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nsecaea monophora致皮肤着色芽生菌病1例
1
作者 陆丹倩 郑永平 +6 位作者 李家豪 张玲 王巧媚 邓聚辉 彭明 黄阶胜 刘丽婷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8-340,共3页
着色芽生菌病(chromoblastomycosis,CBM)是由暗色真菌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慢性肉芽肿性疾病,引起人类感染常见病原体主要为裴氏着色真菌(Fonsecaea pedrosoi)、F.monophora、F.multimorphose、F.nubica、卡氏枝孢瓶霉(Cladophialophora... 着色芽生菌病(chromoblastomycosis,CBM)是由暗色真菌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慢性肉芽肿性疾病,引起人类感染常见病原体主要为裴氏着色真菌(Fonsecaea pedrosoi)、F.monophora、F.multimorphose、F.nubica、卡氏枝孢瓶霉(Cladophialophora crrionii)、疣状瓶霉(Phialophora verrucosa)和播水喙枝孢霉(Rhinocladiella aquarspersa)等。裴氏着色真菌普遍存在于自然环境中,通常由微小外伤侵入皮肤引起致病,感染常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人群。本文报道1例由F.monophora致皮肤着色芽生菌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nsecaeamonophora 着色芽生菌病 伊曲康唑 特比萘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IL-17A对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活性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徐霞 赖宽 +1 位作者 郭庆 曾凡钦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205-2209,共5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7A(rhIL-17A)对人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活性、凋亡及成纤维细胞促纤维化因子分泌的影响,探讨IL-17在系统性硬皮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rhIL-17A作用于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CCK-8测定其... 目的: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7A(rhIL-17A)对人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活性、凋亡及成纤维细胞促纤维化因子分泌的影响,探讨IL-17在系统性硬皮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rhIL-17A作用于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CCK-8测定其对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核转录因子NF-κB/p65及其抑制性蛋白IκBα的表达量;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变化;ELISA检测rhIL-17A处理组和对照组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上清中IL-6和TGF-β1的含量。结果:rhIL-17A处理组和对照组角质形成细胞活性没有明显差别;rhIL-17A处理组成纤维细胞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rhIL-17A处理组成纤维细胞NF-κB/p65表达量增加,而IκBα表达量降低;rhIL-17A对2种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影响;rhIL-17A处理组成纤维细胞IL-6和TGF-β1分泌量增加。结论:rhIL-17A对体外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的活性没有明显影响,却可以显著增强体外成纤维细胞的活性,IL-17A对成纤维细胞活性增强的这种促进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NF-κB实现。rhIL-17A可能通过刺激成纤维细胞分泌IL-6和TGF-β1,从而进一步引起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IL-17可能参与了系统性硬皮病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蛋白细胞 成纤维细胞 细胞增殖 白细胞介素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化酶2介导化学性缺氧诱导的人角质形成细胞的炎症损伤作用 被引量:7
3
作者 杨春涛 杨战利 +8 位作者 莫利球 曾凡钦 张美芬 张辉 韩艳芳 胡芬 兰爱平 陈培熹 冯鉴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在化学性缺氧模拟剂氯化钴(CoCl2)诱导永生化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CaT)毒性及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用CoCl2处理HaCaT细胞,建立化学性缺氧诱导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损伤的实验模型。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在化学性缺氧模拟剂氯化钴(CoCl2)诱导永生化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CaT)毒性及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用CoCl2处理HaCaT细胞,建立化学性缺氧诱导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损伤的实验模型。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基中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8(IL-8)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 2 000μmol.L-1 CoCl2处理HaCaT细胞0~3 h,可上调COX-2的表达,1 h COX-2表达开始升高,2 h表达达到高峰。用0、500、1 000和2 000μmol.L-1 CoCl2处理HaCaT细胞2 h可剂量依赖性地上调COX-2的表达。