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Ag-TiO_2/ITO光催化膜的制备、表征及光催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舒东 何春 郭海福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21-424,共4页
用直接光还原法将Ag+沉积到TiO2膜表面制备了纳米Ag TiO2/ITO光催化膜,该光催化膜分别用紫外可见光漫反射、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进行了表征;并以甲酸为模型化合物,研究了Ag TiO2/ITO光催化膜对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氧化降解。实验结果表明... 用直接光还原法将Ag+沉积到TiO2膜表面制备了纳米Ag TiO2/ITO光催化膜,该光催化膜分别用紫外可见光漫反射、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进行了表征;并以甲酸为模型化合物,研究了Ag TiO2/ITO光催化膜对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氧化降解。实验结果表明:沉积于TiO2膜表面的银是以Ag(0)形式存在,且Ag可以作为光生电子载体,对抑制光生电子-空穴的复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Ag TiO2/ITO膜的光催化活性与Ag的沉积量密切相关,其中以Ag沉积质量分数为1 1%的Ag TiO2/ITO膜的光催化活性最佳,其光催化氧化甲酸的速率常数约为TiO2/ITO膜光催化速率常数的2 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金属沉积 TI02 有机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TiO_2/ITO膜的制备、表征及其光电化学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舒东 何春 +1 位作者 张汉霞 熊亚 《电化学》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97-204,共8页
 以甲酸作空穴捕获剂,采用直接光还原法将Cu2+沉积到TiO2膜表面制备纳米Cu TiO2/ITO膜.并分别应用紫外可见光漫反射、X 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光开路电压等实验表征.再以甲酸为模型化合物,研究Cu沉积和外加电场对TiO2光催化活性的协同...  以甲酸作空穴捕获剂,采用直接光还原法将Cu2+沉积到TiO2膜表面制备纳米Cu TiO2/ITO膜.并分别应用紫外可见光漫反射、X 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光开路电压等实验表征.再以甲酸为模型化合物,研究Cu沉积和外加电场对TiO2光催化活性的协同增强作用.结果表明:沉积在TiO2膜表面的铜是以Cu(0)形式存在,Cu沉积对抑制光生电子 空穴的复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于Cu TiO2/ITO膜电极施加适当正偏压,即能明显提高其催化活性.在本文实验条件下,以外加电场和Cu沉积相结合能使TiO2光催化降解甲酸的速率常数增加2.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氧化 甲酸 二氧化钛电极 制备 光电化学活性 光阳极 协同增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CoO_2/LiMn_2O_4复合薄膜电极制备及其在高温下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3
3
作者 舒东 何春 +1 位作者 孟跃中 金光范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78-682,共5页
采用静电喷射沉积法 (Electrostaticspraydeposition ,ESD)制备了LiCoO2 /LiMn2 O4复合薄膜。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LiMn2 O4膜均为尖晶石型。俄歇电子谱测试结果表明 ,一步沉积法制备的LiCoO2 /LiMn2 O4复合膜中 ,Co向本体扩散形... 采用静电喷射沉积法 (Electrostaticspraydeposition ,ESD)制备了LiCoO2 /LiMn2 O4复合薄膜。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LiMn2 O4膜均为尖晶石型。俄歇电子谱测试结果表明 ,一步沉积法制备的LiCoO2 /LiMn2 O4复合膜中 ,Co向本体扩散形成Co掺杂LiMn2 O4;分步沉积法制备的样品Co分布在LiMn2 O4表面。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 ,表面包覆LiCoO2 可以改善LiMn2 O4膜在高温下的循环稳定性 ,分步沉积法制备的样品性能优于一步沉积法制备的样品 ,且高倍率放电能力增强。对电极改性的机理作了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MN2O4 LICOO2 表面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水基磁性液体在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徐雪青 沈辉 +2 位作者 许家瑞 谢明强 徐刚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80-484,共5页
