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朊病毒研究进展:朊蛋白变构与辅助因子(Cofactor) 被引量:1
1
作者 方顺丽 贾万忠 伦照荣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106-1109,共4页
关键词 辅助因子 病毒研究 朊蛋白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 特异性RNA PrP^Se disease 朊病毒病 朊病毒假说 抗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鱼类链球菌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其16S rDNA分析 被引量:31
2
作者 周素明 李安兴 +1 位作者 马跃 刘瑞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8-71,共4页
从患病的海水网箱养殖鱼中分离到5株链球菌,分别命名为HD-1、HD-2、HD-3、HD-4和HD-50。常规生化结果表明,其中4株即HD-1、HD-2、HD-3和HD-4为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另外1株即HD-50为停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dysgalactiae... 从患病的海水网箱养殖鱼中分离到5株链球菌,分别命名为HD-1、HD-2、HD-3、HD-4和HD-50。常规生化结果表明,其中4株即HD-1、HD-2、HD-3和HD-4为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另外1株即HD-50为停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dysgalactiae)。分别对上述分离菌株的16S rDNA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并与NC-BI中收录的其它链球菌的16S rDNA序列一起进行聚类分析并构建了系统发生树,确定其分类地位。分子分析结果与生化鉴定结果一致。攻毒实验表明以上4株S.iniae均能引起罗非鱼发病,呈现典型的链球菌病症状,并能从发病的罗非鱼脑、心、肝肾和血液中成功回收S.iniae。以上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罗非鱼攻毒实验结果表明养殖鱼类链球菌病的主要病原为S.iniae,这与国外有关鱼类链球菌病病原的研究报道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球菌病 16S RDNA 海豚链球菌 系统发生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鳍东方鲀组织蛋白酶L基因的电子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梁静真 饶颖竹 +1 位作者 陈蓉 邓富琳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69-1574,共6页
【目的】采用电子克隆技术克隆红鳍东方鲀组织蛋白酶L基因,并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其推导氨基酸的序列特征,为进一步探索其在免疫功能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以斑马鱼的组织蛋白酶L核苷酸序列(Y08321.1)为探针,对红鳍东方鲀基因... 【目的】采用电子克隆技术克隆红鳍东方鲀组织蛋白酶L基因,并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其推导氨基酸的序列特征,为进一步探索其在免疫功能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以斑马鱼的组织蛋白酶L核苷酸序列(Y08321.1)为探针,对红鳍东方鲀基因组数据库进行BLASTn分析,将检索到的匹配结果进行碱基3'端及5'端的适当延长,用DNAssist预测其编码信息;然后从GenBank获取若干物种组织蛋白酶L序列,用DNASTAR软件进行比对。【结果】红鳍东方鲀组织蛋白酶L基因全长2005bp,含7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包含编码336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1011bp);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具有组织蛋白酶L所特有的氨基酸保守结构域(ERWNIN和GNFD)及由Cys25、His159和Asn175残基组成的保守活性位点,与青鳉、鲤鱼的组织蛋白酶L基因具有较高的序列一致性。【结论】红鳍东方鲀组织蛋白酶L的一些结构域和催化活性位点在进化过程中比较保守,与鱼类物种来源的组织蛋白酶L在氨基酸水平上一致性较高,在进化上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组织蛋白酶L 生物信息学 电子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滑舌鳎GAPDH基因开放读码框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蓉 饶颖竹 +1 位作者 梁静真 邓富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126-130,共5页
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对许多生理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参考金头鲷和斑马鱼的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简并引物,提取半滑舌鳎肌肉组织总RNA,采用RT-PCR技术对GAPDH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及序列... 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对许多生理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参考金头鲷和斑马鱼的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简并引物,提取半滑舌鳎肌肉组织总RNA,采用RT-PCR技术对GAPDH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从半滑舌鳎肌肉组织中成功克隆了GAPDH基因的开放读码框(ORF),序列全长1 002 bp,编码333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6.0235 ku,等电点PI为7.75。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该序列与其他鱼类的GAPDH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滑舌鳎 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 开放读码框(ORF)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养殖斜带石斑鱼致病性鳗弧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6
5
作者 饶颖竹 梁静真 +1 位作者 陈蓉 杨廷宝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16-1422,共7页
【目的】了解海水养殖斜带石斑鱼弧菌病的病原,为生产中有效防治石斑鱼弧菌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患病斜带石斑鱼病原菌分离,人工感染试验确定其致病性,以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试结合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 【目的】了解海水养殖斜带石斑鱼弧菌病的病原,为生产中有效防治石斑鱼弧菌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患病斜带石斑鱼病原菌分离,人工感染试验确定其致病性,以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试结合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进行菌株鉴定,并以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广东省湛江市某养殖场患病斜带石斑鱼中分离获得1株优势菌株(M1),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对斜带石斑鱼具有较强的致病性。M1菌株的16S rRNA序列和gyrB基因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鳗弧菌具有较高相似性,其同源性均在95.7%以上。根据M1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分子特征,可鉴定其属于弧菌属的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药敏试验结果显示,M1菌株对庆大霉素、新生霉素、阿奇霉素、氟苯尼考、利福平、诺氟沙星和左氟沙星等7种药物高度敏感,对阿洛西林、强力霉素、链霉素、复方新诺明和甲氧苄啶等14种药物敏感。【结论】引起广东省湛江市某养殖场海水养殖患病斜带石斑鱼弧菌病的病原菌为弧菌属鳗弧菌,生产中可适度选用氟苯尼考、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和甲氧苄啶等抗菌药物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鳗弧菌 16S RRNA序列 gyrB基因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