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治疗单发转移瘤性硬膜外脊髓压迫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陈铿 黄霖 +3 位作者 王鹏 唐勇 叶记超 沈慧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31-935,共5页
目的:探讨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术治疗单发转移瘤性硬膜外脊髓压迫症(MESCC)的疗效及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利用改良一期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对2008年12月~2011年6月间收治的9例单发MESCC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先导入线锯由前向后切割病... 目的:探讨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术治疗单发转移瘤性硬膜外脊髓压迫症(MESCC)的疗效及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利用改良一期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对2008年12月~2011年6月间收治的9例单发MESCC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先导入线锯由前向后切割病椎上位椎间盘至椎间隙后1/3处,再用“L”形骨刀经两侧由后向前凿至与线锯切割水平处会合,进而完成整个椎间盘的截断,同法完成病椎下位椎间盘的离断。予椎弓根临时棒固定后旋转取出瘤椎。取相邻健康棘突制成骨粒填入钛网植骨,置入钛网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适度加压固定。统计手术并发症,应用VAS评价患者术前、术后疼痛情况,应用ASIA标准评价患者术前、术后运动功能评分,随访记录患者生存时间。结果:病椎均完整切除,手术时间7~10h,平均7.4h,术中出血1300~3200ml,平均2240ml。患者疼痛明显改善,VAS评分由术前8.1±1.2分下降至术后2周3.0±1.7分,改善率为62.8%(P〈0.05);9例脊髓压迫症的患者中1例ASIA分级无变化,8例明显改善,ASIA运动功能评分由术前74.0±15.0分恢复至术后3个月时的91.9±12.9分。术后生存时间平均19.3±5.2个月(9~26个月)。结论:对于单发转移瘤性硬膜外脊髓压迫症的患者,全脊椎切除术可安全有效地进行脊髓环形减压,缓解疼痛,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脊椎切除术:转移瘤性硬膜外脊髓压迫症 肿瘤转移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病的近期效果 被引量:6
2
作者 邓方跃 刘尚礼 +3 位作者 郑召民 黄东生 李春海 郭家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64-667,671,共5页
目的:评价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的近期效果.方法:2002年1月至2003年6月,对单节段退变性腰椎间盘病患者施行人工髓核置换术21例,男15例,女6例,平均年龄39.1岁;均为单节段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其中L4~55例,L5S116例;病程... 目的:评价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的近期效果.方法:2002年1月至2003年6月,对单节段退变性腰椎间盘病患者施行人工髓核置换术21例,男15例,女6例,平均年龄39.1岁;均为单节段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其中L4~55例,L5S116例;病程4个月~10年,平均26个月.19例经后侧手术入路,2例经腰大肌的前外侧入路;均采用单枚PDN置入:PR725型4例,PR925型1例,PW525型2例,PW725型14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4个月.患者术后临床症状、运动功能明显改善,椎间隙高度增加.Oswestry疼痛功能指数评分由术前61%改善为术后1年的17%,VAS评分则由8.2分降为2.8分.早期有2例假体发生移位,引起神经受压症状而再次手术.临床优良率达90.5%.结论:人工髓核PDN置换术能有效地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病,近期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退变 人工髓核 椎间盘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 被引量:82
3
作者 郑召民 刘尚礼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15-117,共3页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治疗 椎体压缩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Saos-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吴燕峰 梁新军 +3 位作者 郭宇 夏侃 夏仁云 沈慧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50-1153,共4页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人骨肉瘤细胞系Saos-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对Fas蛋白表达的调控。方法体外培养人骨肉瘤细胞系Saos-2,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姜黄素对骨肉瘤细胞系Saos-2的生长抑制作用,Annexin V/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Hoechst 3...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人骨肉瘤细胞系Saos-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对Fas蛋白表达的调控。方法体外培养人骨肉瘤细胞系Saos-2,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姜黄素对骨肉瘤细胞系Saos-2的生长抑制作用,Annexin V/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Hoechst 33258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Saos-2细胞Fas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MTT检测显示姜黄素可抑制人骨肉瘤Saos-2细胞增殖,并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在姜黄素浓度为20μmol·L-1时,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流式细胞检测显示姜黄素可明显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Hoechst33258染色可见凋亡小体;Western blot分析显示经姜黄素作用后的骨肉瘤细胞系Saos-2表达Fas较用药前明显增强。