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地雷达对天体熔岩管探测技术类比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徐懿 陈锐 +5 位作者 黄汉钧 孟新栋 陈一平 张领 张骏 肖龙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5-373,共9页
熔岩管是建立地外天体基地首选地之一。为验证探地雷达对地外天体熔岩管探测的可行性,使用400MHz探地雷达对海南海口石山火山群中的七十二洞和卧龙洞进行熔岩管探测技术类比研究。结果显示:管道上壁距离地面小于等于2m时,雷达可清晰显... 熔岩管是建立地外天体基地首选地之一。为验证探地雷达对地外天体熔岩管探测的可行性,使用400MHz探地雷达对海南海口石山火山群中的七十二洞和卧龙洞进行熔岩管探测技术类比研究。结果显示:管道上壁距离地面小于等于2m时,雷达可清晰显示上界面;当熔岩管上、下界面高度小于3m时,雷达图可观察到上、下分界面所在位置。使用遗传算法进行雷达数据反演,获得管壁介电常数,并与深度法和样品测量结果对比验证了该反演算法的可靠性。通过分析发现,样品孔隙度与介电常数存在关联性。探地雷达可有效测量地下熔岩管的内部空间信息,并用于未来月球基地建设的准备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岩管 探地雷达 月球 就位探测 类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装备协同的县(区)级实景三维生产关键技术
2
作者 陈举平 陈一平 +2 位作者 丁建勋 张鹏飞 董风彬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5-181,共7页
针对复杂环境下实景三维数据采集生产采用单一平台、单一传感器无法满足复杂场景测得全、测得准及测得快的要求,本文提出了多装备协同的实景三维数据获取、处理、质量管控的关键技术,并通过珠海市金湾区实景三维生产项目进行了验证。结... 针对复杂环境下实景三维数据采集生产采用单一平台、单一传感器无法满足复杂场景测得全、测得准及测得快的要求,本文提出了多装备协同的实景三维数据获取、处理、质量管控的关键技术,并通过珠海市金湾区实景三维生产项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解决复杂环境下实景三维数据生产的技术难题,且数据模型质量高、成果种类丰富、获取效率高、质量可控,具有示范效应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景三维 倾斜摄影 激光雷达 融合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三号和Sentinel-1/2融合监测锡亚琴冰川厚度变化研究
3
作者 张瑞宇 蒋弥 +2 位作者 李刚 钟敏 程晓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2-812,共11页
冰层厚度变化是评估冰川物质平衡的重要环节,利用表面平行流假设并结合升降轨SAR数据集估算冰厚变化的方法近年来被视为研究热点.然而,这类方法往往需要通过正则化手段抑制观测不足引发的解算不确定性,而传统二范数的解算策略也易受到... 冰层厚度变化是评估冰川物质平衡的重要环节,利用表面平行流假设并结合升降轨SAR数据集估算冰厚变化的方法近年来被视为研究热点.然而,这类方法往往需要通过正则化手段抑制观测不足引发的解算不确定性,而传统二范数的解算策略也易受到观测粗差引起的误差传播.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以锡亚琴冰川为例,提出结合Sentinel-1/2和高分三号数据估算偏移量,通过联合解算偏移量和迭代重加权最小二乘得到冰川三维流速和冰层厚度变化.通过多源数据增加观测量的思想取代正则化,消除正则化因子主观性对结果的影响.在表面平行流假设的条件下监测显示2018年7—9月锡亚琴冰川非表面平行流速约为-0.018 m·d^(-1),冰川主要表现为消融.与仅利用Sentinel-1升降轨道数据的解算结果相比,结合Sentinel-2和高分三号数据显著提高了三维流速的估计精度.在东西、北南和垂直方向上,精度分别提升了51%、30%和31%.研究结果表明多影像联合解算有助于提高冰川厚度变化精度,而我国高分三号卫星数据的应用显著提升了三维流速的解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厚度变化 高分三号 Sentinel-1/2 偏移量跟踪 抗差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我国光纤骨干网络的相对论重力测量模拟
4
作者 安树伟 冯伟 +3 位作者 穆庆禄 杨萌 王长青 钟敏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1-443,共13页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时频传递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原子钟测量精度的不断提高,基于相对论原理的重力测量正逐步从理论研究走向实际应用.本文综合考虑国内外多家机构的光学原子钟精度水平,开展基于我国光纤骨干网络的相对论重力测量模拟实验,...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时频传递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原子钟测量精度的不断提高,基于相对论原理的重力测量正逐步从理论研究走向实际应用.