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南亚红土镍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以印尼苏拉威西岛Kolonodale矿床为例 被引量:26
1
作者 付伟 周永章 +5 位作者 陈远荣 胡云沪 陈南春 牛虎杰 张志伟 李小龙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7-139,共13页
Kolonodale矿床是东南亚红土镍矿带上一处典型矿床,位于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东部。矿床产自富镁超基性岩红土风化壳,矿化剖面自上而下出现红土层→腐岩层→基岩层垂向分带。红土镍矿石产在红土剖面上部,载镍矿物是铁质氧化物。硅镁镍... Kolonodale矿床是东南亚红土镍矿带上一处典型矿床,位于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东部。矿床产自富镁超基性岩红土风化壳,矿化剖面自上而下出现红土层→腐岩层→基岩层垂向分带。红土镍矿石产在红土剖面上部,载镍矿物是铁质氧化物。硅镁镍矿石产在红土剖面中下部,载镍矿物为镍蛇纹石、镍滑石等含水层状硅酸盐矿物。地球化学分析显示,沿矿化剖面元素地球化学分异非常显著,Ni次生富集效应明显。超基性岩红土化过程的元素地球化学行为具有多样性,Fe、Al、Ti、Cr属残留富集组分,Si、Mg属淋滤缺失组分,Mn、Ca、Co、Ni属次生富集组分。通过典型矿床对比,Kolonodale矿床属原地自生硅酸盐型红土镍矿床,其发育受地质背景和地表环境条件的综合制约。富镁超基性岩、良好的构造组合、稳定的大地构造环境、湿热热带雨林气候、有利地形地貌等均是成矿有利条件。综合分析认为,Kolonodale矿床的成矿过程可划分为腐岩化、红土化和次生富集3个成矿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土镍矿床 硅镁镍矿 Ni表生地球化学 东南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点地质统计学的理论、方法、应用及发展现状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恺其 肖凡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56-268,共13页
基于变差函数建模方法的两点地质统计学在表达和揭示复杂空间结构特征以及重建复杂地质体几何形态等方面存在不足,多点地质统计学,也称之为多点模拟(multiple-points simulations,简称MPS)应用训练图像代替变差函数来表征多点之间的空... 基于变差函数建模方法的两点地质统计学在表达和揭示复杂空间结构特征以及重建复杂地质体几何形态等方面存在不足,多点地质统计学,也称之为多点模拟(multiple-points simulations,简称MPS)应用训练图像代替变差函数来表征多点之间的空间关系及分布模式,因而可弥补传统两点地质统计方法的固有缺陷。自MPS理论与方法提出以来,它经历了近二十年的发展与完善,至今已形成了基于迭代和非迭代算法的2类MPS方法,前者主要有Simpat、Dispat、DS-MPS等算法,在研究初期应用较为广泛,但存在收敛条件难以满足、计算速度过于缓慢而难以应用于实际的不足。后者则克服了这些不足,发展较快,逐步取代了前者,是目前主要的MPS方法,具体包括Enisem、Snesim、Growthsim等算法。MPS发展初期主要应用于储层建模,之后逐渐被广泛地应用于解决裂缝模拟、数字岩心重构、地球物理约束反演等其他相关地学难题以及土壤学、计量经济学等诸多学科领域。近年来MPS方法是地质统计学中的热门与前沿研究方向之一,针对算法优化及其应用拓展的研究较多,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难以获取适当的训练图像、模拟地质体的连续性受限、与其他建模方法耦合时数据标准不一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统计学 多点模拟 克里格 随机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地球科学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4
3
作者 周永章 肖凡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共6页
