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受冲击荷载后未失效电池力学性能和电性能的劣化 被引量:1
1
作者 魏和光 周名哲 +1 位作者 朱瑞卿 胡玲玲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6,共12页
为探究小能量冲击对锂离子电池安全的影响,通过冲击-压缩顺序加载实验对受动态荷载后未失效的软包锂离子电池二次受载时的力学响应及失效行为进行评估,结合电性能测试与内部结构损伤分析,探究较弱冲击荷载下电池性能的劣化行为,并据此... 为探究小能量冲击对锂离子电池安全的影响,通过冲击-压缩顺序加载实验对受动态荷载后未失效的软包锂离子电池二次受载时的力学响应及失效行为进行评估,结合电性能测试与内部结构损伤分析,探究较弱冲击荷载下电池性能的劣化行为,并据此提出弱冲击后电池状态量化评估方法。结果表明:3、5和7 J的冲击能量下,锂离子电池即使未失效,其内部机械完整性也已经受到一定的损伤,再次受载时失效位移相比新电池分别约降低18%、21%和34%;失效对应的变形能分别下降40%、47%和67%,且电性能劣化现象明显,容量分别变为新电池的99.4%、93.6%和87.9%;内阻分别上升4.2%、16.2%和28.7%。二次承载能力下降和电性能劣化程度与冲击能量呈正相关。揭示了电极的冲击变形损伤与电池整体力电性能变化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碰撞失效 性能劣化 二次加载 冲击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f bonding layer for integrated structure of space gravitational wave detector telescope
2
作者 ZHAO Hong-chao LIU Chang +2 位作者 ZHOU Wen-ke ZHU Han-bin CHEN Wen-duo 《中国光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5-724,共10页
To detect space gravitational waves in the extremely low-frequency band,the telescope and optic-al platform require high stability and reliability.However,the cantilevered design presents challenges,espe-cially in the... To detect space gravitational waves in the extremely low-frequency band,the telescope and optic-al platform require high stability and reliability.However,the cantilevered design presents challenges,espe-cially in the glass-metal hetero-bonding process.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the bonding layer in the integrated structure.By optimizing the structural configuration and select-ing suitable bonding processes,the reliability of the telescope system is enhanced.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using J-133 adhesive achieves the best performance,with a bonding layer thickness of 0.30 mm and a metal substrate surface roughness of Ra 0.8.These findings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optical sys-tem while minimizing potential ris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ce gravitational-wave detector integrated structure glass-metal hetero-bond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行星Ryugu喷发尘埃粒子与地球的共振与交汇
3
作者 郭文琦 刘晓东 +1 位作者 蔡梓哲 杨堃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0,M0001,M0002,共10页
针对从小行星162173 Ryugu表面喷发并逃逸至行星际空间的尘埃粒子,采用直接数值仿真的方法分析其在1000年内的轨道动力学行为规律、与地球的平均运动共振以及与地球的近距离交汇。分析了非引力摄动(太阳光压、Poynting-Robertson拖曳力... 针对从小行星162173 Ryugu表面喷发并逃逸至行星际空间的尘埃粒子,采用直接数值仿真的方法分析其在1000年内的轨道动力学行为规律、与地球的平均运动共振以及与地球的近距离交汇。分析了非引力摄动(太阳光压、Poynting-Robertson拖曳力和太阳风拖曳力)对尘埃粒子长期轨道演化的影响;在尘埃粒子运动的空间区域内,分析了尘埃粒子与地球发生3:4和4:5共振时其半长轴、偏心率和轨道倾角演化规律,即尘埃粒子的半长轴呈现周期性振荡,偏心率呈现周期性变化且略有增大,轨道倾角呈现出周期性下降的趋势;分析了尘埃粒子与地球的近距离交汇次数,发现其在400~500年的时间段内达到最大值,且在1000年内尘埃粒子不会与地球发生碰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行星 轨道动力学 尘埃粒子 平均运动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地铁车站结构接头非线性弯曲模式识别
