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F-1α基因沉默对大鼠肝癌CBRH-7919细胞p27和Ki67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许林锋 倪嘉延 +2 位作者 陈耀庭 孙宏亮 吴裕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25-1829,共5页
目的:探讨沉默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基因对大鼠肝癌CBRH-7919细胞在缺氧状态下p27和Ki67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大鼠肝癌细胞株CBRH-7919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氯化钻(CoCl2)模拟缺氧状态。构建HIF-1αsiRN... 目的:探讨沉默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基因对大鼠肝癌CBRH-7919细胞在缺氧状态下p27和Ki67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大鼠肝癌细胞株CBRH-7919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氯化钻(CoCl2)模拟缺氧状态。构建HIF-1αsiRNA特异性载体,利用小分子RNA干扰技术沉默肝癌细胞HIF-1α基因。应用real-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肝癌细胞HIF-1α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肝癌细胞p27和Ki67蛋白的表达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在缺氧条件下,肝癌细胞HIF-1α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多(P<0.05)。HIF-1α基因被沉默后,HIF-1α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Ki67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p27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多(P<0.05)。转染组G0/G1期的肝癌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S期细胞显著减少(P<0.05)。结论:缺氧可以诱导肝癌细胞HIF-1α的表达;特异性siRNA沉默HIF-1α,可能通过促进p27的表达和抑制Ki67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肝癌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 RNA干扰 P27蛋白 KI67蛋白 CBRH-7919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HIF-1α基因表达对大鼠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吴裕丹 倪嘉延 +2 位作者 陈耀庭 孙宏亮 许林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07-1212,共6页
目的:探讨沉默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表达对缺氧状态下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选用大鼠CBRH-7919肝癌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氯化钴(CoCl2)建立缺氧模型。制备3组特异性较强的HIF-1αsiRNA-脂质体复合物,转染于肝癌细胞。利... 目的:探讨沉默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表达对缺氧状态下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选用大鼠CBRH-7919肝癌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氯化钴(CoCl2)建立缺氧模型。制备3组特异性较强的HIF-1αsiRNA-脂质体复合物,转染于肝癌细胞。利用real-time RT-PCR、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分别检测肝癌细胞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21和cyclin D1在mRNA和(或)蛋白水平的表达。MTT及BrdU掺入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缺氧条件下,肝癌细胞的HIF-1α和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多(P<0.05)。HIF-1α基因表达沉默后,HIF-1α、VEGF及cyclin D1 mRNA和(或)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p2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HIF-1αsiRNA转染组的BrdU阳性细胞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沉默HIF-1α基因表达对缺氧状态下肝癌细胞的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 RNA干扰 P21蛋白 细胞周期蛋白D1 CBRH-7919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放射损伤小鼠造血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晓玲 尹松梅 +3 位作者 陈玲珍 曹小芳 谢丽萍 郭子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42-1446,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MSC)对受γ射线照射小鼠造血恢复的影响。亚致死剂量(6Gy)60Co-γ射线全身照射雌性BALb/c小鼠,静脉输注不同剂量(1×105,1×106和5×106)的hBMMSC,观察注射后小鼠血常规指标、骨髓造... 本研究旨在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MSC)对受γ射线照射小鼠造血恢复的影响。亚致死剂量(6Gy)60Co-γ射线全身照射雌性BALb/c小鼠,静脉输注不同剂量(1×105,1×106和5×106)的hBMMSC,观察注射后小鼠血常规指标、骨髓造血祖细胞集落量以及血清人TPO,SCF和G-CSF水平等动态变化。结果表明:hBMMSC输注对亚致死量照射小鼠早期死亡率无影响;与对照组比较,接受细胞治疗小鼠早期血象水平无显著增高,但在第28天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尤以大剂量组明显(P值均小于0.05);在中剂量和大剂量hBMMSC组小鼠骨髓中,单个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总数和粒单系集落形成单位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hBMMSC输注后第2天,ELISA法检测可在细胞治疗组小鼠血清中检测到人G-CSF和SCF,以hBMMSC高剂量组G-CSF含量为最高(P<0.01)。所有各组未检测到人TPO,治疗后第9和16天所有各组血清中均未检测到人G-CSF和SCF。结论:hBMMSC输注可加速放射损伤小鼠造血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细胞短暂分泌相关造血细胞调控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放射损伤 造血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286例凝血功能的改变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杨辉 于新发 +1 位作者 谢双锋 尹松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882-2884,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86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286例SLE患者中血小板正常患者占75.5%(215/286),减少患者占14.0%(40/286);239例患者检测了aCL(IgG、...