本期是《地学前缘》组织出版的“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地质”主题专辑。它由17篇学术论文组成,涵盖了知识图谱、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非结构化地质信息的机器可读表达、图形大数据与社区发现、关联规则算法、三维地质模拟与成矿预测、... 本期是《地学前缘》组织出版的“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地质”主题专辑。它由17篇学术论文组成,涵盖了知识图谱、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非结构化地质信息的机器可读表达、图形大数据与社区发现、关联规则算法、三维地质模拟与成矿预测、物联网与在线监测系统等不同主题,提供了极其有价值的应用场景和研究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地球科学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值得同行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图谱 深度学习 图像自动识别 非结构地质信息 社区发现 大数据挖掘 三维地质建模 物联网标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找矿知识图谱的智能化应用:以钦杭成矿带斑岩铜矿为例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前龙 周永章 +6 位作者 郭兰萱 原桂强 虞鹏鹏 王汉雨 朱彪彪 韩枫 龙师尧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5,共9页
找矿知识图谱是一个结构化的找矿知识表示形式,它通过将各种矿床地质、矿物、矿体和勘探开发技术等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关联和表达,形成一个知识图谱结构,为矿产资源的预测和评估提供了新的途径。本研究从数据源和文献中收集了... 找矿知识图谱是一个结构化的找矿知识表示形式,它通过将各种矿床地质、矿物、矿体和勘探开发技术等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关联和表达,形成一个知识图谱结构,为矿产资源的预测和评估提供了新的途径。本研究从数据源和文献中收集了钦杭成矿带斑岩铜矿的相关知识,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构建了知识图谱并和机器学习技术进行知识的自动化提取和推理。本研究通过构建找矿知识图谱模型,对钦杭成矿带斑岩铜矿的实体、属性和关系进行了表达和存储。在此基础上,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知识图谱进行了语义关联和推理,实现了知识的自动化提取和推理。本研究还建立了查询问答和可视化系统,使用户可以通过查询实体、属性或关系来获取相关信息,并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钦杭成矿带斑岩铜矿信息的结构和关联。最后,本研究通过实验和测试验证了基于知识图谱的智能应用在钦杭成矿带斑岩铜矿找矿工作中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与传统方法相比,该应用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更全面、准确的找矿建议。未来,将深化图算法应用和推荐系统,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找矿需求,并拓展其在其他相关领域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图谱 矿床本体 斑岩铜矿 钦杭成矿带 成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三水盆地早全新世以来孢粉分析与古环境重建 被引量:13
5
作者 黄康有 何嘉卉 +3 位作者 宗永强 郑卓 章桂芳 曹玲珑 《热带地理》 2016年第3期364-373,共10页
为了深入探讨珠江三角洲的沉积古环境和古气候历史,在三水市区获取了2个高取芯率的钻孔岩芯,进行了12个AMS 14C测年,并结合孢粉、硅藻等分析结果探讨三水地区全新世的海平面与河流水动力变化,以及古植被演替过程。结果表明:钻孔所在区... 为了深入探讨珠江三角洲的沉积古环境和古气候历史,在三水市区获取了2个高取芯率的钻孔岩芯,进行了12个AMS 14C测年,并结合孢粉、硅藻等分析结果探讨三水地区全新世的海平面与河流水动力变化,以及古植被演替过程。结果表明:钻孔所在区域全新世沉积总体从9 000 cal.a B.P.左右开始,呈现河流相―河湾相―河口湾相―潮坪相―河口湾相―河漫滩相的演变过程。三水区的早全新世沉积阶段年代最早为9 000 cal.a B.P.左右,表现为河口湾相的淤泥质粉砂沉积,硅藻以淡水种类为主,最高沉积速率为1.6 cm/a。海侵初始时间为8 700 cal.a B.P.左右,最高海平面时间为7 600 cal.a B.P.左右,此时海岸带发育红树林,丘陵山地发育较茂盛的亚常绿热带常绿阔叶林;中―晚全新世阶段(6 500―2 200 cal.a B.P.),以泥炭粉砂沉积为主,沉积速率为0.2~0.5 cm/a,河口区高潮线附近及河流弯道低洼滩地在5 000 cal.a B.P.前后形成淡水沼泽、河口三角洲边缘区洼地水松林发育。在晚全新世(2 200 cal.a B.P.左右)以来,陆相黏土质沉积指示河口泥沙快速堆积,三角洲平原迅速扩大,沉积速率高达1.7 cm/a。孢粉结果显示次生的芒箕孢子剧增,陆地植被稀疏,人类活动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珠江三角洲 孢粉组合 古环境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盆地全新世沉积物的磁学性质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4
