层细胞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水泡状胎块、侵袭性水泡状胎块和绒毛膜癌组织中C-erbB-2的表达。【结果】C-erbB-2在47例水泡状胎块,41侵袭性水泡状胎块和39例绒毛膜癌中均有过表达,且后两者明显高于前者(P<0.05),还发现19例具有恶变潜能的水泡状胎块其C-erbB- 2蛋白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未发生恶变者(P<0.05)。【结论】提示C-erbB-2蛋白的过表达与滋养层细胞肿瘤的增殖有一定关系,可作为判断水泡状胎块恶性病及鉴别良、恶性水泡状胎块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从基因水平推测C-erbB-2癌基因在水泡状胎块恶性病、绒毛膜癌及侵袭性水泡状胎块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养层细胞肿瘤 原癌基因蛋白质C-erbB-2类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