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相关眼病的EUGOGO临床分级特征 被引量:12
1
作者 曾鹏 余韵 +5 位作者 范淑贤 李梓敬 张一弛 廖韵如 胡玉新 王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84-890,共7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相关眼病(GO)以欧洲甲状腺相关眼眶病专家组(EUGOGO)标准分级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2016年12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与眼科明确诊断为GO的110例病例,记录其病史、眼部检查,分别按照EUG... 【目的】分析甲状腺相关眼病(GO)以欧洲甲状腺相关眼眶病专家组(EUGOGO)标准分级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2016年12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与眼科明确诊断为GO的110例病例,记录其病史、眼部检查,分别按照EUGOGO标准、NOSPECS标准进行GO严重程度的分级,按照临床活动度评分(CAS)进行GO炎症活动度的分级,并对这些指标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收集110例患者211眼。患者年龄平均47.4(S=12.8)岁,其中具有吸烟史27例。甲状腺疾病病史平均24.7(S=42.5)月。GO病史平均10.4(S=23.1)月。眼球突出度平均19.1(S=3.1)mm。按照EUGOGO标准:轻度25例(22.7%),中-重度56例(50.9%),威胁视力病例包括压迫性视神经病变(DON)或角膜破坏29例(26.4%)。临床活动度CAS评分≥3分者(活动)47例(42.7%),CAS评分<3分者(不活动)63例(57.3%)。而按照NOSPECS分级系统评估,2级2例(1.8%),3级9例(8.2%),4级69例(62.7%),5级6例(5.5%),6级24例(21.8%)。所有病例中,74例(67.3%)接受全身激素治疗;15例(13.6%)接受眼眶放射治疗;4例(3.6%)接受手术治疗(眼眶减压术,3例;斜视手术,1例)。【结论】GO患者非活动性病例略多于活动性病例,中-重度病例与威胁视力的病例占多数。目前国内按照EU-GOGO推荐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的病例较少,对GO临床治疗方案尚不统一,因而需要进一步探索适合我国国情治疗GO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眼病 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突眼 EUGOGO NOSPECS 临床炎症活动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再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梅 方敏 +3 位作者 卓业鸿 凌运兰 林明楷 葛坚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40-743,751,共5页
【目的】了解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在小梁切除术成功控制眼压后,再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眼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分次接受小梁切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前后PACG患者的眼压、滤过泡以及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分次接... 【目的】了解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在小梁切除术成功控制眼压后,再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眼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分次接受小梁切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前后PACG患者的眼压、滤过泡以及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分次接受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术的PACG患者共11例(11只眼)。两次手术间隔时间平均为22.6(S=14.7)月,超声乳化术后随访时间平均为35.6(S=22.8)月。小梁切除术后,所有眼的眼压均下降,且即使在施行白内障手术后,眼压仍能保持白内障手术前的眼压(P=0.010)。10只眼(90.9%)手术后无需使用降眼压药物,眼压即可控制在21mmHg以下。超声乳化术后功能性滤过泡的成功率为54.5%(6/11眼)。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虹膜损伤。【结论】PACG小梁切除术后再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是安全的、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眼压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诊断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6
3
作者 方敏 余韵 +2 位作者 欧阳正隆 刘丹 王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5-320,共6页
