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痤疮患者血清IL-10水平的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易娟娟 刘俊 +2 位作者 唐妍 黄惠珍 毛越苹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5年第4期296-298,共3页
目的:了解痤疮患者血清IL-10的水平,分析其与痤疮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探讨IL-10在痤疮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于我院门诊就诊的60例痤疮患者(按Pillsbury分为Ⅰ~Ⅳ级,每级15例,共4组)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无痤疮健康体检者15例作... 目的:了解痤疮患者血清IL-10的水平,分析其与痤疮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探讨IL-10在痤疮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于我院门诊就诊的60例痤疮患者(按Pillsbury分为Ⅰ~Ⅳ级,每级15例,共4组)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无痤疮健康体检者1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人白介素10(IL-10)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测定五组血清的IL-10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血清IL-10水平与年龄及性别均无相关性(P值均〉0.05);研究组血清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研究组各组血清IL-10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痤疮患者血清IL-10水平较正常健康人高,IL-10可能参与了痤疮的发病机制但不能用来评价痤疮的病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白介素-10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水疱型着色芽生菌病 被引量:4
2
作者 胡永轩 鲁长明 +1 位作者 梁宇恒 席丽艳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2年第3期121-123,121,共3页
患者女,77岁。 主诉:右前臂红斑、小水疱10月余。 现病史:患者10个月前右腕部被铁钉刺伤后出现红斑,后逐渐增大,时有渗液,伴有瘙痒。
关键词 着色芽生菌病 假水疱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致面部感染的灰黄青霉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静 黄怀球 +5 位作者 袁立燕 薛汝增 张晓辉 钟毅 赵静 李美荣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2年第3期128-131,共4页
目的:明确一株致面部感染的灰黄青霉的形态学特征。方法:使用SDA培养基对灰黄青霉进行大培养,观察其菌落特征;使用玻片法对灰黄青霉进行小培养,制作扫描电镜样本后观察其微观形态特征。结果:此株灰黄青霉的菌落呈灰绿色至深褐色,接种后... 目的:明确一株致面部感染的灰黄青霉的形态学特征。方法:使用SDA培养基对灰黄青霉进行大培养,观察其菌落特征;使用玻片法对灰黄青霉进行小培养,制作扫描电镜样本后观察其微观形态特征。结果:此株灰黄青霉的菌落呈灰绿色至深褐色,接种后5天菌落直径为1~1.5 cm,表面可见大量的放射状皱纹,中心有脐状突起;质地呈绒状,带轻微絮状,在边缘面上的颗粒状通常更为突出;边缘可见淡黄色色素环;菌落反面呈乳黄色,质地平滑,表面可见放射状皱褶。扫描电镜显示分生孢子梗长,孢梗茎表面粗糙。帚状枝复杂,瓶梗呈瓶状,梗基顶端无膨大,分生孢子链较长,排列成圆柱状,可弯曲,分生孢子呈圆形或宽椭圆形,孢壁粗糙。结论:此株灰黄青霉的形态特征与野生株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黄青霉 感染 面部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袭性马尔尼菲青霉感染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的初步建立 被引量:1
4
作者 鲁莎 席丽艳 胡永轩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4年第3期258-260,263,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稳定、灵敏且可定量的检测马尔尼菲青霉病的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根据马尔尼菲青霉ITS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通过常规PCR扩增目标序列后,将鉴定正确的目的基因片段克隆入pGEM-T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稳定、灵敏且可定量的检测马尔尼菲青霉病的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根据马尔尼菲青霉ITS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通过常规PCR扩增目标序列后,将鉴定正确的目的基因片段克隆入pGEM-T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JM109,经PCR及测序鉴定后得到阳性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模板建立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和溶解曲线,得出拷贝数与循环阈值之间的线性关系曲线表达式,并做灵敏性、特异性试验。结果: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阈值与模板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溶解曲线特异,相关系数为1.938,最低检测的拷贝数为8.5个/反应管。结论:建立了检测马尔尼菲青霉病的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为该病的早期诊断及定量分析感染程度及对治疗的指示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青霉病 SYBR Green 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念珠菌伊曲康唑耐药性与乳酸脱氢酶抗体结合水平的关系研究
5
作者 钟毅 黄怀球 +3 位作者 张静 张晓辉 赵静 李美荣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2年第3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讨白念珠菌与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抗体的结合水平与伊曲康唑耐药性的关系。方法:实验用白念珠菌临床株共30株,包括伊曲康唑耐药株、中介株和敏感株各10株,采用P0013B放射免疫沉淀分析裂解液提取白念珠菌总蛋白... 目的:探讨白念珠菌与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抗体的结合水平与伊曲康唑耐药性的关系。方法:实验用白念珠菌临床株共30株,包括伊曲康唑耐药株、中介株和敏感株各10株,采用P0013B放射免疫沉淀分析裂解液提取白念珠菌总蛋白,应用ELISA法与LDH抗体反应,检测并比较三组菌株与LDH抗体结合的水平。结果:ELISA检测耐药株与LDH抗体相对结合量为348.71±34.36,中介株与LDH抗体相对结合量为327.00±85.60,敏感株与LDH抗体相对结合量为443.43±35.64,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2,P=0.003)。结论:白念珠菌耐药株与LDH抗体相对结合量较敏感菌株低,提示白念珠菌与LDH抗体相对结合量下降可能与菌株耐药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乳酸脱氢酶 苹果酸脱氢酶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斑狼疮-扁平苔藓重叠综合征1例 被引量:2
6
作者 符淑莹 余圆圆 +4 位作者 张静 马坚池 郑海豪 李希清 张军民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8年第3期171-173,共3页
报道1例红斑狼疮-扁平苔藓重叠综合征。患者女,55岁,全身散在红斑、色素异常伴光敏感、关节痛1年余。皮肤专科检查:头皮部、面部、颈部、前胸V字区、后背、双上肢伸侧可见形状不规则片状紫红斑,边界清,表面见色素沉着、色素减退。右手... 报道1例红斑狼疮-扁平苔藓重叠综合征。患者女,55岁,全身散在红斑、色素异常伴光敏感、关节痛1年余。皮肤专科检查:头皮部、面部、颈部、前胸V字区、后背、双上肢伸侧可见形状不规则片状紫红斑,边界清,表面见色素沉着、色素减退。右手小关节、右侧腕关节、双侧膝关节压痛。查抗核抗体11项:抗核抗体ANA阳性,抗SSA抗体阳性,抗SSB抗体阳性。背部皮损病理提示角化过度,颗粒层楔形增厚,棘层萎缩变薄,灶性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符合扁平苔藓。诊断为红斑狼疮-扁平苔藓重叠综合征(LE-LP综合征),入院后给予糖皮质激素抗炎及羟氯喹降低光敏性等药物治疗,皮疹较前消退后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扁平苔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