2 000μmol.L-1 CoCl2处理HaCaT细胞0~8 h可时间依赖性地降低HaCaT细胞存活率,半数致死时间(LT50)在6 h左右。2 000μmol.L-1 CoCl2处理HaCaT细胞6 h可促进HaCaT细胞释放IL-6和IL-8。选择性COX-2抑制剂(NS-398)可明显对抗2 000μmol.L-1 CoCl2处理引起的细胞毒性及CoCl2诱导的IL-6和IL-8的释放增加。结论 COX-2介导化学性缺氧诱导的HaCaT细胞毒性及炎症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性缺氧 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 炎症反应 环氧化酶-2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星竹鼠巨噬细胞对马尔尼菲青霉分生孢子的吞噬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勇 胡永轩 +4 位作者 李希清 杨亚波 张军民 鲁莎 席丽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分离银星竹鼠巨噬细胞并鉴定,观察不同组织部位来源巨噬细胞对马尔尼菲青霉分生孢子的吞噬作用并测定其吞噬能力,为进一步探讨竹鼠与马尔尼菲青霉及马尔尼菲青霉病的相互关系奠定基础。方法使用不同方法分别从银星竹鼠肺泡、腹腔、... 目的分离银星竹鼠巨噬细胞并鉴定,观察不同组织部位来源巨噬细胞对马尔尼菲青霉分生孢子的吞噬作用并测定其吞噬能力,为进一步探讨竹鼠与马尔尼菲青霉及马尔尼菲青霉病的相互关系奠定基础。方法使用不同方法分别从银星竹鼠肺泡、腹腔、脾脏中分离获得巨噬细胞。采用瑞氏-吉姆萨染色、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构;透射电镜观察不同组织来源巨噬细胞对马尔尼菲青霉分生孢子的吞噬作用及吞噬前后细胞内外结构的变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不同组织来源巨噬细胞对马尔尼菲青霉分生孢子的吞噬率。结果成功分离获得不同组织来源的竹鼠原代巨噬细胞,通过光镜、电镜观察证实所分离细胞均具有巨噬细胞的形态结构特征;所分离巨噬细胞在吞噬马尔尼菲青霉分生孢子后,细胞表面伪足增多增粗、吞噬空泡增多,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等细胞器未见明显的数量及结构的改变,被巨噬细胞吞噬的马尔尼菲青霉分生孢子也未见明显结构变化;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肺泡、腹腔、脾脏巨噬细胞对马尔尼菲青霉分生孢子的吞噬率分别为75.09%±6.92%、83.36%±0.87%、78.84%±3.73%,统计学分析三者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成功分离获得不同组织来源的竹鼠巨噬细胞,不同组织来源巨噬细胞对马尔尼菲青霉分生孢子具有吞噬作用,且均有较高吞噬率;透射电镜下未见竹鼠巨噬细胞对马尔尼菲青霉分生孢子明显的杀伤表现,可能两者间存在一种共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星竹鼠 巨噬细胞 马尔尼菲青霉 分生孢子 吞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术多糖对树突状细胞表型及功能成熟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汲广全 陈仁琼 郑建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7-211,共5页
目的:研究白术多糖对人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标志分子HLA-DR、CD86、CD83和CD80的表达及吞噬FITC-dextran的情况,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DC分泌白细胞介素-12(inte... 目的:研究白术多糖对人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标志分子HLA-DR、CD86、CD83和CD80的表达及吞噬FITC-dextran的情况,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DC分泌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DC表面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结果:白术多糖能够促进TLR4的表达,促进DC表面分子HLA-DR、CD86、CD83和CD80的表达,并且呈剂量依赖性,同时还使DC吞噬能力下降;白术多糖能够促进DC分泌IL-12和TNF-α。此外,TLR4抗体可以减少IL-12和TNF-α的产生。结论:白术多糖可以促进人外周血来源的DC表型及功能的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 树突状细胞 TOLL样受体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8nm准分子激光对人角质形成细胞活力及bFGF表达与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杜健群 曾凡钦 +3 位作者 郭庆 赖宽 胡勇 翁伟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99-1603,共5页
目的:探讨308 nm准分子激光对人角质形成细胞(hKCs)活力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与分泌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免疫荧光法鉴定细胞。分别予不同剂量308 nm准分子激光及311 nm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MTT... 目的:探讨308 nm准分子激光对人角质形成细胞(hKCs)活力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与分泌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免疫荧光法鉴定细胞。分别予不同剂量308 nm准分子激光及311 nm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MTT法检测hKCs细胞活力,RT-PCR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bFGF表达和分泌水平,并与NB-UVB进行对比。结果:细胞鉴定证实为角质形成细胞。308 nm准分子激光剂量达600 mj/cm2,NB-UVB剂量达500 mj/cm2时hKCs活力下降;2种光源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照射均可使hKCs表达、分泌bFGF水平增加,并呈剂量依赖性;308 nm准分子激光诱导hKCs分泌bFGF的水平高于NB-UVB。结论:308 nm准分子激光照射对hKCs活力的影响小于NB-UVB;308 nm准分子激光可以通过剂量依赖的方式诱导hKCs表达与分泌bFGF来促使白癜风复色,与NB-UVB相比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8NM准分子激光 人角质形成细胞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皮损角质形成细胞体外培养及细胞学特性观察
