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及其蛋白抑制剂在狼疮小鼠肾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5
1
作者 杨荟 徐安平 +1 位作者 吕军 刘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21-825,共5页
目的探讨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及其蛋白抑制剂(PIAS3)在MRL/lpr狼疮小鼠肾组织中的表达。方法以18周龄雌性MRL/lpr小鼠作为狼疮肾炎组,相同周龄的BALB/C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取两组小鼠肾组织,应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ST... 目的探讨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及其蛋白抑制剂(PIAS3)在MRL/lpr狼疮小鼠肾组织中的表达。方法以18周龄雌性MRL/lpr小鼠作为狼疮肾炎组,相同周龄的BALB/C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取两组小鼠肾组织,应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STAT3和PIAS3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磷酸化STAT3(p-STAT3)和STAT3的蛋白表达,同时检测小鼠实验室指标以及肾脏组织病理的表现。结果 MRL/lpr小鼠尿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均高于BALB/C小鼠(P<0.05)。MRL/lpr小鼠肾脏组织病理主要表现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肾小管间质炎症细胞浸润,而BALB/C小鼠肾小球、肾小管无异常。MRL/lpr小鼠肾组织STAT3 mRNA和p-STAT3蛋白的表达均较BALB/C小鼠升高(P<0.05),其PIAS3mRNA表达则较BALB/C小鼠明显降低(P<0.01),而两组小鼠STAT3总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差别。结论 MRL/lpr小鼠肾组织STAT3 mRNA和p-STAT3蛋白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而其PIAS3 mRNA表达低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3转录因子 活化STAT的蛋白抑制物 信号传导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狼疮肾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0b通过下调KLF10促进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EMT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黎黎 吕军 +5 位作者 杨荟 付莎 李劲高 黄蓉 宛霞 徐安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54-1260,共7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10b(miR-10b)在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通过RT-qPCR法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肾纤维化患者肾组织中miR-10b的表达量;利用高糖刺激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建立EMT模型,RT-qPC... 目的:探讨微小RNA-10b(miR-10b)在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通过RT-qPCR法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肾纤维化患者肾组织中miR-10b的表达量;利用高糖刺激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建立EMT模型,RT-qPCR法检测miR-10b在EMT不同阶段的表达水平。在HK2细胞中分别转染miR-10b模拟物(mimic)和抑制物(inhibitor) 24 h后,再给予高糖刺激,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纤连蛋白(fibronectin)和N-钙黏蛋白(N-cadherin)等EMT标志蛋白的表达。通过在线数据库miRBase对miR-10b的作用靶点进行预测,并利用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行验证。结果:与癌旁正常肾组织相比,2型糖尿病合并肾纤维化患者肾组织中miR-10b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在高糖刺激诱导的HK-2细胞EMT中,miR-10b的表达呈现时间依赖性上调(P<0.01)。转染miR-10b inhibitor可抑制高糖诱导的HK-2细胞形态学改变以及EMT标志蛋白fibronectin、SLUG、N-cadherin和SNAI1表达的上调。在线数据库预测KLF10的3’-UTR可以与miR-10b结合,该结果被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同时,KLF10过表达可以逆转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形态学改变以及fibronectin和N-cadherin等EMT标志蛋白。进一步研究显示,miR-10b是通过抑制KLF10表达,从而激活TGF-β/Smad3通路发挥作用。结论:miR-10b可通过下调KLF10表达促进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E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0b 上皮-间充质转化 KLF10 肾小管上皮细胞 TGF-β/Smad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赛尼哌对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朱云松 徐安平 +3 位作者 聂海波 何恢绪 李清荣 邓志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2期1209-1210,共2页
