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虱缨小蜂耐热品系的生物和生态学特征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冰洋 黄庭发 +3 位作者 马莹 汤冰洁 周强 张古忍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93-701,共9页
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 Pang et Wang是控制稻飞虱种群暴发的主要寄生性天敌之一,高温是制约其种群动态的重要因子。为了解35℃高温驯化获得的稻虱缨小蜂耐热品系(NR品系)的生防潜力,对不同温度下该品系的发育历期、有效积温... 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 Pang et Wang是控制稻飞虱种群暴发的主要寄生性天敌之一,高温是制约其种群动态的重要因子。为了解35℃高温驯化获得的稻虱缨小蜂耐热品系(NR品系)的生防潜力,对不同温度下该品系的发育历期、有效积温、寄主卵选择、产卵量以及极端高温胁迫参数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与未经高温驯化的稻虱缨小蜂品系(HZ品系)相比,20℃时,NR品系雄蜂的发育速率显著高于HZ品系,这一差异主要表现在卵-幼虫中期和蛹期的发育时间明显缩短。NR品系在高温下能维持正常的产卵能力,35℃下NR品系产卵量仍能达到18.80粒/雌。NR品系有更强的耐极端温度的能力,50℃下NR品系雄蜂的热击倒时间为15.19 min,比HZ品系雄蜂长3.03 min。补充不同营养对NR品系的产卵量存在影响,35℃条件下补充10%蔗糖既能延长其寿命,也能提高产卵量。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高温驯化得到的稻虱缨小蜂品系在35℃高温环境中能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和寄生能力,具备适应稻田夏季高温环境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虱缨小蜂 耐热品系 温度 发育历期 产卵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女贞花粉主要过敏原Lig v 1理化性质与结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曹淑芬 李文 +3 位作者 何颖 邹泽红 李林梅 艾云灿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91-1294,1298,共5页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预测欧洲女贞花粉主要过敏原Lig v 1的理化性质和结构,为Lig v 1重组表达系统的选择和过敏原性改造提供参考。方法:查询文献获得Lig v 1的氨基酸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理化性质(Prot Param)、...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预测欧洲女贞花粉主要过敏原Lig v 1的理化性质和结构,为Lig v 1重组表达系统的选择和过敏原性改造提供参考。方法:查询文献获得Lig v 1的氨基酸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理化性质(Prot Param)、信号肽(Signal P 4.1 Server)、跨膜区(TMHMM Server v.2.0)、二级结构(GOR4)、MHCⅡ类抗原表位(Net MHCⅡ2.2 Server)、B细胞抗原表位(ProteanTM5.01)以及系统发生树(MEGA 6)。结果:Lig v 1在大肠杆菌中稳定性较好,不存在信号肽与跨膜区;二级结构中无规则卷曲占大多数;Lig v 1潜在MHCⅡ类抗原表位为30~44区域;B细胞抗原表位既具有连续的氨基酸序列,也具有不连续的氨基酸序列;Lig v 1与欧洲白蜡以及木犀榄的同源蛋白进化距离最近。结论:大肠杆菌是适合重组Lig v 1的表达系统,Lig v 1抗原表位分析为低过敏原性改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女贞 过敏原 生物信息学软件 Lig V 1 抗原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系竞争对两个不同年代春小麦品种生长及资源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朱莉 席念勋 张大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45-953,共9页