6
作者 苏志华 杨小强 +3 位作者 阳杰 郑卓 乐远福 王建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718-3730,共13页
福州盆地位于海陆过渡地带,在海陆变迁过程中,沉积物记录了高分辨率的环境信息,是揭示沉积特征对环境变化响应过程及模式的理想区域.本文选择位于福州盆地的FZ5钻孔进行岩石磁学、环境磁学和古地磁学方面的研究,以期阐明该区域沉积物磁... 福州盆地位于海陆过渡地带,在海陆变迁过程中,沉积物记录了高分辨率的环境信息,是揭示沉积特征对环境变化响应过程及模式的理想区域.本文选择位于福州盆地的FZ5钻孔进行岩石磁学、环境磁学和古地磁学方面的研究,以期阐明该区域沉积物磁学性质对陆源碎屑输入、海平面变化和成岩作用的响应.岩石磁学结果表明钻孔沉积物以低矫顽力的亚铁磁性矿物为主体,但是在不同的环境变化阶段,磁性矿物的类型有较大变化.在9~3cal.ka BP的海侵过程中,沉积物中以磁铁矿为主体,存在菱铁矿和铁硫化物等还原性矿物.硫化作用使细粒磁铁矿溶解形成胶黄铁矿和黄铁矿,其峰面随碎屑磁性矿物的浓度变化而迁移.但硫化作用没有完全消除磁铁矿携带的特征剩磁和陆源碎屑输入量以及海平面升降对该阶段沉积物磁性的控制.在~3cal.ka BP以来随着海平面下降、沉积环境向陆相氧化环境转化,虽然早期还原作用仍然存在,但后期氧化作用使磁性矿物向高矫顽力的赤铁矿等矿物转变,氧化作用基本扰乱了磁铁矿携带的剩磁.沉积及其后期成岩作用过程中,发生在约~8.2、~7.7、~7.5、~2.7、~1.5、~0.5cal.ka BP六次强烈的古氧化界面反映了福州盆地当时异常干旱或湿热的气候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磁学 成岩作用 海平面 全新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南方石笋记录的古气候周期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苏志华 杨小强 +3 位作者 王建华 曹玲珑 阳杰 金钢雄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4-120,共7页
通过对葫芦洞、三宝洞和董哥洞末次盛冰期(~30 000 aBP)以来的石笋氧同位素数据序列进行连续小波变换。其结果显示在中国南方区域冰期的气候波动较全新世剧烈,盛冰期的气候波动较冰消期剧烈。在全新世阶段,董哥洞和三宝洞石笋氧同位素... 通过对葫芦洞、三宝洞和董哥洞末次盛冰期(~30 000 aBP)以来的石笋氧同位素数据序列进行连续小波变换。其结果显示在中国南方区域冰期的气候波动较全新世剧烈,盛冰期的气候波动较冰消期剧烈。在全新世阶段,董哥洞和三宝洞石笋氧同位素的周期均具有显著的三阶段特征。但在千百年尺度上,两地气候周期的长度和强度并不尽相同,董哥洞石笋氧同位素的周期信号相对较弱。其原因是董哥洞区域受西南季风和东亚季风的共同影响,二者之间的反相位关系削弱和改变了气候变化的千年周期。这一特征反映了不同季风区域、不同周期的气候变化主导因素可能有所差异。分析结果同时显示,在~3 000 aBP,东亚区域气候模式可能发生了重大转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方 石笋 氧同位素 小波变换 周期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庞西垌地区Ag-Au矿化信息识别与提取 被引量:4
8
作者 何凤萍 王正海 +1 位作者 方臣 王磊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0-115,共6页
庞西垌地区位于钦杭成矿带南缘,该区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导致了成矿地质背景的复杂性、成矿作用的多期性和多样性。分别应用地质统计学和因子多重分形(ρ-A)、因子多重滤波(S-A)对1∶50 000化探数据中Ag、Au含量数据进行了分析,获取了不... 庞西垌地区位于钦杭成矿带南缘,该区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导致了成矿地质背景的复杂性、成矿作用的多期性和多样性。分别应用地质统计学和因子多重分形(ρ-A)、因子多重滤波(S-A)对1∶50 000化探数据中Ag、Au含量数据进行了分析,获取了不同层次的矿致异常信息。结果表明:①泛克立格法获取的区域Ag、Au异常表明该区银金含量变化主要受庞西垌断裂、古城-沙铲断裂控制,这与多重滤波分形方法中的低通滤波获取的异常具有相似特征;②Ag含量的变化比Au有更好的连续性,Ag含量的变化表现出较强的结构性特征,而金含量的变化则表现出更强的区域特征;③因子多重分形(ρ-A)等值线图与该区的岩体分布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④S-A模型能够提取不同层次的致矿异常信息,包括区域异常和局部异常,局部异常往往与矿化关系密切。通过F3主因子局部异常与泛克立格法识别的Ag、Au异常信息的融合,能增强与Ag、Au矿有关的地球化学异常信息,为研究区寻找该类矿床提供了科学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统计学 多重滤波分形 泛克立格法 Ag—Au异常提取 庞西垌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钦杭结合带(南段)庞西垌断裂中动态重结晶石英颗粒分形特征及主要流变参数估算 被引量:4