7
作者 赖宽 曾凡钦 +4 位作者 魏菁 郭庆 何嘉辉 谭国珍 李伯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2-485,502,共5页
【目的】体外培养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皮损部位角质形成细胞(KC),观察其细胞学特性。【方法】原代培养SLE皮损和正常皮肤的角质形成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特点,免疫荧光法进行角蛋白检测并计算细胞纯度;两步消化法纯化细胞;CCK-... 【目的】体外培养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皮损部位角质形成细胞(KC),观察其细胞学特性。【方法】原代培养SLE皮损和正常皮肤的角质形成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特点,免疫荧光法进行角蛋白检测并计算细胞纯度;两步消化法纯化细胞;CCK-8(cell counting Kit-8)评价细胞的增殖情况,绘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的生长周期和凋亡情况。【结果】使用K-SFM(serum-free keratinocyte medium)无血清培养基能成功体外培养SLE皮损的角质形成细胞,呈铺路石样。结合人工纯化,能达到>95%的纯度;与正常对照相比,SLE皮损角质形成细胞进入指数生长期较迟(7d vs.4d),但进入后增长迅速,S期比例为:(40.68±1.81)%vs.(34.43±1.24)%(P<0.05);凋亡率高:(6.08±0.72)%vs.(4.32±0.44)%(P<0.05)。【结论】SLE皮损角质形成细胞培养难度大,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存在异常,可能为SLE发病的独立、始发因素,其致病机制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E 角质形成细胞 CCK-8 凋亡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封闭负压引流联合自体皮瓣原位加压治疗潜行创面
8
作者 刘静 王庄斐 +3 位作者 谢娇成 刘春芳 李燕欢 李蓉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4期71-72,共2页
对28个伤口潜行创面应用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做好创面床的准备后,潜行创面外予自体皮瓣原位加压,28个潜行创面全部治愈。提出护理人员应做到正确评估创面,准备创面床达标,保证有效负压,做好急性创面患者疼痛护理。
关键词 压疮 急性创面 潜行创面 引流术 负压引流 自体皮瓣原位加压 伤口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发副肿瘤天疱疮的腹盆部Castleman病MRI表现
9
作者 董天发 刘庆余 陈明春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4年第2期82-86,共5页
目的分析伴发副肿瘤天疱疮的腹盆部Castelman病的临床特点及MRI表现。方法回顾经病理证实的5例伴发副肿瘤天疱疮的腹盆部Castelman病,分析肿瘤部位、形态、大小、数量、边缘、周围结构、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MRI特点。结果 5例腹盆部Castl... 目的分析伴发副肿瘤天疱疮的腹盆部Castelman病的临床特点及MRI表现。方法回顾经病理证实的5例伴发副肿瘤天疱疮的腹盆部Castelman病,分析肿瘤部位、形态、大小、数量、边缘、周围结构、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MRI特点。结果 5例腹盆部Castleman病均为透明血管型,4例位于腹膜后,1例位于右侧髂窝;均为单发肿块,呈卵圆形,边界清楚,T1WI为等或略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的动脉晚期肿块呈中度强化(n=1)或高度强化(n=4);平衡期及延迟期均呈持续强化。1例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均匀强化;4例不均匀强化;肿瘤内裂隙状或斑片状低信号区在平衡期及延迟期逐渐缩小或消失。结论 MRI对伴发副肿瘤天疱疮腹盆部Castelman病的检出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肿瘤综合征 天疱疮 巨淋巴结增生症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氢通过核因子-kappa B途径抑制肿瘤坏死因子alpha诱导的角质形成细胞的炎症反应 被引量:3
10
作者 Ammar K H Alshorafa 郭庆 +4 位作者 曾凡钦 陈敏春 谭国珍 唐增奇 尹若菲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90-1193,共4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对肿瘤坏死因子alpha(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诱导的角质形成细胞分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 8,IL-8)以及一氧化氮(Ni... 目的:探讨外源性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对肿瘤坏死因子alpha(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诱导的角质形成细胞分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 8,IL-8)以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影响,并探讨核转录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信号通路途径是否参与此过程。方法:应用TNF-α诱导HaCat细胞分泌炎症因子,以硫氢化钠(Sodium hydrosulfide,NaHS)作为H2S的供体,设置不同浓度的量效组。采用ELISA法测定HaCat细胞分泌IL-6和IL-8的水平,RT-PCR法检测HaCat细胞IL-6和IL-8的mRNA水平,Griess法检测HaCat细胞分泌NO水平,Western blot检测HaCat细胞胞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磷酸化I-kappa B-alpha(Phosphorylation of I-kappa B-alpha,p-IKB-α)和胞核内NF-κB P65水平。结果:10 ng/ml的TNF-α能显著诱导HaCat细胞内IL-6和IL-8因子的转录和分泌,培养上清NO产量和胞内iNOS含量明显增高,胞内p-IKB-α和胞核P65水平明显提高。在TNF-α诱导HaCat细胞前1 h,给与20~400μmol/L的NaHS做预处理,结果显示NaHS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aCat细胞分泌IL-6、IL-8和NO,并能部分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结论:H2S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来抑制TNF-α诱导角质形成细胞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角质形成细胞 白细胞介-6 白细胞介-8 一氧化氮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核转录因子KAPP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尔尼菲青霉酸性磷酸酶在宿主氧化杀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晓 张军民 +3 位作者 蒋丽 王丽 鲁莎 蔡文莹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17-821,共5页