植物相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竞争地下资源会导致根系增生,这被称为根系竞争的“公地悲剧”现象。减少或者消除作物的根系增生有望提高种子产量。但人工育种是否已经无意识地影响了作物的根系竞争效应,目前研究尚不足。本研究选取春小麦古老... 植物相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竞争地下资源会导致根系增生,这被称为根系竞争的“公地悲剧”现象。减少或者消除作物的根系增生有望提高种子产量。但人工育种是否已经无意识地影响了作物的根系竞争效应,目前研究尚不足。本研究选取春小麦古老品种‘和尚头’和现代品种‘92-46’开展温室盆栽试验,通过设置尼龙隔离、无竞争塑料隔离和有竞争塑料隔离,并设置1倍营养和2倍营养两个营养水平,分析根系竞争对春小麦各器官生物量的影响,并采用标准化主轴回归(SMA)方法分析根系竞争对资源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竞争塑料隔离相比,尼龙隔离的根系生物量无显著变化,但茎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显著提高。尼龙隔离的古老品种‘和尚头’种子生物量与无竞争塑料隔离无显著差异,而现代品种‘92-46’的种子生物量显著高于无竞争塑料隔离。2倍营养-有竞争塑料隔离与1倍营养-无竞争塑料隔离相比,根系生物量和种子生物量无显著差异,但茎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显著降低。标准化主轴回归(SMA)分析发现,根系竞争对‘和尚头’的根系资源分配无显著影响,根系竞争显著降低了‘92-46’的根系资源分配但降低程度较小(尼龙隔离相比无竞争塑料隔离);根系竞争对两个品种的茎叶资源分配和种子资源分配均无显著影响。另外,本研究还发现:‘和尚头’的根系生物量和茎叶生物量大于‘92-46’,而种子生物量小于‘92-46’。除1倍营养-无竞争塑料隔离处理,其他隔离处理下‘和尚头’的根系资源分配与‘92-46’无显著差异;且‘和尚头’的茎叶资源分配大于‘92-46’,种子资源分配小于‘92-46’。总之,现代品种‘92-46’可能发展出一定程度的合作行为,通过根系分泌物介导识别邻株根系并减少根系资源分配;现代品种‘92-46’资源更多分配到繁殖生长,而古老品种‘和尚头’更多分配到茎叶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尔文农学 “公地悲剧” 根系竞争 合作行为 春小麦品种 生物量 资源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香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及分子鉴定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志晖 陈京锐 +3 位作者 韦素娟 蒋子肖 刘洋洋 LEE Shiou Yih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81-92,共12页
沉香是世界性名贵的传统药材及天然香料,应用历史悠久。瑞香科沉香属(Aquilaria Lam.)植物是目前生产沉香最主要的树种。随着沉香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增加,沉香属树种被过度开采,野生资源日渐枯竭,严重威胁到种质资源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 沉香是世界性名贵的传统药材及天然香料,应用历史悠久。瑞香科沉香属(Aquilaria Lam.)植物是目前生产沉香最主要的树种。随着沉香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增加,沉香属树种被过度开采,野生资源日渐枯竭,严重威胁到种质资源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为更好地利用及保护沉香资源,该文基于沉香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及分子鉴定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国内外市场调研,分析沉香产业发展现状;深入国内广东、海南、广西、福建等省份,海外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系统调查沉香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对国内外沉香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和分子鉴定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从表型性状、DNA分子标记、DNA指纹鉴定技术、核基因组水平等4个方面综述沉香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从DNA指纹图谱、核质基因片段的DNA条形码、DNA条形码组合其他分子鉴定方法等3个方面总结沉香属植物分子鉴定研究的现状,提出沉香属植物在分子遗传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趋势,以期为沉香种质资源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香 遗传多样性 基因资源 分子标记 DNA条形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井冈山生态系统多样性 被引量:25
5
作者 陈宝明 林真光 +4 位作者 李贞 廖文波 周婷 陈春泉 彭少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6326-6333,共8页