结论姜黄素对骨肉瘤细胞系Saos-2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并可诱导其发生凋亡,其可能通过上调Fas的表达,启动细胞凋亡程序,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骨肉瘤 增殖 凋亡 流式细胞术 F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臼发育不良者全髋置换中臼杯置入位置的力学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许杰 马若凡 +3 位作者 蔡志清 李登 丁悦 刘尚礼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3-347,共5页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髋臼发育不良患者加深磨锉假体置入部位的髋臼骨床、使臼杯假体内移置入对髋臼假体-骨界面间的应力分布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的骨盆为实验对象,螺旋CT做全长连续扫描,然后利用计算机...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髋臼发育不良患者加深磨锉假体置入部位的髋臼骨床、使臼杯假体内移置入对髋臼假体-骨界面间的应力分布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的骨盆为实验对象,螺旋CT做全长连续扫描,然后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建立髋关节发育不良骨盆模型。在计算机环境中对重建模型进行髋臼磨锉,臼杯假体不同程度内移植入的模拟手术,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olidWorks对重建模型进行有限元网格化及力学分析。结果臼杯假体的内移使臼杯上缘处获得骨床包容,臼杯接触面积更大,单位面积所受应力相对较少。随内移程度加大,髋臼内壁骨质突破更为明显,使髋臼顶部应力集中及其余部分应力不均愈趋明显。结论髋臼加深磨锉臼杯内移植入有助于改善髋关节发育不良病例行髋关节置换臼杯的骨床包容,但随内移程度的加大,髋臼内壁突破,髋臼面的应力集中,髋臼的应力分布情况明显改变,应尽量减少穿破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不良 关成节形术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西格列酮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吴燕峰 孟庆奇 +6 位作者 梁新军 叶记超 唐勇 黄霖 杨睿 王鹏 沈慧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13-917,共5页
目的:观察罗西格列酮对脊髓损伤(SCI)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75只成年SD大鼠,应用Allen改良法制作大鼠T10SCI模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5只,B、C组于损伤后5min、6h、24h腹腔注射罗西格列酮,C组在腹腔... 目的:观察罗西格列酮对脊髓损伤(SCI)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75只成年SD大鼠,应用Allen改良法制作大鼠T10SCI模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5只,B、C组于损伤后5min、6h、24h腹腔注射罗西格列酮,C组在腹腔注射罗西格列酮前1h给予G3335,A组于相应时间点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每组取6只大鼠于伤后1d、7d、2w、4w、6w时对后肢运动功能进行BBB评分;伤后3d每组取4只动物脊髓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light-chain-enhancer of activated B cells,NF-κB)的表达;伤后1、3、5、7d和2w每组取3只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脊髓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Bcl-2的表达。结果:伤后1d、7d时3组大鼠BBB评分均为0分,伤后2w开始B组BBB评分高于A组和C组,4w和6w时与A、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伤后3d时三组NF-κB表达均为阳性,但B组平均光密度值明显低于A、C组(P<0.05),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伤后各时间点B组caspase-3表达量均低于A组和C组(P<0.05),而Bcl-2表达均高于A组和C组(P<0.05),其差异均在伤后5d达到高峰,A组与C组同时间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罗西格列酮可促进SCI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罗西格列酮 细胞凋亡 核转录因子ΚB 凋亡相关蛋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健康地发展我国的微创脊柱外科 被引量:56
7
作者 唐天驷 郑召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69-70,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内窥镜 微创脊柱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嗅鞘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新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殷德振 沈慧勇 张光铂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12-314,共3页
关键词 嗅鞘细胞移植 修复 脊髓损伤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神经再生 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填充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9
作者 郭家伟 郑召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6-128,共3页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填充物 研究进展 椎体压缩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培养对雪旺细胞增殖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卫东 邱太彬 +4 位作者 王光耀 陈皓 侯念宗 沈慧勇 刘尚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2325-2326,共2页
