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诱导系统数据模型在城市指路标志智能布设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敏 黄敏 +1 位作者 钮中铭 李尔达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57-460,共4页
为了实现指路标志系统的智能化管理,以指路标志诱导系统数据模型为基础,提出了基于道路指示等级的指路标志自动布设算法。该算法是以道路交叉口为研究对象,根据指路标志指引信息与路网拓扑的关系,将指路标志指引信息分成连接性标志和方... 为了实现指路标志系统的智能化管理,以指路标志诱导系统数据模型为基础,提出了基于道路指示等级的指路标志自动布设算法。该算法是以道路交叉口为研究对象,根据指路标志指引信息与路网拓扑的关系,将指路标志指引信息分成连接性标志和方向性标志两种,定义了基于道路指示等级的方向性标志选择规则,并设计了生成方向性标志的算法模型。最后以广州大学城为实验区域,实验结果表明诱导系统数据模型可有效支持指路标志的生成及分析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路标志 布设模型 道路交叉口 方向性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T站台行人交通模拟 被引量:1
2
作者 胡继华 高立晓 詹承志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181-2189,共9页
为准确实时评价BRT(bus rapid transit)站台服务水平、探寻行人运动集散规律,提出BRT行人交通模型,包括站台设施模型以及融合宏观网络拓扑路径导航、中观事件决策、微观单步运动三层算法的个体决策与运动模型,并加入闸机与上下车排队算... 为准确实时评价BRT(bus rapid transit)站台服务水平、探寻行人运动集散规律,提出BRT行人交通模型,包括站台设施模型以及融合宏观网络拓扑路径导航、中观事件决策、微观单步运动三层算法的个体决策与运动模型,并加入闸机与上下车排队算法构建出行候乘行为。通过BRT乘客出行模拟实例对模型进行可靠性与实用性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具备模拟不同模式站台、正常行走和紧急疏散等多模式情景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T站台 个体决策与运动 紧急疏散 行人流模拟 站台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声线跟踪法的室内交通噪声动态模拟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锋 蔡铭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27-532,共6页
对碰撞点的有效性判断是传统声线跟踪法的一个重要步骤,在计算复杂的室内空间问题时计算量较大,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了一种与空间剖分相结合的改进的声线跟踪法。将该方法与微观交通流仿真和车辆噪声排放模型进行结合,实现了道路交通噪... 对碰撞点的有效性判断是传统声线跟踪法的一个重要步骤,在计算复杂的室内空间问题时计算量较大,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了一种与空间剖分相结合的改进的声线跟踪法。将该方法与微观交通流仿真和车辆噪声排放模型进行结合,实现了道路交通噪声透过窗户在多连通室内空间传播的动态模拟。最后采用该方法对相同道路和交通流条件下不同建筑朝向的4种布局室内噪声进行动态模拟。分析了室内交通噪声的大小和分布与建筑物布局、窗户的朝向、窗户的形式和面积等因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窗户正对道路的房间比窗户侧对道路的房间噪声高4~6 d B(A),房间内等效声级与窗户面积的对数成正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声线跟踪法 交通噪声 动态模拟 室内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事件触发的直流微电网无差拍预测控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本斐 张荣辉 +2 位作者 冯国栋 Manandhar Ujjal 郭戈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5-485,共11页
针对光伏(Photovoltaic, PV)-电池-超级电容直流微电网系统中光伏发电间歇性造成的功率失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事件触发的无差拍预测控制(Event-triggered deadbeat predictive control, ETDPC)方法,以实现有效的能量管理. ETDPC方法结... 针对光伏(Photovoltaic, PV)-电池-超级电容直流微电网系统中光伏发电间歇性造成的功率失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事件触发的无差拍预测控制(Event-triggered deadbeat predictive control, ETDPC)方法,以实现有效的能量管理. ETDPC方法结合事件触发控制策略和无差拍预测控制策略(Deadbeat predictive control, DPC)的优点,根据微电网的拓扑结构构建状态空间模型,用于设计适用于微电网能量管理的触发条件:当ETDPC的触发条件满足时, ETDPC中无差拍预测控制模块被激活,可以在一个控制周期内产生最优控制信号,实现对于扰动的快速响应,减小母线电压纹波;当系统状态不满足ETDPC中的触发条件时,无差拍预测控制模块被挂起,从而消除非必要运算,以减轻实现能量管理的运算负担.因此,对于电池-超级电容器混合储能系统(Hybrid energy storage system, HESS), ETDPC能够缓解间歇性光伏发电与负荷需求之间的功率失衡,以稳定母线电压.最后,数字仿真和硬件在环(Hardware-in-loop, HIL)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无差拍控制方法,运算负担减小了50.63%,母线电压纹波小于0.73%,验证了ETDPC方法的有效性与性能优势,为直流微电网的能量管理提供了一种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光伏 混合储能系统 事件触发控制 无差拍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高架路沿侧细颗粒物的垂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高雅 王占永 +1 位作者 路庆昌 彭仲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50-657,共8页