9
作者 郑蕾 周永章 曾长育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6-114,共9页
广东庞西垌断裂带发育于钦杭结合带南段,是控制该区域银金矿床的重要构造,也是钦杭结合带构造演化的重要窗口。分析了庞西垌断裂带中心发育的糜棱岩及其内动态重结晶石英颗粒分形特征及主要流变参数。研究显示,庞西垌断裂带糜棱岩中可... 广东庞西垌断裂带发育于钦杭结合带南段,是控制该区域银金矿床的重要构造,也是钦杭结合带构造演化的重要窗口。分析了庞西垌断裂带中心发育的糜棱岩及其内动态重结晶石英颗粒分形特征及主要流变参数。研究显示,庞西垌断裂带糜棱岩中可以观察到典型的S-C组构。σ型旋转碎斑系指示北东向韧性剪切带经历了右行剪切。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矿物颗粒表现出波状消光、核幔构造、亚晶粒化、动态重结晶、单晶拉长及石英晶条带等现象。石英颗粒的动态重结晶作用十分普遍。单个石英晶粒表现为拉长状、锯齿状、港湾状等不规则状边界形态。整体上石英晶粒表现出微弱的定向趋势。根据分形法估算得到的变形温度,结合显微镜下观察的矿物特征,推断庞西垌断裂带内岩石韧性变形温度在600℃左右,相当于低角闪岩相。石英的"重结晶颗粒粒径压力计"估算得到古差异应力下限在9.1~10.7 MPa之间。石英岩的实验高温流变率显示,应变速率应低于10-13.8S-1。这些流变参数可以利用来加深对断裂带韧性变形过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结晶石英颗粒 流变参数 分形 糜棱岩 广东庞西垌断裂带 钦杭结合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南部MIS-5海相沉积地层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梦媛 郑卓 +1 位作者 黄康有 张怡萌 《热带地理》 2016年第3期399-405,416,共8页
通过对海南岛三亚地区铁炉港海湾TLG01钻孔沉积物的AMS 14C和OSL测年,以及对地层岩性特征、亮度、粒度、海生贝壳、有孔虫丰度等进行研究,发现全新世海相层较薄,以砂质潮坪相沉积为主;而下伏晚更新世海相层厚度超过38 m,OSL测年结果显示... 通过对海南岛三亚地区铁炉港海湾TLG01钻孔沉积物的AMS 14C和OSL测年,以及对地层岩性特征、亮度、粒度、海生贝壳、有孔虫丰度等进行研究,发现全新世海相层较薄,以砂质潮坪相沉积为主;而下伏晚更新世海相层厚度超过38 m,OSL测年结果显示为MIS-5e及MIS-5d沉积。晚更新世海进―海退系列自下而上依次为砂质潮坪―潮下带―泥质潮坪―砂质潮坪,其中可见较深水的软体动物。MIS-5e细粒的粉砂黏土体积分数先陡增、后缓降,结合粒度及有孔虫丰度、亮度L*等指标,判断MIS-5e初期为最高海平面时期,水深较大,其后海平面逐渐降低;沉积物中陆源粗砂的体积分数不断增加,显示进入了MIS-5d相对低海面时期。MIS-1及MIS-5沉积物粒度三角图,分别与湛江海岛潮间带及不同深度南海表层沉积物同类沉积环境有较好的对照,指示2类不同水深的海相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MIS-5 沉积相 海平面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CGA的PPC模型在化探异常识别与提取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肖凡 陈建国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19-1330,共12页
为了进行地球化学异常的识别与提取,针对化探数据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将高维降维技术——投影寻踪分类(PPC)模型与实数编码遗传算法(RCGA)相结合的计算方法,分析了运用RCGA-PPC模型进行化探异常识别与提取的关键技术问题,并在MATLAB... 为了进行地球化学异常的识别与提取,针对化探数据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将高维降维技术——投影寻踪分类(PPC)模型与实数编码遗传算法(RCGA)相结合的计算方法,分析了运用RCGA-PPC模型进行化探异常识别与提取的关键技术问题,并在MATLAB环境下开发了该方法的软件应用模块。以云南个旧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为例,选取区域内Sn、Cu、Pb、Zn、As、Cd等主要成矿元素及与成矿关系密切的9种元素作为计算变量,利用RCGA-PPC模型对其进行处理和异常识别。研究表明:RCGAPPC模型中最佳投影值较高的地区与该区域实际矿床(点)吻合情况较好。该模型对化探异常的识别能力较强,是一种有效的化探多元素综合异常识别与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影寻踪分类 实数编码遗传算法 化探数据处理 异常识别提取 云南个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霄山脉山地沼泽全新世以来的古气候记录 被引量:7
