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域水资源供需系统演化特征识别 被引量:21
1
作者 刘丙军 陈晓宏 +1 位作者 雷洪成 陈文静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1-336,共6页
水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必然导致水资源供需系统中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目标相互制约、相互冲突。在系统识别水资源供需系统协同特征基础上,根据协同学支配原理,分别在水资源供需系统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子系统中设置了序参量... 水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必然导致水资源供需系统中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目标相互制约、相互冲突。在系统识别水资源供需系统协同特征基础上,根据协同学支配原理,分别在水资源供需系统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子系统中设置了序参量,并运用有序度、协调度等概念,构建了一种基于协同学原理的流域水资源供需系统演化特征识别模型,并将此模型运用于东江流域,揭示了该流域不同发展时期水资源供需系统的协同异化特征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剧烈人类活动影响下,2000年左右东江流域水资源供、需关系发生明显转变,水资源供需系统逐渐向无序、混乱状态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供需系统 有序度 协调度 协同异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6~2000年中国地表水资源状况:变化特征、成因及影响 被引量:27
2
作者 张强 孙鹏 +1 位作者 陈喜 陈晓宏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30-1436,共7页
系统搜集了中国590个雨量站和383个水文站1956~2000年长序列月降水量与月径流量资料,及1978~2000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的旱涝受灾与成灾面积、灌区面积、已建水库库容等数据资料,全面分析了地表径流时空演变特征以及农业旱涝灾害的时... 系统搜集了中国590个雨量站和383个水文站1956~2000年长序列月降水量与月径流量资料,及1978~2000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的旱涝受灾与成灾面积、灌区面积、已建水库库容等数据资料,全面分析了地表径流时空演变特征以及农业旱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其原因及可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北方降水减少,其中山东和黄河中游地区的降水量减小最显著。另外,冬季降水增加明显,而春秋季降水减少明显,极易导致春秋旱灾;北方地区降水减少是造成地表径流量减小的主要原因,农业灌溉进一步加剧地表径流量减小,南方径流量的增加主要是由降水量增加引起的;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造成水资源分布不均,进而造成大部分地区农业受旱涝灾害面积呈增加趋势,其中旱灾受灾面积远大于水灾的受灾面积;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灌区、水库等)能提高地区的抗旱能力,但是对洪涝灾害的影响没有旱灾那么明显。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是北方地区在水资源短缺的前提下保证农业生产稳定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径流量 趋势分析 旱涝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6
3
作者 陈洋波 陈俊合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181-185,共5页
首先对国内外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定义进行了归纳,并提出了一个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新的定义;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水资源承载力的三种度量指标,即水量指标、人口指标和社会综合类指标;分析了国内外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水资源... 首先对国内外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定义进行了归纳,并提出了一个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新的定义;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水资源承载力的三种度量指标,即水量指标、人口指标和社会综合类指标;分析了国内外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了评述。对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中的有关问题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能力 评价指标 模糊综合评价 多目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化环境下珠江流域洪水频率变化特征、成因及影响(1951-2010年) 被引量:19
4
