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叉隧道盾构施工与邻近不同位置建筑物的相互影响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房明 刘镇 +1 位作者 周翠英 史海欧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4-69,共6页
交叉隧道盾构施工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已成为地下工程研究中的前沿课题之一。城市地铁隧道掘进会引起邻近建筑物的变形,甚至造成灾害。随着城市交叉隧道邻近建筑物施工的现象明显增多,如何确保上部建筑物与隧道结构的安全成为施工... 交叉隧道盾构施工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已成为地下工程研究中的前沿课题之一。城市地铁隧道掘进会引起邻近建筑物的变形,甚至造成灾害。随着城市交叉隧道邻近建筑物施工的现象明显增多,如何确保上部建筑物与隧道结构的安全成为施工中的难题。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邻近不同位置建筑物工况下的新建隧道盾构下穿既有隧道施工进行了模拟和分析。研究表明,忽略邻近建筑物的存在将低估交叉隧道盾构下穿施工的影响;建筑物与交叉隧道盾构之间的相互影响存在一定范围,当新建隧道轴线与建筑物中心线的水平距离与隧道外径之比L/D=0~2时,交叉隧道盾构施工对建筑物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当L/D=1.5时,建筑物处于危险状态;L/D=0~3时,建筑物的存在会增大新、旧隧道的内力和变形,在该区域以外对隧道影响较小。研究成果对交叉隧道的安全施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隧道 盾构 建筑物 数值模拟 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填土对隧道与道路复合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镇 周翠英 +1 位作者 黄子容 富明慧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6-41,共6页
结合深港西部通道工程,以隧道与道路复合结构为研究对象,考虑填海区复杂地质条件与道路复合结构的不对称性,针对深基坑高填土对道路复合结构稳定性影响问题,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模拟了地基土、隧道结构、PHC群桩、市政道路、高回填土等... 结合深港西部通道工程,以隧道与道路复合结构为研究对象,考虑填海区复杂地质条件与道路复合结构的不对称性,针对深基坑高填土对道路复合结构稳定性影响问题,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模拟了地基土、隧道结构、PHC群桩、市政道路、高回填土等,分析了高填土对道路复合结构沉降、水平位移、总位移、有效应力等的影响,得到了道路复合结构稳定性控制的关键因素,给出了高填土稳定性影响控制的建议。研究表明:高填土对市政道路稳定性的影响要大于对下埋隧道结构的影响,为该类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填土 隧道与道路复合结构 非线性有限元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层软岩浸水裂纹扩展试验与破裂机制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张磊 刘镇 周翠英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5-40,共6页
软岩遇水软化是其破坏的重要特征,也是导致该类岩体边坡、基坑等产生变形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究其原因,岩体中含有大量原始裂隙,当有水作用时,水通过裂隙浸入岩体内部,发生物理的、力学的作用,导致裂纹扩展和岩体强度降低。因此,针对... 软岩遇水软化是其破坏的重要特征,也是导致该类岩体边坡、基坑等产生变形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究其原因,岩体中含有大量原始裂隙,当有水作用时,水通过裂隙浸入岩体内部,发生物理的、力学的作用,导致裂纹扩展和岩体强度降低。因此,针对裂隙红层软岩裂纹扩展问题,设计了两组不同初始裂纹的软岩浸水破裂试验进行研究,一组不含初始裂纹,另一组含一条初始裂纹,通过对两组样品浸水过程中裂纹扩展规律研究,获得红层软岩浸水裂纹扩展的规律,包括:①不含初始裂纹样品中裂纹由外向内逐层发育,含初始裂纹样样品破裂沿已有裂纹扩展,破裂速度上比不含初始裂纹样品更为迅速;②软岩裂纹在显微尺度下多沿石英矿物颗粒之间的间隙或填充在石英矿物颗粒间的黏土矿物发育扩展;基于上述试验,分析了软岩浸水后裂纹扩展的细观力学机制及其破裂全过程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 裂隙软岩 裂纹扩展 试验 细观力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堤基条件下管涌逸出的颗粒流模拟 被引量:9
4
作者 游碧波 周翠英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2-48,共7页
基于颗粒离散元理论,结合实际工程中的双层堤基管涌对管涌口颗粒逸出问题进行仿真模拟。基于颗粒流程序平台PFC2D(Particle Flow Code in Two Dimension)建立了管涌口附近地层的数值模型,通过模拟实验确定了颗粒参数,分别采用线性接触... 基于颗粒离散元理论,结合实际工程中的双层堤基管涌对管涌口颗粒逸出问题进行仿真模拟。基于颗粒流程序平台PFC2D(Particle Flow Code in Two Dimension)建立了管涌口附近地层的数值模型,通过模拟实验确定了颗粒参数,分别采用线性接触刚度和平行粘结本构模型定义黏土层和砂性土层的接触模型。通过与水的耦合作用,得到管涌口从发生到扩展的管涌演化全过程。采用FISH语言开发程序,分别得到其流失量、孔隙率、流速等参数并进行分析。宏观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颗粒流模拟的结果与实际管涌的宏观现象基本吻合;细观方面,管涌颗粒在管涌发生发展过程中沿着实际水流速度最大的通道溢出,流速的分布情况存在从相等的平均流速状态向局部流速集中并逐渐增大的改变过程,局部细小通道逐的流速集中,引起周边颗粒的加速流失,最终导致管涌通道的形成。这些结果为PFC2D在渗透破坏方面的深入研究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实用依据,同时也为在细观尺度上解释和分析管涌现象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涌口 离散元 模型 颗粒流 耦合 细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隧道盾构施工引起既有隧道沉降的随机介质模型 被引量:4
5
作者 房明 周翠英 张毅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0-84,共5页
交叉隧道开挖施工引起地层的位移会对埋置其中的既有隧道产生影响,甚至造成灾害。为此,提出了交叉隧道盾构施工引起既有隧道沉降计算的随机介质理论方法,分析了交叉隧道工程应用随机介质理论的原理及基本方程,从而建立了新建隧道盾构施... 交叉隧道开挖施工引起地层的位移会对埋置其中的既有隧道产生影响,甚至造成灾害。为此,提出了交叉隧道盾构施工引起既有隧道沉降计算的随机介质理论方法,分析了交叉隧道工程应用随机介质理论的原理及基本方程,从而建立了新建隧道盾构施工引起既有隧道沉降的随机介质模型,并探讨了计算参数的选取方法。工程实例分析表明:随机介质理论适用于计算交叉隧道盾构施工引起的既有隧道沉降变形,从而对交叉隧道安全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隧道 盾构施工 穿越 随机介质模型 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