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替代性补偿视角下“吸猫旅游”现象透视
- 1
-
-
作者
郭梓岩
罗秋菊
-
机构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中共成都经开区工委政策研究室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数字会展与文化创意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
-
出处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0-85,共1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舒适地方的生成机制研究:一种文旅实践的逻辑转向”(42471257)资助。
-
文摘
青年群体是未来旅游消费的中坚力量,该群体旅游选择对产品设计有重要参考作用。“吸猫”,一项看似平常的日常休闲活动,已经在当代社会催生出千亿级市场规模的新兴产业,同时也塑造出了城市青年通过“吸猫旅游”进行自我疗愈的社会文化现象。尽管近年来关于特殊兴趣旅游的研究关注逐渐增多,但很少将其置于社会文化的语境中考察,难以解释“吸猫旅游”此类特殊兴趣旅游兴起的社会原因。文章从替代性补偿的视角出发,将“吸猫旅游”置于当代中国高度内卷的社会情境中,运用网络文本数据爬取和半结构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基于关键事件法从“吸猫”旅游者的认知、行为和情感3维度进行群像分析,识别出该现象的形成过程与存在类型,对“吸猫旅游”的受众体验过程与社会文化意义进行了解读。研究发现:1)“吸猫”迷群在认知阶段将猫本体符号化与意象化,进而引导“吸猫旅游”行为;2)“吸猫旅游者”关注符号而非实用性消费、慢旅游和圈层化社交为主要行为体现;3)“吸猫旅游”中的情感补偿是对精神内卷的暂时隔离和逃避;4)该旅游形式具有认知-情感相符性,旅游行为起到替代和补偿情感的桥梁作用。该研究关注到“吸猫旅游”这一新兴现象,从替代补偿性的视角尝试梳理,为未来动物旅游研究方向与青年群体洞察提供参考。
-
关键词
吸猫旅游
城市青年
猴硐猫村
关键事件法
替代性补偿
-
Keywords
cat lover tourism
urban youth
Houtong Cat village
critical incident technique
displacementcompensation
-
分类号
F59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