本文综合考虑国内外多家机构的光学原子钟精度水平,开展基于我国光纤骨干网络的相对论重力测量模拟实验,同时讨论了潮汐作用以及单、双向时频传递方式下的多链路观测对其精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40)Ca^(+)光钟和我国光纤链路,采用相对论重力测量的方法,有望实现精度为8.1mm的上千公里海拔高程传递.本文引入间接平差原理,建立基于相对论重力测量的光纤网间接平差函数模型.当采用单向时频传递方式时,经光纤网间接平差前后,11个站点高程测定的总体精度从21.0 mm提高至9.0mm.当采用双向时频传递方式时,光纤网间接平差前,11个站点的高程测定总体精度为11.5mm,相对于采用单向时频传递方式提高约45%;经光纤网间接平差后进一步提升至8.9mm,与采用单向时频传递方式的精度相当.本文的研究基于真实的光钟以及光纤链路稳定度指标,为后续开展基于我国光纤骨干网络的相对论重力测量实验提供一定参考,为建立与维护我国毫米级高程基准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相对论 重力测量 高程基准 光纤时频传递 光纤网间接平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NSS位移时序中粗差与阶跃的自动化改正算法
5
作者 吴浩 钟敏 +1 位作者 沈迎春 田嘉翔 《导航定位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29,共11页
针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位移时序中由于存在粗差和阶跃,导致很难准确提取地壳形变信号,而现有研究阶跃改正往往依赖于先验信息,须人工检验,不利于高精度与自动化处理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和抗泄漏最小二乘... 针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位移时序中由于存在粗差和阶跃,导致很难准确提取地壳形变信号,而现有研究阶跃改正往往依赖于先验信息,须人工检验,不利于高精度与自动化处理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和抗泄漏最小二乘谱分析(ALLSSA)算法的自动化改正方法:利用LSTM学习GNSS位移时序复杂特征,实现抗阶跃干扰的粗差精准检测与去除;然后通过ALLSSA算法识别并改正位移时序中的阶跃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应用于多个GNSS位移时序粗差和阶跃问题的改正,与轨道与永久阵列中心(SOPAC)经过后处理的位移速率的差异为0.06~0.62 mm/a,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提升19.2%,证明该方法不仅可提高GNSS位移时序的观测精度,还可减少人工干预,能够为高精度GNSS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位移时序 粗差探测 阶跃探测 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 抗泄漏最小二乘谱分析(ALLSSA)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地海冰快速变化及机制研究进展和挑战
6
作者 刘骥平 王绍银 +8 位作者 宋米荣 徐世明 杨清华 雷瑞波 李熙晨 丁明虎 程晓 许晓琪 林奕辰 《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6-698,共23页
极地海冰在地球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气候环境变化的指示器和放大器。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过去46年间,北极海冰持续减少,而南极海冰则先经历了增加,随后出现了骤减。目前,两极海冰都相继进入新的低值“状态”。极地海冰的变化与... 极地海冰在地球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气候环境变化的指示器和放大器。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过去46年间,北极海冰持续减少,而南极海冰则先经历了增加,随后出现了骤减。目前,两极海冰都相继进入新的低值“状态”。极地海冰的变化与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变暖和气候内部变率有关。在过去40多年中,结合现场观测、卫星遥感反演、再分析资料和数值试验,科学家在极地海冰变化及可能机理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对影响其快速变化的确切驱动因素及其各自的贡献尚不完全清楚。总结了近几十年观测的北极和南极海冰变化特征及未来变化预估,较为系统地从极区大气和海洋相互作用及反馈过程、中高纬度主要气候模态、热带-极地遥相关等方面,阐述了北极和南极海冰快速变化机制的研究进展和挑战,并概述了极地海冰变化对区域和全球气候的可能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地海冰 反馈过程 气候模态 热带-极地遥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2—2022年中国近海海平面收支研究
7
