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昆虫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
作者 刘建涛 苏志坚 +2 位作者 王方海 李广宏 宋少云 《昆虫天敌》 CSCD 2006年第1期36-43,共8页
昆虫抗菌肽是昆虫先天免疫中起重要的作用的一类免疫效应因子,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抑制肿瘤的生物活性和很好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昆虫抗菌肽的类型、抗菌机理和分子设计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昆虫抗菌肽 抗菌机理 分子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热带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中昆虫群落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桂林 庞虹 周昌清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2-86,共5页
报道了广东省鹤山市南亚热带丘陵四种人工林的昆虫群落特征,在四种昆虫群落中,只有针叶混交林昆虫群落的种-多度曲线符合Fisher的对数级数模型,其他三种昆虫群落的种-多度曲线基本符合Preston的对数正态分布。四种昆虫群落的优势类群较... 报道了广东省鹤山市南亚热带丘陵四种人工林的昆虫群落特征,在四种昆虫群落中,只有针叶混交林昆虫群落的种-多度曲线符合Fisher的对数级数模型,其他三种昆虫群落的种-多度曲线基本符合Preston的对数正态分布。四种昆虫群落的优势类群较为一致,均为鳞翅目Lepidoptera昆虫,且优势科均为螟蛾科Pyraloidae;但各昆虫群落的优势种却明显不同,针叶混交林昆虫群落的优势种十分明显,为松突圆盾蚧Hemiberlesiapitysophila,其优势度指数高达0 1995;纯松林、乡土树种混交林和豆科植物混交林的优势种则分别为湘土苔蛾Eilemahunanica、新角条麦蛾Anarsianovitricornis和李条麦蛾Anarsiapatulella,其优势度指数分别为0.0755、0.0836和0.0690。四种昆虫群落的多样性指数H′、种间相遇几率PIE和均匀度指数J′均比较高,反映出这四种昆虫群落的稳定性均比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热带 人工林 昆虫群落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种群动态模拟方法的一点改进──三化螟种群动态模拟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文庆 古德祥 蒲蛰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81-289,共9页
以Ruesink(1976)的模型为基础,根据昆虫个体一般不同步地进入下一发育阶段的状况,当昆虫各虫态发育到完成该虫态发育所需要的最低年龄级数后,假定各年龄级的昆虫种群均以一定的概率分布函数值进入下一个发育阶段,同时... 以Ruesink(1976)的模型为基础,根据昆虫个体一般不同步地进入下一发育阶段的状况,当昆虫各虫态发育到完成该虫态发育所需要的最低年龄级数后,假定各年龄级的昆虫种群均以一定的概率分布函数值进入下一个发育阶段,同时根据有效积温向前推进。据此,对昆虫种群动态模拟方法作了一点改进。该方法综合了已有的种群模型的优点,因而较Ruesink(1976)和ChiHsin等(1985)提出的方法更真实地反映了昆虫种群动态的变化规律。根据三化螟自然种群生命表的资料,分析和确定逐日存活率、逐日发育率和逐日生殖率,对三化螟种群进行逐日动态模拟和预测,同时引入环境因素对种群的控制作用,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种群动态,经验证,模型基本能够反映田间三化螟的发生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化螟 种群动态 模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对苏云金杆菌抗性的研究进展(Ⅰ): 抗性的特点及其机制 被引量:11
4
作者 余健秀 余榕捷 +2 位作者 庞义 徐建敏 李建华 《昆虫天敌》 CSCD 1997年第4期173-179,共7页
本文详细阐述了昆虫对苏云金杆菌(Bt)产生抗性和这个抗性的特点。通过分析Bt杀虫作用方式,进一步从生化、生理、行为等方面因素探讨了昆虫对Bt产生抗性的机制。
关键词 微生物农药 苏云金杆菌 杀虫晶体蛋白 昆虫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鹤山南亚热带丘陵人工林昆虫资源的研究(Ⅱ)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桂林 庞虹 +2 位作者 周昌清 温瑞贞 陈海东 《昆虫天敌》 CSCD 2005年第3期97-106,共10页
本文根据2001和2002年的调查结果,记述了广东鹤山南亚热带丘陵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中四种人工林的昆虫种类,共计14目161科488种,本文记载3目77科272种。
关键词 南亚热带 退化生态系统 昆虫 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对苏云金杆菌抗性的研究进展(Ⅱ):克服抗性的对策 被引量:7
