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干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5
1
作者 江涛 杨奇 +1 位作者 张强 黎坤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6-160,共5页
利用1956 2005年126个雨量站逐月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雨指数和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探讨了广东省干旱灾害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广东省虽然总体比较湿润,但局部干旱时有发生,且在空间上存在东西差异、南北差异、中部差异的特点;春旱... 利用1956 2005年126个雨量站逐月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雨指数和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探讨了广东省干旱灾害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广东省虽然总体比较湿润,但局部干旱时有发生,且在空间上存在东西差异、南北差异、中部差异的特点;春旱大致呈自西向东、自北向南逐渐加重的趋势;秋旱空间分布特点与春旱相反,由东向西、由南向北逐渐加重;春旱、秋旱在中部地区也有微弱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灾害 标准化降雨指数 经验正交函数分解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10年广东省人口与经济空间集聚特征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童新梅 周春山 《西北人口》 CSSCI 2016年第2期96-101,共6页
本文以广东省1990、2000、2005、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和GDP数据为主要指标,通过运用GeoDA软件的空间自相关分析模块,分析各县(市区)人口、经济集聚特征及两者空间上的协调关系及差异。结果表明:(1)广东省各县(市区)的人口和GDP空间分... 本文以广东省1990、2000、2005、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和GDP数据为主要指标,通过运用GeoDA软件的空间自相关分析模块,分析各县(市区)人口、经济集聚特征及两者空间上的协调关系及差异。结果表明:(1)广东省各县(市区)的人口和GDP空间分布表现出显著的高值和低值集聚特征,人口和经济空间集聚格局变化平稳但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日益扩大;(2)广东省人口与经济空间集聚均形成珠三角高高集聚和粤北山区低低集聚的基本格局;(3)广东省各县(市区)人口与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域不均衡性,协调发展类型可划分为高水平协调型、低水平协调型、滞后型和超前型四类。分析指出广东人口与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自然条件、历史发展基础、区位条件、区域政策和区域空间效应等,并提出增强珠三角辐射带动能力和发展粤东西北经济增长极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自相关 人口 经济 空间集聚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新区开发的管理模式与空间组织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朱孟珏 周春山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6-62,共7页
基于对我国879个城市新区的统计比较,分析了我国目前存在的市场型、开发区型和政区型3种城市新区开发管理模式,以及行政区内部整合、跨行政区整合、开发区设立行政区、行政区-开发区合署、行政区设立新区、新设行政新区等空间组织方式,... 基于对我国879个城市新区的统计比较,分析了我国目前存在的市场型、开发区型和政区型3种城市新区开发管理模式,以及行政区内部整合、跨行政区整合、开发区设立行政区、行政区-开发区合署、行政区设立新区、新设行政新区等空间组织方式,并且不同的管理模式与空间组织形式存在着差异性、演化性和适用性的特点,城市新区的发展必须根据发展阶段、地域特征、功能形式等选择合适的组织管理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新区 空间组织 管理模式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泥石流和滑坡灾害风险变化的经济社会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郭梨花 刘希林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9-234,共6页
2000年与2010年广东省泥石流和滑坡灾害风险等级的对比结果表明,其中10个县(市、区)的风险等级由中度风险上升为高度风险。该文以此10个风险等级升高的县(市、区)为研究案例,通过对2000-2010年10年间影响灾害易损性的物质、经济、环境... 2000年与2010年广东省泥石流和滑坡灾害风险等级的对比结果表明,其中10个县(市、区)的风险等级由中度风险上升为高度风险。该文以此10个风险等级升高的县(市、区)为研究案例,通过对2000-2010年10年间影响灾害易损性的物质、经济、环境和社会4个方面评价指标的分析,阐明各评价指标对广东省泥石流和滑坡灾害风险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累计15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国内生产总值对广东省泥石流和滑坡灾害风险等级升高有驱动作用。土地资源总价值对广东省泥石流和滑坡灾害风险等级变化无显著影响。人口密度增加与广东省泥石流和滑坡灾害风险等级升高呈正向关系,但并非风险等级升高的主要因素。人口质量的提高对广东省泥石流和滑坡灾害风险的调控作用有待于今后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和滑坡灾害 易损性 风险变化 驱动因素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广州市相对贫困空间分异及动力机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牛通 袁媛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19,共6页
我国农村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相对贫困问题将是未来贫困研究的关键。文章以广州市为例,通过多源综合数据分析相对贫困分布规律和空间聚集特征,并结合结构方程模型探讨相对贫困空间分异的动力机制。研究表明:(1)广州市相对贫困呈现“... 我国农村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相对贫困问题将是未来贫困研究的关键。文章以广州市为例,通过多源综合数据分析相对贫困分布规律和空间聚集特征,并结合结构方程模型探讨相对贫困空间分异的动力机制。研究表明:(1)广州市相对贫困呈现“高—低—高”的圈层分布特征;(2)根据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结果,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经济活力、自然环境等因素对广州市相对贫困空间分异形成了多重路径的影响关系;(3)结合地理区位和城乡差异划分内城衰落型、城乡融合型和乡村滞后型3种贫困模式,并针对不同贫困空间类型提出差异化的贫困治理建议,以期为后扶贫时代城乡相对贫困的精细化治理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贫困 综合贫困指数 动力机制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经济开放度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6
