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语素法”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76
1
作者 肖贤彬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8-73,共6页
本文以笔者实践“语素法”的教学经验为基础 ,分析了“语素法”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优势和困难 ,说明这种“循汉语本来面目进行教学”的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 ,并对将来编写贯彻“语素法”理念的教材提出了几点设想 ,还就“语素法”... 本文以笔者实践“语素法”的教学经验为基础 ,分析了“语素法”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优势和困难 ,说明这种“循汉语本来面目进行教学”的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 ,并对将来编写贯彻“语素法”理念的教材提出了几点设想 ,还就“语素法”与猜词的关系作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素法 词汇教学 教材编写 猜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义词辨析 被引量:31
2
作者 赵新 李英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16-21,共6页
同义词辨析是第二语言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义词辨析有其特殊性。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讨论了同义词的范围、辨析原则及教学实施等具体问题,同时系统地提出了具体的辨析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 外汉语教学 同义词 第二语言 教学实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外汉语基础语法认知法教学初探 被引量:2
3
作者 刘若云 徐韵如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39-44,共6页
本文探索把认知心理学应用于对外汉语基础语法教学,在教学中注意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的心理过程。文章介绍了作者的几点做法与思考:一、建立强调式语法点与学生已掌握的一般表述的联系;二、建立新语法点与相关的系列性语法点的联系;三... 本文探索把认知心理学应用于对外汉语基础语法教学,在教学中注意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的心理过程。文章介绍了作者的几点做法与思考:一、建立强调式语法点与学生已掌握的一般表述的联系;二、建立新语法点与相关的系列性语法点的联系;三、建立一般语法点与学生已掌握的语言相对应的语法点的联系,并强调理解和有意义的操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语法 认知心理学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学作品导读的三种诠释技术 被引量:4
4
作者 李丽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3年第3期17-20,共4页
当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入高级阶段教学时,特别是指导学生阅读古典文学及哲学作品时,语言的跨文化诠释之难尤为突出.清楚地认识并有意识地从技术上解决好汉语的跨文化诠释问题,是对外汉语高级阶段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试图... 当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入高级阶段教学时,特别是指导学生阅读古典文学及哲学作品时,语言的跨文化诠释之难尤为突出.清楚地认识并有意识地从技术上解决好汉语的跨文化诠释问题,是对外汉语高级阶段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试图从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诠释技术入手探讨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文学作品 导读方法 阅读教学 教学过程 跨文化诠释 语码解读 微言显意 思维演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汉语课堂教学中的生词复现技巧 被引量:4
5
作者 刘若云 林凌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4年第2期343-347,共5页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记忆材料要想保持下来必须使它在短时记忆中停留足够的时间,才能把它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复现是使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的关键。该文探讨了基础汉语课堂教学中的生词复现技巧问题,作者认为,生词的复现不仅仅...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记忆材料要想保持下来必须使它在短时记忆中停留足够的时间,才能把它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复现是使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的关键。该文探讨了基础汉语课堂教学中的生词复现技巧问题,作者认为,生词的复现不仅仅是教材编写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师课堂教学也应该注意这个问题。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实践与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基础汉语课 课堂教学 生词 复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监控策略及其在初级汉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吴门吉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0-15,共6页
监控策略作为一种元认知学习策略已得到学习策略研究者的普遍认同。本文是作者把监控策略训练融入到初级汉语口语教学中去的一种尝试。通过考察监控策略在汉语声调习得与时间地点状语位置习得中的意义,讨论了监控策略在语言形式习得中... 监控策略作为一种元认知学习策略已得到学习策略研究者的普遍认同。本文是作者把监控策略训练融入到初级汉语口语教学中去的一种尝试。通过考察监控策略在汉语声调习得与时间地点状语位置习得中的意义,讨论了监控策略在语言形式习得中的可操作性,以及语言学习过程中控制与流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控策略 元认知学习策略 汉语口语教学 语音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级汉语精读教材的现状与新型教材的编写 被引量:24