从不同尺度对井冈山生态系统进行了研究分析,并论述生态系统与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关系,为井冈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提供依据。研究发现,井冈山拥有IUCN/SSC一级生境类型9个,几乎涵盖了除海洋以外的所有生境类型,反映出井冈山生境类型非常... 从不同尺度对井冈山生态系统进行了研究分析,并论述生态系统与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关系,为井冈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提供依据。研究发现,井冈山拥有IUCN/SSC一级生境类型9个,几乎涵盖了除海洋以外的所有生境类型,反映出井冈山生境类型非常丰富。井冈山一级生境中的面积最大的森林是井冈山自然生态系统类型及植被类型的重要基础;灌丛、草地及水域等次要的生境类型,提高了生态系统类型的复杂性和复合性。井冈山的一级生境类型是其生态系统分类的宏观基础,生境类型的丰富程度与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密切相关。根据起源、地貌、生境和属性,以及结构和功能对井冈山生态系统类型进行逐级划分。调查发现,井冈山生态系统类型共有53类,其中自然生态系统21类(包括类型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静水生态系统等),人工生态系统14类(包括类型多样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农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等),复合生态系统18类(包括类型多样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半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等)。将生态系统只分到四级水平,四级以下还有丰富的生态系统类型。井冈山植物群落可分14个植被型,90个群系,180个群丛。与周围遗产地相比,井冈山的群系数量最多,与面积更大的三清山和武夷山相比,井冈山植被群系数量接近它们的3倍,表现出极其丰富的植被多样性。井冈山物种极其丰富,维管束植物和两栖动物最多,其昆虫数量仅次于武夷山,鸟类数量仅次于丹霞山。井冈山植物物种数最高。虽然井冈山总体空间(分布面积)有限,但这种分化出的丰富的生态位空间使井冈山在有限面积的植被上容纳更多的生物物种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 生态系统 群落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NP芯片分析的蓝塘猪遗传群体结构 被引量:20
6
作者 王晨 马宁 +6 位作者 郭春和 袁仁强 曾检华 宋德清 张惠文 陈瑶生 刘小红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6期110-115,174,共7页
为了保护和利用蓝塘猪种质资源,采用Illumina CAUPorince 50K SNP芯片对139头蓝塘猪进行遗传群体结构分析。结果显示,SNP芯片基因型分型的平均检出率高达98.24%,表明该芯片适合应用于中国地方猪。蓝塘猪的平均遗传距离值为0.3326±0... 为了保护和利用蓝塘猪种质资源,采用Illumina CAUPorince 50K SNP芯片对139头蓝塘猪进行遗传群体结构分析。结果显示,SNP芯片基因型分型的平均检出率高达98.24%,表明该芯片适合应用于中国地方猪。蓝塘猪的平均遗传距离值为0.3326±0.0339,主成分分析和G矩阵结果表明部分种猪之间亲缘关系较近。139头蓝塘猪种猪可以分成5个家系,分别为家系A、B、C、D和E,其中家系A、B、C和D均有种公猪。蓝塘猪的Y染色体共有两种单倍型,其中家系A和B属于单倍型A,家系C和D属于单倍型B。在蓝塘猪中共检测到1 680个ROH片段,10~20 Mb长度的ROH数量最多、占44.52%,平均每个蓝塘猪的ROH数量为12.09(±5.90)个,平均总长度为246.90(±170.93)Mb。通过SNP芯片,从遗传水平反映了一个蓝塘猪种群的群体结构,为地方猪种的保种、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塘猪 SNP芯片 群体结构 ROH 近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及施磷量对狗牙根抗旱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曾秀华 叶少萍 +2 位作者 白昌军 辛国荣 罗仁峰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6期1069-1074,共6页
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不浇水处理下施磷量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Pers.]抗旱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1)与正常浇水处理相比,不浇水处理显著降低了狗牙根的叶片相对含水量(LRWC)... 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不浇水处理下施磷量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Pers.]抗旱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1)与正常浇水处理相比,不浇水处理显著降低了狗牙根的叶片相对含水量(LRWC)和叶绿素(Chl)含量,同时显著增加了细胞膜透性(RPP)、游离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但对菌根侵染率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较小;(2)与不接种处理相比,接种AMF处理的狗牙根的菌根侵染率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显著,其它指标则无显著变化,尤其是在不浇水情况下,单一接种聚丛球囊霉(Glomus aggregatum)或摩西球囊霉(G.mosseae)对狗牙根的抗旱性的改善效果最好;(3)不同施磷水平之间狗牙根的菌根侵染率和所测的生理指标均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根真菌 施磷量 狗牙根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洛克×陆川猪杂交F_1代MC1R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秦珂 曾检华 +4 位作者 薛明 宋德清 杨红杰 何祖勇 刘小红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期122-127,I0001,共7页