作者 杨元元 钟敏 +2 位作者 王长青 冯伟 姚艳丽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69-2479,共11页
监测中国近海海平面变化并分析其成因,对于更好地理解、预测和应对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多套卫星测高、卫星重力和海洋温盐数据集,研究了近20年中国近海海平面收支.2002—2022年,中国近海海平面显著上升,平均速率为3... 监测中国近海海平面变化并分析其成因,对于更好地理解、预测和应对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多套卫星测高、卫星重力和海洋温盐数据集,研究了近20年中国近海海平面收支.2002—2022年,中国近海海平面显著上升,平均速率为3.82±0.83 mm·a^(-1).其中,东海、南海和黄海海水质量增加是主要原因,贡献了1.40±0.55 mm·a^(-1),而海水比容略微增大,速率为0.84±0.42 mm·a^(-1).中国近海四大海域的海平面收支均存在较大的偏差,渤海、南海海平面收支不平衡,黄海、东海海平面收支平衡.中国近海温盐度数据集的差异显著,是导致其海平面收支不闭合的最主要原因,但是也不能忽略卫星测高和卫星重力观测在近海分辨率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 中国近海 卫星测高 ARGO 海平面收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全张量航空重力梯度数据的区域重力场快速建模方法
8
作者 吴怿昊 罗志才 +2 位作者 汪海洪 何秀凤 杨萌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9-787,共19页
本文研究了基于径向基函数融合航空重力梯度张量数据重建高分辨率区域重力场模型的方法.针对传统勒让德级数展开方法存在求解复杂度高、计算效率低的局限性,以泊松小波基函数为例构建了基函数及其一阶、二阶偏导数快速递推计算的封闭解... 本文研究了基于径向基函数融合航空重力梯度张量数据重建高分辨率区域重力场模型的方法.针对传统勒让德级数展开方法存在求解复杂度高、计算效率低的局限性,以泊松小波基函数为例构建了基函数及其一阶、二阶偏导数快速递推计算的封闭解析表达式,建立了融合全张量重力梯度数据的快速建模方法.以加拿大圣乔治海湾为例,采用全张量航空重力梯度数据恢复了格网分辨率约为0.5 km的陆海统一重力场模型,量化了采用不同重力梯度分量对于建模的贡献,并利用实测地面重力数据检核了采用航空重力梯度恢复的重力场模型.数值分析表明,仅采用单一重力梯度分量建模时,利用垂直分量建模对于重力场重建的贡献较大,且基于垂直分量求解模型的精度较高.此外,相比于仅采用单一重力梯度分量建模的结果,联合多个梯度分量建模能提升重力场模型的精度.较之于已有全球高阶重力场模型和测高重力异常数据,联合航空重力梯度数据求解的局部重力场模型在短波段的精度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重力梯度测量 全张量重力梯度数据 高分辨率重力场建模 泊松小波基函数 快速建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CE-FO重力卫星激光干涉测距原始数据预处理
9
作者 尹恒 朱紫彤 +5 位作者 闫易浩 王长青 钟敏 冯伟 朱炬波 谷德峰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15-1632,共18页
GRACE-FO重力卫星激光干涉测距(LRI)具有以纳米级精度测量双星星间距离变化的能力,在高精度刻画中长空间尺度的地球重力场变化、地表物质迁移与分布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由于原始LRI测量相位中存在的时标误差、相位跳跃和测距系统误差等误... GRACE-FO重力卫星激光干涉测距(LRI)具有以纳米级精度测量双星星间距离变化的能力,在高精度刻画中长空间尺度的地球重力场变化、地表物质迁移与分布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由于原始LRI测量相位中存在的时标误差、相位跳跃和测距系统误差等误差源会直接影响相位转换到测距的精度,进而传播至后续的重力场解算及其科学应用中,因此需要对LRI测量相位进行精细的数据预处理.本文基于GRACE-FO卫星实测数据,深入研究了LRI测量数据特征、原始数据预处理流程以及相应的关键技术,生成了自主研发的激光干涉测距产品(LRI1B SYSU S10).针对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现有相位跳跃处理算法存在不能精确处理相位跳跃的不足,本文验证了相位跳跃模板法与相位跳跃平滑法结合可有效消除不同类型的相位跳跃.研究结果显示,本文LRI1B产品的有偏距离变率在0.1 Hz处的精度可达到1 nm·s^(-1)·Hz^(−1/2),优于JPL的RL04(Release 04)版本产品(5~10 nm·s^(-1)·Hz^(−1/2)),与德国爱因斯坦研究所(AEI)的同类产品相当;基于本文产品反演的大地水准面阶方差在30阶以上优于JPL产品的结果,与AEI结果一致性较好.本文开发的LRI数据预处理方法有效消除了原始测量相位中的各类误差,对未来采用LRI的GRACE类重力卫星任务(如天琴二号)的数据预处理、重力场反演和地表物质迁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FO 激光干涉测距 数据预处理 相位跳跃 重力场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尺度因子算法用于GRACE/GRACE-FO时变重力信号恢复
10