4
作者 黄林冲 张燕丽 +3 位作者 梁禹 林存刚 蒋凯 王晓良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7-195,共9页
为了探究装配式结构环向接头在弯矩和轴力共同作用下产生的非线性特征,基于接头处的接触状态、受力特征和变形协调关系,提出了压弯、纯弯和拉弯受力状态下的力学模型,分析了弯曲变形发展过程的内力区域分布及其识别方法,并运用三维数值... 为了探究装配式结构环向接头在弯矩和轴力共同作用下产生的非线性特征,基于接头处的接触状态、受力特征和变形协调关系,提出了压弯、纯弯和拉弯受力状态下的力学模型,分析了弯曲变形发展过程的内力区域分布及其识别方法,并运用三维数值模型进行验证。研究发现,接头的主要变形历程可由4种弯曲模式进行表征,将具体构件尺寸和材料参数代入相关转角表达式中即可判断接头处于何种发展过程。通过现场实测弯矩值和轴力值可准确识别环向接头的弯曲模式,并给出接头随弯矩变化的力学特征及安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结构 环向接头 接头张开 弯曲模式 状态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铁锂电池碳纳米管膜加热结构设计及验证 被引量:3
5
作者 唐超 岑志雄 +3 位作者 殷正翰 王海瑞 袁培毓 谢宗蕻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68-2075,共8页
针对磷酸铁锂电池低温环境下的性能衰减问题,设计开发了一种轻质高强、低压安全、高效节能的磷酸铁锂电池抗低温纤维碳纳米管膜加热功能结构并开展了实验验证。采用热压工艺实现了碳纳米管薄膜与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的一体化成形。实验验证... 针对磷酸铁锂电池低温环境下的性能衰减问题,设计开发了一种轻质高强、低压安全、高效节能的磷酸铁锂电池抗低温纤维碳纳米管膜加热功能结构并开展了实验验证。采用热压工艺实现了碳纳米管薄膜与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的一体化成形。实验验证了FCL(fiber carbon-nanotube film laminated composite)加热器良好的温度均匀性、稳定性以及抗热疲劳性能。开展了低温环境下磷酸铁锂电池加热实验,并与传统的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加热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PTC加热器,FCL加热器质量减轻了59%,能量消耗降低了3.5%,温升效率提高了26%,功率质量比提升了1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电池 纤维碳纳米管膜复合材料 抗低温性能 功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全场工作模态分析的计算机视觉测振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王路倩 王振宇 王兴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6-236,共11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结构模态参数辨识方法,对于连续、长时间的采样视频,该方法通过设置局部“虚拟”测点、放大视频切片的处理方式,保证了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分辨率,同时显著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该方法具体步骤包括:拍摄被测结... 介绍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结构模态参数辨识方法,对于连续、长时间的采样视频,该方法通过设置局部“虚拟”测点、放大视频切片的处理方式,保证了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分辨率,同时显著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该方法具体步骤包括:拍摄被测结构在外激励下响应历程的一段视频;通过图像边缘检测算法在结构边缘处设置若干“虚拟”测点;通过光流法提取测点的表观运动响应,并利用随机子空间法辨识结构的模态参数;依次截取与每一阶模态对应的整周期运动视频,通过运动放大算法获得结构的全场工作模态振型。开展了模型飞机的单频振动试验,结果表明视觉测振的频率误差小于频率分辨率。开展了悬臂梁的模态分析试验,利用相机和激光多普勒测振仪同时进行动力学响应测量,结果显示提出的视觉方法与激光多普勒测振仪对悬臂梁结构前五阶模态频率的测量误差不超过0.35%,阻尼比的测量误差不超过14.6%,两者振型的MAC值高于94%,测量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测振法 光流法 运动放大 工作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伊伯带尘埃动力学研究进展
7