目的:通过检测高糖培养下雪旺细胞增殖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分泌量的改变,探讨高糖对雪旺细胞的影响。方法:在葡萄糖浓度分别为10、30、60mm/L的培养基中培养雪旺细胞,分别于24、48、72h,用CCK-8检测雪旺细胞增殖,ELISA方法检... 目的:通过检测高糖培养下雪旺细胞增殖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分泌量的改变,探讨高糖对雪旺细胞的影响。方法:在葡萄糖浓度分别为10、30、60mm/L的培养基中培养雪旺细胞,分别于24、48、72h,用CCK-8检测雪旺细胞增殖,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液VEGF浓度。结果:高糖培养后,雪旺细胞比正常葡萄糖培养,增殖速度减慢,VEGF分泌减少。结论:高糖抑制雪旺细胞增殖,VEGF分泌减少,对周围神经修复过程有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旺细胞 周围神经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高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扫描多平面动态测量下颈椎椎间高度退变后椎间孔的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睿 黄霖 +6 位作者 李卫平 唐勇 王鹏 宋斌 陈铿 殷德振 沈慧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27-531,535,共6页
目的激光扫描三维重建后动态测量下颈椎椎间高度退变时相应节段椎间孔的变化,为临床诊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方法选用6具新鲜成人尸体颈椎标本,以C5/6单节段脊柱功能单位(FSU)作为研究对象。椎间盘切除后将C5/6椎间高度... 目的激光扫描三维重建后动态测量下颈椎椎间高度退变时相应节段椎间孔的变化,为临床诊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方法选用6具新鲜成人尸体颈椎标本,以C5/6单节段脊柱功能单位(FSU)作为研究对象。椎间盘切除后将C5/6椎间高度置于基准高度状态,激光扫描仪扫描收集该状态下C5/6 FSU的空间关系信息,再对骨性单椎体进行全面扫描,在Geomagic Studio8.0软件中再现C5/6基准状态,并模拟6种椎间高度退变模型,即C5椎向C6椎椎体面趋于平行移动基准高度的10%、20%、30%、40%、50%和60%。多平面动态测量方法(MPDM)分别测量椎间孔容积、中间面积、内口以及外口面积。结果测量数据显示随着椎间高度持续的下降,椎间孔的容积和面积逐渐减小,当椎间高度丢失基准高度30%时,椎间孔中间面积首先开始与基准状态有显著性差异(P=0.003)。结论激光扫描三维重建原貌再现骨性表面,是获得精确测量数据的前提;动态测量的方法较为客观准确,是测量椎间孔的理想方法;测量发现在下颈椎骨性椎间孔随着椎间高度在下降而缩小,其中间面积首先发生显著缩小,提示此处容易发生狭窄而引起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扫描三维重建 多平面动态测量 下颈椎 椎间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TREM-2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生辉 李建华 +4 位作者 张玮琼 刘贵旺 许锦煌 郑沛中 黄建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4-139,共6页
目的:应用RNA干扰(RNAi)技术沉默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A-FLS)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TREM-2)的表达,探讨TREM-2基因沉默对RA-FLS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向RAFLS转染特异性的TREM-2 siRNA,利用RT-PCR法和Western ... 目的:应用RNA干扰(RNAi)技术沉默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A-FLS)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TREM-2)的表达,探讨TREM-2基因沉默对RA-FLS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向RAFLS转染特异性的TREM-2 siRNA,利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沉默效果;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生长情况;Transwell小室测定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ELISA法检测细胞MMP-2和MMP-9的分泌水平;Western blot法分析沉默TREM-2基因对细胞PI3K/AKT通路的影响。结果:TREM-2 siRNA能显著降低RA-FLS中TREM2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沉默TREM-2基因后,各时点各组细胞的活力未见明显差异;特异性干扰组RA-FLS的迁移细胞数目与空白组和control siRNA组相比明显增多(P<0.05);TREM-2 siRNA组侵袭细胞数目相比空白组和control siRNA组明显增多(P<0.05);TREM-2 siRNA干扰后RA-FLS分泌的MMP-2显著增加(P<0.05)而MMP-9未见明显变化;特异性转染后的RA-FLS相对于对照组PI3K/AKT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强(P<0.05)。结论:TREM-2可能通过调节PI3K/AKT通路的活化对RA-FLS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 类风湿关节炎 滑膜细胞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PI3K/AKT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颈椎侧方椎间孔镜入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鹏 高梁斌 +6 位作者 付敏 蔡兆鹏 唐勇 黄霖 杨睿 陈铿 沈慧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经下颈椎侧方臂丛后解剖间隙进行椎间孔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40侧成人尸体标本,沿胸锁乳突肌后缘对应C3~7椎体作纵切口,由浅入深经臂丛前、后方按临床手术显露椎间孔途径逐层解剖观测至椎体及附件结构,并模拟手术,牵拉相应组... 