作者 顾西辉 张强 +1 位作者 刘剑宇 张正浩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1-670,共10页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珠江流域水文变化,变化前后洪水频率分布显著不同.运用滑动秩和(Mann-Whitney U test)结合Brown-Forsythe、滑动T、有序聚类和Mann-Kendall检验法,并用累积距平曲线法获取年最大流量序列详细信息,综合确定样本最...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珠江流域水文变化,变化前后洪水频率分布显著不同.运用滑动秩和(Mann-Whitney U test)结合Brown-Forsythe、滑动T、有序聚类和Mann-Kendall检验法,并用累积距平曲线法获取年最大流量序列详细信息,综合确定样本最佳变化节点,并对水文变化成因做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整体序列、变化前后序列用线性矩法推求广义极值分布参数以及不同重现期设计流量.结果表明:(1)西江大部以及北江流域最佳变化节点在1991年左右;东江流域最佳变化节点与该流域内3大控制性水库建成时间基本吻合;(2)变化后,西江、北江年最大流量持续增加,洪峰强度增大,尤其是西江干流年最大流量显著增加;东江流域年最大流量显著减小,洪峰强度降低;(3)变化后,西江与北江洪水风险增加,尤其是下游珠三角地区本身受人类活动显著影响,加之西江与北江持续增加的洪水强度,珠三角地区发生洪水的强度及频次加剧,而东江洪水风险减小.此研究对于珠江流域在变化环境下的洪水风险评估与防洪抗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变化 洪水频率 滑动秩和检验 累积距平曲线法 珠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化环境下北江下游年径流量的加权马尔可夫链预测 被引量:22
5
作者 王亚雄 黄淑娴 +4 位作者 刘祖发 林凯荣 卓文珊 刘珍珍 徐珲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54-760,共7页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西北江的水文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北江下游的来水条件发生变化。采用斯波曼检验(Spearman’s rho test)和Mann-kendall法系统地分析了北江下游的年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和变异情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北江...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西北江的水文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北江下游的来水条件发生变化。采用斯波曼检验(Spearman’s rho test)和Mann-kendall法系统地分析了北江下游的年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和变异情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北江下游变化环境下年径流量的加权马尔可夫链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西北江近50年来的大规模联围筑闸、大规模无序采掘河床泥沙等剧烈的人类活动,导致北江下游三水水文站年径流量在1990年左右发生了变异;所建立的加权马尔可夫链预测结果表明,从变异后的序列中统计出来的状态"转移概率"矩阵,能准确地反映出环境变化后年径流量之间的关系,所建立的加权马尔可夫链法预测变化环境下的年径流量是可行的,预测效果也比较好;按文章确定的分级标准,依现有的资料信息推断,环境发生变化后,在未来长期过程中,北江下游出现平水年的机会最大,但年际间的丰枯波动概率也不小。这一结果值得水资源管理部门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环境 北江下游 加权马尔可夫链 年径流量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变级数法在区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66
6
作者 李艳 陈晓宏 张鹏飞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7年第3期50-54,共5页
目前在多目标综合评价方面有层次分析、因子分析、模糊评判等诸多方法,但有些方法对权重的确定主观性较大或计算过程过于复杂。介绍了突变理论用于多准则决策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步骤,该法不需对评价指标赋以权重,它只考虑指标的相对重要性... 目前在多目标综合评价方面有层次分析、因子分析、模糊评判等诸多方法,但有些方法对权重的确定主观性较大或计算过程过于复杂。介绍了突变理论用于多准则决策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步骤,该法不需对评价指标赋以权重,它只考虑指标的相对重要性,避免了直接使用难于确定且主观性较大的“权重”概念,因而显得简易。同时,突变级数是一种多维模糊隶属函数,用它来计算通常模糊数学的多目标评价决策问题,就更适宜和更准确。以广东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为实例,引用相关文献中的数据构建了适用于突变级数法的层次结构指标体系,运用突变理论中的归一公式,计算了广东省生态系统的健康得分,发现健康排名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文章同时使用了加权平均法对指标体系进行计算,通过比较,发现原文献的结果与本文采用的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尤其是健康程度较好和较坏的区域。实例表明,突变级数法较为简便、快捷和可靠,这为解决区域多目标评价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理论 突变级数法 生态系统健康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海小规模溪流水温与气温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董林垚 陈建耀 +1 位作者 付丛生 蒋华波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1-87,共7页