作者 杨堃 贾晓宇 +1 位作者 李飞 刘晓东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4-404,共11页
回顾了针对柯伊伯带开展的空间探测任务,介绍了柯伊伯带尘埃的2类形成机理和3类破坏机理。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前人在柯伊伯带尘埃动力学建模方面所做的工作,探讨了柯伊伯带尘埃表现出的族群迁移机制,以及柯伊伯带尘埃对于内太阳系行星际... 回顾了针对柯伊伯带开展的空间探测任务,介绍了柯伊伯带尘埃的2类形成机理和3类破坏机理。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前人在柯伊伯带尘埃动力学建模方面所做的工作,探讨了柯伊伯带尘埃表现出的族群迁移机制,以及柯伊伯带尘埃对于内太阳系行星际尘埃的贡献。研究有助于理解太阳系边际与星际空间的尘埃环境,从空间环境安全角度为太阳系边际探测任务的轨道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埃动力学 柯伊伯带 太阳系边际探测 尘埃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相机运动补偿的视觉模态测试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振宇 王路倩 王兴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6-985,共10页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结构模态测试方法因其非接触式的特点和全场测量的优势而备受关注,但此类方法对相机运动敏感,通常要求相机固定以保证测量精度。本文提出一种考虑相机运动补偿的视觉模态测试方法,采用基于特征匹配的单应变换对原抖动...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结构模态测试方法因其非接触式的特点和全场测量的优势而备受关注,但此类方法对相机运动敏感,通常要求相机固定以保证测量精度。本文提出一种考虑相机运动补偿的视觉模态测试方法,采用基于特征匹配的单应变换对原抖动视频进行校正,补偿相机的六自由度运动以得到稳定视频;在结构表面设置“虚拟视觉传感器”,利用欧拉视角的稠密光流法估计结构的振动响应;通过随机子空间法识别结构的模态参数。为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通过手持智能手机拍摄的方式采集模拟抖动的视频,并开展悬臂梁的单频振动试验和模态辨识试验。将视觉模态测试结果与扫描式激光多普勒测振仪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前五阶模态频率和阻尼比的平均误差分别低于0.4%和11.5%,模态振型的MAC矩阵对角值高于98%。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有效地消除了相机运动的干扰,并获得了良好的结构模态参数估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测试 相机运动 光流法 随机子空间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矩形装配式地铁车站纵向等效抗弯刚度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黄林冲 蒋凯 +3 位作者 梁禹 张燕丽 丁泽 杜风华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54-1566,共13页
类矩形装配式地铁车站纵向等效抗弯刚度是衡量其力学行为的重要参数,对于构件结构设计、抗弯承载能力验算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分析地铁车站纵向抗弯性能及其影响因素,根据等效连续梁的转角计算公式,得出了纵向等效抗弯刚度(EI)eq及纵向... 类矩形装配式地铁车站纵向等效抗弯刚度是衡量其力学行为的重要参数,对于构件结构设计、抗弯承载能力验算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分析地铁车站纵向抗弯性能及其影响因素,根据等效连续梁的转角计算公式,得出了纵向等效抗弯刚度(EI)eq及纵向等效抗弯刚度有效率η的隐式表达式。通过截面参数分析,探讨了构件长度对中性轴距离c值、等效抗弯刚度有效率η值、截面最大应力的影响;研究了上下圆弧块厚度、曲率半径、圆心角及半短轴长b值对装配式构件截面上的最大应力的影响规律;为了反映装配式车站环缝实际作用范围,引入了环缝影响系数λ,拓展了类矩形装配式衬砌纵向等效连续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构件长度下截面应力分布状态及η值保持不变,且弯矩方向对其影响较小。在弯矩不变的前提下截面最大应力受半短轴长b值影响较大。当顶板块厚度t1处于0.6~2 m范围时,截面最大拉应力随半短轴长b增加而降低6.8%~9.3%;当底板块厚度t3处于0.6~2 m范围时,随着半短轴长b增加,截面最大压应力降低62.5%~63.6%。随着λ由0增加到1,纵向等效抗弯刚度有效率η由1降低到0.05%且变化趋势逐渐降低,与纵向等效连续化模型计算结论一致。本文研究结论对于装配式地铁车站预制构件结构设计及抗弯承载能力验算可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矩形装配式地铁车站 纵向等效连续化模型 中性轴位置 纵向等效抗弯刚度 环缝影响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刚体系统的参数预调节保辛算法
10