目的探讨经下颈椎侧方臂丛后解剖间隙进行椎间孔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40侧成人尸体标本,沿胸锁乳突肌后缘对应C3~7椎体作纵切口,由浅入深经臂丛前、后方按临床手术显露椎间孔途径逐层解剖观测至椎体及附件结构,并模拟手术,牵拉相应组织,测量其牵拉角度、范围。结果①臂丛C5~8根长度、根角度及根间距测量结果表明臂丛前、后入路均可直视神经根对椎间孔周围病变进行操作;②C4~6横突与膈神经的距离测量结果表明与臂丛前入路相比,臂丛后入路不易伤及膈神经;③C3~7横突与颈交感干的距离测量结果表明与臂丛前入路相比,臂丛后入路不易伤及颈交感干;④胸导管70%在C7~T1水平汇入静脉角,C7水平臂丛前入路要注意保护胸导管,臂丛后入路不易损伤胸导管;⑤在C7横突水平处将椎动脉向外牵拉的距离为(2.5±0.4)cm,臂丛前、后入路均应注意保护椎动脉;⑥C7横突末端下方至胸膜顶的距离为(1.9±0.4)cm,C7水平臂丛前、后入路均可能伤及胸膜顶。结论下颈椎侧方臂丛后解剖间隙可为颈椎间孔镜手术提供安全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侧方入路 臂丛后入路 椎间孔镜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冠状面失平衡与矫正率和柔韧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岭志 彭焰 +3 位作者 梁安靖 叶伟 谌业光 黄东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25-1828,共4页
目的:分析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冠状面失平衡与主弯柔韧性和矫正率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02年1月至2010年5月胸弯为主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67例患者,其中59例病例资料完整,男18例,女41例,年龄12~18岁,平均(14.... 目的:分析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冠状面失平衡与主弯柔韧性和矫正率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02年1月至2010年5月胸弯为主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67例患者,其中59例病例资料完整,男18例,女41例,年龄12~18岁,平均(14.2±1.7)岁;随访时间6~13年,平均(8.1±1.3)年。根据末次随访冠状面平衡情况分为平衡组和失平衡组。平衡组53例,失平衡组6例。对比两组之间的年龄、手术技术、主弯Cobb角、柔韧性、矫正率和矫正率/柔韧性。结果:两组的年龄、手术技术、主弯Cobb角、柔韧性、矫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矫正率/柔韧性平衡组为1.40±0.34;失平衡组为1.91±0.32,P<0.01。结论:年龄、手术技术、主胸弯Cobb角、柔韧性、矫正率与术后冠状面失平衡并无明显联系,矫正率/柔韧性比值过大可能是导致术后冠状面失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冠状面失平衡 柔韧性 矫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单枚空心螺钉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新亮 彭焰 +2 位作者 梁安靖 杜开利 黄东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单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8月至2009年7月,在我院因Ⅱ型齿状突骨折而行颈前路单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术的患者13例,术后观察颈椎的活动度以及骨折愈合率。结果:随访10~24个月,平均16... 目的:探讨颈前路单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8月至2009年7月,在我院因Ⅱ型齿状突骨折而行颈前路单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术的患者13例,术后观察颈椎的活动度以及骨折愈合率。结果:随访10~24个月,平均16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且颈椎活动度未见受限,术前症状均消失,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颈前路行单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不仅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寰枢椎的生理活动功能,而且可以获得较高的骨折愈合率,是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齿状突 颈椎损伤 空心螺钉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胸腔镜矫形内固定对特发性脊柱侧凸躯干旋转的矫正效果 被引量:3
16
作者 彭焰 黄东生 王其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4-117,共4页
【目的】比较前路胸腔镜矫形内固定与后路矫形内固定加胸廓成形术对特发性脊柱侧凸剃刀背畸形的矫正效果。【方法】对36例行前路胸腔镜矫形内固定及29例后路矫形内固定加胸廓成形术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随访,通过脊柱侧凸测量尺测... 【目的】比较前路胸腔镜矫形内固定与后路矫形内固定加胸廓成形术对特发性脊柱侧凸剃刀背畸形的矫正效果。【方法】对36例行前路胸腔镜矫形内固定及29例后路矫形内固定加胸廓成形术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随访,通过脊柱侧凸测量尺测量术前及术后3、6、12和24月躯干旋转度(ATR),比较两组对剃刀背畸形矫形的效果。通过Nash&Moe方法测量胸腔镜组胸段顶椎旋转术前及术后矫正效果。【结果】术前胸腔镜组胸段平均ATR为(12.8±3.3)°,腰段平均ATR为(4.9±4.6)°。后路手术组胸段平均ATR为(13.4±3.8)°,腰段平均ATR为(5.0±4.4)°。术后3、6、12和24月随访时胸段平均ATR矫正率胸腔镜组为64%、58%、61%、59%,后路手术组为60%、56%、43%、53%。腰段平均ATR矫正率胸腔镜组为66%、42%、43%、50%,后路手术组为40.8%、51.9%、43.9%、53%。两组结果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胸腔镜组胸段顶椎旋转度术前平均(2.0±0.5)°,末次随访为(0.4±0.6)°。【结论】前路胸腔镜矫形内固定术可以达到与传统后路矫形内固定加胸廓成形术对躯干旋转相若的矫形效果。其剃刀背畸形的矫形原理与胸腰段前路内固定术相似,均通过对椎体的去旋转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胸腔镜手术 躯干旋转畸形 前路胸腔镜矫形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髓核置换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郑召民 刘尚礼 邓方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7期442-444,共3页