【目的】分析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发病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与2种微血管病变之间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2年期间新诊断的共211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住院资料,并对DR与DPN... 【目的】分析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发病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与2种微血管病变之间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2年期间新诊断的共211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住院资料,并对DR与DPN进行患病特点、发病危险因素与2种微血管病变的关联性的分析。【结果】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患者中DPN的患病率(33.6%)高于DR(12.3%),2种微血管病变可共同存在,且DR与DPN存在关联(r=0.158,P=0.02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为2种微血管病变的共同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在新诊断2型糖尿病时,在各年龄段均应注意同时筛查DR与DPN,在控制血糖的同时,控制收缩压将有利于DR与DPN的共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降眼压滴眼液对青光眼患者眼表损伤的评估 被引量:7
4
作者 余韵 胡玉新 +5 位作者 邹霞 范淑贤 季红 宫海军 廖韵如 王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04-609,共6页
【目的】观察降眼压滴眼液局部治疗原发性青光眼后对眼表损伤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观察性研究。研究对象为在我院就诊并接受降眼压滴眼液的青光眼患者。所用降眼压滴眼液均含有苯扎氯铵(BAK)防腐剂。主要检测指标:泪膜破裂... 【目的】观察降眼压滴眼液局部治疗原发性青光眼后对眼表损伤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观察性研究。研究对象为在我院就诊并接受降眼压滴眼液的青光眼患者。所用降眼压滴眼液均含有苯扎氯铵(BAK)防腐剂。主要检测指标:泪膜破裂时间(TFBUT)、荧光素角膜染色。【结果】本研究共收集41例(76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发现眼表疾病(OSD)患者28例(68.3%)、点状角膜染色6眼(7.90%)、TFBUT异常42眼(56.0%)。上述体征与疾病的发生与青光眼分类无相关。点状角膜染色患者年龄(中位81岁)大于无角膜炎患者(中位62岁)(P=0.009);TFBUT异常组以每天点眼次数2次多见,而TFBUT正常组则以每天点眼1次多见,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OSD患者年龄大于无OSD患者(P=0.042),且以每天点眼次数2次以上者居多(P=0.011)。【结论】含BAK的降眼压滴眼液可引起青光眼患者(包括POAG与PACG)的眼表损伤。年龄较大、每天点眼次数较多者容易出现眼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表疾病 青光眼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止期轻度和中重度甲状腺相关眼病的眼表损害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余韵 王晓艺 +4 位作者 欧阳正隆 范淑贤 胡玉新 徐明彤 王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37-943,共7页
【目的】分析静止期轻度和中重度甲状腺相关眼病(GO)患者眼表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与眼科诊断为静止期轻度及中重度GO的初诊患者资料,共192例192眼。其中,轻度患者121... 【目的】分析静止期轻度和中重度甲状腺相关眼病(GO)患者眼表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与眼科诊断为静止期轻度及中重度GO的初诊患者资料,共192例192眼。其中,轻度患者121例121眼;中重度患者71例71眼。将患者分为角膜损害组和无角膜损害组,对眼表刺激征和泪膜破裂时间(TFBUT)、上睑缘瞳孔反射距离1(MRD1)、下睑缘瞳孔反射距离2(MRD2)、基础泪液分泌实验(Schirmer′s test II)、眼球突出度等指标在两组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静止期轻度GO患者中角膜损害组表现异物感(21例,52.5%)和畏光(23例,57.5%)较无角膜损害组更常见(23例,28.4%;29例,35.8%)(P≤0.05);而静止期中重度GO两组之间没有差异。静止期轻度GO角膜损害组MRD15.1(S=1.9)mm,宽于无角膜损害组4.4(S=1.5)mm,(P≤0.05);静止期中重度GO角膜损害组TFBUT3.2(S=2.3)s,较无角膜损害组明显缩短6.2(S=3.2)s,(P≤0.05);同为角膜损害,轻度与中重度GO之间的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差别。【结论】静止期轻度GO眼表损害患者更易出现异物感和畏光症状,眼表损害与MRD1增加相关;而中重度GO角膜损害患者症状与无角膜损害患者无差别,眼表损害与TFBUT缩短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眼病 静止期 眼表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率编码方向对垂体微腺瘤3.0T MR图像质量的影响
6
作者 王广谊 郭慧 +3 位作者 曾琼新 黄飚 刘再毅 梁长虹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2期206-208,共3页
目的:评价不同的频率编码方向对于垂体微腺瘤3.0T MR图像质量的影响,以指导该病MRI参数的选择。方法:选取14例临床拟诊为垂体微腺瘤患者,使用3.0T MR扫描仪分别于垂直频率编码方向(上/下)和水平频率编码方向(左/右)上行冠状面T1WI、T2WI... 目的:评价不同的频率编码方向对于垂体微腺瘤3.0T MR图像质量的影响,以指导该病MRI参数的选择。方法:选取14例临床拟诊为垂体微腺瘤患者,使用3.0T MR扫描仪分别于垂直频率编码方向(上/下)和水平频率编码方向(左/右)上行冠状面T1WI、T2WI及T1WI增强扫描。由两位神经放射学专家按照一个5级评分标准对所得图像进行评分。评分标准如下:能极好地显示瘤体,4分;足够用于诊断,3分;能用于诊断,2分;不能用于诊断,1分;无阳性发现,0分。将两位专家对每组的评分取平均数作为最终评分,两组间评分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的符号秩和检验。结果:除2例患者在两组图像中均无阳性发现外,其余12例患者均被诊断为垂体微腺瘤。对于T2WI平扫图像和T1WI增强图像,左/右频率编码方向所获得图像质量优于上/下频率编码方向所获得图像,且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T1WI平扫图像,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3.0T MR扫描仪进行垂体微腺瘤成像,频率编码方向对T2WI平扫图像和T1WI增强图像质量影响较大,水平(左/右)频率编码方向扫描所得图像的质量比垂直(上/下)频率编码方向扫描所得图像质量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盘血管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梓敬 蓝育青 +2 位作者 廖韵如 曾鹏 高翔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8-262,共5页