为了解释杜洛克和陆川猪杂交F_1代毛色分离现象,以5窝黑毛全同胞杜陆仔猪及其母本为对照,利用PCR测序法对4窝毛色异常全同胞杜陆仔猪及其母本的MC1R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窝黑毛全同胞杜陆仔猪MC1R基因型均为ED1/e,母本MC1R基因型... 为了解释杜洛克和陆川猪杂交F_1代毛色分离现象,以5窝黑毛全同胞杜陆仔猪及其母本为对照,利用PCR测序法对4窝毛色异常全同胞杜陆仔猪及其母本的MC1R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窝黑毛全同胞杜陆仔猪MC1R基因型均为ED1/e,母本MC1R基因型均为ED1/ED1;4窝毛色异常全同胞杜陆仔猪中,黑毛杜陆猪MC1R基因型均为ED1/e,红毛杜陆猪MC1R基因型均为e/e,母本MC1R基因型均为ED1/e。由于纯种杜洛克MC1R基因型为e/e,纯种陆川猪MC1R基因型为ED1/ED1,理论上其杂交F_1代杜陆猪MC1R基因型应该为ED1/e,毛色表现为黑色。研究结果显示,产毛色分离仔猪的母本为杂合子,含有杜洛克血统,因此,杂合子母猪和杜洛克杂交产生MC1R基因型表现为纯种杜洛克所特有的e/e,子代表现为红毛,从分子水平揭示了杜陆猪毛色分离的原因。以MC1R基因为分子标记可以指导猪场快速淘汰杂合子陆川猪母本,迅速纯化基础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洛克 陆川猪 杜陆猪 毛色分离 MC1R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顾过去,引领未来——2013年第5届国际生态恢复学会大会(SER 2013)简介 被引量:3
9
作者 彭少麟 陈宝明 周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6744-6745,共2页
国际生态恢复学会(SER)第5届大会于2013年10月6日-11日在美国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市召开。恢复生态学作为全球最为关注的学科领域之一,其与自然资源管理、气候变化的响应、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政策制定以及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国际生态恢复学会(SER)第5届大会于2013年10月6日-11日在美国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市召开。恢复生态学作为全球最为关注的学科领域之一,其与自然资源管理、气候变化的响应、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政策制定以及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来自世界各地的恢复生态学工作者集聚麦迪逊,以科学探讨生态恢复的理论与技术、学术交流生态恢复的成果与进展的方式,庆祝国际生态恢复学会成立25周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恢复 学会 国际 生物多样性保护 恢复生态学 自然资源管理 威斯康星州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FN,TALEN和CRISPR/Cas9在小鼠Rosa26基因定点整合外源基因的效率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小凤 刘蔚 +4 位作者 聂宇 丛佩清 刘小红 陈瑶生 何祖勇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7-144,共8页
哺乳动物黑色素的合成依赖于酪氨酸的氧化作用,而酪氨酸酶(Tyr)是催化酪氨酸氧化反应的关键酶,当外源Tyr基因整合进白毛色小鼠基因组中,会使它获得黑色素合成的能力,表现出与原来不同的毛色表型。为方便、快捷地获得Tyr基因整合的小鼠,... 哺乳动物黑色素的合成依赖于酪氨酸的氧化作用,而酪氨酸酶(Tyr)是催化酪氨酸氧化反应的关键酶,当外源Tyr基因整合进白毛色小鼠基因组中,会使它获得黑色素合成的能力,表现出与原来不同的毛色表型。为方便、快捷地获得Tyr基因整合的小鼠,构建了一个无启动子的pTyr-2A-DsRed同源重组质粒供体,选择Rosa26的第一个内含子作为外源基因整合的靶位点,设计了切割位点几乎一致的ZFN、TALEN和CRISPR/Cas9系统。通过流式对比分析C 2C 12细胞中红色荧光蛋白DsRed的表达水平,比较了3种基因组编辑工具介导的外源基因定点整合效率,结果发现CRISPR/Cas9的效率最高,在此基础上,利用CRISPR/Cas9将供体整合到小鼠胚胎干细胞中,筛选单细胞克隆进行囊胚腔注射和胚胎移植,获得一只存活的嵌合体小鼠,表现出白毛中夹杂黑毛的表型,表明整合到小鼠Rosa26的Tyr基因可以正常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TALEN ZFN Rosa26 定点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CRISPR/Cas9编辑广东小耳花猪MSTN基因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敏 黄翔 +5 位作者 石翾 刘小凤 曾检华 刘小红 陈瑶生 何祖勇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期141-148,共8页