作者 陈威 钟敏 +2 位作者 C.K.Shum 李权国 段淑娟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33-1646,共14页
准确恢复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及其后续任务GRACE-FO(GRACE Follow-On)卫星观测的时变重力信号,对于揭示全球陆地海洋水量交换过程、监测区域水量收支平衡及预测局部旱涝灾害等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尺度因子法... 准确恢复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及其后续任务GRACE-FO(GRACE Follow-On)卫星观测的时变重力信号,对于揭示全球陆地海洋水量交换过程、监测区域水量收支平衡及预测局部旱涝灾害等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尺度因子法作为恢复GRACE/GRACE-FO卫星观测信号中真实陆地水储量变化的一种常用手段,存在以下缺陷:不同水文模型推导出的尺度因子存在较大差异,缺乏一致性;即便在统一滤波处理条件下,传统方法往往未充分考虑GRACE/GRACE-FO数据中“条带”误差和高频信号的影响;滤波强度的选择具有主观性,难以保证恢复结果的最优性与稳定性.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改进的尺度因子算法,主要包括:(1)引入贝叶斯三角帽方法,对多套水文模型加权融合,构建统一的融合后水文数据集,增强尺度因子的鲁棒性;(2)在水文模型滤波过程中考虑“条带”误差和高频信号的影响,提升滤波后信号的保真度;(3)引入评价性指标体系,从DDK1—DDK7滤波范围中确定了DDK4为最佳滤波方案,并基于迭代思想构建了改进尺度因子.改进尺度因子恢复的陆地水储量变化与CSR Mascon、JPL Mascon的结果吻合较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和0.970,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13 mm和3.54 mm.在线性趋势、周年振幅及相位值的时空分布上,改进尺度因子恢复的陆地水储量变化与CSR Mascon、JPL Mascon的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因子 GRACE/GRACE-FO 陆地水储量 贝叶斯三角帽方法(BTC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影像的北极冰水分类方法对比研究
11
作者 孙绍哲 邝慧妍 +2 位作者 叶玉芳 于志同 惠凤鸣 《极地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54,共16页
北极海冰作为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开展极地冰水分类研究可以获取精细的海冰覆盖范围变化,为船舶航行提供关键的冰况信息。本文基于25景北极地区的MODIS近红外波段光学影像,依据海冰和海水在该波段反射率... 北极海冰作为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开展极地冰水分类研究可以获取精细的海冰覆盖范围变化,为船舶航行提供关键的冰况信息。本文基于25景北极地区的MODIS近红外波段光学影像,依据海冰和海水在该波段反射率差异大的特点,利用直方图动态阈值法、迭代阈值法、最大熵阈值法、大津法以及基于大津法的遗传算法5种方法开展冰水分类研究和定量化对比评估。结果表明,对于反射率直方图为双峰分布的影像(影像中无薄冰),5种方法均能得到较为准确的冰水分类结果,总体分类精度均在0.82以上。当反射率直方图为三峰分布时(影像中有薄冰),迭代阈值法、最大熵阈值法和大津法均存在错分现象,总体分类精度均在0.76以下,而直方图动态阈值法和基于大津法的遗传算法能够准确获取冰水分类阈值,其分类结果的总体精度均能达到0.94以上。总体上,迭代阈值法和最大熵阈值法在冰水分类求取阈值上存在明显的高估问题,特别是对于反射率直方图为三峰分布的影像;大津法在面对反射率直方图为双峰或三峰分布的影像时,均能识别出阈值所在的波谷位置,但在分类结果上存在一定偏差;而直方图动态阈值法和基于大津法的遗传算法在基于阈值法的冰水分类方法中具有较强的鲁棒性,更加适用于北极地区不同冰况下的冰水分类研究,其结果可为极区航行以及大尺度海冰观测与数据模拟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影像 冰水分类 近红外波段 直方图动态阈值法 基于大津法的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SAR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探索与改革 被引量:5
12
作者 蒋弥 陈赛楠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78-181,共4页