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86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286例SLE患者中血小板正常患者占75.5%(215/286),减少患者占14.0%(40/286);239例患者检测了aCL(IgG、IgM、IgA一型或两型阳性),aCL阳性占25.1%(60/239),aCL阳性组的血小板计数、APTT、FIB、PT、TT、3P试验、FDP、D-D与aCL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伴高LDL-C组血小板计数、APTT、PT、TT与LDL-C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3P试验、FDP、D-D与LDL-C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L阳性对SLE患者的凝血功能和纤溶指标无明显影响;SLE伴发LDL-C增高的患者血小板计数较高、APTT、PT时间缩短,但纤溶指标无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凝血功能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体外抑制革兰阴性细菌脂多糖激活血小板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罗先明 杨秋红 +1 位作者 魏菁 马丽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9-132,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索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actericidal 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BPI)能否抑制G-细菌脂多糖(LPS)激活血小板的作用。取10例健康体检者全血制备富含血小板血浆(PRP,1×108/ml)。实验分为4组:正常血小板组:不作任... 本研究旨在探索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actericidal 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BPI)能否抑制G-细菌脂多糖(LPS)激活血小板的作用。取10例健康体检者全血制备富含血小板血浆(PRP,1×108/ml)。实验分为4组:正常血小板组:不作任何处理;LPS组:LPS(10μg/ml)刺激6 h;BPI组:BPI(100μg/ml)处理1 h;BPI+LPS组:BPI(100μg/ml)预孵育1 h后,再接受LPS(10μg/ml)刺激6 h。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组血小板膜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PRP上清中细胞因子释放水平,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结果表明,与正常血小板组相比,LPS刺激血小板后血小板膜TLR-4表达及上清中TNF-α和IL-6浓度均明显增高(P<0.001)。在接受BPI预处理后,LPS刺激血小板表达TLR-4及TNF-α和IL-6的作用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正常血小板组。BPI单独刺激血小板不引起血小板TLR-4表达增高及细胞因子水平改变。结论:BPI能够抑制LPS诱导的血小板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 血小板 脂多糖 TLR-4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K细胞对骨髓瘤RPMI 8226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秀菊 尹松梅 +4 位作者 马丽萍 李益清 聂大年 谢双峰 肖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3469-3471,共3页
目的:探讨NK细胞对骨髓瘤RPMI 8226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方法:分离纯化NK细胞,LDH法检测不同效靶比时NK细胞对RPMI8226细胞的杀伤活性,并以K562细胞为对照。同时用甲基纤维素克隆形成试验观察效靶比为20:1时细胞克隆形成率。结果:NK细胞... 目的:探讨NK细胞对骨髓瘤RPMI 8226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方法:分离纯化NK细胞,LDH法检测不同效靶比时NK细胞对RPMI8226细胞的杀伤活性,并以K562细胞为对照。同时用甲基纤维素克隆形成试验观察效靶比为20:1时细胞克隆形成率。结果:NK细胞对K562、RPMI 8226细胞的杀伤活性随着效靶比升高而增强,在同一效靶比,NK细胞对K562、RPMI8226细胞的杀伤活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K细胞对K562细胞克隆形成抑制率为(63.48±6.78)%,对RPMI 8226细胞克隆形成抑制率为(23.71±2.39)%,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NK细胞可杀伤骨髓瘤RPMI 8226细胞,但为低度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NK细胞 杀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连接蛋白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星 王秀菊 陆志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014-2015,共2页
近年来,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在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逐渐引起国外学者的关注.但国内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FN的表达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短期复发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指... 近年来,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在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逐渐引起国外学者的关注.但国内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FN的表达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短期复发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指导,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纤维连接蛋白 预后 个体化治疗 国外学者 短期复发 相关性 瘤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器官的保护作用
8
作者 陈玲珍 尹松梅 +7 位作者 张晓玲 陈嘉榆 韦拨雄 詹昱 余卫 巫进明 曲佳 郭子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36-1441,共6页
本研究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器官的保护作用。培养人骨髓MSC,并进行细胞学鉴定。BALB/c雌性小鼠经6 Gy60Coγ射线照射后,分别通过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人MSC、MSC裂解物或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记录小鼠存活情... 本研究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器官的保护作用。培养人骨髓MSC,并进行细胞学鉴定。BALB/c雌性小鼠经6 Gy60Coγ射线照射后,分别通过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人MSC、MSC裂解物或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记录小鼠存活情况,并于处理后的第9天和16天取小鼠股骨和脾脏进行病理学分析,观察造血组织容量,并进行细胞增生程度评分。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MSC及细胞裂解物处理组小鼠生存期无明显延长,但第9天高剂量(5×106)MSC及裂解物组小鼠骨髓造血即部分恢复,造血组织容量显著改善,(43.50±12.08)%和(42.80±13.11)%vs(24.33±9.50)%(P<0.05),增生程度积分明显增高(P<0.05),脾脏出现增生结节。第16天高剂量MSC和裂解物处理组小鼠骨髓和脾脏细胞明显活跃,脾脏和骨髓结构接近正常小鼠。此外,两个时间点MSC与细胞裂解物处理组小鼠骨髓增生积分无明显差异。结论:骨髓MSC可促进辐射损伤小鼠的造血功能恢复,这种作用可能与细胞内固有的活性物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损伤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造血功能 旁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