目的 :观察赛尼哌对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 (AR)的预防作用及其安全性评估。方法 :选择同期肾移植病人 5 0例 ,分为治疗和对照两组 ,各 2 5例。治疗组术前静滴赛尼哌 2 5mg ,同时口服骁悉 (MMF) 0 75g ,对照组仅口服MMF 0 75g ;术后两组... 目的 :观察赛尼哌对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 (AR)的预防作用及其安全性评估。方法 :选择同期肾移植病人 5 0例 ,分为治疗和对照两组 ,各 2 5例。治疗组术前静滴赛尼哌 2 5mg ,同时口服骁悉 (MMF) 0 75g ,对照组仅口服MMF 0 75g ;术后两组病人均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 ,常规强的松 (Pred)、环孢素 (CsA)和MMF三联抗排斥治疗。结果 :治疗组 3例发生AR ,对照组 9例 ,相差显著 (P <0 0 1) ;治疗组AR经强化治疗均逆转 ,对照组 7例逆转 ,另 2例失败 ;感染、胃肠道反应及血液系统损害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赛尼哌可显著降低AR发生率 ,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移植物排斥 赛尼哌 预防 安全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TIMP2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宛霞 黄湖辉 李劲高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0-193,共4页
【目的】研究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组织 2型金属蛋白组织抑制物 (TIMP2 )mRNA表达的变化及氯沙坦对它的影响。【方法】纯种雄性Wistar大鼠分为 3组 ,正常对照组 (11只 ) ,糖尿病大鼠无干预组 (11只 ) ,糖尿病大鼠氯沙坦 (血管紧张素Ⅱ 1... 【目的】研究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组织 2型金属蛋白组织抑制物 (TIMP2 )mRNA表达的变化及氯沙坦对它的影响。【方法】纯种雄性Wistar大鼠分为 3组 ,正常对照组 (11只 ) ,糖尿病大鼠无干预组 (11只 ) ,糖尿病大鼠氯沙坦 (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阻断剂 )干预组 (9只 )。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饲养 18周后取出肾以RT PCR检测TIMP2mR NA表达 ,电镜检测大鼠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及系膜基质密度 (系膜基质面积 /系膜面积 ) ;收集 2 4h尿测定尿白蛋白排泄(UAE)。【结果】肾组织TIMP2mRNA表达糖尿病大鼠无干预组 (0 73± 0 37)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0 32± 0 19) (P <0 0 5 ) ,糖尿病大鼠氯沙坦干预组 (0 34± 0 17)显著低于糖尿病大鼠无干预组 (P <0 0 5 )。UAE(2 18± 1 98)mg/d、基底膜厚度 (5 31 6± 10 7 6 )nm及系膜基质密度 5 6± 7,糖尿病大鼠无干预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糖尿病大鼠氯沙坦干预组UAE(0 6 5± 0 89)mg/d、基底膜厚度 (316 6± 33 3)nm及系膜基质密度 35± 7均显著低于糖尿病大鼠无干预组 (P<0 0 5 )。【结论】发生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大鼠 ,肾组织TIMP2mRNA表达明显增加 ,氯沙坦干预能延缓糖尿病肾病发生并降低TIMP2mRNA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并发症 糖尿病肾病 发病机理 氯沙坦 治疗 2型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细胞CD56抗原表达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倩 李劲高 +7 位作者 周茂华 廖鹏军 彭琪 陈景 陈少贤 魏姗姗 黄晖婷 佘妙容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3-289,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白血病细胞CD56抗原表达与预后的关系,阐明CD56抗原表达在预测AML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71例年龄14~60岁、采用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IA)方案首次诱导化疗的初治AML(AML-M3除外)患...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白血病细胞CD56抗原表达与预后的关系,阐明CD56抗原表达在预测AML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71例年龄14~60岁、采用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IA)方案首次诱导化疗的初治AML(AML-M3除外)患者的临床资料,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CD56抗原的表达。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研究患者CD56阳性率与总生存时间(OS)间的关系。根据CD56抗原表达将患者分为CD56+组(n=52)和CD56-组(n=119),同时根据CD56阳性表达率,以50%为界限,将CD56+组分为CD56阳性表达率≥50%组(n=39)和CD56阳性表达率〈50%组(n=13),比较CD56+组和CD56-组、CD56阳性表达率≥50%组和CD56阳性表达率〈50%组患者完全缓解率(CRR)、复发率、中位OS、中位无病生存时间(DFS)和生存率。