合成孔径雷达作为及时高效动态监测生态环境的新型手段,在生产实践中已被广泛应用。针对高校教育中雷达专业课程少、学生参与度不高、数据处理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以翻转课堂教育理念为基础,由教师建立相关的课程网站,利用信息时代新途... 合成孔径雷达作为及时高效动态监测生态环境的新型手段,在生产实践中已被广泛应用。针对高校教育中雷达专业课程少、学生参与度不高、数据处理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以翻转课堂教育理念为基础,由教师建立相关的课程网站,利用信息时代新途径改善课程教育模式;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与应用课程的理论知识教育与实际区域案例教学相结合,辅助以Matlab软件进行雷达数据处理,提高学生编程能力,培养创新理念;课程考核方式由传统单一的纸质考试向上机实践操作转变,穿插以小组课题完成度作为最后结业考查;课堂教学之余向学生征集课程内容评价,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化教学,实现普及雷达技术并培养学生地理信息能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生态环境 动态监测 翻转课堂 实践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大地测量技术再探伊朗桑塞菲德2017年M_(W)6.1地震盲断层倾向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成 马张烽 蒋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87-2000,共14页
在盲断层参数未知的情况下,确定断层模型参数是获取震源机制的基础,也是地震风险性分析的首要任务.2017年伊朗桑塞菲德M_(W)6.1地震倾角的确定作为盲断层参数确定的一个宝贵实例,在研究观点上仍存在诸多争议.为更好地解释此次地震断层倾... 在盲断层参数未知的情况下,确定断层模型参数是获取震源机制的基础,也是地震风险性分析的首要任务.2017年伊朗桑塞菲德M_(W)6.1地震倾角的确定作为盲断层参数确定的一个宝贵实例,在研究观点上仍存在诸多争议.为更好地解释此次地震断层倾角,本文先基于弹性半空间模型构建了东北倾和南倾两种备选的单一平面断层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哨兵1号和ALOS-2提供的影像大地测量数据联合解算的二维同震形变揭示了两种不同断层模型的逆冲走滑运动特性以及俯冲带逆冲断层破裂模式.为进一步分析更多断层细节并充分解释断层倾向,本文以二维形变数据为约束采用最小二乘动力学反演和贝叶斯反演分别获取了两种潜在断层的最优断层参数和滑动分布并着重分析了两种方法反演结果的各向异性,结果表明东北倾断层具有较小残差且滑动分布更合理.通过分析主震后重定位的59次余震结果发现余震走向分布以及深度延伸方向与东北倾断层模型更吻合,并且东北倾向断层走向与伊朗东北部已知活动断层基本平行,因此可以作为桑塞菲德地震的发震断层为WNW-ESE走向的进一步佐证.本文研究的断层参数为走向314.67°,倾角41.5°,平均滑动角128.8°,断层特征为东北倾逆冲兼具右旋走滑,滑动分布主要集中在沿走向6~22 km处,最大滑动量为7 km深处的1.09 m,断层破裂并未到达地表,反演矩张量为1.427×10^(18) N·m,相当于M_(W)6.07矩震级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断层 桑塞菲德 同震形变 INSAR 倾向确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海环境低成本RTK接收机多路径效应与平滑伪距单点定位性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彭凌智 燕兴元 +2 位作者 杨萌 冯伟 钟敏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74-679,共6页
低成本RTK接收机抗多路径性能较弱,导致远海环境中的单点定位性能显著下降。综合分析远海环境中载波相位平滑抑径算法对低成本RTK接收机单点定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远海环境中RTK接收机的多路径效应为陆地环境的2~3倍,E5频点的抗多... 低成本RTK接收机抗多路径性能较弱,导致远海环境中的单点定位性能显著下降。综合分析远海环境中载波相位平滑抑径算法对低成本RTK接收机单点定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远海环境中RTK接收机的多路径效应为陆地环境的2~3倍,E5频点的抗多路径性能最强;平滑抑径效果与伪距多路径效应大小有关,采用平滑抑径算法后,RTK接收机SPP定位精度在远海环境提升62%,在陆地环境提升24%;平滑抑径后GPS/Galileo/BDS-3多系统SPP定位精度优于1 m,可满足海上较精细作业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K接收机 伪距单点定位 远海环境 多路径效应 载波相位平滑伪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GWRFR和作物物候信息的玉米产量早期预测 被引量:3
15
作者 裴杰 谭绍锋 +2 位作者 郭韩 刘一博 方华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3-161,共9页