作者 周春山 黄婉玲 刘扬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共8页
综合运用熵值法、空间自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地理探测器、样带等研究方法,分析2004—2013年中国336个地级及以上行政区的经济开放度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经济开放度时空动态的差异特征显著。经济开放度水平... 综合运用熵值法、空间自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地理探测器、样带等研究方法,分析2004—2013年中国336个地级及以上行政区的经济开放度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经济开放度时空动态的差异特征显著。经济开放度水平整体有所提升,总体区域差异逐渐缩小;由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开放度高和西部内陆城市经济开放度低而形成的"东高西低"空间形态依然显著;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城市经济开放度较高且在空间上集聚;青藏高原地区、西北地区、云贵高原地区经济开放度较低;黄淮海地区、环渤海经济圈北部、东北地区北部沿边城市经济开放度提升较快且在空间上形成集聚;青藏高原东北部、珠三角外围以及云贵高原以南地区出现经济开放度下降较快的城市集聚区。(2)东部沿海、东北及西北部沿边、长江沿岸、陇海—兰新及宝成—成昆铁路沿线、京港澳高速公路样带城市经济外向发展路径差异明显。(3)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科研投入、国家政策、旅游配套设施、第三产业比重、投资强度、人才聚集度等是影响城市经济开放度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开放度 城市发展 区域差异 影响因素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低收入人群日常活动时空集聚现象及因素——广州案例 被引量:12
7
作者 周素红 邓丽芳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7-25,81,共10页
城市规划者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空间结构本身的问题,更需要关注空间提供的服务和满足人的活动需求以及需求的公平性问题。居民日常活动时空关系研究为城市空间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以广州市为案例,研究居民日常活动的时空关系,发现... 城市规划者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空间结构本身的问题,更需要关注空间提供的服务和满足人的活动需求以及需求的公平性问题。居民日常活动时空关系研究为城市空间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以广州市为案例,研究居民日常活动的时空关系,发现低收入人群存在明显的日常活动时空集聚现象,考虑在家因素的全天活动地主要集聚在老城中心区和新中心区外围,而排除在家的家外活动空间则与居住地关系密切,且活动范围较小。同时,低收入人群内部也存在一定的分化,围绕传统老城中心住区、传统工人新村、城中村和保障性住区等几类居住空间形成了低收入人群时空集聚区。影响低收入人群活动时空集聚的主要因素包括:城市社会空间格局、个人能力、时空可达性等。此外,不同低收入人群面临不同类型的时空排斥问题,需要在城市规划中分别加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活动 城市空间 时空 排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视角下新冠肺炎疫情的时空扩散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8
作者 曹永旺 刘樱 周春山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共7页
采用各省份卫健委每日通报疫情数据,结合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从城市群视角分析2020年1月21日至6月30日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内地的时空扩散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可划分为4个阶段,空间上呈现出圈层结... 采用各省份卫健委每日通报疫情数据,结合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从城市群视角分析2020年1月21日至6月30日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内地的时空扩散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可划分为4个阶段,空间上呈现出圈层结构特征;具有显著正空间集聚特征,且空间集聚格局相对稳定。(2)城市群内是疫情扩散的主要场所,但变异系数在快速下降。累计确诊病例与城市群发育度具有正相关性。城市群内累计确诊病例的空间分布模式划分为弱中心城市群、弱单中心城市群、强单中心城市群、强多中心城市群4种类型。(3)城市群内累计确诊病例与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卫生水平、人口规模、交通联系强度、对外经济贸易水平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其中医生数对累计确诊病例的空间分布解释力最强;影响因素两两交互的解释力要高于单因素的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时空扩散 地理探测器 城市群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天气下城市道路速度变化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秋萍 刘慧敏 +2 位作者 卓莉 陶海燕 栾学晨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44-751,共8页