6
作者 余健秀 余榕捷 +2 位作者 庞义 徐建敏 李建华 《昆虫天敌》 CSCD 1998年第1期38-41,共4页
为克服害虫对Bt产生抗性,本文提出了以下几条有效措施,这些措施包括:Bt制剂的轮换、混合使用及与化学农药并用,筛选和开发具高毒力的新菌株,修饰蛋白基因以改善ICPs的功能,优化组合ICPs,充分利用孢子及其它增效因子。
关键词 苏云金杆菌 杀虫晶体蛋白 昆虫抗性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蝗总科Acridoidea昆虫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贾凤龙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3期72-83,共12页
本文报道了内蒙古蝗虫51属、134种,隶属7个科.将内蒙古划分为3个蝗虫分布区——森林草原区、干湿草原区和荒漠草原区,并对各分布区的蝗虫种类特点及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讨论,从而得出了森林草原区蝗虫应起源于欧洲—西伯利亚区系... 本文报道了内蒙古蝗虫51属、134种,隶属7个科.将内蒙古划分为3个蝗虫分布区——森林草原区、干湿草原区和荒漠草原区,并对各分布区的蝗虫种类特点及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讨论,从而得出了森林草原区蝗虫应起源于欧洲—西伯利亚区系,荒漠草原区蝗虫应起源于中亚细亚区系、干湿草原区蝗虫应属欧洲—西伯利亚区系、中亚细亚区系以及中国—喜马拉雅区系的过渡之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蝗虫 区系 蝗总科 癞蝗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莞莲花山自然保护区昆虫资源的初步研究
8
作者 刘桂林 庞虹 +3 位作者 周昌清 温瑞贞 陈海东 莫震球 《昆虫天敌》 CSCD 2005年第1期1-9,共9页
本文根据2001和2002年的调查结果,记述了广东省东莞莲花山自然保护区的昆虫种类调查结果,共计11目69科193种。
关键词 东莞莲花山 自然保护区 昆虫种类 记述 昆虫资源 广东 调查结果 初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鹤山南亚热带丘陵人工林昆虫资源的研究(Ⅰ)
9
作者 刘桂林 庞虹 +2 位作者 周昌清 温瑞贞 陈海东 《昆虫天敌》 CSCD 2005年第2期49-56,共8页
本文根据2001年和2002年的调查结果,记述了广东鹤山南亚热带丘陵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中四种人工林的昆虫种类,共计14目161科488种,本文记载11目84科216种。
关键词 南亚热带 退化生态系统 昆虫 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蝽科昆虫区系研究
10
作者 陈振耀 《生态科学》 CSCD 1990年第2期149-156,共8页
本文对分布于广东的176种蝽科昆虫的区系结构进行剖析,全属东洋区及与东洋区有关的跨区系种,具有鲜明的东洋区特性,纯属东洋区系种127种,约占72%,连同分布延伸到古北区的偏东洋区系种39种,则共达166种,约占94%,占绝对优势。从各亚科看... 本文对分布于广东的176种蝽科昆虫的区系结构进行剖析,全属东洋区及与东洋区有关的跨区系种,具有鲜明的东洋区特性,纯属东洋区系种127种,约占72%,连同分布延伸到古北区的偏东洋区系种39种,则共达166种,约占94%,占绝对优势。从各亚科看,盾蝽亚科纯属东洋区系种占95%,荔蝽亚科占93%,短喙蝽亚科占75%,蝽亚科占70%,兜蝽亚科占55%,益蝽亚科占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蝽科 东洋区 昆虫区系 区系结构 古北区 澳洲区 华南区 新热带区 北界 东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昆虫评价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研究中一些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6
11
作者 童博 张丹丹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8-94,共7页
利用昆虫进行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研究中存在指示物选取、调查时间选择、取样和结果分析四个关键环节,本文对国内外此类研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和讨论。根据文献资料总结了选取昆虫指示物的标准;不同昆虫类群在选择调查时间的... 利用昆虫进行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研究中存在指示物选取、调查时间选择、取样和结果分析四个关键环节,本文对国内外此类研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和讨论。根据文献资料总结了选取昆虫指示物的标准;不同昆虫类群在选择调查时间的季节上要适当,调查时间长度要能够完整反映所研究昆虫类群的种群数量变动周期;取样时要重视林冠层;在结果分析中,要注意区分人为干扰和自然因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 昆虫 生物多样性 指示性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温湿因子对三种果实蝇种群生殖力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1