结果:CD56+组患者中位OS(14.2个月)低于CD56-组(39.4个月)、CD56阳性表达率≥50%组患者中位OS(11.7个月)低于CD56阳性表达率〈50%组(20.3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56+组患者1年和2年生存率(61.5%、46.2%)低于CD56-组(75.6%、63.9%)(P〈0.05);CD56阳性表达率≥50%组患者1年生存率(53.8%)与CD56阳性表达率〈50%组(8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D56阳性表达率≥50%组患者2年生存率(41.0%)明显低于CD56阳性表达率〈50%组(61.5%)(P〈0.05)。CD56+组患者CRR(63.5%)与CD56-组(68.9%)以及CD56阳性表达率≥50%组(58.9%)与CD56阳性表达率〈50%组(76.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56+组患者总复发率和1年内复发率(64.3%、37.5%)均高于CD56-组(34.3%、17.9%)(P〈0.05),而CD56阳性表达率≥50%组总复发率、1年内复发率(75.0%、42.9%)与CD56阳性表达率〈50%组(37.5%、16.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56+组患者中位DFS(12.7个月)低于CD56-组(34.1个月)(P〈0.05);CD56阳性表达率≥50%组与CD56阳性表达率〈50%组中位D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血病细胞CD56抗原表达阳性是AML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且阳性率越高,提示其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CD56 预后 总生存时间 无病生存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机应用软件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居家运动指导 被引量:11
6
作者 徐铌 郑桂琼 +1 位作者 李小梅 欧阳霞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究手机应用软件用于指导血液透析患者居家运动对患者体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3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研究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居家运动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手机APP指导及监督患者居家运动。... 目的探究手机应用软件用于指导血液透析患者居家运动对患者体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3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研究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居家运动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手机APP指导及监督患者居家运动。于干预前、干预6周及12周时测评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干预6周及12周时的正常步速、最快步速、生活质量评分随着干预时间变化呈增加趋势,10次重复坐站试验时间呈降低趋势,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手机应用软件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居家运动指导可提高其体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肾衰竭 血液透析 居家运动 微信 手机应用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CD34和CD38抗原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魏姗姗 周茂华 +6 位作者 李劲高 陈景 陈少贤 李倩 夏平方 彭琪 佘妙容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62-368,共7页
目的:探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白血病细胞CD34和CD38抗原表达与预后的关系,阐明CD34和CD38抗原表达在预测AML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初诊AML患者94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ML患者白血病细胞CD34和CD38抗原的表达,依据CD38... 目的:探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白血病细胞CD34和CD38抗原表达与预后的关系,阐明CD34和CD38抗原表达在预测AML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初诊AML患者94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ML患者白血病细胞CD34和CD38抗原的表达,依据CD38抗原表达将患者分为CD34+CD38-组(n=36)和CD34+CD38+组(n=58)。2组患者诱导方案均为IA方案。比较2组患者完全缓解率(CRR)、复发率、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中位无病生存时间(DFS)和生存率。结果:CD34+CD38-组患者CRR为77.8%,CD34+CD38+组为86.2%,2组患者诱导治疗后C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4+CD38-组患者总复发率和1年内复发率(53.8%和36.0%)均高于CD34+CD38+组(27.9%和14.3%)(P<0.05);CD34+CD38-组患者中位OS(13.60个月)小于CD34+CD38+组(20.33个月)(P<0.05);CD34+CD38-组患者中位DFS(12.87个月)小于CD34+CD38+组(33.93个月)(P<0.05)。CD34+CD38-组患者1年和2年生存率(52.8%和38.9%)低于CD34+CD38+组(75.9%和48.3%)(P<0.05)。结论:白血病细胞CD34+CD38-抗原的表达为初诊AML患者提供一个新的预后指标,表达CD34+CD38-抗原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CD38- CD34+CD38+ 急性髓系白血病 预后 去甲氧柔红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足细胞的原代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7