以深圳市雨量监测数据和大规模出租车GPS数据为数据源,计算城市各道路在雨天相对于晴天同时段速度的变化率。结果发现,降雨并不总是造成道路速度下降,研究区中约30%道路的速度会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降雨量、道... 以深圳市雨量监测数据和大规模出租车GPS数据为数据源,计算城市各道路在雨天相对于晴天同时段速度的变化率。结果发现,降雨并不总是造成道路速度下降,研究区中约30%道路的速度会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降雨量、道路等级、车流量、晴天同时段的速度等影响因素在速度下降和速度上升两类道路上的作用差异。结果表明,对于速度下降的路段,降雨量、晴天同时段的速度、雨天车速的变异系数及车流量越大,道路速度越易受影响,下降幅度越大。公交站点的数量增加有助于缓解道路速度下降的幅度。道路等级不显著而道路在晴天同时段的速度显著,表明降雨天道路速度下降的程度与其在正常交通条件下的实际通行速度之间的关系更紧密。对于速度上升的路段,降雨量、雨天车速变异系数越大,道路速度上升幅度反而越大。晴天同时段的速度越低的道路,其速度有更大的上升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天气 城市交通 道路速度 多元回归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鄱阳湖流域径流过程影响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46
10
作者 刘剑宇 张强 +2 位作者 邓晓宇 慈晖 陈晓宏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32-443,共12页
量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文影响及其对流域水资源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采用水文模型和多元回归法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鄱阳湖'五河'径流的影响,并通过与灵敏度分析法对比来进一步验证分析结果 .... 量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文影响及其对流域水资源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采用水文模型和多元回归法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鄱阳湖'五河'径流的影响,并通过与灵敏度分析法对比来进一步验证分析结果 .研究表明,1970-2009年,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鄱阳湖流域径流增加的贡献率分别为73%和27%.气候变化是饶河、信江和赣江径流增加的主导因素,而人类活动是修水径流增加的主要因素,是抚河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另外,不同季节影响径流变化的主导因素又有不同,人类活动为干季(11月到次年2月)径流增加和湿季(4-6月)径流减小的主导因素,其贡献率分别为78.9%和82.7%.本研究可为鄱阳湖流域防洪抗旱及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流域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径流 水文模型 不同时间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对不同时间尺度干旱事件的响应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44
11
作者 孔冬冬 张强 +2 位作者 顾西辉 王月 李华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7908-7918,共11页
利用标准化降雨蒸散发指数(SPEI)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系统研究了中国不同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植被对不同时间尺度干旱事件的响应特征,并对成因做出探讨。研究表明:(1)全国大部分区域NDVI与SPEI呈显著正相关,表明中国大部分区域... 利用标准化降雨蒸散发指数(SPEI)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系统研究了中国不同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植被对不同时间尺度干旱事件的响应特征,并对成因做出探讨。研究表明:(1)全国大部分区域NDVI与SPEI呈显著正相关,表明中国大部分区域植被生物量变化受干旱时空特征的影响。而沿北纬30度附近的长江流域区域,尤其是长江流域东南部、珠江流域下游等降水相对丰沛区域;黑龙江东北部及长白山地区、四川西部等高寒区域,NDVI与SPEI表现出弱相关性,受干旱影响较小;(2)多年平均水平衡是影响植被对干旱响应的关键因素,土壤水分变化是植被活力与生物量变化的关键影响因子。多年平均日照时数较长的区域,植被变化受干旱影响较大。从对干旱影响敏感性程度来讲,越是水量丰沛的区域,植被受干旱的影响越小,其中,草地对干旱的影响最为敏感,其次为灌木与森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I NDVI 模糊聚类分析 干旱事件 多时间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水文改变指标评价东江流域河流流态变化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12
作者 顾西辉 张强 +2 位作者 孔冬冬 王月 刘剑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6079-6090,共12页
新丰江、枫树坝和白盆珠3座大型水库的建立对东江流域河道流量和河流流态过程有了较大改变,威胁河道下游生态系统的健康。基于广义指标生态剩余和生态赤字评价了东江流域受水库影响后流域生态需水需求目标总的盈余和缺失变化过程,基于IH... 新丰江、枫树坝和白盆珠3座大型水库的建立对东江流域河道流量和河流流态过程有了较大改变,威胁河道下游生态系统的健康。基于广义指标生态剩余和生态赤字评价了东江流域受水库影响后流域生态需水需求目标总的盈余和缺失变化过程,基于IHA32指标计算的Do和DHRAM评价了水库对下游河段河流水文过程总的改变程度以及威胁河道生态系统健康的风险性大小,并进一步分析了对河道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水库对流量历时曲线(FDC)有显著影响,曲线上部下降,尾部上升,尤其体现在秋季和冬季。降水对年与夏季生态剩余影响较大,水库对各季节生态剩余和生态赤字均有较大影响:秋季和冬季生态赤字几乎为0,生态剩余显著增加。生态剩余和生态赤字与大部分IHA中32个指标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可作为衡量东江流域年和季节径流变化的生态指标。(2)龙川、河源、岭下和博罗4站点总体改变程度分别为58.48%、54.04%、54.32%和52.47%。河流流态变化导致总季节生态剩余增加并维持在较高水平,进一步引起河流生物多样性下降,并维持在较低水平。龙川和河源两站河流流态的变化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了高风险性影响,岭下和博罗两站则为中等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剩余 生态赤字 IHA 水文改变 东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变量Copula函数的东江流域水文干旱频率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肖名忠 张强 +1 位作者 陈永勤 陈晓宏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9-108,共10页