MSTN基因是肌肉生长抑制基因,破坏MSTN基因的表达成为提高畜禽肌肉产量的有效途径。通过应用CRISRP/Cas9编辑技术对广东小耳花猪MSTN基因的外显子区域进行编辑,破坏MSTN基因的读码框来抑制其表达,从而提高广东小耳花猪的肌肉产量。共设... MSTN基因是肌肉生长抑制基因,破坏MSTN基因的表达成为提高畜禽肌肉产量的有效途径。通过应用CRISRP/Cas9编辑技术对广东小耳花猪MSTN基因的外显子区域进行编辑,破坏MSTN基因的读码框来抑制其表达,从而提高广东小耳花猪的肌肉产量。共设计了6条靶向MSTN基因3个不同外显子的gRNA,经过T7E1酶切检测和TA克隆分析,发现其中3条gRNA能够发生有效切割,其中切割效率最高的达28.3%,最低为17.0%。gRNA1-1和gRNA3-3突变的广东小耳花猪PEF细胞系,突变效率均在50%以上,其中三号外显子上突变位点的突变率达到61.5%。试验结果为后续进行体细胞核移植,生产MSTN基因编辑的广东小耳花猪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TN CIRSPR/Cas9 广东小耳花猪 基因编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YB5A基因的广东小耳花猪群体遗传背景检测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晨 曾检华 +3 位作者 秦珂 何祖勇 陈瑶生 刘小红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1期122-126,F0003,共6页
广东小耳花猪是广东省饲养量最大的地方猪品种,农户自繁自养过程中可能混入外来猪种血缘,实际生产中主要通过表型进行评估和选育。CYB5A基因启动子中的突变位点可以鉴定中外猪种遗传背景,因此可通过分子方法检测广东小耳花猪群体中是否... 广东小耳花猪是广东省饲养量最大的地方猪品种,农户自繁自养过程中可能混入外来猪种血缘,实际生产中主要通过表型进行评估和选育。CYB5A基因启动子中的突变位点可以鉴定中外猪种遗传背景,因此可通过分子方法检测广东小耳花猪群体中是否混有外来猪种血缘。采用PCR扩增CYB5A基因启动子并进行单向直接测序,将得到的基因序列进行对比以鉴定变异位点。结果显示,32头种猪和36头后备母猪中均有1头为杂合子AB型,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0152和0.0139,其余种猪和后备母猪均为中国猪种纯合子BB型。经卡方检验,种猪和后备母猪群体在检测位点上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表明外来猪种该位点在广东小耳花猪群体内没有受到人工选择。该AB型种母猪毛色表型正常,与纯种广东小耳花猪BB型公猪配种生出6头毛色异常仔猪,其中2头为杂合子AB型。该种母猪与杜洛克公猪配种后生出红毛仔猪,该杂交后代的表型也验证其混有外来猪血缘,表明分子鉴定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广东小耳花猪群体的血统基本纯正,只有极少数个体混有外来猪种血缘,通过表型选择与分子辅助育种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准确、快速地提纯该地方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小耳花猪 CYB5A基因 外来猪种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厂化养殖系统对养殖花鳗鲡过程的水处理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侯晓翠 卢薛 +1 位作者 刘凌志 李桂峰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165-171,共7页
对花鳗鲡工厂化养殖系统的养殖池和各水处理设备进出的水质进行了连续检测,结果显示,在57d的养殖过程中,5#、6#、7#、8#养殖池水温为15~23.5℃,平均水温20.8℃;pH6~7.6,平均值为6.8;溶解氧在6.101—9.026mg/L之间波动,... 对花鳗鲡工厂化养殖系统的养殖池和各水处理设备进出的水质进行了连续检测,结果显示,在57d的养殖过程中,5#、6#、7#、8#养殖池水温为15~23.5℃,平均水温20.8℃;pH6~7.6,平均值为6.8;溶解氧在6.101—9.026mg/L之间波动,平均值为7.890mg/L:4个养殖池水体氨氮含量为0.082~1.278mg/L,均值为0.455mg/L;亚硝酸盐含量为0.021~1.367mg/L,均值为0.368mg/L;化学需氧量(COD)含量为12.492~21.777mg/L,均值为17.884mg/L;水处理系统对氨氮的去除率在-1.57%~73.36%之间波动,均值为26.16%;对亚硝酸盐的去除率为-12.25%~37.89%,均值为2.22%;对COD的去除率为-3.82%,12.39%,均值为5.82%。水质指标中除COD和pH值外,均符合花鳗鲡的安全生产标准(NY/T5069—2002),花鳗鲡的存活率均在95%以上。结果发现,提高水温到25~30℃,调节pH值到7.5~9.5,同时调节挂膜菌种,改进挂膜方法,选择合适的饲料和投饵方式,建立与循环水系统相匹配的养殖技术,可提高系统的水质净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处理系统 微滤机 生物滤池 理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李坑垃圾场渗滤液中的藻类群落结构特征