12
作者 周昌清 陈海东 林佩卿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1期68-75,共8页
本文研究(a)稳定的温度和相对湿度(25℃,RH75%~95%),不同光周期(L:D=8:18~16:8)的条件和(b)周期性变化的温度、相对湿度和不同光周期下(20~25℃,RH75%~75%,L:D=10:14;... 本文研究(a)稳定的温度和相对湿度(25℃,RH75%~95%),不同光周期(L:D=8:18~16:8)的条件和(b)周期性变化的温度、相对湿度和不同光周期下(20~25℃,RH75%~75%,L:D=10:14;25~32℃,RH75%~95%,L:D=14:10)对瓜实蝇Bactroceracucurbitae南瓜实蝇B.tau和桔小实蝇B.dorsalis种群生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长期光照对三种实蝇的种群增殖稍为有利,短光周期对南瓜实蝇种群的增殖不利。不论是在稳定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不同光周期条件下,或在周期性变化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稳定的光周期条件下,3种实蝇的生殖期长,产卵量大,世代重迭,而桔小实蝇和南瓜实蝇的产卵较集中,在20~25℃周期性变动的条件下,50%Σl_xm_x在成虫开始产卵后6饲左右,瓜实蝇则要130~140d;在25~32℃,桔小实蝇和南瓜实蝇的50%Σl_xm_x为40d,而瓜实蝇要70d,桔小实蝇和南瓜实蝇的种群增殖速度快,种群在短时间内能迅速形成增殖高峰,是典型的r生态对策,瓜实蝇的产卵前期较长,产卵期长,卵几乎均匀分布于产卵过程,属于偏r生态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湿度 瓜实蝇 南瓜实蝇 桔小实蝇 蝇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ELISA方法研究稻田节肢动物的食物关系 被引量:20
13
作者 刘雨芳 张古忍 +1 位作者 古德祥 温瑞贞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52-358,共7页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 ,研究了稻田节肢动物 ,包括 19种捕食性天敌、 4种主要水稻害虫及 1种中性昆虫之间的食物关系。在检测的 19种捕食者中 ,有 15种捕食了白背飞虱 ,11种捕食了褐飞虱。其中食虫沟瘤蛛、拟水狼蛛、八斑...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 ,研究了稻田节肢动物 ,包括 19种捕食性天敌、 4种主要水稻害虫及 1种中性昆虫之间的食物关系。在检测的 19种捕食者中 ,有 15种捕食了白背飞虱 ,11种捕食了褐飞虱。其中食虫沟瘤蛛、拟水狼蛛、八斑鞘蛛、粽管巢蛛、四斑锯螯蛛和拟环纹豹蛛对两种稻飞虱的捕食阳性率较高。有 7种捕食了稻纵卷叶螟幼虫 ,其中粽管巢蛛、褶管巢蛛、拟环纹豹蛛、青翅蚁形隐翅虫和印度细颈步甲的捕食阳性率较高。拟环纹豹蛛、浙江豹蛛和拟水狼蛛对稻蝗若虫有较高的阳性率。 13种捕食者捕食了摇蚊 ,摇蚊作为替代或补充猎物 ,对稻田捕食性节肢动物亚群落的重建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验检测的基础上 ,构建了被检测节肢动物猎物与捕食者间的食物关系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捕食者 节肢动物 食物关系 稻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改装的吸虫器研究稻田节肢动物群落 被引量:49
14
作者 刘雨芳 张古忍 古德祥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水稻 稻田 节肢动物群落 吸虫器 改装 喷雾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纹伊蚊种群生态学研究——Ⅴ.广州地区白纹伊蚊自然种群数量季节消长研究 被引量:25
15
作者 刘复生 周昌清 林佩卿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2期118-122,共5页
1982年4月至1984年7月在广州中山大学校园内调查了竹林和荫蓬两种不同生境内白纹伊蚊卵、幼虫、蛹、成虫的季节消长。结果表明,未成熟期出现在2月上旬至12月中旬,5月末和9月末分别出现主、次两高峰,冬季12月中旬至2月上旬,幼虫仍有少量... 1982年4月至1984年7月在广州中山大学校园内调查了竹林和荫蓬两种不同生境内白纹伊蚊卵、幼虫、蛹、成虫的季节消长。结果表明,未成熟期出现在2月上旬至12月中旬,5月末和9月末分别出现主、次两高峰,冬季12月中旬至2月上旬,幼虫仍有少量可存活过冬,但密度很低。12月下旬至1月末不见蛹,其它季节数量很少。成虫始见于3月下旬4月上旬,5月中、8至10月为取食高峰,12月至3月上旬不见成虫。成虫在秋季10月中、下旬开始产滞育卵,逐渐积累,并越冬。次年3月上旬大量滞育卵孵化。文中讨论了季节消长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探讨了防治策略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种群 季节消长 季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tDNA COⅠ基因的十种长小蠹分子系统进化研究(鞘翅目:长小蠹科)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银竹 余道坚 +3 位作者 张润杰 徐浪 陈志粦 焦懿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7-463,共7页