12
作者 韩爱艳 曾砺锋 +3 位作者 黄康有 廖文波 郑卓 陈聪 《热带地理》 2016年第3期477-485,520,共10页
在中亚热带罗霄山脉东南段井冈山地区的江西坳山地沼泽钻取了150 cm的岩芯样品(JXA钻孔),通过6个AMS 14C测年结果建立钻孔的年代框架,运用烧失量、腐殖化度、有机碳同位素和灰度值等多项古气候代用指标分析,重建了该地区约11 cal.ka B.P... 在中亚热带罗霄山脉东南段井冈山地区的江西坳山地沼泽钻取了150 cm的岩芯样品(JXA钻孔),通过6个AMS 14C测年结果建立钻孔的年代框架,运用烧失量、腐殖化度、有机碳同位素和灰度值等多项古气候代用指标分析,重建了该地区约11 cal.ka B.P.以来的气候演化历史。结果表明:江西坳山地沼泽的古环境演变过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11―9.2 cal.ka B.P.钻孔沉积物的有机碳含量低,碳同位素偏负,显示C3植物为主,为气候凉干期;9.2―5.3 cal.ka B.P.碳同位素、有机碳和腐殖化度等指标均指示森林植被繁茂,沉积物泥炭堆积速度加快,为气候最适宜期;5.3―2.2 cal.ka B.P.碳同位素显著变化,有机质含量较高;2.2―0 cal.ka B.P.气候呈现季风再次增强的趋势,人类活动增强。与周边其他的研究结果对比发现:全新世以来罗霄山脉江西坳山地泥炭沼泽的古环境替代指标与低纬度地区其他全新世气候记录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罗霄山脉 山地沼泽 全新世 有机碳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土微观结构与粒间吸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3
作者 孙银磊 汤连生 刘洁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95-1122,共28页
吸力是非饱和土研究的重点也是其难点。重点在于自然界中诸多物理现象可以用吸力去解释,难点在于非饱和土吸力的量化测试技术现在还不成熟。非饱和土作为地球表层广泛存在的三相组合材料,其力学性质远远比饱和土复杂,归根结底在于土中... 吸力是非饱和土研究的重点也是其难点。重点在于自然界中诸多物理现象可以用吸力去解释,难点在于非饱和土吸力的量化测试技术现在还不成熟。非饱和土作为地球表层广泛存在的三相组合材料,其力学性质远远比饱和土复杂,归根结底在于土中水气界面形成的弯液面收缩膜,导致了土体孔隙产生吸力。非饱和土体的强度变形特征就是其内部吸力不断变化的宏观表现形式,其宏观物理力学性质与吸力之间存在一个桥梁——微观结构。对非饱和土微观结构和吸力理论、试验研究的整体把握是完善土力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开展对非饱和土液桥动态结构演化及吸力力链分布特性的研究,是全面了解非饱和土力学性能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深入把握和量化非饱和土吸力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微观结构 粒间吸力 液桥 颗粒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araView的Abaqus有限元输出结果的可视化与虚拟现实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庆彬 潘懋 +4 位作者 刘洁 郭艳军 张小双 姚健鹏 李芳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916-4924,共9页
Abaqus■是最常用的商业有限元软件之一,但后处理模块Abaqus/CAE的可视化功能较弱,处理海量数据时卡顿十分明显、功能受限且不稳定。为此给出一个解决方案:编写Python程序--ODB2VTK+将Abaqus输出的ODB文件转换为VTK格式,然后利用ParaVie... Abaqus■是最常用的商业有限元软件之一,但后处理模块Abaqus/CAE的可视化功能较弱,处理海量数据时卡顿十分明显、功能受限且不稳定。为此给出一个解决方案:编写Python程序--ODB2VTK+将Abaqus输出的ODB文件转换为VTK格式,然后利用ParaView进行可视化。ODB2VTK+提供基于空间的剖分算法,将海量数据重新组织成适于并行可视化的形式,实现效果好、数据冗余小;通过并行程序设计提升了处理效率;提供配置文件以方便转换参数设置。利用CT成像重构的三维岩芯精细模型力学模拟输出结果进行测试,ODB2VTK+实现了正确的转换;借助ParaView并行可视化的能力以及体渲染、张量符号等功能,实现高效的可视化后处理;通过VR头盔进行沉浸式的交互,实现自由进出模型内部孔隙观察分析的效果。