目的探讨马尔尼菲青霉(Penicillium marneffei,PM)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在宿主氧化杀伤中的作用。方法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H2O2模拟氧化应激环境,于25℃和37℃震荡培养后检测上清液中ACP的活性。通过用特定培养基诱导酶... 目的探讨马尔尼菲青霉(Penicillium marneffei,PM)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在宿主氧化杀伤中的作用。方法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H2O2模拟氧化应激环境,于25℃和37℃震荡培养后检测上清液中ACP的活性。通过用特定培养基诱导酶分泌、灭活、抑制剂处理的方法获得不同酶活性的PM分生孢子,建立分生孢子与巨噬细胞共培养模型;利用H2DCFDA标记联合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ROS的释放量,CFU及透射电镜观察巨噬细胞对PM的杀伤情况。结果 PM菌丝相及酵母相均能分泌ACP,加入H2O2后两相ACP活性均提高;诱导PM分泌酸性磷酸酶,巨噬细胞ROS释放量及对菌体杀伤能力被抑制;将酶抑制后,巨噬细胞ROS释放量增加,对菌体杀伤能力增强。结论 PM在氧化应激条件下能通过分泌ACP抑制巨噬细胞ROS产生,从而抵御宿主的氧化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磷酸酶 马尔尼菲青霉 巨噬细胞 氧化杀伤 R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痤疮科普100问(一)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英 许阳 +7 位作者 李咏梅 吴艳 余霞 郑志忠 顾军 郭庆 简丹 鞠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44-247,共4页
该文内容涵盖痤疮临床发病机制到防治等6个部分共100个问题。第一部分主要包括了痤疮概述、痤疮病因及发生机制、痤疮临床表现与分级等共计35个问题,拟以通俗语言诠释痤疮临床诊治中的相关疑问,为广大基层皮肤科医师快速掌握痤疮诊治及... 该文内容涵盖痤疮临床发病机制到防治等6个部分共100个问题。第一部分主要包括了痤疮概述、痤疮病因及发生机制、痤疮临床表现与分级等共计35个问题,拟以通俗语言诠释痤疮临床诊治中的相关疑问,为广大基层皮肤科医师快速掌握痤疮诊治及规范化诊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科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斑狼疮皮损与自身抗体之间关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贾淑青 谭国珍 王亮春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46-648,共3页
皮肤损害是红斑狼疮惟一或主要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未明,目前多认为是由自身抗体介导的免疫性损伤。循环中的抗核小体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Ro/SSA抗体、抗基膜带抗体等可能通过不同的机制参与了皮肤损害,但推测尚存在其他未知的因素... 皮肤损害是红斑狼疮惟一或主要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未明,目前多认为是由自身抗体介导的免疫性损伤。循环中的抗核小体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Ro/SSA抗体、抗基膜带抗体等可能通过不同的机制参与了皮肤损害,但推测尚存在其他未知的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皮肤损害 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LE和SLE患者血清中抗RPLP0抗体水平及临床意义
14
作者 杜艳瑜 谭国珍 +1 位作者 叶瑞心 陈娇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2588-2591,共4页
目的:了解盘状红斑狼疮(DLE)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抗RPLP0抗体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RPLP0抗体;直接免疫荧光(DIF)检测皮损部位的免疫复合物;常规方法检测自身抗体及补... 目的:了解盘状红斑狼疮(DLE)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抗RPLP0抗体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RPLP0抗体;直接免疫荧光(DIF)检测皮损部位的免疫复合物;常规方法检测自身抗体及补体。结果:健康对照组、DLE组、SLE组的抗RPLP0-IgG抗体的吸光度(A.U.)均值分别为:0.72±0.16,0.53±0.18和1.23±0.62。DLE组患者的抗RPLP0-IgG抗体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LE组高于DLE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SLE血清抗RPLP0抗体高水平组患者的关节炎、肾脏损害和特征性皮损的频率高于抗RPLP0抗体低水平组(P<0.05),而抗RPLP0抗体水平与其他临床表现、SLEDAI、CLASI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DLE患者与健康人血清抗RPLP0抗体水平无差异,SLE患者血清抗RPLP0抗体水平高于DLE患者,且与关节损害、肾损害及特征性皮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状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 皮肤损害 抗RPLP0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