全世界记录的长小蠹(鞘翅目:长小蠹科)有1500余种,其分类地位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分子基因信息探讨长小蠹科昆虫的分子系统进化关系,测定了中对长小蠹Euplatypus parallelus(Fabricius)、希氏长小蠹E.hintziSchaufuss、散对... 全世界记录的长小蠹(鞘翅目:长小蠹科)有1500余种,其分类地位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分子基因信息探讨长小蠹科昆虫的分子系统进化关系,测定了中对长小蠹Euplatypus parallelus(Fabricius)、希氏长小蠹E.hintziSchaufuss、散对长小蠹E.solutusSchedl、杯长小蠹Dinoplatypus cupulatus Chapuis、小杯长小蠹D.cupulatulusSchedl、芦苇黄截尾长小蠹D.calamusBlandford、五棘长小蠹Diapus quinquespinatusChapuis、锥长小蠹Treptoplatypus solidusWalk、栎长小蠹Platypus quercivorusMurayama和东亚长小蠹P.lewisiBlandford等长小蠹科5属10种mtDNA COⅠ基因部分序列(549bp);采用MEGA3.1分析了序列组成及遗传距离,应用PAUP4.0分别构建了长小蠹NJ,MP和ML等3种分子系统树,同时结合长小蠹的形态分类,探讨10种长小蠹及其所在属的系统进化。结果表明:长小蠹科昆虫在碱基使用频率上有很大的偏向性;长小蠹科与外群小蠹科松瘤小蠹Orthotomicus erosusWollaston之间的遗传距离(0.288~0.338)远大于科内种间距离(0~0.226);Diapus属分化最早,Euplatypus属独成一支,Treptohlatypus,Dinoplatypus和Platypus3属分化为一支。长小蠹科分子系统进化研究结果与Wood(1993)新修订的分类系统基本一致,说明长小蠹科的分类系统更趋于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小蠹科 MTDNA COⅠ 系统进化 遗传距离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ELISA研究稻田节肢类捕食者对稻飞虱的捕食作用 被引量:22
17
作者 张古忍 张文庆 古德祥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71-176,共6页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来研究捕食作用能较准确地评价捕食性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ELISA检测表明,不同种类的捕食性天敌对稻飞虱的捕食作用有较大差别,其中以优势种食虫沟瘤蛛和拟水狼蛛的捕食作用最大,阳性反应率与稻飞虱...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来研究捕食作用能较准确地评价捕食性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ELISA检测表明,不同种类的捕食性天敌对稻飞虱的捕食作用有较大差别,其中以优势种食虫沟瘤蛛和拟水狼蛛的捕食作用最大,阳性反应率与稻飞虱的种群密度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但在稻飞虱密度较低的情况下也表现出较高的阳性反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节肢类捕食者 稻飞虱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的桔小实蝇种群遗传分化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蒙 徐浪 +2 位作者 张润杰 章桂明 余道坚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24-1438,共15页
【目的】推测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在中国的扩散路径和新发生地区的入侵来源。【方法】本研究测序获得来自中国、泰国、日本、老挝、孟加拉国和美国等地31个种群的192头桔小实蝇个体的COI序列(1 496 bp,占COI基因全长97.3%),并... 【目的】推测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在中国的扩散路径和新发生地区的入侵来源。【方法】本研究测序获得来自中国、泰国、日本、老挝、孟加拉国和美国等地31个种群的192头桔小实蝇个体的COI序列(1 496 bp,占COI基因全长97.3%),并以软件Dna SP 5.0,MEGA 6.0和Arlequin 3.5等完成各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以及单倍型分析。