使用最小二乘曲线拟合法、相关分析和互相关分析法,对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滨海水循环综合试验基地监测的2006年8月-2009年6月溪流水温、水位及气温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小规模溪流水温-气温可以用线性模型和logistic模型较好拟合,水温波动... 使用最小二乘曲线拟合法、相关分析和互相关分析法,对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滨海水循环综合试验基地监测的2006年8月-2009年6月溪流水温、水位及气温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小规模溪流水温-气温可以用线性模型和logistic模型较好拟合,水温波动相对气温存在2.0h位相延迟,水温一气温相关程度与水位值呈负相关关系;使用Moflet小波滤波、功率谱分析及小波方差计算等方法对水温与气温的日周期、半日周期及季节性周期成分进行研究,探讨其周期大小以及周期成分能量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溪流水温 气温 相关系数 互相关系数 MORLET小波 功率谱 小波方差 珠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洪水孕灾环境变化及其洪水响应 被引量:10
8
作者 彭涛 陈晓宏 +1 位作者 刘霞 汪丽娜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7-60,共4页
通过分析珠江三角洲最近几十年的气候、下垫面及人类活动资料,揭示了三角洲洪水孕灾环境的深刻变化。主要表现为三角洲气温明显上升,降水变率增大,河系简化,河床普遍下切、变窄,滩涂面积减少,口门延伸,地表不透水面积增大等。结合最近... 通过分析珠江三角洲最近几十年的气候、下垫面及人类活动资料,揭示了三角洲洪水孕灾环境的深刻变化。主要表现为三角洲气温明显上升,降水变率增大,河系简化,河床普遍下切、变窄,滩涂面积减少,口门延伸,地表不透水面积增大等。结合最近几次大洪水的水文情势,综合分析了三角洲洪水对孕灾环境变化的复合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下垫面变化 人类活动 洪水响应 珠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化环境下西江北江枯水流量联合分布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子燊 黄强 刘曾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26,共7页
基于Clayton copula和Kendall分布函数分析广东西江马口站和北江三水站枯水流量的联合分布及其风险概率。根据两站流量之间的时空关联与变异,以1959—2010年西江马口站历年连续7日平均最小流量和对应期间的北江三水站枯水流量为样本,分... 基于Clayton copula和Kendall分布函数分析广东西江马口站和北江三水站枯水流量的联合分布及其风险概率。根据两站流量之间的时空关联与变异,以1959—2010年西江马口站历年连续7日平均最小流量和对应期间的北江三水站枯水流量为样本,分别计算1959—1985年和1986—2010年两个时段(分别称为样本A和样本B)的西江北江枯水流量联合分布的"或"重现期、"且"重现期和二次重现期及其最可能的设计分位数。结果表明:1样本B中马口站的枯水流量设计值小于样本A相应重现期设计值,三水站则显著增大;21985年后西江和北江枯水流量同频率遭遇的可能性较前期明显减小;3二次重现期所对应的累积频率代表了特定设计频率情况下西江和北江枯水流量遭遇的风险率;4由更严谨的二次重现期计算的马口站枯水流量最大可能设计值Q7d,T=20a、Q7d,T=10a和Q7d,T=2a设计值或更适合分别作为西江三角洲供水规划、生态需水和调水压咸设计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水流量联合分布 Clayton COPULA函数 Kendall分布函数 二次重现期 西江 北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夏季降水异常与若干气候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月 张强 +1 位作者 顾西辉 孔冬冬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7-74,共8页
基于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REOF)方法探讨准河流域1961-2010年夏季降水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北大西洋涛动(NAO)、印度洋偶极子(IOD)、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各气候因子不同位相单独以及联合对淮河流域夏... 基于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REOF)方法探讨准河流域1961-2010年夏季降水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北大西洋涛动(NAO)、印度洋偶极子(IOD)、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各气候因子不同位相单独以及联合对淮河流域夏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淮河流域夏季降水与ENSO,PDO,NAO,IOD等气候因子具有较稳定的相关性,其中,PDO和IOD是影响淮河流域夏季降水的关键因子,且PDO与夏季降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各气候因子的冷暖位相单独及联合对淮河流域夏季降水的影响不同,PDO的冷期以及NAO,IOD冷位相使流域北部的夏季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PDO分别联合ENSO,NAO和IOD的冷、暖位相对流域北部地区和淮河上游地区的夏季降水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夏季降水 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环境下华南东江中上游流域筑坝导致的水文变异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杨涛 陈永勤 +3 位作者 陈喜 杨红卫 陈晓宏 江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5-142,共8页