8
作者 贾苗 张益民 赖德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2565-2567,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重复性好、操作简便的大鼠足细胞培养方法。方法取体质量200~220g的健康雌性SD大鼠,无菌取肾后通过差异过筛法分别通过80、150、200目细胞筛网,收集200目筛网上肾小球进行接种,利用植块法将接种培养面向上放置,4.5h后将培... 目的建立一种重复性好、操作简便的大鼠足细胞培养方法。方法取体质量200~220g的健康雌性SD大鼠,无菌取肾后通过差异过筛法分别通过80、150、200目细胞筛网,收集200目筛网上肾小球进行接种,利用植块法将接种培养面向上放置,4.5h后将培养瓶翻转过来正常放置于37℃、5%CO2的恒温恒湿培养箱进行孵育。采用形态学观察和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足细胞进行鉴定,并用流式细胞仪进行足细胞纯度分析。结果 5d后可见绝大部分肾小球贴壁并有少许肾小球周围有细胞爬出,7~8d可见所有肾小球周围有大量细胞爬出,胰酶消化后传代培养。形态学及特异性抗体WT-1、nephrin鉴定为足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纯度99%左右。结论差异过筛法分离大鼠肾小球,结合植块法促进肾小球贴壁,可简单、高效地培养出原代足细胞,且具备足细胞生物学特性,且在操作简单的情况下细胞产量、纯度与国外文献报道的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细胞 细胞原代培养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西他滨增强allo-NK细胞杀伤白血病干细胞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倩 魏姗姗 +6 位作者 李劲高 陈少贤 陈景 黄晖婷 彭琪 夏平方 佘妙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5-89,共5页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增强allo-NK细胞杀伤白血病干细胞(LSC)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磁珠法从KG1a细胞中分选LSC。从健康供者的外周血分离纯化同种异体反应性自然杀伤(allo-reactive natural killer,a1-Io-NK)细胞;LDH法检测allo-N...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增强allo-NK细胞杀伤白血病干细胞(LSC)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磁珠法从KG1a细胞中分选LSC。从健康供者的外周血分离纯化同种异体反应性自然杀伤(allo-reactive natural killer,a1-Io-NK)细胞;LDH法检测allo-NK细胞对LSC的杀伤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llo-NK细胞诱导LSC凋亡及LSC表面NKG2D配体MICA/B和ULBP1-3的表达。结果:地西他滨10μmol/L处理LSC 24 h后,allo-NK细胞对LSC的杀伤率明显增高,在效靶比为5:1、10:1、20:1时分别为(60.52%±3.52%vs 22.08%±2.07%、73.93%±2.33%vs 28.99%±3.13%、83.08%±1.32%vs 36.44%±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西他滨10μmol/L处理LSC 24 h后,在效靶比为10:1时,allo-NK细胞诱导LSC的凋亡率为7.84%±0.34%,明显高于LSC未处理组(3.33%±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西他滨10μmol/L处理LSC 24 h后,LSC表面NKG2D配体(MICA/B、ULBP1、ULBP2、ULBP3)的表达上调,高于未处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西他滨可能通过上调NKG2D配体增强allo-NK细胞对LSC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白血病干细胞 allo-NK细胞 NKG2D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氯沙坦对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MCP_1和TGF-β_1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玉宇 徐安平 +2 位作者 周姗姗 傅君舟 杜洪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05-1410,共6页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肾间质纤维化中MCP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不同剂量氯沙坦对肾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UUO模型组,分组为氯沙坦常规剂量组,大剂量组,超大剂量组,手术组和假手术组。药物干预...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肾间质纤维化中MCP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不同剂量氯沙坦对肾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UUO模型组,分组为氯沙坦常规剂量组,大剂量组,超大剂量组,手术组和假手术组。