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工业污泥掺混煤的燃烧与排放性能研究
被引量:2
- 1
-
-
作者
王海蓉
晏建波
梁栋
-
机构
中山大学工学院广东省消防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49-1054,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06187)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3J4100114)
-
文摘
利用热重分析仪,在空气氛围下对工业污泥、煤及两者的掺混物进行了热重实验,得到掺混物的TG和DTG曲线以及表征燃烧特性的着火温度、燃尽温度、最大燃烧速率、可燃性指数和综合燃烧特性指数等。通过稳态模拟软件Aspen plus建立了污泥和煤的掺混燃烧模型,研究过量空气系数对掺混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掺混比为5∶5,6∶4,7∶3时,混合物的燃烧范围最大,而掺混比为5∶5时混合物的可燃性最好,燃烧速度快,燃尽时间也较短;②过量的空气能增加湍流度,提高燃烧效率,但会降低炉内温度,增加SO3的生成。对于质量比为5∶5的混合物,过量空气系数应控制在1.6左右。
-
关键词
工业污泥
煤
燃烧参数
排放性能
ASPEN
plus
-
Keywords
industry sludge
coal
co-combustion
emission performance
Aspen plus
-
分类号
X77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竖井电缆分支连接接触不良故障鉴定研究
被引量:5
- 2
-
-
作者
冯俊伟
邓素妍
莫善军
-
机构
中山大学工学院广东省消防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9-433,共5页
-
基金
公安部消防局科研计划项目(2013XFCX13)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S2013010013225)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4Y2-00069)
-
文摘
基于穿刺线夹结构和施工工艺,分析其作为楼层电缆分支连接器引发接触不良故障可能存在的原因。开展电缆分支接触不良故障的模拟实验,提取高温凝固形成的熔痕,对样品熔痕进行外观分析和金相分析。针对3起实际火灾案例的熔痕特征,对比分析了实验与案例熔痕的外观形貌和金相组织,分析两者的差异性和相似性,总结竖井电缆分支连接接触不良故障引发火灾形成的熔痕特性。
-
关键词
熔痕
接触不良
金相分析
电气火灾
-
Keywords
melted mark identification
poor electrical connec-tion
metallographic analysis
electrical fire
-
分类号
X928.7
[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
TU998.12
[建筑科学—市政工程]
-
-
题名火灾场景对电气火灾熔痕微观尺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 3
-
-
作者
王莉
姚浩伟
马荣
梁栋
-
机构
中山大学工学院广东省消防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
郑州轻工业学院建筑环境工程学院
-
出处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4-159,共6页
-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NO:2010A060801010)
广东省消防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NO:2010A10)
+2 种基金
广东省消防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NO:2014A01)
公安部公安理论及软科学研究计划资助项目(2014LLYJGASX063)
郑州轻工业学院博士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3BSJJ029)
-
文摘
为研究火场温度和火场持续时间下所形成的火灾熔痕的微观尺度参数的变化规律,本文通过进行模拟火灾场景从而重现火灾环境,进而采用XRD分析模拟的熔痕,分析熔痕的晶粒大小和微观应变等微观结构和尺度特性参数。结果显示:(1)微观应变和晶粒大小随火场持续时间变化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随火场持续时间增大,微观应变先增大后减少,而晶粒大小的变化规律大致呈倒U型趋势。而随火场温度变化基本呈不断波动的变化趋势,相关度不高;(2)熔痕晶面(111)和(200)的晶粒大小和微观应变随火场持续时间变化规律在200A和300A电流短路情况下较为一致,而与400A电流短路情况下不一致。研究表明,火场温度和火场持续时间对熔痕围观尺度的特征有规律性影响,可初步形成不同熔痕围观尺度特征参数对应不同火场环境的相互关系体系。
-
关键词
消防
电气火灾
熔痕
微观尺度
-
Keywords
electrical fire
short circuit
melted mark
micro-scale
-
分类号
TG115.213
[金属学及工艺—物理冶金]
X928.7
[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
-
-
题名塑料灯座火灾痕迹分析研究
被引量:1
- 4
-
-
作者
童三伏
姚浩伟
莫善军
刘石亮
-
机构
广州市消防支队
郑州轻工业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中山大学工学院广东省消防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222-1225,共4页
-
基金
公安部消防局科研计划(2013XFCX13)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S2013010013225)
-
文摘
应用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S)分析测定火灾现场吊灯残骸塑料灯座碳元素的含量变化,确定其不同部位燃烧残骸炭化程度,讨论分析火灾痕迹蔓延过程。通过对导线熔痕外观和金相组织分析讨论分析,运用火灾蔓延痕迹的形成机理确定灯座火灾起火原因。从痕迹的形貌判断火灾是从灯头内部向外燃烧的。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和SEM-EDS两种分析方法的检测结果与外观检测时的推测相符。金相分析鉴定灯头内导线的熔痕为一次短路熔痕。认为火灾由内部电气故障引起。
-
关键词
火灾痕迹
火灾蔓延
金相组织
熔痕
-
Keywords
fire trace
fire spread
metallographic structure
melted mark
-
分类号
X928.7
[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
TU998.12
[建筑科学—市政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