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廉江高桥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多样性及管护对策 被引量:3
1
作者 熊卉 何昌泽 +4 位作者 陈粤超 许方宏 林广旋 陈桂珠 彭逸生 《广东林业科技》 2013年第4期68-73,共6页
广东省廉江高桥红树林保护小区红树林生态系统面积为2 249.4 hm2,有丰富的植物资源(26种)、大型底栖动物(71种)、鱼类(75种)、贝类(60种)、昆虫(133种)和鸟类(194种)等,还有小面积的海草床和盐沼。文章简述了高桥红树林保护小区红树林... 广东省廉江高桥红树林保护小区红树林生态系统面积为2 249.4 hm2,有丰富的植物资源(26种)、大型底栖动物(71种)、鱼类(75种)、贝类(60种)、昆虫(133种)和鸟类(194种)等,还有小面积的海草床和盐沼。文章简述了高桥红树林保护小区红树林、河口潮沟、海草床和盐沼的概况及各生境面临的8个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管理体系、加强跨部门联动职能、提高人员素质等湿地管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桥 红树林湿地 生境 多样性 管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东沿海红树林物种组成与群落特征 被引量:35
2
作者 李皓宇 彭逸生 +2 位作者 刘嘉健 王树功 陈桂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52-260,共9页
南海地区是全球红树林分布的中心区域之一。粤东沿海位于南海地区的北界,红树林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具有边缘性。利用卫星影像解译辅助技术,对筛选的23处红树林群落进行样地调查,记录了真红树植物12种,半红树植物6种,伴生植物7种。各群... 南海地区是全球红树林分布的中心区域之一。粤东沿海位于南海地区的北界,红树林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具有边缘性。利用卫星影像解译辅助技术,对筛选的23处红树林群落进行样地调查,记录了真红树植物12种,半红树植物6种,伴生植物7种。各群落平均高度为1.50—8.60 m,林相以灌丛、小乔木林为主。红树林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533—1.239,均匀度指数为0.662—0.957,天然林和人工林之间数值差异不显著。等级聚类分析将粤东沿海的红树林划分为演替早期人工林、演替早期天然林、演替中期天然林和演替后期天然林4个类别,各群落立地条件差异较大,沉积物总有机碳、盐度、总氮含量与群落分布状况的相关性较高。与1985年的报道相比,尽管该地区记录的红树林植物种类从20种增加至24种,但个别伴生植物消失以及半红树植物种群萎缩说明该地区红树林面临较大的环境压力。在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均方面,粤东沿海红树林群落低于成熟红树林。过去数十年的围垦导致天然红树植物种群萎缩、生境破碎化是主要因素。基于该地区红树林群落的现状,未来人工林和残次天然林的优化改造是红树林恢复重建的重点,红树林恢复和保育的重点区域包括深圳湾的福田、范和港的蟹洲和韩江口的六合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东 红树林 种群 群落 立地 保育与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相手蟹对不同红树植物叶片取食的偏好性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旭林 彭逸生 +2 位作者 万如 伍卡兰 陈桂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3752-3759,共8页
大型底栖动物是红树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消费者,在红树林的营养物质转化和能量传递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设置室内模拟饲喂实验,研究了华南沿海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的常见种--无齿相手蟹(Sesarma dehaani)和双齿相手蟹(S.bidens)对外... 大型底栖动物是红树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消费者,在红树林的营养物质转化和能量传递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设置室内模拟饲喂实验,研究了华南沿海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的常见种--无齿相手蟹(Sesarma dehaani)和双齿相手蟹(S.bidens)对外来红树植物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和乡土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obovat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凋落叶片的取食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淋溶作用的进行,各树种叶片中单宁含量和C/N均逐渐降低,两个数值的变化幅度以秋茄叶片最大,分别达(45.85±7.74)g·kg-1和11.24%,无瓣海桑为(45.15±11.14)g·kg-1和2.43%,桐花树则为(18.75±15.15)g·kg-1和-1.36%。随着叶片中单宁含量和C/N的降低,两种相手蟹的取食量相应地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双齿相手蟹从3.097g到10.079g和无齿相手蟹则从2.480g到8.723g。两种相手蟹种间的取食特性差异不显著(P>0.05),但对不同树种的取食上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对桐花树的取食偏好性显著差于无瓣海桑和秋茄(P<0.01),这主要与桐花树叶片的高单宁含量和低营养价值有关。研究结论说明大面积引种外来物种无瓣海桑将可能对华南沿海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结构产生潜在影响,并为红树林的生态恢复和科学造林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手蟹 红树植物 凋落叶 取食偏好性 单宁 C/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韩江三角洲地区红树林群落现状及立地条件 被引量:12
4
作者 彭逸生 李皓宇 +2 位作者 曾瑛 彭盛华 肖寒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3-112,共10页