提出的方案弥补了Abaqus/CAE可视化后处理存在的明显不足,为有限元后处理分析提供了有力帮助,并显示了虚拟现实在后处理中良好的应用前景。此外,ODB2VTK+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经过简单改写可以适用于更多应用情况,为方便同行使用,将其共享于Git Hub(https://github.com/Liu-Qingbin/ODB2VTKplus)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aqus■ ParaView 有限元 后处理 并行程序设计 并行可视化 虚拟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热带全新世火灾记录的气候变化及人类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马婷 郑卓 +4 位作者 满美玲 李杰 彭环环 韩爱艳 黄康有 《热带地理》 2016年第3期486-494,共9页
选取华南沿海丘陵山地3个南亚热带不同地点及海拔的钻孔岩芯进行了微炭屑统计分析,结合孢粉分析结果,揭示全新世以来的植被变化与火灾历史,并探讨火灾事件与季风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从8 000―3 500 cal.a B.P.,3个钻孔的微... 选取华南沿海丘陵山地3个南亚热带不同地点及海拔的钻孔岩芯进行了微炭屑统计分析,结合孢粉分析结果,揭示全新世以来的植被变化与火灾历史,并探讨火灾事件与季风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从8 000―3 500 cal.a B.P.,3个钻孔的微炭屑浓度均极低,证明该时段森林火灾频率很低,同时高木本含量的孢粉分析结果反映了亚热带阔叶林的繁盛,并指示全新世大暖期湿润和降雨丰沛的气候特征。加上早中全新世南方人口稀少,无"刀耕火种"等大面积农业活动。从3 500 cal.a B.P.开始,多个钻孔显示出微炭屑含量的迅速增加并持续高值,这与华南地区夏季风减弱导致降雨减少、气候变干,以及华南地区人类历史从新石器晚期进入商周时代的转折期密切相关。同时,孢粉指示的阔叶类木本植物含量显著减少,表明火灾对森林破坏逐渐严重。2 000 cal.a B.P.以后,人口出现第一次增长高峰,考古出土的器物证明牛耕和铁器农具开始广泛使用,农业快速发展。这一时期低海拔的GY1和中海拔的LTY钻孔微碳屑含量维持高值,禾本科以及芒萁属等次生植物孢粉含量快速增加。这反映了秦或南越国以后在华南地区较低海拔山地和平原农业活动得到迅速发展。此外,位于海拔1 600 m以上的钻孔GT-2的微碳屑记录显示:高海拔山区在800 cal.a B.P.以后才开始出现频繁的森林火灾,反映人类农业活动和人口增加扩张到高海拔山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炭屑 火灾事件 华南 东亚季风 人口 人类活动 全新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珠江三角洲海水入侵地区地下水微粒的TEM分析及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易泽邦 刘千红 +4 位作者 曹建劲 赖佩欣 彭益军 张剑 宾岚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94-199,共6页
广州地区地下水咸化现象由来已久,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广州珠江三角洲地下水的咸化原因进行了研究,并评价了其咸化程度。通过研究广州地区地下水中的微粒特征,包括观察微粒的形貌、结晶程度和化学成分等特征,同时对比现代海水微粒特征... 广州地区地下水咸化现象由来已久,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广州珠江三角洲地下水的咸化原因进行了研究,并评价了其咸化程度。通过研究广州地区地下水中的微粒特征,包括观察微粒的形貌、结晶程度和化学成分等特征,同时对比现代海水微粒特征,讨论了微粒特征用于地下水咸化原因探究和评价的可行性。研究发现,在咸化程度不同的样品中,微粒中Cl含量不同,没有咸化的样品中难以找到Cl元素,咸化程度越高,微粒中Cl含量可以越高。同时,在受到海水入侵的地下水微粒中发现了具有海洋来源含Sr、Ba等微量元素的微粒,这些微量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海水的示踪剂,说明该组地下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海水浸染。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研究了地下水中的微粒,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地下水中的微粒继承了海水中的微粒特征,广州市地下水的咸化是由于海水入侵所致,因此,利用微粒特征用于海水入侵的判别分析和评价是可行的。类似地,该方法同样可用于水污染调查以及地下水找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微粒特征 海水入侵 透射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矿动力学数值计算模拟研究进展:理论、方法与技术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伟林 肖凡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4-249,共16页