及时并准确地估计作物产量,对保障粮食安全、维护世界粮食供应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此前,已有许多研究者使用机器学习方法对作物产量预估进行研究。然而,结合作物的空间分布、使用局部模型进行分析的研究较少;且诸多研究均以年份为时间尺... 及时并准确地估计作物产量,对保障粮食安全、维护世界粮食供应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此前,已有许多研究者使用机器学习方法对作物产量预估进行研究。然而,结合作物的空间分布、使用局部模型进行分析的研究较少;且诸多研究均以年份为时间尺度进行建模,未能精细到作物生长的各个阶段,无法实现作物产量的早期预测。针对以上问题,该研究结合多源遥感数据,利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以及地理加权随机森林(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andom forest regression,GWRFR)模型对美国县级玉米产量进行建模,探讨全局与局部模型在玉米产量预测方面的性能;并通过将GWRFR模型应用于玉米的各个物候期,获取了玉米产量的最佳提前预测时间。结果表明,GWRFR局部模型的精度(R^(2)=0.87,RMSE=864.21 kg/hm^(2))高于传统的RF全局模型(R^(2)=0.83,RMSE=994.75 kg/hm^(2)),并且能够较好地克服空间数据的非平稳性,即使在全局模型中加入经纬度作为变量,RF模型的预测效果(R^(2)=0.85,RMSE=890.88 kg/hm^(2))仍然低于GWRFR模型。对于玉米产量的预测可以提前至收获前2~3个月,即在乳熟期前后就能得到比较准确的预测结果(R^(2)=0.90,RMSE=748.39 kg/hm^(2))。该研究结果可为大尺度作物产量预估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对区域或全球其他作物的产量预测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 预测 遥感 机器学习 作物物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块尺度水稻农情遥感监测平台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3
16
作者 邹耀鹏 裴杰 +3 位作者 刘一博 方华军 方芷辰 易启亮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3-240,共8页
为解决我国水稻种植过程中由于药肥施用不当和缺乏系统化管理所导致的单产低、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等问题,并针对现有农情系统数据源单一的现状,以多源数据的协同监测为核心,基于WebGIS和Ant Design搭建前端框架,整合多源时空地理数据和分... 为解决我国水稻种植过程中由于药肥施用不当和缺乏系统化管理所导致的单产低、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等问题,并针对现有农情系统数据源单一的现状,以多源数据的协同监测为核心,基于WebGIS和Ant Design搭建前端框架,整合多源时空地理数据和分布式数据存储方法,采用Python、HTML、Javascript+CSS、ArcGIS Server、Mapbox Studio以及PostgreSQL等技术,构建一个前后端分离(F/B Separation)、云端实时更新的田块尺度水稻农情监测平台,以实现水稻生长参数反演、产量预估、田块参数查询、时空数据可视化与统计分析等功能。以江西兴桥镇与井冈山国家农业科技园为试验区,应用该系统的案例分析表明2022年兴桥镇水稻田块分布破碎,且镇内东北区域水稻产量高于西南,水稻田产量介于6750~8250 kg/hm^(2);同时发现试验区内田块水稻的长势与历史药肥施用量存在明显关联,药肥施用策略显著影响田块水稻长势。综上,本平台在多源数据协同作用下,能较好地满足大区域下田块水稻监测所要求的准确性、全面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水稻长势与产量的归因分析,可作为实现田块尺度水稻农情多源精细监测的有效示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遥感 农情监测 多源异构数据 WEB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和激光扫描的离岸海岛高精度实景三维重建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书航 李旺民 +4 位作者 庞尹宁 常兵涛 马德富 李秀龙 张吴明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30,共6页
本文面向离岸海岛实景三维需求与技术挑战,以珠海市庙湾岛为观测对象,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与激光扫描的方式进行离岸海岛的实景三维数据获取。详细介绍了无人机任务规划、地面控制与实景三维数据处理工作,以及基于无参数布料模拟滤波的DE... 本文面向离岸海岛实景三维需求与技术挑战,以珠海市庙湾岛为观测对象,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与激光扫描的方式进行离岸海岛的实景三维数据获取。详细介绍了无人机任务规划、地面控制与实景三维数据处理工作,以及基于无参数布料模拟滤波的DEM生成,最终通过检查点验证了数据的绝对精度。结果表明,获取的正射、倾斜影像总中误差分别为14.72、6.60 cm;点云、DSM、DEM高程中误差分别为3.10、6.20、7.11 cm,满足离岸海岛实景三维展示与调查管理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岸海岛 实景三维 无人机 摄影测量 激光雷达 地面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轻量型移动测量系统的地外熔岩管3D探测与地表验证
18