作者 吴志刚 徐小明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07,共7页
保辛积分方法在约束哈密顿系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是因为其在长时间仿真中表现出极好的稳定性。然而随着仿真时长增加,保辛格式通常具有较大的相位误差累积。本文提出了一种平面多刚体系统的参数预调节保辛积分方法。通过推导具有待定参... 保辛积分方法在约束哈密顿系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是因为其在长时间仿真中表现出极好的稳定性。然而随着仿真时长增加,保辛格式通常具有较大的相位误差累积。本文提出了一种平面多刚体系统的参数预调节保辛积分方法。通过推导具有待定参数的改进的拉格朗日方程,并将其与已有保辛格式相结合并预先调节相关参数取值,可以大幅降低数值解的相位误差。理论分析与数值结果表明参数预调节保辛积分方法不仅保持了辛结构,而且具有很低的相位误差累积。因此,参数预调节保辛积分方法可应用于长时间仿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刚体系统 笛卡尔坐标 正交投影 保辛算法 高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行器非线性振动试验与模型修正研究进展
11
作者 王兴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9-699,共31页
面向质量更轻、承载能力更强,柔性变形更大的先进飞行器,首先对其地面振动试验及使役过程中观察到的非线性振动现象进行梳理,归纳出两类典型的非线性结构模型−局部非线性结构和分布式非线性结构,对其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随后,从频响函... 面向质量更轻、承载能力更强,柔性变形更大的先进飞行器,首先对其地面振动试验及使役过程中观察到的非线性振动现象进行梳理,归纳出两类典型的非线性结构模型−局部非线性结构和分布式非线性结构,对其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随后,从频响函数试验、纯模态试验、自由衰减试验等技术路径总结了非线性振动试验方法的研究进展.最后,根据两类非线性结构动力学方程的特点分别归纳了与之相适应的有限元模型修正流程及关键辨识方法,展望了发展趋势并给出研究建议.有望为未来飞行器非线性振动试验与精准建模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器结构 非线性振动 振动试验 模型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星不规则卫星区域内的尘埃轨道动力学演化特性
12
作者 叶安琪 蔡梓哲 +1 位作者 陈正涵 刘晓东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9,共10页
木星的不规则卫星在行星际流星体的撞击下,表面会喷发出大量的尘埃粒子。考虑多种摄动力并存的复杂木星系空间环境,采用解析法和数值仿真法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起源于木星系不规则卫星的尘埃粒子在木星不规则卫星区域的轨道动力学演化... 木星的不规则卫星在行星际流星体的撞击下,表面会喷发出大量的尘埃粒子。考虑多种摄动力并存的复杂木星系空间环境,采用解析法和数值仿真法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起源于木星系不规则卫星的尘埃粒子在木星不规则卫星区域的轨道动力学演化特性。通过对描述尘埃长期运动演化的轨道平均模型中有效哈密顿守恒量及相图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源于顺行卫星的尘埃更多分布在远离太阳的一侧,而源于逆行卫星的尘埃则更多分布在朝向太阳的一侧。对尘埃演化的长期数值仿真可以发现,源于顺行卫星的尘埃轨道比逆行卫星的尘埃轨道更为稳定,并且较大的尘埃颗粒的轨道稳定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动力学 深空探测 不规则卫星 木星探测 尘埃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黏聚力弱化边界面模型的深部洞室响应分析
13
作者 梁基冠 黄林冲 +1 位作者 马建军 杨宏伟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96-2405,共10页
在原位地应力和开挖卸载作用下,深部洞室围岩呈现硬化-软化响应,这一特性对洞室力学响应评估和支护结构设计有着重要影响。为研究开挖后深部围岩的硬化-软化响应,基于边界面理论框架,引入黏聚力弱化机制,结合改进的Rowe应力-剪胀规律,... 在原位地应力和开挖卸载作用下,深部洞室围岩呈现硬化-软化响应,这一特性对洞室力学响应评估和支护结构设计有着重要影响。为研究开挖后深部围岩的硬化-软化响应,基于边界面理论框架,引入黏聚力弱化机制,结合改进的Rowe应力-剪胀规律,构建了深部围岩黏聚力弱化边界面模型,将常见的屈服面-峰值强度面-残余强度面简化为初始(峰值)边界面-残余边界面,避免了屈服面参数测量误差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在该本构模型增量化应力-应变关系的基础上,引入Hencky应变以评估洞室大变形工况,并引入辅助变量完成坐标转换,推导了描述深部圆形洞室周围应力场分布的常微分方程组。进一步地,结合深部圆形洞室的地应力环境等边界条件,对常微分方程组进行求解,获得所研究工况下的深部洞室应力分布,并将所得结果与现有解答进行对比校验。随后,分别讨论了相同支护力与不同地应力组合,以及相同地应力与不同支护应力组合等工况下的洞室应力分布。