成矿动力学数值模拟以数学、物理及化学的基本规律为原理,结合实际地质资料,建立定量表征成矿过程的数学模型(数学-物理方程),再利用有限元或有限差分等方法通过计算机的高效计算进行求解,模拟成矿作用动力学过程及其成矿响应,揭示成矿... 成矿动力学数值模拟以数学、物理及化学的基本规律为原理,结合实际地质资料,建立定量表征成矿过程的数学模型(数学-物理方程),再利用有限元或有限差分等方法通过计算机的高效计算进行求解,模拟成矿作用动力学过程及其成矿响应,揭示成矿规律并指导找矿。它集合了地质、数学、物理、化学及计算机等多个学科的研究理论与方法,具有鲜明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近年来,在计算科学与数学地质理论与方法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成矿动力学数值模拟研究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为此,归纳和梳理了成矿动力学数值模拟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比了目前4种常用的(成矿)数值模拟软件的特点,结合当前开展这方面研究所取得的进展,介绍了近10年来成矿动力学数值模拟的发展与应用现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与认识:(1)多场耦合成矿动力学数值模拟是当前能够重现大尺度复杂成矿过程的唯一可行方法,随着高性能计算技术与非线性动力学理论的快速发展与日趋完善,它已成为现代数学地球科学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之一,是揭示成矿机制及获取矿产勘查信息的重要手段,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2)成矿动力学数值模拟目前仍存在模拟参量不确定、多场过程耦合不完全等局限性,是其未来的发展重点,当前已有很多研究致力于破解这方面的难题;(3)在大数据驱动科学研究的新范式下,成矿动力学数值模拟与机器学习方法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反演成矿作用过程并进行矿产定量预测,是成矿动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在矿床成因与矿产勘查领域应用研究的重要突破口。理清了成矿动力学数值模拟的基本方法与关键难题,明确了成矿动力学数值模拟对促进矿床成因与勘查研究的重要作用,阐述了成矿动力学数值模拟发展的前缘方向,为成矿动力学计算模拟研究提供了基础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动力 数值模拟 软件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软土微观孔隙测定方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伟标 李学 +2 位作者 宋晶 赵洲 李志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8期290-296,共7页
土体孔隙结构是其重要物理力学指标,对研究土体变形、破坏有重要意义。通过室内试验(SEM、CT技术)及数值模拟(Arc GIS)对滨海软土的孔隙结构、孔径大小及分布进行研究,就土体在分级荷载下的二、三维孔隙结构进行探讨。将基于CT试验的Arc... 土体孔隙结构是其重要物理力学指标,对研究土体变形、破坏有重要意义。通过室内试验(SEM、CT技术)及数值模拟(Arc GIS)对滨海软土的孔隙结构、孔径大小及分布进行研究,就土体在分级荷载下的二、三维孔隙结构进行探讨。将基于CT试验的Arc GIS三维孔隙率、PCAS统计的SEM二维孔隙率、利用SEM二维图像计算的三维孔隙率、压汞试验实测孔隙率进行对比,分析不同方法测定孔隙率的精确度。同时对SEM图像进行测量和分析,统计不同孔径的孔隙数量随荷载的变化规律,从而分析软土的固结机理和微宏观力学性质。研究表明:随竖向荷载增大,土体大孔隙逐渐被压缩,孔隙平均直径逐渐减小,总孔隙体积减小,结构单元之间变得紧密,表观孔隙率减小。土体的轴向、径向和体积的收缩变形是由于孔隙的压缩以及颗粒的变形引起的,同时孔隙的分形维数受孔隙的压缩和颗粒的影响较大,周长-面积法求取孔隙的分形维数受阈值选取影响,但体积-面积法不受阈值选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软土 电镜扫描 孔隙 三维重构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