【目的】探讨视盘血管炎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1例视盘血管炎患者24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视力、眼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等眼科检查及全身检查、治疗方法、疗效等。【结果】男女比例为... 【目的】探讨视盘血管炎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1例视盘血管炎患者24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视力、眼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等眼科检查及全身检查、治疗方法、疗效等。【结果】男女比例为6∶15,发病年龄为19-43岁(28.7±1.6岁)。85.7%患者以轻度视力下降为首诊症状。Ⅰ型眼底表现主要为视盘边界不清,少量出血、充血性水肿;Ⅱ型除了视盘水肿以外,还表现为视网膜血管迂曲怒张,累及黄斑,并在OCT、FFA等有对应表现。1.0~1.2 mg/kg泼尼松起始治疗,辅以扩血管及营养神经等治疗,出院后平均随访(4.52±0.98)月,末次随访所有患眼视力较入院时稳定或有提高(P<0.05)。【结论】该病可能为风湿、免疫、高脂血症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眼底表现为视盘水肿,伴或不伴视网膜血管迂曲怒张和视网膜出血、水肿等,需与多种疾病相鉴别,容易误诊。需完善全身检查并制定多学科治疗方案。使用全身激素可缩短病程,促进病情改善,因应个体制定不同激素治疗方案。抗VEGF玻璃体腔治疗对该病继发黄斑水肿有效,长期疗效尚需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盘血管炎 临床特征 糖皮质激素 抗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温鑫 袁敏而 +2 位作者 李成 曾婕婷 林晓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66-572,共7页
目的:探索在新西兰兔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模型中行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PPV)联合反搏术构建新型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IR)损伤模型。方法:选用2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10只:激光组单纯行视... 目的:探索在新西兰兔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模型中行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PPV)联合反搏术构建新型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IR)损伤模型。方法:选用2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10只:激光组单纯行视网膜动脉激光光凝术,反搏术组于光凝术后行PPV联合反搏术,均取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作为正常对照组。通过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玻璃体腔氧分压(PO 2)评估灌注恢复情况,观察视网膜电图(ERG)的振荡电位(OPs)变化评估视网膜功能改变,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视网膜结构改变。结果:反搏术组术中即可观察到视网膜灌注恢复;术后2 h,FFA检查示所有眼视网膜动静脉完全恢复灌注,早期即见视网膜动脉充盈,随后静脉充盈,充盈时间无延迟,无血流中断。不同时间点反搏术组、激光组和正常对照组PO 2百分数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330.87,P<0.001;F时间=985.70,P<0.001),其中激光后、术后不同时间点反搏术组玻璃体腔PO 2百分数分别为(18.67±6.29)%、(38.82±1.48)%、(57.33±4.25)%、(84.51±3.91)%和(89.20±2.97)%,高于激光组的(23.24±1.95)%、(31.44±3.29)%、(40.21±3.05)%、(43.65±3.82)%和(58.07±2.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时间点反搏术组、激光组和正常对照组OPs百分数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164.09,P<0.001;F时间=447.91,P<0.001),其中术后3 d、7 d、2周和1个月反搏术组OPs百分数分别为(47.23±2.73)%、(70.79±3.09)%、(78.39±3.63)%、(76.69±4.08)%和(82.18±1.78)%,较激光组的(46.83±2.89)%、(55.32±1.58)%、(51.08±4.02)%、(52.32±6.59)%和(53.46±6.46)%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反搏术组视网膜内层结构破坏较小,有髓神经纤维层(MFL)结构疏松,大量空泡状改变。激光组MFL、内丛状层、内核层和外丛状层结构紊乱,Müller细胞神经纤维破坏。结论:在新西兰兔CRAO模型中行PPV联合反搏术可构建新型RIR损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疾病 缺血-再灌注损伤 玻璃体切割术 动物模型 反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面中上部外伤合并眼部病变59例临床分析
9
作者 黄湖明 潘朝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413-413,共1页
关键词 颌面部损伤 合并症 诊断 治疗 颌面中上部外伤 眼部病变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