此外,基于所得深部洞室应力分布解答,计算围岩特征曲线并与相关文献进行对比,并讨论残余黏聚力取值对围岩特征曲线的影响。相关结果表明:黏聚力弱化边界面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岩石试样的硬化-软化力学行为。采用黏聚力弱化边界面模型可以有效描述深部洞室周围的应力分布,并能为支护设计提供参考。所得的围岩特征曲线能有效反映围岩的响应特征,在中段同支护力下预测的变形值比经典解答略大,残余黏聚力取值对围岩特征曲线影响较大。本文相关结论可为深部洞室支护理论构建、施工方法研发和保障深部洞室安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洞室 黏聚力 弱化 边界面理论 响应 围岩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湍流普朗特数模型对水平圆管内sCO_(2)传热预测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谢雄州 叶道铭 +1 位作者 黄俊辉 王建勇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39-1548,1584,共11页
基于SST k-ω湍流模型系统探究了典型湍流普朗特数模型对水平圆管内超临界二氧化碳传热数值模拟的影响,并通过与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不同湍流普朗特数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在弱浮升力效应下,定常湍流普朗特数(Prt=0.85)模型具有较... 基于SST k-ω湍流模型系统探究了典型湍流普朗特数模型对水平圆管内超临界二氧化碳传热数值模拟的影响,并通过与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不同湍流普朗特数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在弱浮升力效应下,定常湍流普朗特数(Prt=0.85)模型具有较可靠的预测能力,预测的壁温最大偏差小于5 K;但在强浮升力效应下,Prt=0.85时计算出现较大偏差,而引入的现有典型变湍流普朗特数修正模型改善效果不佳。经深层次分析发现,湍流普朗特数模型对超临界二氧化碳流动传热边界层的影响显著,从而决定湍流传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水平圆管传热 湍流普朗特数 浮升力效应 传热预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壁局部粗糙对水平超临界二氧化碳湍流传热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建勇 杨军 雷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9214-9223,共10页
为改善水平管内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O_(2))湍流传热,该文对管壁引入简易的均匀砂粗糙,并基于水平超临界流动传热特征,创新性地提出上壁面(传热恶化)附近特定区域粗糙化方案。模拟计算中,采用k-ωSST湍流模... 为改善水平管内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O_(2))湍流传热,该文对管壁引入简易的均匀砂粗糙,并基于水平超临界流动传热特征,创新性地提出上壁面(传热恶化)附近特定区域粗糙化方案。模拟计算中,采用k-ωSST湍流模型并对其关于粗糙管流传热预测进行了验证以展示其可靠性,而后对管径d=4.57mm水平管道内S-CO_(2)的流动传热展开探究,并讨论局部粗糙化范围以及关键因素浮升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管道上壁面特定区域粗糙化能显著降低上壁面温度,增强该区域S-CO_(2)传热性能,继而有效改善周向传热均匀性。低热流密度时,管壁粗糙面积在湍动能整体水平较低的加热管流前半部分影响较为明显;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加,浮升力效应增强,上壁面附近高温区域逐渐扩大,而不同工况条件下使粗糙范围集中于此高温区域能够获得兼顾水平S-CO_(2)传热效率与附加流动阻力更优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水平圆管 砂粗糙 局部粗糙 浮升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直径盾构隧道超近距离侧穿桥桩变形分析及控制措施 被引量:4
16
作者 梁禹 范晓锋 +1 位作者 尹义豪 常勇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1-96,共6页