药物干预组分别给予氯沙坦50,200,500 mg/(kg·d)灌胃,假手术组及手术组每天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观察模型第7、14和21天鼠尾袖带血压(TCP)、24 h尿蛋白,血清Scr、Bun、K+、肾小管损害百分比、肾间质纤维化程度(%INT),免疫组化检测MCP1的表达,RT-PCR检测MCP1和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随着梗阻时间延长,UUO组TCP逐渐增多、肾小管损害程度、%INT显著增加,MCP1、TGF-β1mRNA含量明显增加,与其余各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大剂量、超大剂量氯沙坦组相对于常规剂量氯沙坦组改善更明显。结论大剂量、超大剂量氯沙坦组相对于常规剂量氯沙坦组,能更有效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减轻肾小管损害和肾间质纤维化,显著抑制MCP1、TGF-β1mRNA的表达,同时,超大剂量氯沙坦组比大剂量氯沙坦组能更有效的减少蛋白尿。表明大剂量、超大剂量氯沙坦比常规剂量氯沙坦在UUO大鼠模型中起到更多的肾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沙坦 肾间质纤维化 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 MCP1 TGF-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霉素通过上调P53诱导22Rv1前列腺癌细胞凋亡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劲高 陈景 佘妙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812-1815,共4页
目的探讨手霉素对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细胞株22Rv1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使用MTT细胞毒性测定法评价人22Rv1细胞的活性,使用Annexin v和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料标记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采用免疫... 目的探讨手霉素对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细胞株22Rv1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使用MTT细胞毒性测定法评价人22Rv1细胞的活性,使用Annexin v和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料标记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采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Caspase-3、H2AX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手霉素有效杀伤前列腺癌22Rv1细胞,随着手霉素剂量的增加,细胞活性逐渐下降。手霉素能诱导22Rv1细胞凋亡,早期凋亡率和晚期凋亡率均增加。手霉素通过caspase途径有效诱导22Rv1细胞凋亡。同时手霉素快速增加22Rv1细胞H2AX磷酸化和上调P53的表达。结论手霉素通过上调P53的表达和激活H2AX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凋亡,杀伤前列腺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凋亡 手霉素 H2AX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霉素对甲状腺癌KAT-18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
12
作者 李劲高 黄晖婷 +2 位作者 李倩 宛霞 佘妙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2426-2429,共4页
目的:探讨手霉素对甲状腺未分化癌KAT-18细胞株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使用SRB细胞毒性测定法评价KAT-18细胞的活性,使用Annexin v和一氧化氮(NO)染料标记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NO生成和细胞凋亡,二氢乙啶(DHE)方法测定细胞内超... 目的:探讨手霉素对甲状腺未分化癌KAT-18细胞株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使用SRB细胞毒性测定法评价KAT-18细胞的活性,使用Annexin v和一氧化氮(NO)染料标记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NO生成和细胞凋亡,二氢乙啶(DHE)方法测定细胞内超氧阴离子。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超氧歧化酶(SOD)活性,Mn-SOD的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谷胱甘肽(GSH)含量采用荧光法测定。结果:手霉素有效杀伤KAT-18细胞,随着手霉素剂量的增加,细胞活性逐渐下降。手霉素诱导产生NO和超氧阴离子,降低GSH,但不影响Mn-SOD的蛋白表达和6 h的SOD活性,但24 h的SOD活性代偿性增加。手霉素诱导的凋亡与NO和超氧阴离子增加及GSH下降有关。用N-乙酰基-L-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抑制NO和超氧阴离子产生,提高GSH可减少手霉素诱导KAT-18细胞凋亡,从而逃避细胞被手霉素杀伤。结论:手霉素通过细胞内NO和超氧阴离子的产生诱导甲状腺癌细胞凋亡,杀伤甲状腺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未分化癌 手霉素 凋亡 反应性氧基 谷胱甘肽 超氧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霉素通过阻断PI3K/Akt信号通路诱导U937白血病细胞凋亡 被引量:7
13
作者 黄晖婷 李劲高 +2 位作者 肖定璋 陈景 佘妙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66-1069,共4页