采用可视化分析软件包XmdvTool来评价复杂环境下东江中上游流域(1952-2002)水文变异以克服常规RVA方法的限制,在分离了气候变化对水文变异影响后,结合RVA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华南东江中上游流域由于筑坝等人类活动引起的河流水文变异时空... 采用可视化分析软件包XmdvTool来评价复杂环境下东江中上游流域(1952-2002)水文变异以克服常规RVA方法的限制,在分离了气候变化对水文变异影响后,结合RVA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华南东江中上游流域由于筑坝等人类活动引起的河流水文变异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1952-2002间由筑坝导致的最显著的东江中上游流域水文变异是最小3d流量,低流量持续时间、1月平均流量和7月平均流量等3个IHA因子;(2)在河源和岭下两站水文变异9个IHA因子相关图中,1月和2月平均流量,1月平均流量和最小90d流量相关图中各存在一个较为明显的线性回归趋势,表明上述因子存在较明显的相关关系;(3)东江中上游综合水文变异强度南大至小分别为:河源、龙川和岭下.运用高维水文数据可视化分析技术结合RVA方法可有效用于天然河流水文变异时空变化研究.研究结果对于东江河流生态环境管理、生态恢复和水资源一体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流域水文变异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变异评价 RVA IHA 复杂环境 筑坝影响 气候变化 东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措施对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驱动力贡献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小军 张强 +2 位作者 易小兵 王海丽 孙春敏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3-38,共6页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的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也是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中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的三项主要指标之一,国家也提出了明确的阶段目标。由于影响该指标的因素众多,在提高措施的选择和实施效果方面是...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的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也是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中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的三项主要指标之一,国家也提出了明确的阶段目标。由于影响该指标的因素众多,在提高措施的选择和实施效果方面是各级政府在投资改造和决策中非常关心的问题。通过对广东省2005-2011年度实测基础上的资料进行统计,对影响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相关驱动力措施进行量化分析,采用通径分析法对种植结构调整措施、输配水措施、用水管理措施、灌溉技术措施和田间用水措施五类措施的驱动力贡献权重进行了量度。结果发现各措施贡献主要以非稻面积比和节灌率指标为代表的措施为主,最大两类措施权重占到总贡献的79.11%。该研究从驱动力贡献的角度解构了影响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各因素内在作用机制和传导路径,为更有效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指出了具体实施的重点和方向,对于区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保障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通径分析法 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影响因素的动静态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小军 张强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11,共6页
为定量表征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各影响因素的具体作用,在对广东省2005—2011年样点灌区多年实测数据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将众多影响因素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类,定量分析地形地貌、渠系特征、土壤质地、工程状况、供用水量、耕作面积、水利投... 为定量表征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各影响因素的具体作用,在对广东省2005—2011年样点灌区多年实测数据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将众多影响因素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类,定量分析地形地貌、渠系特征、土壤质地、工程状况、供用水量、耕作面积、水利投资和工程效益等8个因素对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影响程度。分析结果表明,以工程状况、供用水量、耕作面积和水利投资为代表的动态因素对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提高有决定性作用,其中又以节水灌溉面积和完成投资这两个因素对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提高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灌区 影响因素 动静态分析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滩平衡剖面模型中参数意义及相互关系探讨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志强 陈子燊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8-115,共8页