以一座高速铁路大直径盾构隧道超近距离侧穿海湾大桥匝道桥桥桩工程为依托,建立考虑开挖面支护力、盾壳摩擦力、同步注浆参数、千斤顶推力等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盾构施工的精细化数值模型,分析了采用全方位高压喷射(Metro Jet System,MJS)... 以一座高速铁路大直径盾构隧道超近距离侧穿海湾大桥匝道桥桥桩工程为依托,建立考虑开挖面支护力、盾壳摩擦力、同步注浆参数、千斤顶推力等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盾构施工的精细化数值模型,分析了采用全方位高压喷射(Metro Jet System,MJS)工法加固前后桥桩及地表变形。结果表明:桥桩变形与上述因素以及隧道与桩的相对位置密切相关;盾构掘进会引起桥桩产生朝向隧道外侧及沿隧道开挖方向的水平变形;桥桩的存在使地表竖向变形曲线从对称变为不对称,且对邻近土体的竖向变形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采用MJS工法对土体进行倒L形加固后,由于竖向加固区对桥桩的保护作用和对桩周土体进一步的抑制作用,以及横向加固区对隧道与上覆土的阻隔作用,桥桩和地表变形均得到明显控制。桥桩和地表变形模拟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数值模拟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大直径盾构 侧穿桥桩 MJS工法 掘进参数 数值模拟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大型土石坝坝脚挡墙变形机理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邹振 梁禹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7-120,共4页
常见土石坝坝脚挡墙变形破坏机理主要有地基承载力不足、地基不均匀沉降、温度效应或自身抗滑(倾)稳定性不足等。某项目土石坝坝脚棱体排水改为挡墙后,挡墙变形特征与常见起因均不相符,变形仅在挡墙伸缩缝处可见,伸缩缝呈张开、闭合或... 常见土石坝坝脚挡墙变形破坏机理主要有地基承载力不足、地基不均匀沉降、温度效应或自身抗滑(倾)稳定性不足等。某项目土石坝坝脚棱体排水改为挡墙后,挡墙变形特征与常见起因均不相符,变形仅在挡墙伸缩缝处可见,伸缩缝呈张开、闭合或错位等变化。研究发现,伸缩缝变形是因坝体固结沉降导致挡墙产生水平位移,并与相邻挡墙间形成水平位移差有关,位移差越大变形越严重;同时挡墙水平位移大小与坝截面高度、坝基所处水文地质条件等相关。土石坝下游棱体排水改为重力式挡墙后,除按规范要求设计计算外,还应计算挡墙间水平位移差,并考虑挡墙位移、排水不畅对坝体下游排水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对正确分析坝脚挡墙变形机制和挡墙抗滑设计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棱体排水 坝脚挡墙 伸缩缝变形 固结沉降 水平位移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剪胀关系比较与岩石应力-剪胀关系研究
18
作者 梁基冠 黄林冲 +1 位作者 马建军 陈万祥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656-664,共9页
为研究典型应力-剪胀关系对常见岩土材料力学响应的预测效果,构建适合岩石材料的应力-剪胀关系,提升本构模型的准确性,本文结合试验数据对典型应力-剪胀关系展开对比分析,并构建适用于岩石的应力剪胀关系模型.首先,基于热动力学框架和... 为研究典型应力-剪胀关系对常见岩土材料力学响应的预测效果,构建适合岩石材料的应力-剪胀关系,提升本构模型的准确性,本文结合试验数据对典型应力-剪胀关系展开对比分析,并构建适用于岩石的应力剪胀关系模型.首先,基于热动力学框架和能量守恒方程,梳理出3种典型的应力-剪胀关系模型,并将多种岩土材料的应力-剪胀数据与典型应力-剪胀关系进行对比;随后,以Rowe剪胀关系模型为基本框架,考虑多种因素影响,提出适用于岩石的改进Rowe应力-剪胀关系模型,分析了其对试验数据的拟合效果,并对比所提模型和变剪胀角模型对加载过程剪胀角演化的模拟效果;最后,将修正Rowe剪胀关系与修正剑桥模型耦合,与经典的修正剑桥模型的模拟结果和试验数据进行对比校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黏聚力的影响,基于纯摩擦假设推导的经典应力-剪胀关系无法准确描述含黏聚力岩土材料的应力-剪胀响应;修正Rowe剪胀关系模型可以有效反映岩石的应力-剪胀响应,并能模拟数据中的“回旋勾”现象;本文提出的应力-剪胀关系模型不仅形式简洁,且参数数量较变剪胀角模型少;应用所提修正Rowe剪胀关系模型可以提升本构模型在变形预测方面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剪胀关系 岩石 黏聚力 剪胀角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时间片划分的异构星座网络拓扑优化方法
19
作者 王继河 张咏淇 +1 位作者 刘怀宇 张锦绣 《宇航学报》 2025年第7期1306-1320,共15页
为解决高动态条件下异构星座网络拓扑优化难题,不同于传统的基于定长时间片划分的网络拓扑优化方法,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时间片划分的异构星座网络拓扑优化方法。其核心是自适应时间片划分策略,即依据星间拓扑高速变化特性,寻找给定最小... 为解决高动态条件下异构星座网络拓扑优化难题,不同于传统的基于定长时间片划分的网络拓扑优化方法,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时间片划分的异构星座网络拓扑优化方法。其核心是自适应时间片划分策略,即依据星间拓扑高速变化特性,寻找给定最小单元时间片分割下的各时间片内拓扑连接的“最大公约连接矩阵”,合并最小时间片单元,实现时间片长度的自适应变化,避免了过多的时间片划分,并提高了网络拓扑连接的稳定性。数值仿真结果表明,针对典型的异构星座网络拓扑优化场景,所提方法所需优化计算量更少,星间可视性约束条件满足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构星座 拓扑优化 自适应时间片 最大公约连接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