东江流域肩负着给珠三角内城市及香港供水的重要任务,水文干旱特征的研究对东江流域供水的不确定性及可持续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利用三变量Plackett Copula函数对东江流域3个水文站1975-2009年的日流量数据进行了分析,其中水文干... 东江流域肩负着给珠三角内城市及香港供水的重要任务,水文干旱特征的研究对东江流域供水的不确定性及可持续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利用三变量Plackett Copula函数对东江流域3个水文站1975-2009年的日流量数据进行了分析,其中水文干旱由干旱历时、严重程度和最小流量3个特征表示,然后对其进行了联合重现期及条件概率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lackett Copula函数对各水文站干旱历时、严重程度和最小流量任意两变量和三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拟合良好,同时发现整体上看,东江流域下游干旱风险最高,中游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干旱 三变量Plackett COPULA 联合重现期 东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土地利用系统健康动态评价 被引量:12
14
作者 周博 杜晓霞 +1 位作者 马林兵 何桂林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15,共7页
土地利用系统健康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人类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并对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机制有着重要影响。采用文献资料法、层次分析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对2001-2012年广州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进行动态诊断与评价... 土地利用系统健康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人类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并对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机制有着重要影响。采用文献资料法、层次分析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对2001-2012年广州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进行动态诊断与评价。结果发现:2001-2012年期间,广州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总体不断提高,系统健康综合指数从0.26增加到0.70,健康等级经历了"不健康-临界状态-亚健康"状态的演变过程;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的压力指数略有增长,状态指数和响应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地均GDP、人均耕地面积、森林覆盖率、土地市场配置程度等是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等级提升的关键制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R模型 健康评价 层次分析法 综合指数法 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标准降水指标的新疆干旱特征演变 被引量:43
15
作者 李剑锋 张强 +1 位作者 陈晓宏 白云岗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2-330,共9页
运用标准降水指标(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对新疆地区53个雨量站1957—2009年日降水量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研究了不同干旱等级发生概率的空间分布变化规律。同时,采用Mann Kendall趋势检验法分析了各月份标准降水指标值、... 运用标准降水指标(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对新疆地区53个雨量站1957—2009年日降水量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研究了不同干旱等级发生概率的空间分布变化规律。同时,采用Mann Kendall趋势检验法分析了各月份标准降水指标值、干旱强度和干旱历时的变化趋势,探讨了新疆地区干旱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北疆易发生中等及以上干旱,而南疆易发生轻度干旱。总的来说,北疆干旱强度有下降的趋势,干旱历时趋于缩短,南疆南部干旱强度和干旱历时有轻微上升,东疆中部干旱情况显著恶化。具体来说,北疆冬季干旱程度有减弱趋势,而对于农业生产较重要的春、夏、秋季,西部干旱加剧;南疆夏季干旱有减弱趋势;东疆中部四季干旱程度有轻微加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地区 干旱演变特征 标准降水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规划实践与理论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3
16
作者 周春山 谢文海 吴吉林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市场化、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区域规划实践与理论不断发展。系统总结并提出了发展的3个时期:1 1978年至1990年代初实践起步与理论引入期,是注重效率的区域不均衡发展阶段,国土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得到共...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市场化、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区域规划实践与理论不断发展。系统总结并提出了发展的3个时期:1 1978年至1990年代初实践起步与理论引入期,是注重效率的区域不均衡发展阶段,国土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得到共同发展,区域规划理论开始引入、发展及应用;2 19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实践增长与理论探索期,是注重效率兼顾公平的缩小区域差距发展阶段,区域规划工作受到重视并积极开展,区域理论研究进一步探索和发展;3 21世纪初以来实践深化与理论转向期,是注重公平的区域协调发展阶段,区域规划频繁出台并快速发展,区域规划理论多元化发展。在分析中国区域发展的新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规划在实践总结与理论创新、体系构建、实施机制创新、新问题跟踪等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规划 政策 实践 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传统制造业升级研究--以汕头为例 被引量:28
