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波潮型河口泥沙输运研究——以粤西漠阳江河口为例
1
作者 黄恩茂 张涛 +3 位作者 刘德政 朱志远 梁曜 贾良文 《海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39,共14页
泥沙输运是河口海岸研究的基础问题,对河口地貌演变、生态环境和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以漠阳江河口为例,基于船载和坐底三角架实测的海流、波浪和含沙量数据,分析漠阳江河口定点剖面上悬沙的沿岸和垂岸的输运趋... 泥沙输运是河口海岸研究的基础问题,对河口地貌演变、生态环境和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以漠阳江河口为例,基于船载和坐底三角架实测的海流、波浪和含沙量数据,分析漠阳江河口定点剖面上悬沙的沿岸和垂岸的输运趋势并计算泥沙输运通量,探讨波潮型河口的泥沙输移机制与运移规律,主要发现包括:(1)洪季口门处受径流作用主控,输沙量随着流量的增大而增大,沿岸输沙与垂岸输沙在流量最大的小潮期间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11.9 g/(m2·s)和269.5 g/(m2·s);洪季拦门沙处则受波浪与潮流共同控制,沿岸输沙在大小潮期间皆为沿岸向西输运,垂岸输沙在大潮期间由落潮流主导离岸输沙4.0 g/(m2·s),小潮期间由波浪主导向岸输沙19.0 g/(m2·s)。(2)枯季拦门沙处受潮流和波浪主控,垂岸输沙以落潮流携沙向海输运为主,而沿岸输沙受波浪动力控制,在波生沿岸流作用下沿岸向东输沙;枯季拦门沙东侧同样受潮流和波浪主控,垂岸输沙在大潮期间为涨潮流主导携沙向岸输运,之后随着潮动力减弱转为离岸输运,沿岸输沙受波生沿岸流的影响沿岸向东输运。(3)洪季观测期间口门处向海输运显著,垂向上各水层流向一致;小潮期间出现水层流向分化,表层向海输运,底层向陆输运;拦门沙处大小潮时段垂向上各水层流向较为一致,但潮平均后大潮各水层向海输运,小潮各水层向岸输运,小潮期间受波浪作用明显,向岸输运占比达到79%。(4)漠阳江河口口门处在下泄径流与落潮流影响下以向海输沙为主,而口门外拦门沙处影响泥沙输运的最主要因素是潮流的向海输沙和波浪的沿岸输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漠阳江河口 沿岸输沙 垂岸输沙 波浪和潮流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感潮河段潮波传播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黄竞争 张先毅 +3 位作者 吴峥 刘锋 蔡华阳 杨清书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35,共11页
径潮相互作用是感潮河段水动力变化的典型特征,受其影响潮波传播具有明显的洪枯季及沿程变化。本文基于长江感潮河段天生港、江阴、镇江、南京、马鞍山及芜湖6个潮位站2002-2014年连续高低潮位资料及大通站月均流量数据,统计分析长江感... 径潮相互作用是感潮河段水动力变化的典型特征,受其影响潮波传播具有明显的洪枯季及沿程变化。本文基于长江感潮河段天生港、江阴、镇江、南京、马鞍山及芜湖6个潮位站2002-2014年连续高低潮位资料及大通站月均流量数据,统计分析长江感潮河段潮波振幅衰减率、潮波传播速度及余水位坡度等传播特征值的洪枯季及沿程变化特征,并探讨这些潮波传播特征的变化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潮波传播特征的洪枯季差异自上游至下游逐渐减小,其分界点位于天生港与江阴之间(其中,天生港和江阴站的多年平均洪枯季潮差差值约为0.01 m和-0.04 m);径流动力对潮波衰减的影响主要位于江阴以上河段,江阴以下河段主要受潮汐动力控制;径流驱动下余水位坡度引起的余水位及水深增加,导致潮波传播的有效摩擦减小,当流量超过某个阈值时潮波振幅衰减反而减弱,特别是上游马鞍山-芜湖段最为明显,统计结果表明该河段流量阈值约为33000 m3/s。本文分析结果作为前人研究的重要补充,可为长江河口感潮河段径潮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及河口治理等提供基础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河口 感潮河段 径流 潮波衰减 余水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