结合作者在纳米磁性液体方面的研究经历,介绍了生物医学应用领域纳米磁性粒子的组成结构及特点,指出高分子改性纳米磁性粒子具有生物相容性好、稳定性强、载药量高的优点,并对目前高分子改性纳米四氧化三铁颗粒的制备方法及特点进行了... 结合作者在纳米磁性液体方面的研究经历,介绍了生物医学应用领域纳米磁性粒子的组成结构及特点,指出高分子改性纳米磁性粒子具有生物相容性好、稳定性强、载药量高的优点,并对目前高分子改性纳米四氧化三铁颗粒的制备方法及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进一步研制磁响应性强、载药量高、粒度分布均匀的纳米磁性粒子,使之对癌细胞具有亲和作用,尽量避免对毛细血管网状内皮系统的清除,是未来肿瘤治疗领域纳米磁性粒子的研发目标,并对目前制备方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液体 热疗 磁靶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透明ZnO/金刚石异质结的制备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洁 田红志 王成新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0-464,共5页
介绍一种高质透明异质结的表征与制备方法.该异质结首先在金刚石单晶表面制备出p型金刚石单晶薄膜,然后在其上制备高取向ZnO薄膜,构成n型区.系统测试结果表明,当p-n结正向偏压达到2.5V时,电流密度为109A/m2,启动电压为0.72V,与期待值一... 介绍一种高质透明异质结的表征与制备方法.该异质结首先在金刚石单晶表面制备出p型金刚石单晶薄膜,然后在其上制备高取向ZnO薄膜,构成n型区.系统测试结果表明,当p-n结正向偏压达到2.5V时,电流密度为109A/m2,启动电压为0.72V,与期待值一致.良好的整流特性以及在可见光范围内的透明特性在该元件中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 金刚石 P-N结 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衡负载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参数设计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周超林 付青 江志鸿 《新能源进展》 2013年第2期131-136,共6页
常规光伏系统设计多以获取最大电能为目标,而对于非均衡负载独立光伏系统,为满足各时间段负载正常供电不得不提高整体光伏发电系统的容量,而导致大量能量浪费。本文剖析了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内部各模块间的匹配关系,特别考虑非均衡负载对... 常规光伏系统设计多以获取最大电能为目标,而对于非均衡负载独立光伏系统,为满足各时间段负载正常供电不得不提高整体光伏发电系统的容量,而导致大量能量浪费。本文剖析了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内部各模块间的匹配关系,特别考虑非均衡负载对系统参数设计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思独立光伏系统参数设计新方法,以提高光伏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匹配。新算法能同时适应均衡负载和非均衡负载系统的参数设计。本文最后,利用该算法,对广州某一非均衡负载的独立光伏发电系统进行了参数设计,并做了分析和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光伏系统 非均衡负载 参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对称矢量喷管的气膜冷却及红外辐射耦合计算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徐屹 张小英 《航空发动机》 2015年第5期33-37,共5页
为考察喷管壁面气膜冷却以及红外辐射特性对高性能航空发动机壁温分布的影响,对燃气红外波带的光谱特性采用窄波段模型计算,对壁面-燃气辐射采用封闭腔模型计算,对喷管收敛段的气膜冷却采用绝热温比计算。对于包含喷管壁面、隔热屏、套... 为考察喷管壁面气膜冷却以及红外辐射特性对高性能航空发动机壁温分布的影响,对燃气红外波带的光谱特性采用窄波段模型计算,对壁面-燃气辐射采用封闭腔模型计算,对喷管收敛段的气膜冷却采用绝热温比计算。对于包含喷管壁面、隔热屏、套筒的多层结构传热建立壁温-热流耦合的热平衡方程,用Newt on-Raphson求解得到喷管及内外结构的壁温。对NASA TN D-1988中试验台架发动机喷管扩张段的气膜冷却及壁温进行验证计算,并详细计算了收敛段采用多排缝槽气膜冷却的轴对称矢量喷管。结果表明:气膜冷却有效降低了喷管收敛段的壁温,使得喷管扩张段成为受热严峻的部位;扩张段偏转改变了扩张段壁面温度和红外辐射的圆周分布,沿偏转方向的壁温和红外辐射都明显低于偏转反方向的,2个方向上的平均壁温相差约4.8%,喷管在后半球的辐射沿偏转方向增强。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测量值吻合良好,可用于发动机喷管壁温分布精确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对称矢量喷管 气膜冷却 燃气辐射 壁面温度 航空发动机 红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AA的光伏系统MPPT技术研究
8
作者 周超林 付青 邓幼俊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3-58,共6页
太阳电池在均匀和非均匀光照下表现出不同的特性。该文分别对太阳电池工作在均匀和非均匀光照下运行进行Matlab Simulink仿真,在得出特性曲线的基础上分析了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技术。在增量电导法的基础上引入SAA(Sim... 太阳电池在均匀和非均匀光照下表现出不同的特性。该文分别对太阳电池工作在均匀和非均匀光照下运行进行Matlab Simulink仿真,在得出特性曲线的基础上分析了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技术。在增量电导法的基础上引入SAA(Simulate Anneal Arithmetic)以提高MPPT在非均匀光照下的的跟踪精度。最后,对光伏阵列跟踪进行SAA策略仿真,并与基于增量电导法和全局搜索MPPT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增量电导法的基础上加入SAA,能够较准确地跟踪光伏阵列非均匀光照下的最大功率点,达到稳定的MPPT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 MPPT 非均匀光照 增量电导法 SA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