关键词 人工髓核置换术 研究进展 人工髓核 适应证 手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与褪黑素抗骨质疏松作用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连成杰 梁安靖 黄东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67-771,共5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但是该病发病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其中雌激素缺乏被认为是最主要的病因之一,而近期发现褪黑素亦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雌激素与褪黑素抗骨质疏松作用的分子机制的新进展做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但是该病发病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其中雌激素缺乏被认为是最主要的病因之一,而近期发现褪黑素亦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雌激素与褪黑素抗骨质疏松作用的分子机制的新进展做一综述,并提出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雌激素 褪黑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早期应用唑来膦酸对腰椎融合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春海 曾钢 +4 位作者 娄振凯 叶伟 丁悦 任晋可 陈晋宸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4年第2期127-132,共6页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患者腰椎融合术后植骨融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因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合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病例资料共36例。患者均采用后路腰椎板切除减压、椎间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椎弓根钉...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患者腰椎融合术后植骨融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因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合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病例资料共36例。患者均采用后路腰椎板切除减压、椎间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术后1~2周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5mg静脉滴注,同时每天补充元素钙1000 mg和维生素D3400 U。比较术前与术后3、6、12个月时功能障碍指数( ODI )评分与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变化。比较术前与术后12个月骨密度变化。分析随访期末时的植骨融合情况。结果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年龄(63.18±6.97)岁。术前ODI评分平均为(38.36±5.95)分,术后3个月为(14.36±5.22)分,术后6个月为(9.00±6.07)分,术后12个月为(9.18±6.65)分。术后各时间点ODI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6个月ODI评分持续下降,6个月达平台期,与12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骨转换生化标志物血清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β-CTX)、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术后3个月显著降低(P<0.05),6、12个月时缓慢升高,但均保持在绝经后正常范围内。术前髋部和股骨颈骨密度为(0.721±0.16)和(0.687±0.19) g/cm^2,术后12个月提高至(0.746±0.16)和(0.714±0.17) g/cm^2(P<0.05)。34例患者获得坚实融合,2例未融合,融合率为94.4%(34/36)。结论唑来膦酸抗骨质疏松作用显著,骨质疏松患者术后早期应用唑膦酸对腰椎融合无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术 骨质疏松症 唑来膦酸 双膦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使用血尿素氮和sPESI评估急性重症肺栓塞病人的30天死亡风险 被引量:4
20
作者 丘雪梅 尤国昌 +3 位作者 沈润楠 朱东熙 黄文熙 黄楷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6-106,共11页
【目的】探究血尿素氮(BUN)是否有助于增强简化版肺栓塞严重指数(sPESI)的危险分层能力。【方法】本回顾性研究纳入了在MIMICⅢ数据库中被诊断为急性重症肺栓塞的患者,并将他们在30 d内的死亡率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结局。根据ROC曲线的最... 【目的】探究血尿素氮(BUN)是否有助于增强简化版肺栓塞严重指数(sPESI)的危险分层能力。【方法】本回顾性研究纳入了在MIMICⅢ数据库中被诊断为急性重症肺栓塞的患者,并将他们在30 d内的死亡率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结局。根据ROC曲线的最大Youden指数计算BUN和sPESI的最佳截断值;使用Kaplan-Meier曲线评价BUN、sPESI及其组合在总队列和亚组中的危险分层能力。【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了250名急性重症肺栓塞患者。BUN和sPESI均为30 d死亡率的独立预测指标。BUN的最佳截断值为21.5 mg/dL,sPESI的最佳截断值为2.5。在BUN≥21.5mg/dL和sPESI≥3的高风险组别中,患者30 d的死亡率为41.38%,明显高于sPESI≥1的组别(死亡率为14.28%)。在BUN≤21.5mg/dL和sPESI≤2的低风险组别中,死亡率为4.07%,和sPESI=0定义的低危组相近(死亡率为3.85%)。【结论】联合使用BUN和sPESI可以筛选出病情更为严重的急性重症肺栓塞患者,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素氮(BUN) 简化版肺栓塞严重指数(sPESI) 急性肺栓塞 重症监护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