【结果】所测31个桔小实蝇种群总体表现出较高水平的核苷酸多样性(0.00663)和高水平的单倍型多样性(0.98069)。以F-统计法度量种群间遗传分化程度,结果显示中国桔小实蝇地理种群间遗传分化较弱,中国种群与泰国、日本、老挝、孟加拉国、美国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不同,中国种群与美国种群及日本种群的遗传分化最大。而Mantel检验发现,中国、泰国、日本、老挝、孟加拉国和美国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与空间距离有关(R=0.670,P<0.0001),中国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不是地理隔离所造成的(R=0.038,P=0.534)。中国种群与泰国、日本、老挝、孟加拉国和美国种群间不存在共享单倍型。根据种群系统发育树,可将中国原发生地区种群划分为西南、东南两大分支。中性检验和错配分析结果均表明桔小实蝇曾存在大规模的扩张。【结论】桔小实蝇以东南地区和西南地区为源头向中国内陆扩散,其中广东、福建、广西和贵州种群为中国内陆种群较为有影响力的源头。根据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单倍型分析,推测新发生地区桔小实蝇的来源,例如安徽合肥桔小实蝇种群主要来源于福建长乐、广东珠海和上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小实蝇 COI基因 种群遗传分化 遗传结构 单倍型 遗传多样性 种群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飞虱卵寄生蜂群落结构和动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毛润乾 古德祥 +1 位作者 张古忍 张文庆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08-412,共5页
报道了广东省四会市大沙镇稻田中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卵期寄生蜂的结构和动态。该群落由缨小蜂科和赤眼蜂科的 6个属、共 19种卵寄生蜂组成。其中 ,稻虱缨小蜂Anagrusnilaparvatae、长管稻虱缨小蜂A .longitubulosus和拟稻虱缨小蜂A... 报道了广东省四会市大沙镇稻田中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卵期寄生蜂的结构和动态。该群落由缨小蜂科和赤眼蜂科的 6个属、共 19种卵寄生蜂组成。其中 ,稻虱缨小蜂Anagrusnilaparvatae、长管稻虱缨小蜂A .longitubulosus和拟稻虱缨小蜂A .paranilaparvatae是群落中的优势种群 ,它们对控制褐飞虱种群卵期的存活率起主要作用。 6个属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相对稳定 ,但不同物种包括优势种类在群落中的地位并不稳定。早、晚稻前期 ,群落的寄生蜂数量与稻田褐飞虱数量正相关 ;中期 ,寄生蜂数量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 ;后期 ,其数量先上升 ,然后急剧下降。水稻生长前、中和后期 ,寄生蜂对褐飞虱卵的平均寄生率分别约为 76 % ,70 %和 5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卵寄生蜂群落 结构 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抗性品种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羧酸酯酶活力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朱麟 古德祥 +2 位作者 张古忍 张文庆 游金平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2期67-71,共5页
:比较了ASD7、IR36、JX89、Mudgo四个抗褐飞虱水稻品种及感性品种TN1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羧酸酯酶活力的影响.两种稻飞虱在各供试的抗性水稻品种上的羧酸酯酶活力均低于在感性品种TN1上的羧酸酯酶活力.在抗性... :比较了ASD7、IR36、JX89、Mudgo四个抗褐飞虱水稻品种及感性品种TN1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羧酸酯酶活力的影响.两种稻飞虱在各供试的抗性水稻品种上的羧酸酯酶活力均低于在感性品种TN1上的羧酸酯酶活力.在抗性水稻品种上,白背飞虱的羧酸酯酶活力只在Mudgo上低于褐飞虱,而在其余3个抗性品种上均较褐飞虱高.结果表明,抗褐飞虱水稻品种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羧酸酯酶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对褐飞虱的抑制作用显然要大于对白背飞虱的抑制作用.供试水稻品种的这种低抑制作用,可能会导致白背飞虱持续取食抗褐飞虱的水稻品种,从而致使其在这类品种种区植内种群数量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白背飞虱 抗褐飞虱水稻品种 羧酸酯酶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