17
作者 周春山 李福映 张国俊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8-33,共6页
全球化背景下市场资源突破空间限制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促使越来越多的地方产业嵌入到全球价值链体系。以全球价值链理论为指导,结合实地调研,对汕头传统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方式、嵌入程度及嵌入地位等特征进行分析;指出汕头传统... 全球化背景下市场资源突破空间限制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促使越来越多的地方产业嵌入到全球价值链体系。以全球价值链理论为指导,结合实地调研,对汕头传统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方式、嵌入程度及嵌入地位等特征进行分析;指出汕头传统制造业普遍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存在"路径锁定"与"路径依赖"双重制约、产业集群的价值链效应低等主要问题;根据所属价值链驱动类型和治理关系,提出两种升级模式:在同一价值链上的节点内增值和节点间攀升;并从微观层面根据各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程度的不同,分别提出相应的升级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传统制造业 汕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两种危险性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0
18
作者 刘希林 庙成 田春山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78,共8页
着重比选确定性模型(CF)和逻辑回归模型(LR)的组合评价模型(CF&LR组合模型)与国际地质灾害减灾联合会的评价模型(ICG模型),应用于我国大尺度区域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评价指标均为7个:坡度、岩性、地... 着重比选确定性模型(CF)和逻辑回归模型(LR)的组合评价模型(CF&LR组合模型)与国际地质灾害减灾联合会的评价模型(ICG模型),应用于我国大尺度区域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评价指标均为7个:坡度、岩性、地质年代、距断层距离、月降雨量变差系数、年平均≥50 mm暴雨日数和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评价单元为1km×1km栅格。评价区域为中国和广东省。合理性检验结果表明,虽然ICG模型应用于中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危险度评价基本合理,但CF&LR组合模型对中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危险度的评价结果更为合理。准确性检验结果表明,无论从中国范围还是广东省范围来看,CF&LR组合模型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均高于ICG模型。由此可见,适用于欧洲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ICG模型,在中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应用中并没有优势。CF&LR组合模型则可以较为准确地对中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价,可推荐为中国区域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泥石流 CF&LR组合模型 ICG模型 危险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FAST的流溪河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廖征红 陈洋波 +2 位作者 徐会军 严婉玲 任启伟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06-612,632,共8页
基于E-FAST全局定量敏感性分析方法的思想,提出一个针对分布式物理水文模型——流溪河模型的参数敏感性分析方法,包括参数简化及取值范围确定、参数采样及采样次数的确定、敏感性评价指标的选取、参数敏感度计算4个部分。针对我国4个不... 基于E-FAST全局定量敏感性分析方法的思想,提出一个针对分布式物理水文模型——流溪河模型的参数敏感性分析方法,包括参数简化及取值范围确定、参数采样及采样次数的确定、敏感性评价指标的选取、参数敏感度计算4个部分。针对我国4个不同规模的流域(黄龙带水库流域、流溪河水库流域、长湖水库流域和新安江水库流域)开展了分布式物理水文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并采用4种不同的评价函数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流溪河模型饱和含水率和田间持水率是高度敏感参数,饱和水力传导率、土壤层厚度、土壤特性系数、边坡和河道糙率为敏感参数,其他参数为不敏感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性分析 流溪河模型 分布式物理水文模型 洪水模拟 E-FA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社区规划近十五年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软件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34
20
作者 袁媛 柳叶 林静 《上海城市规划》 2015年第4期26-33,共8页
随着中国城市社区的更新规划逐渐增多、乡村社区崛起及治理改革呼声渐高,社区将是未来中国规划师的主要工作场所之一。从文献时间分布、代表人物及文章、研究热点、研究前沿和研究内容5个方面切入,利用Citespace软件将Web of Science数... 随着中国城市社区的更新规划逐渐增多、乡村社区崛起及治理改革呼声渐高,社区将是未来中国规划师的主要工作场所之一。从文献时间分布、代表人物及文章、研究热点、研究前沿和研究内容5个方面切入,利用Citespace软件将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1999-2014年近15年间关于社区规划的1681篇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国外社区规划研究的爆发年份为2002年;管治、参与、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等是研究的热点;体现了从早期规划探索到主题多元化并逐渐将社区规划与社会问题紧密联系的发展趋势。最后系统梳理了"社区协作和参与""、物质规划内容""、特殊社区""、社区安全""、社区情感与身份""、社区可持续发展""、社区复兴""、GIS在社区规划中的应用"等8大主要研究内容,以期对我国社区规划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引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规划 Citespace软件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