结合Dean、Bodge和Lee提出的海滩平衡剖面模型对后江湾剖面模拟的结果,分析了模型中参数的物理意义,并探讨了模型参数之间的关系。认为模型中的多数参数的物理意义是比较明确的,与实际海滩特征也吻合较好。其中,Dean模型中的m和Bodge模... 结合Dean、Bodge和Lee提出的海滩平衡剖面模型对后江湾剖面模拟的结果,分析了模型中参数的物理意义,并探讨了模型参数之间的关系。认为模型中的多数参数的物理意义是比较明确的,与实际海滩特征也吻合较好。其中,Dean模型中的m和Bodge模型中的K1代表剖面反射性(上凹曲率);Bodge模型中的B和Lee模型中的K2含有特征波要素意义;Dean模型中的A与Lee模型中的Al泥沙特征有关。为这些模型在海岸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方便。但模型中有些参数的物理含义还需进一步研究,参数之间的关系还需要更多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滩平衡剖面 泥沙 波浪 沉速 地形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江枯季径流退水系数与流域特征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葛永学 江涛 +2 位作者 梁楚坚 王秀丽 董向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2-77,共6页
文章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经典退水曲线对西江上游主要站点枯季日平均流量进行研究,所率定的退水系数经验证精度较好,能够反映所在流域的径流特性。通过退水系数与流域面积、下垫面性质、植被覆盖度、多年平均径流深等流域特征关系的分析... 文章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经典退水曲线对西江上游主要站点枯季日平均流量进行研究,所率定的退水系数经验证精度较好,能够反映所在流域的径流特性。通过退水系数与流域面积、下垫面性质、植被覆盖度、多年平均径流深等流域特征关系的分析,发现退水系数值(1)对降雨和蒸散发的变化不敏感,整体上随流域面积和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而减小;(2)随地形高差和下垫面透水性的下降而减小;(3)对喀斯特岩溶地貌尤其敏感,表现为退水系数值较非岩溶地区偏大;(4)随多年平均径流深的增大而增大,二者具有指数函数关系。退水系数与流域特征因子的这些规律,可为无资料流域水文预报提供思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特征 枯季径流 退水系数 无资料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山市咸淡水量计算方法及其利用可行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位帅 陈志和 +1 位作者 何沛英 曾伶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17,共4页
针对中山市日益加剧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和咸淡水利用率低的问题,基于一维河网区盐度模型,计算分析了中山市咸淡水资源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中山市咸淡水资源量较为丰富,年可利用量约54.20×108 m3,其中磨刀门水道与横门水道... 针对中山市日益加剧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和咸淡水利用率低的问题,基于一维河网区盐度模型,计算分析了中山市咸淡水资源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中山市咸淡水资源量较为丰富,年可利用量约54.20×108 m3,其中磨刀门水道与横门水道分别为16.00×108、21.60×108 m3/a,民众镇、南朗镇与板芙镇的咸淡水可利用量分别为14.70×108、10.80×108、6.11×108 m3/a。但咸淡水资源量时空分布较不均匀,且资源利用率较低,仅为4.4%。因此,建议中山市咸淡水可应用到农业灌溉、水产养殖、电厂冷却用水及生活冲厕用水等。研究成果为中山市咸淡水开发利用模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市 咸淡水量 计算方法 利用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鄱阳湖流域径流过程影响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45
17
作者 刘剑宇 张强 +2 位作者 邓晓宇 慈晖 陈晓宏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32-443,共12页
量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文影响及其对流域水资源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采用水文模型和多元回归法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鄱阳湖'五河'径流的影响,并通过与灵敏度分析法对比来进一步验证分析结果 .... 量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文影响及其对流域水资源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采用水文模型和多元回归法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鄱阳湖'五河'径流的影响,并通过与灵敏度分析法对比来进一步验证分析结果 .研究表明,1970-2009年,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鄱阳湖流域径流增加的贡献率分别为73%和27%.气候变化是饶河、信江和赣江径流增加的主导因素,而人类活动是修水径流增加的主要因素,是抚河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另外,不同季节影响径流变化的主导因素又有不同,人类活动为干季(11月到次年2月)径流增加和湿季(4-6月)径流减小的主导因素,其贡献率分别为78.9%和82.7%.本研究可为鄱阳湖流域防洪抗旱及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流域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径流 水文模型 不同时间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文变异下的黄河流域生态流量 被引量:34