【目的】韩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6大河口区域之一,在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保障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韩江三角洲现存红树林群落及立地条件进行全面研究,可以为当地的红树林保护与恢复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样线调查、样方... 【目的】韩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6大河口区域之一,在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保障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韩江三角洲现存红树林群落及立地条件进行全面研究,可以为当地的红树林保护与恢复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样线调查、样方设置的方式采集韩江三角洲红树林群落现状和立地因子原始数据,使用多元统计方法进行群落综合评价。【结果】共记录真红树和半红树植物10科13种,其中4种为人工引种;与1964年的记录相比,本区域红树林种类变化不大,但天然植物种群普遍萎缩,木榄野外种群灭绝,天然林分布范围狭窄且呈破碎斑块状,约3/4面积的红树林已消失;本地区天然红树林植物区系与广东福田、福建漳江口和九龙江口的相似度高于与我国南部其他红树林区的相似度;红树林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0.168~1.318,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242~0.896,多数人工林群落H'和J值较高,反映了人工造林树种搭配多样、均匀的特点;而天然林H'和J值均较低,群落内桐花树占绝对优势,降低了其他物种的重要性;韩江三角洲红树林现存群落生物量最高值为莲下六合围人工林的106 233 kg獉hm-2,是生物量最低的濠江澳头天然林的14.9倍;各群落立地环境因子差异显著,沉积物盐度、土壤盐度与土壤电位指标的相关性较高,p H值则和各营养盐水平相关;土壤盐度、孔隙水盐度、土壤电位与红树林群落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地处河口区域不同水平距离会影响立地盐分和滩涂高程;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韩江三角洲的红树林群落立地条件差异较大,总体上盐分低、透气性好、养分充足的立地条件较好,其中位于淡水感潮河段的巷口村立地条件最优,其盐分较低,沉积物通气性较好且肥力充足,适合无瓣海桑和海桑等耐低盐生境的物种生长。【结论】建议实施和加强对濠江澳头天然林的重点保护;韩江三角洲红树植物种群规模小、种源单一,为了较快地恢复此地区红树林的生物多样性,应当加强乡土半红树、伴生植物的引种和复种,监测外来红树植物扩散动态,改造现有人工林,使人工林立地具有较大的连片面积;根据立地条件的综合评价,韩江三角洲区域红树林发展划分为优先、适宜和不适宜区域,需要因地制宜地实施群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江三角洲 红树林 区系 群落 立地条件 保护与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恢复对潮滩表层沉积物氮素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旭林 郑康振 +2 位作者 周炎武 陈耿 陈桂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163-3172,共10页
研究了不同树种的红树林恢复对潮滩表层沉积物氮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红树林恢复提高了潮滩表层沉积物中总氮(TN)含量。以光滩为对照,外来树种和乡土树种的恢复使表层沉积物中的可交换态无机态N(IEF-N)分别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外来树种... 研究了不同树种的红树林恢复对潮滩表层沉积物氮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红树林恢复提高了潮滩表层沉积物中总氮(TN)含量。以光滩为对照,外来树种和乡土树种的恢复使表层沉积物中的可交换态无机态N(IEF-N)分别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外来树种——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和海桑(S. caseolaris)提高了IEF-N的含量,而乡土树种——秋茄(Kandelia candel)和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使IEF-N的含量下降。当与近岸水体发生物质营养交换作用时,乡土树种和外来树种的恢复可能导致营养盐在潮滩沉积物\水界面间的迁移和交换过程中存在不同的潜在环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恢复 表层沉积物 近岸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沉积物中痕量多氯联苯的分析方法 被引量:4
6
作者 陈耿 伍卡兰 +2 位作者 黄雄飞 李旭林 陈桂珠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6-121,共6页
多氯联苯(PCBs)对红树林生态系统存在着一定的生态风险,对红树林沉积物中PCBs的监测有重要意义。报道了一种适用于红树林沉积物样品痕量PCBs的分析方法,并对其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QA/QC)进行了研究。分别采用超声萃取(USE)和... 多氯联苯(PCBs)对红树林生态系统存在着一定的生态风险,对红树林沉积物中PCBs的监测有重要意义。报道了一种适用于红树林沉积物样品痕量PCBs的分析方法,并对其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QA/QC)进行了研究。分别采用超声萃取(USE)和微波辅助萃取(MAE)对沉积物样品进行提取,针对样品的特点,联合运用铜片超声、酸洗和中性氧化铝一改性硅胶复合层析柱对PCBs纯化分离,以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仪(GC/MS)和外标法进行定量。实验结果表明,两种萃取方法与GC/MS联用均有较高的回收率,超声萃取的回收率为47.45%~100.76%,微波辅助萃取的回收率为77.04%~98.00%,但微波辅助萃取的精确度更高;方法检测限前者为0.30~1.74ng/g,后者为0.30~0.47ng/g。故选用微波辅助萃取-GC/Ms联用的分析方法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氯联苯 红树林沉积物 超声萃取 微波辅助萃取 GC/MS 质量保证/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砷污染土壤对不同品种水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刘志彦 杨俊兴 +1 位作者 陈桂珠 刁俊明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700-1704,共5页
重金属如何影响水稻(Oryza sativa L.)的生长及产量一直是粮食生产中的研究重点。利用盆栽实验,首次比较了砷(As)对三个品系(杂交稻、常规稻和糯稻)共20个品种水稻生长的影响,以期选定适合在As污染区种植的水稻品种。结果显示,不同品系... 重金属如何影响水稻(Oryza sativa L.)的生长及产量一直是粮食生产中的研究重点。利用盆栽实验,首次比较了砷(As)对三个品系(杂交稻、常规稻和糯稻)共20个品种水稻生长的影响,以期选定适合在As污染区种植的水稻品种。结果显示,不同品系水稻在As污染土壤中的生长显著不同,杂交稻的生长优于糯稻和常规稻,但糯稻和常规稻差异不显著,表明杂交稻更适宜在砷污染土壤种植。同一品系内不同品种水稻的生长也有较大差异,杂交稻II优804的干物质积累量最高,每株达到0.055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品系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