14
作者 林里 姜必亮 +1 位作者 陈玉成 蓝崇钰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3-96,101,共5页
对广州李坑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池的藻类群落结构进行为期1 a的调查。共发现藻类20种,分别归蓝藻门、绿藻门和硅藻门。其中,优势种类是蓝藻门中的席藻Phorm idium spp.。渗滤液中藻类数量和生物量的年平均值分别为13.47×108ind.L-... 对广州李坑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池的藻类群落结构进行为期1 a的调查。共发现藻类20种,分别归蓝藻门、绿藻门和硅藻门。其中,优势种类是蓝藻门中的席藻Phorm idium spp.。渗滤液中藻类数量和生物量的年平均值分别为13.47×108ind.L-1和144.70 m.gL-1。藻类生物量的年动态表现为冬春高、夏秋低,生物量最高的2月份达352.81 mg.L-1,最小的8月为20.50 m.gL-1。渗滤液中藻类群落的Shannon-W iever多样性指数的年变化类似于群落生物量的格局。渗滤液藻类生物量、群落多样性和优势种席藻的生物量与月平均温度、月雨量和NH+4-N呈负相关关系,而与COD、NO3--N、TP、O rtho-P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填埋场 渗滤液 藻类 环境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氏隐唇瓢虫的触角感受器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平 张宇宏 +3 位作者 吴红胜 谢佳沁 邓从双 庞虹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8-485,共8页
本文使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孟氏隐唇瓢虫Cryptolaemus montrouzieri Mulsant雌雄成虫的触角和触角感受器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并对触角形态,感受器形态、类型、数量及分布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孟氏隐唇瓢虫雌雄成虫触角均由柄节,梗节及... 本文使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孟氏隐唇瓢虫Cryptolaemus montrouzieri Mulsant雌雄成虫的触角和触角感受器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并对触角形态,感受器形态、类型、数量及分布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孟氏隐唇瓢虫雌雄成虫触角均由柄节,梗节及8个鞭小节组成。观察到7种触角感受器:四种锥形感受器(s.ba),四种刺形感受器(s.ch),四种毛形感受器(s.tr),一种腔锥形感受器(s.co),一种耳形感受器(s.au),一种腔形感受器(s.cl),一种Bhm氏鬃毛(s.bm)。毛形感受器和刺形感受器数量最多,其他类型感受器数量都较少。Bhm氏鬃毛只存在于柄节和梗节。第八鞭小节的顶端感受器种类最丰富,被六种感受器稠密覆盖。雌雄触角大小、感受器类型都没有明显差异。根据感受器的分布和以前的相关报道,推测孟氏隐唇瓢虫的毛形感受器可能是信息素接收者,刺形感受器可能是机械性刺激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锥形感受器和腔锥形感受器可能都是植物挥发物接受者,化学和温湿度感受器,耳形感受器或许承担物理或者嗅觉器官的功能,而Bhm氏鬃毛或许能感知触角的位置和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氏隐唇瓢虫 触角 感受器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扶桑绵粉蚧寄生蜂发生情况调查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金峰 邓军 +6 位作者 陈华燕 杨朗 周忠实 姜建军 黄立飞 桂富荣 陈红松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53-861,共9页