目的:探讨手霉素对U937白血病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μmol/L的手霉素处理U937白血病细胞不同时间,分别使用Annexin V/PI试剂及ROS检测试剂标记细胞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内ROS生成,免疫印迹术检测PI3K、P-Akt、Akt... 目的:探讨手霉素对U937白血病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μmol/L的手霉素处理U937白血病细胞不同时间,分别使用Annexin V/PI试剂及ROS检测试剂标记细胞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内ROS生成,免疫印迹术检测PI3K、P-Akt、Akt等蛋白的表达。结果:与0 h对照组相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手霉素诱导的U937细胞凋亡(P<0.05)及ROS生成逐渐增加(P<0.05),对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的抑制逐渐增强。N-乙酰基-L-半胱氨酸(NAC)(能有效抑制ROS产生的物质)可以阻断手霉素对U937细胞内PI3K/Akt信号通路的抑制及手霉素诱导的U937细胞凋亡。结论:手霉素通过诱导ROS产生进而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来诱导U937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霉素 U937细胞 ROS 凋亡 P1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高糖诱导足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淑歌 赖德源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2109-2113,共5页
目的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高糖诱导的足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原代培养的大鼠足细胞,设置正常糖组(D-葡萄糖5 mmol/L)、高糖组(D-葡萄糖15 mmol/L、30 mmol/L)、高渗对照组(甘露醇25 mmol/L+D-葡萄糖5 mmol/L)。观... 目的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高糖诱导的足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原代培养的大鼠足细胞,设置正常糖组(D-葡萄糖5 mmol/L)、高糖组(D-葡萄糖15 mmol/L、30 mmol/L)、高渗对照组(甘露醇25 mmol/L+D-葡萄糖5 mmol/L)。观察细胞形态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nephrin和Wt-1的表达;免疫印迹半定量检测nephrin、α-SMA、活化β-catenin及Wnt-1的表达。结果 nephrin以颗粒状及线状表达于足细胞胞膜、胞质及胞核周围,Wt-1表达于胞核。48 h后,正常糖组nephrin相对表达量为(0.967±0.065),15 mmol/L高糖组为(0.771±0.068),30 mmol/L高糖组为(0.112±0.042),高渗对照组为(1.096±0.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6.848,P=0.000);正常糖组α-SMA相对表达量为(0.360±0.023),15 mmol/L高糖组为(0.430±0.008),30 mmol/L高糖组为(0.524±0.040),高渗对照组为(0.320±0.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149,P=0.001)。高糖作用12 h后,足细胞Wnt-1及活化β-catenin表达开始升高,24 h时达到高峰。DKK1有助于增加高糖诱导的nephrin的表达,降低α-SMA的表达。结论高糖可诱导足细胞发生表型转化,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高糖诱导的足细胞表型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细胞 糖尿病肾病 细胞转分化 β—caten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为首发症状的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报告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蕾 王飞 +2 位作者 肖盈奇 杨世亮 闫振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1-42,共2页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脑血管疾病,约占所有脑卒中的5%~10%,其中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hemorrhage, aSAH)约占所有SAH 的80%[1],及时识别和早期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脑血管疾病,约占所有脑卒中的5%~10%,其中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hemorrhage, aSAH)约占所有SAH 的80%[1],及时识别和早期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预后。此类疾病通常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并贯穿整个病程,可伴有恶心呕吐、颈项强直、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但是在部分患者中,临床表现并不典型,因此常常被误诊而延误病情。以类似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为首发症状的非动脉瘤性SAH 在国内外已有报告[2-3]。但目前以此为首发症状的aSAH在国内外尚未见报告,现报告1 例以TIA 为首发症状的aSAH 病例,为非典型表现SAH的诊断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蛛网膜下腔出血 猝倒发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