作者 赵昕 梁福逊 +2 位作者 李健平 陈一平 杨必胜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5-393,共9页
熔岩管广泛存在于地球及地外天体,可为人类未来登陆地外天体提供天然庇护,地外熔岩管探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熔岩管探测存在许多挑战,已有的地球熔岩管探测方案设备不便携、自动化程度和工作效率低,难以用于地外熔岩管探测。针对上述问... 熔岩管广泛存在于地球及地外天体,可为人类未来登陆地外天体提供天然庇护,地外熔岩管探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熔岩管探测存在许多挑战,已有的地球熔岩管探测方案设备不便携、自动化程度和工作效率低,难以用于地外熔岩管探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轻量型移动测量系统的熔岩管3D探测方法,利用穿戴式设备实现高效精细的地图构建和三维形态表达,并通过地球熔岩管探测进行验证。首先利用激光扫描高效获取熔岩管内点云,并基于迭代卡尔曼滤波算法生成熔岩管3D点云实时地图。然后结合地面滤波、管道壁提取、法向量估计等点云智能处理方法,实现熔岩管的三维智能化重建,并作形态学分析。选取海南省海口市的仙人洞及七十二洞作为地外熔岩管的模拟场景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实现了熔岩管3D实时自主测图,生成的点云地图及3D模型相比于已有研究结果更精准、地貌形态细节信息更多,可更好地满足熔岩管的形态分析需求,有望为地外熔岩管探测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岩管 轻量型移动测量系统 激光点云 三维建模 形态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卫星星座对时变重力场反演精度和时空分辨率影响的模拟研究
19
作者 郭丁昊 王长青 +6 位作者 朱紫彤 熊宇昊 杨萌 钟敏 沈云中 陈秋杰 冯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25-2140,共16页
近二十年,GRACE/GRACE-FO实现了对地球时变重力场的连续监测.但受单极轨轨道配置、背景模型误差和载荷精度的限制,其时空分辨率和观测精度不足以探测短时间、小尺度的质量变化信号.以欧空局MAGIC(Mass Change and Geoscience Internatio... 近二十年,GRACE/GRACE-FO实现了对地球时变重力场的连续监测.但受单极轨轨道配置、背景模型误差和载荷精度的限制,其时空分辨率和观测精度不足以探测短时间、小尺度的质量变化信号.以欧空局MAGIC(Mass Change and Geoscience International Constellation)和中山大学“天琴计划”为代表的下一代重力计划将通过多对卫星星座和新一代高精度载荷来提高时变重力场反演精度.考虑到未来多项卫星重力计划和当前GRACE-FO、中国重力卫星同期观测的可能,本文基于动力学方法对双极轨、Bender、极轨+Bender和双Bender四种星座构型进行了闭环仿真模拟,并对其月尺度解和1~3天短周期解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相较于单极轨,双极轨、Bender、极轨+Bender和双Bender四种星座的月尺度时变重力场恢复精度分别提高了30.7%、85.7%、85.9%和89.5%.(2)多对卫星星座能够恢复高空间分辨率的短周期时变重力场解,且在时间序列中能够保留地球物理信号的高频部分.其中双Bender能够恢复40阶的1天解时变重力场,极轨+Bender能够恢复40阶的2天解时变重力场,Bender能够恢复40阶的3天解时变重力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一代重力计划 卫星编队 闭环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工科一体化实验方案设计与应用
20
作者 陈良兵 周辉林 王玉皞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0-154,共5页
围绕新工科人才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目标,针对当前实验课程普遍存在重仿真轻实践、工程应用导向不足、实验方案未能体现复杂工程系统特性等问题,通过建立课程知识点与工程应用之间的强关联关系,凸显工程应用导向,设计包含理论分... 围绕新工科人才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目标,针对当前实验课程普遍存在重仿真轻实践、工程应用导向不足、实验方案未能体现复杂工程系统特性等问题,通过建立课程知识点与工程应用之间的强关联关系,凸显工程应用导向,设计包含理论分析-仿真建模与实验-系统实验验证完整链条的一体化实验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凸显工程迭代进阶的实验方案与模式,以增量形式体现复杂工程系统的优化与实现过程。这种以工程应用为导向的一体化实验方案与模式为实验课提供了工程实践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与建模能力,并形成通用工程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复杂工程问题 一体化实验方案 工程迭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