【目的】调查广西扶桑绵粉蚧寄生蜂种类、种群动态及其对扶桑绵粉蚧的控制作用,为广西利用自然天敌防控扶桑绵粉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每月中旬从广西北海、钦州、崇左和防城港4个城市分别定点采集约450头扶... 【目的】调查广西扶桑绵粉蚧寄生蜂种类、种群动态及其对扶桑绵粉蚧的控制作用,为广西利用自然天敌防控扶桑绵粉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每月中旬从广西北海、钦州、崇左和防城港4个城市分别定点采集约450头扶桑绵粉蚧带回实验室。僵蚧单头挑至2 mL离心管中等待羽化,其余粉蚧放至发芽土豆上继续饲养、每天观察,将新形成的僵蚧及时挑至2 mL离心管中等待羽化,连续观察10 d,直至再无僵蚧出现。统计僵蚧数量及所占比例,鉴定寄生蜂种类,统计其数量,计算各种寄生蜂僵蚧所占比例。【结果】野外采集到9种寄生蜂,其中跳小蜂科5种:班氏跳小蜂[Aenasius arizonensis(Girault)]、刷盾跳小蜂Cheiloneurus sp.、康长索跳小蜂(Anagyrus kamali Moursi)、松粉蚧抑虱跳小蜂(Acerophagus coccois Smith)和黑角原长缘跳小蜂[Prochiloneurus nigricornis(Girault)];蚜小蜂科3种:豹纹花翅蚜小蜂[Marietta picta(André)]、康氏迈蚜小蜂(Myiocnema comperei Ashmead)和黄脸拟暗蚜小蜂(Promuscidea unfasciativentris Girault);广腹细蜂科1种:粉蚧广腹细蜂(Allotropa phenacocca Chen,Liu&Xu)。其中松粉蚧抑虱跳小蜂和刷盾跳小蜂Cheiloneurus sp.为群居寄生蜂,单头僵蚧最多可羽化出14头刷盾跳小蜂Cheiloneurus sp.成蜂。寄生蜂的总体寄生率较低(2.83%~29.56%),但僵蚧总体羽化率较高(92.15%)。北海寄生蜂资源最丰富、寄生蜂的寄生率最高,共采集到9种寄生蜂;钦州和防城港均采集到6种寄生蜂,崇左采集到5种寄生蜂。班氏跳小蜂和刷盾跳小蜂Cheiloneurus sp.为优势寄生蜂,二者个体数量约是其余7种寄生蜂数量的17倍,二者寄生的僵蚧合计比例多超过80.00%;在野外,5月班氏跳小蜂为绝对优势种,其他月份在不同城市二者交替占优势。【结论】广西扶桑绵粉蚧寄生蜂资源丰富,目前发现9种,其中班氏跳小蜂和刷盾跳小蜂Cheiloneurus sp.为优势种,二者交替占优势,但寄生蜂总体寄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桑绵粉蚧 寄生蜂 种群动态 优势种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菜共生养殖模式对吉富罗非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兴 李文笙 孙彩云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期135-142,共8页
以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GIFT)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罗非鱼的鱼菜精养模式、鱼腥草-罗非鱼-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的鱼菜混养模式和罗非鱼传统精养模式等3种养殖模式对罗非鱼生长和消化酶... 以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GIFT)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罗非鱼的鱼菜精养模式、鱼腥草-罗非鱼-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的鱼菜混养模式和罗非鱼传统精养模式等3种养殖模式对罗非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宏观水平的生长指标方面,鱼菜精养模式下罗非鱼肝体比系数低;样本鱼体重均重和肥满度在3种养殖模式间差异不显著。比较消化酶活力发现,传统精养模式胃蛋白酶在多数月份显著低于鱼菜精养和鱼菜混养模式,鱼菜精养模式肝蛋白酶活性最高,鱼菜混养模式在多数月份肠蛋白酶活性最高;7、10月份鱼菜精养模式肝胰脏脂肪酶和肠脂肪酶活性最高。鱼菜精养模式肠淀粉酶活性最高,肝胰脏淀粉酶在8月份最低,9月份显著高于传统精养模式,其他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鱼腥草生态浮床对水环境的改善使鱼菜精养模式下的吉富罗非鱼表现出较高的消化能力;鱼菜混养模式下鱼的放养密度过大造成拥挤胁迫最终影响罗非鱼的生长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鱼菜共生 生长 消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猪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许美娜 朱奕舟 +2 位作者 林思远 陈瑶生 何祖勇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8期87-96,共10页
我国人工驯化野猪历史悠久,各地区结合当地条件培育出众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猪种,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猪种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我国大部分地方猪种具有肉质细嫩和肌内脂肪含量高等优良肉质性状,但存在生长缓慢、瘦肉率低和饲料转化率低等缺点... 我国人工驯化野猪历史悠久,各地区结合当地条件培育出众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猪种,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猪种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我国大部分地方猪种具有肉质细嫩和肌内脂肪含量高等优良肉质性状,但存在生长缓慢、瘦肉率低和饲料转化率低等缺点,而利用西方瘦肉型猪进行杂交育种可以弥补我国地方猪种的上述缺点,可以促进地方猪种生长和提高瘦肉产量,但对肉质性状产生不利影响。