18
作者 张强 李剑锋 +1 位作者 陈晓宏 江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4826-4834,共9页
使用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对黄河干流7个水文站月均流量进行水文变异分析,探讨了水文变异成因,在此基础上,确定变异前各月月均流量序列最适概率分布函数,将概率密度最大的月平均流量定义为河道内生态流量。经与Tennant法、最小月... 使用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对黄河干流7个水文站月均流量进行水文变异分析,探讨了水文变异成因,在此基础上,确定变异前各月月均流量序列最适概率分布函数,将概率密度最大的月平均流量定义为河道内生态流量。经与Tennant法、最小月平均流量发和逐月径流法比较,考虑水文变异的河道内生态流量计算方法是可行、合理的。水文变异后,黄河干流7水文站月均流量普遍减少,月均流量满足河道内生态流量的频率降低。研究结果表明,人类活动是黄河生态系统水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在流域生态管理中,确保变异后生态流量满足频率与变异前相当。研究对于理解在当前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干旱半干旱区流域水资源科学管理具有一定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水文变异 T检验 Mann-WhitneyU检验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需水理论与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93
19
作者 崔瑛 张强 +1 位作者 陈晓宏 江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5-480,共16页
生态需水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热点,涉及生态学、水文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本文系统回顾了国内外生态需水的研究进展,较为全面的介绍了生态需水的概念、特征和分类,并在将区域生态需水的定量计算分为河道内和河道外两部分的... 生态需水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热点,涉及生态学、水文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本文系统回顾了国内外生态需水的研究进展,较为全面的介绍了生态需水的概念、特征和分类,并在将区域生态需水的定量计算分为河道内和河道外两部分的基础上,总结并介绍了河道内(包括河流、河口、湖泊)和河道外(包括植被、动物、湿地、城市和回补超采地下水)生态需水的各种计算方法.特别是对国内外河流生态需水计算方法的基本思想、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做了重点介绍,并分析了国内外计算方法存在差异的原因.通过对过去生态需水研究的总结与分析认为,我国研究目标多集中在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以及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和问题严重的干旱、半干旱和季节性干旱的湿润区,且以河流生态系统的需水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但由于起步晚,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成熟,生态需水的概念、内涵和外延均未有统一的定义;同时,在借鉴国外生态需水各种计算方法来进行我国的生态需水研究时,应考虑是否符合我国国情以及气候水文特征,不能机械照搬.再者,笔者认为:①在考虑各种方法联系机制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合理耦合,取长补短,并进一步加强3S等新技术的应用;②加强对水资源虽相对丰沛,但由于水污染严重而存在水质性缺水的湿润地区,如华南珠江流域的生态需水研究等,将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需水 理论与方法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对不同时间尺度干旱事件的响应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41
20
作者 孔冬冬 张强 +2 位作者 顾西辉 王月 李华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7908-7918,共11页
利用标准化降雨蒸散发指数(SPEI)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系统研究了中国不同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植被对不同时间尺度干旱事件的响应特征,并对成因做出探讨。研究表明:(1)全国大部分区域NDVI与SPEI呈显著正相关,表明中国大部分区域... 利用标准化降雨蒸散发指数(SPEI)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系统研究了中国不同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植被对不同时间尺度干旱事件的响应特征,并对成因做出探讨。研究表明:(1)全国大部分区域NDVI与SPEI呈显著正相关,表明中国大部分区域植被生物量变化受干旱时空特征的影响。而沿北纬30度附近的长江流域区域,尤其是长江流域东南部、珠江流域下游等降水相对丰沛区域;黑龙江东北部及长白山地区、四川西部等高寒区域,NDVI与SPEI表现出弱相关性,受干旱影响较小;(2)多年平均水平衡是影响植被对干旱响应的关键因素,土壤水分变化是植被活力与生物量变化的关键影响因子。多年平均日照时数较长的区域,植被变化受干旱影响较大。从对干旱影响敏感性程度来讲,越是水量丰沛的区域,植被受干旱的影响越小,其中,草地对干旱的影响最为敏感,其次为灌木与森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I NDVI 模糊聚类分析 干旱事件 多时间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