7
作者 周小兵 赵新 《汉语学习》 CSSCI 1999年第1期54-57,共4页
教材是实施教学的基础和主要依据,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关系着教学的质量。从目前国内对外汉语的教学情况看,中级汉语精读教材已不能满足需要,编写新型适用的教材,已成当务之急。本文分析中级汉语精读教材的现... 教材是实施教学的基础和主要依据,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关系着教学的质量。从目前国内对外汉语的教学情况看,中级汉语精读教材已不能满足需要,编写新型适用的教材,已成当务之急。本文分析中级汉语精读教材的现状,并就编写实践谈谈关于新型教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级汉语 精读教材 新型教材 编写原则 对外汉语 语言知识 生词表 汉语水平 留学生 语言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篇分析技巧在汉语精读课中的运用 被引量:7
8
作者 朱其智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2-77,共6页
本文从词语的复现和同现、指称替代和省略、语篇衔接成分和语篇宏观结构三个方面来具体介绍在精读课中是怎样运用语篇分析技巧的。我们利用原词复现的频率来确定语篇的中心话题 ,利用关键词原形复现的位置及其循环和语篇衔接成分来分析... 本文从词语的复现和同现、指称替代和省略、语篇衔接成分和语篇宏观结构三个方面来具体介绍在精读课中是怎样运用语篇分析技巧的。我们利用原词复现的频率来确定语篇的中心话题 ,利用关键词原形复现的位置及其循环和语篇衔接成分来分析段落的层次 ,利用代词找回其所指对象来把握文章的发展脉络 ,利用直观的图表揭示语篇的宏观结构。笔者认为在精读课中运用语篇分析技巧 ,是精读课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篇分析技巧 精读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汉语教材编写中语法点的复现问题
9
作者 刘若云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4年第1期220-222,共3页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记忆材料要想保持下来必须在短时记忆中停留足够的时间,才能把它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复现是使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的关键。已出版的基础汉语教材,语法点的复现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探索基础汉语教材编写中语...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记忆材料要想保持下来必须在短时记忆中停留足够的时间,才能把它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复现是使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的关键。已出版的基础汉语教材,语法点的复现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探索基础汉语教材编写中语法点的复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汉语 教材编写 语法点 复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再”和“再三”的辨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周小兵 邓小宁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1-64,共4页
关键词 中国 汉语 “一再” “再三” 词语 词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直”与“一向”的多角度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邓小宁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8-62,共5页
本文对副词“一直”和“一向”进行对比分析。在语义方面 ,这两个词在静态动态、长时短时、习性非习性以及时态上有成系统的对立。与此相关 ,它们在对谓词的选择方面 ,在与助词、时间词、副词的同现上也有明显的区别。本文最后从迁移和... 本文对副词“一直”和“一向”进行对比分析。在语义方面 ,这两个词在静态动态、长时短时、习性非习性以及时态上有成系统的对立。与此相关 ,它们在对谓词的选择方面 ,在与助词、时间词、副词的同现上也有明显的区别。本文最后从迁移和教学等方面对留学生的语法偏误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考察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特征 形式特征 偏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写中级阶段口语课文的设想——也谈功能与/情景相结合的问题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英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28-34,共7页
本文从情景—功能相结合入手,进一步探讨如何编写对外汉语教学中级阶段的口语课文,提出课文的编写应突出情景的多样性,侧重以功能及其语言形式为先导来设计教学内容,并提出编写课文的一些具体设想。
关键词 口语课文 编写 对外汉语教学 功能 情景 中级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很多”与“很少”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维耿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12-14,共3页
曾听到一个外国学生这样用汉语表述:“我来到中国有很多机会说汉语。但是,我在德国有很少机会说汉语,所以汉语说得不好。”前一句“有很多机会说汉语”表述完全正确;可后一句“有很少机会说汉语”,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得说成“很少有... 曾听到一个外国学生这样用汉语表述:“我来到中国有很多机会说汉语。但是,我在德国有很少机会说汉语,所以汉语说得不好。”前一句“有很多机会说汉语”表述完全正确;可后一句“有很少机会说汉语”,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得说成“很少有机会说汉语”,“很多”与“很少”属于反义同构的偏正词组,为什么“有很多机会说汉语”可以说,却不能说“有很少机会说汉语”,它们在语义和功能上究竟有些什么异同,这引起了我们的研究兴趣。 1989年第1期《汉语学习》刊登了朱德熙先生的文章《很久、很长、很多》。文中指出,“很多”的语法功能相同于数量词,能直接修饰名词(很多房子),或者放在主宾语位置上指代名词(很多是坏的/扔了很多),功能也正好跟数量词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词 宾语 会说 汉语学习 体词性 谓语 带体 主语 定语 补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