以上海市高架路为对象,通过移动设备开展数据采集,建立广义加性模型,对高架路细颗粒物(PM_(2.5))浓度的垂直分布及其与微观尺度下的交通、气象、位置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将原始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结果作为输入变量,提... 以上海市高架路为对象,通过移动设备开展数据采集,建立广义加性模型,对高架路细颗粒物(PM_(2.5))浓度的垂直分布及其与微观尺度下的交通、气象、位置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将原始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结果作为输入变量,提出基于主成分分析法(PCA)的高架路交通污染物浓度垂直变化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PCA-BPNN).结果表明:高度、相对湿度和交通流量对PM_(2.5)浓度垂直变化有着显著影响;PCA-BPNN模型能够较好地处理污染物扩散的非线性问题,消除变量间多重共线性,有效弥补污染物垂直扩散模型在道路微观尺度上预测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高架路 垂直分布 广义加性模型 主成分分析 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公交IC卡数据的乘客出行分类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李军 邓红平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9-114,共6页
为得到体现公交乘客出行时空规律的数据,采用基于出行链方法推导出公共汽车乘客的下车站点;建立了描述单个乘客多天出行的完整数据框架;根据乘客参加不同活动所产生的出行时空特征定义了3类出行:通勤类出行、普通类出行和随机类出行,将... 为得到体现公交乘客出行时空规律的数据,采用基于出行链方法推导出公共汽车乘客的下车站点;建立了描述单个乘客多天出行的完整数据框架;根据乘客参加不同活动所产生的出行时空特征定义了3类出行:通勤类出行、普通类出行和随机类出行,将出行频次与出发时间的标准差作为分类标准对公交乘客出行进行分类。研究表明:39.1%的乘客具有普通类或通勤类出行,生成总客流的76.4%;60.9%的乘客只具有随机类出行,生成总客流的23.6%。通过对乘客出行的分类研究可以更好地掌握乘客公交出行的规律和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公共交通 IC卡数据 公交出行行为 时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边空气污染移动测量的预处理方法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占永 余然 +1 位作者 蔡铭 彭仲仁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8-104,共7页
用移动测量平台对路边空气污染进行测量时,其结果易受异常高值样本、污染背景、时空尺度等因素干扰。评述了异常高值样本剔除、背景校正和时空尺度选择等数据预处理方法,并利用上海市某路边环境中细颗粒物(PM2.5)、超细颗粒物(PM1.0)、... 用移动测量平台对路边空气污染进行测量时,其结果易受异常高值样本、污染背景、时空尺度等因素干扰。评述了异常高值样本剔除、背景校正和时空尺度选择等数据预处理方法,并利用上海市某路边环境中细颗粒物(PM2.5)、超细颗粒物(PM1.0)、黑碳(BC)及一氧化碳(CO)的实测数据,对所选典型方法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上述污染物的移动测量,平滑变异系数法可合理剔除其异常高值样本,薄板样条回归平滑法可表征其背景值的时间变化特征,异常高值样本和背景的剔除可增强污染物分布的可比性。相关系数法进一步表明:10 s和20 m的时间和空间尺度组合能更有效地过滤数据噪音并能客观展现污染物指标的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污染 移动测量 异常样本 背景校正 时空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运动模糊特征的车辆运动侧偏角直接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辉 黄梅平 +1 位作者 杨永强 庄文盛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7-61,共5页
提出了一种车辆运动侧偏角的直接测量方法,该方法利用安装在车辆外部的拍摄单元对路面图像进行拍摄,然后根据所得图像的倒频谱图计算图像的运动模糊方向。该方向直接反映车辆与地面相对运动的方向,在拍摄单元安装方向确定的条件下,即可... 提出了一种车辆运动侧偏角的直接测量方法,该方法利用安装在车辆外部的拍摄单元对路面图像进行拍摄,然后根据所得图像的倒频谱图计算图像的运动模糊方向。该方向直接反映车辆与地面相对运动的方向,在拍摄单元安装方向确定的条件下,即可直接获得车辆运动的侧偏角。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直接、准确地测量车辆运动侧偏角,成本低且不受车辆参数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运动侧偏角 拍摄单元 运动模糊图像 倒谱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弯道路段车辆紧急避撞安全换道模型 被引量:7
9
作者 彭涛 苏丽俐 +3 位作者 关志伟 张荣辉 宗长富 李俊凯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13-1020,共8页
针对高速公路弯道路段安全换道问题,本文中基于侧向速度正态分布拟合方法,建立了考虑人车路相互作用的高速公路弯道路段车辆紧急避撞安全换道模型,并依据车辆安全避撞位置关系,提出了车辆弯道换道的安全性约束条件,获得了车辆制动换道... 针对高速公路弯道路段安全换道问题,本文中基于侧向速度正态分布拟合方法,建立了考虑人车路相互作用的高速公路弯道路段车辆紧急避撞安全换道模型,并依据车辆安全避撞位置关系,提出了车辆弯道换道的安全性约束条件,获得了车辆制动换道方式下的车辆最小避撞安全距离。通过与传统模型和2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仿真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准确地描述车辆弯道路段换道运动轨迹和计算车辆避撞最小安全距离。车辆弯道避撞安全换道模型充分考虑了人、车、路之间的协同关系,为智能车辆与辅助驾驶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行驶安全 弯道路段 换道模型 紧急避撞 最小安全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