此外,瘦肉型猪种的引入也给我国地方猪种的生存带来严重冲击,导致许多地方猪种数量急剧下降,甚至濒临灭绝。而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地方猪种的遗传改良带来了许多突破性进展。综述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猪繁殖性能、产肉性能、抗病性能和性别控制等遗传改良中的研究进展,以期加深人们对基因编辑技术在家猪遗传育种中具有特殊作用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育种 CRISPR/Cas 碱基编辑系统 繁殖力 产肉性能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富罗非鱼胃肠道几丁质酶的克隆、组织分布和纯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金凤 李波 +3 位作者 白莹 冯礼燊 李文笙 孙彩云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6期107-115,共9页
【目的】几丁质酶是重要的水解酶,能通过水解β-1,4-糖苷键来降解鱼类食物中虾蟹壳所含的几丁质,帮助鱼类消化。了解几丁质酶在罗非鱼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以及从罗非鱼胃中所提取几丁质酶的特性。【方法】从吉富罗非鱼胃和肠组织中克... 【目的】几丁质酶是重要的水解酶,能通过水解β-1,4-糖苷键来降解鱼类食物中虾蟹壳所含的几丁质,帮助鱼类消化。了解几丁质酶在罗非鱼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以及从罗非鱼胃中所提取几丁质酶的特性。【方法】从吉富罗非鱼胃和肠组织中克隆获得3种几丁质酶tChit1a、tChi3和tChit的开放阅读框序列进行序列分析,并通过Real-time PCR检测其组织分布状况;通过几丁质亲和层析法纯化罗非鱼胃组织中的几丁质酶,并通过4-MU法检测酶活性。【结果】tChit1a、tChi3和tChit几丁质酶基因分别编码453、453和473个氨基酸,同源比对结果显示tChit1a与tChi3的相似度为83.66%,而tChit与tChit1a、tChi3的相似度则较低,分别为49.89%和50.11%。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这3种几丁质酶是鱼类三型几丁质酶,为非酸性几丁质酶。组织分布结果显示,tChit1a、tChi3和tChit分别在罗非鱼中肠、前肠和中肠后表达量最高。纯化罗非鱼胃几丁质酶的结果显示,SDS-PAGE胶在40 ku附近有两条明显条带,但用斜带石斑鱼1型几丁质酶多克隆抗体检测,没有检测到同源性高的条带。检测纯化产物几丁质酶的活性,结果显示,在最适pH值为5时,纯化产物降解4MU-(GlcNAc)2和4MU-(GlcNAc)3分别为1.73、4.89 U/g。【结论】罗非鱼胃组织中所提取的几丁质酶表达量和活性均较低,这可能与罗非鱼为杂食且偏素食的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质酶 吉富罗非鱼 组织分布 胃肠道 几丁质酶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有效表达PEDV纤突蛋白 被引量:4
20
作者 郝建伟 薛春宜 曹永长 《山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5期714-719,共6页
为了解决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变异毒株纤突蛋白(S蛋白)分子质量大、难以表达的问题,研究采用Signal 4.0软件预测S蛋白信号肽,构建表达替换信号肽S蛋白的重组质粒,鉴定正确后重组质粒转化DH10Bac感... 为了解决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变异毒株纤突蛋白(S蛋白)分子质量大、难以表达的问题,研究采用Signal 4.0软件预测S蛋白信号肽,构建表达替换信号肽S蛋白的重组质粒,鉴定正确后重组质粒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并进行蓝白斑筛选,挑取白斑进行菌落PCR检测,检测无误后提取Bacmid DNA转染Sf9细胞,制备重组杆状病毒。采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目的蛋白,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串联式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技术鉴定表达蛋白,采用SDS-PAGE半定量方法测定蛋白含量;以Balb/c小鼠为材料进行免疫试验,应用中和试验、ELISPOT试验测定小鼠抗体滴度及细胞因子水平。结果表明,S蛋白氨基端20个氨基酸为蛋白信号肽,重组质粒经双酶切鉴定构建成功,经菌体PCR检测验证表达骨架构建完成,转染Sf9细胞后获得重组病毒rB-PEDV-S;重组病毒表达蛋白经Western-blot和MALDI-TOFTOF鉴定为目的蛋白,蛋白质量浓度可达0.008 6μg/μL;替换原有信号肽可有效提高S蛋白产量,以0.86μg/只剂量免疫小鼠后,可刺激小鼠产生IL-4,但血清抗体水平与PBS组无明显差异。替换信号肽有助于S蛋白表达,利用表达蛋白免疫小鼠可有效刺激IL-4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 杆状病毒 免疫印迹法 串联式飞行时间质谱 蛋白表达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