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女性性发育异常的内分泌治疗
1
作者 陈晓莉 杨冬梓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47-450,共4页
性发育异常(DSD)是一类因染色体核型、性腺解剖与表型不一致导致的复杂内分泌疾病。根据2006年欧洲儿科内分泌协会(European Society for Pediatric Endocrinology,ESPE)与美国劳森威尔金斯儿科内分泌协会(Lawson Wilkins Pediatric End... 性发育异常(DSD)是一类因染色体核型、性腺解剖与表型不一致导致的复杂内分泌疾病。根据2006年欧洲儿科内分泌协会(European Society for Pediatric Endocrinology,ESPE)与美国劳森威尔金斯儿科内分泌协会(Lawson Wilkins Pediatric Endocrine Society,LWPES)共同制定的临床指南,DSD可分为3个临床分类:46,XX型DSD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雄激素分泌异常增多或SRY基因异位表达;46,XY型DSD多源于睾丸组织分化障碍或雄激素代谢异常;第3类则特指由性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变异引起的DSD。该分类体系系统地从遗传学角度阐释了不同性发育障碍的病理基础[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发育异常 内分泌治疗 46XY型DSD 46XX型D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体质指数不利于不明原因原发不孕患者人工授精诱导排卵周期妊娠结局 被引量:4
2
作者 梁怡婳 焦雪丹 +2 位作者 张清学 陈慧 李予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289,共7页
【目的】探索女方体质指数(BMI)对不明原因原发不孕女性人工授精诱导排卵周期(OI-IUI)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生殖中心行OI-IUI助孕的不明原因原发不孕夫妻共764个周期的临... 【目的】探索女方体质指数(BMI)对不明原因原发不孕女性人工授精诱导排卵周期(OI-IUI)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生殖中心行OI-IUI助孕的不明原因原发不孕夫妻共764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按照女方患者BMI分为3组,低BMI组(消瘦,BMI<18.5 kg/m^(2))、正常BMI组(正常体质量,18.5 kg/m^(2)≤BMI<23.0 kg/m^(2))、高BMI组(超重、肥胖,BMI≥23.0 kg/m^(2)),比较各组间一般资料以及妊娠结局。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矫正混杂因素,探讨BMI与OI-IUI活产率的相关性。【结果】三组HCG阳性率(7.08%、9.74%、13.19%)、宫内妊娠率(5.51%、7.91%、13.19%)和活产率(4.72%、6.90%、12.50%)由低BMI组到高BMI组依次递增,早期流产率(14.28%、10.26%、5.26%)则是由低BMI组至高BMI组依次递减,其中高BMI组活产率明显高于低BMI组及正常B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根据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是影响活产的独立影响因素,与低BMI相比,高BMI可提高活产率(OR=3.15,95%CI=1.191,8.329,P=0.021)。【结论】低BMI不利于不明原因原发不孕女性OI-IUI妊娠结局,对该部分患者鼓励以健康方式进行合理增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不孕 体质指数 人工授精 活产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雄激素和非高雄激素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抗苗勒管激素分泌特点及诊断效能比较 被引量:57
3
作者 李轶 李瑞岐 +4 位作者 欧颂邦 张宁峰 陈向红 张清学 杨冬梓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比较抗苗勒管激素(AMH)在高雄激素和非高雄激素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分泌特点和诊断效能,对发病机制进行探讨。方法:纳入具有排卵障碍的PCOS患者131例(高雄组62例,非高雄组69例),另外纳入61例输卵管或男方因素不孕的患者... 目的:比较抗苗勒管激素(AMH)在高雄激素和非高雄激素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分泌特点和诊断效能,对发病机制进行探讨。方法:纳入具有排卵障碍的PCOS患者131例(高雄组62例,非高雄组69例),另外纳入61例输卵管或男方因素不孕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并比较3组患者血清中AMH、性激素、糖脂代谢等生化指标,采用ROC曲线评估AMH对PCOS患者的诊断效能;采用Pearman's相关法分析高雄和非高雄型PCOS患者血清AMH水平与其他各参数间的关系。结果:①PCOS患者血清AM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雄组又显著高于非高雄组(P<0.05)。②AMH诊断高雄组PCOS患者的AUC为0.82,敏感性为82%,特异性为64%。AMH诊断非高雄组PCOS患者的AUC为0.66,敏感性为64%,特异性为62%。③高雄组PCOS患者AMH与FSH呈负相关(r=-0.42,P=0.05),与LH呈正相关(r=0.46,P<0.05)。非高雄组PCOS患者AMH与HDL呈负相关(r=-0.28,P<0.05),与BMI、空腹血糖和LDL呈正相关(r=0.26;r=0.27;r=0.29,P<0.05)。结论:AMH适合于诊断某种特定亚型如高雄激素型PCOS,对非高雄激素型PCOS的诊断准确性较低,由此也反映出两种亚型患者发病机制可能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抗苗勒管激素 高雄激素血症 卵泡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熟卵泡比例与HCG注射时机的选择及对卵子发育潜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轶 李瑞岐 +5 位作者 区颂邦 张宁锋 王文军 李予 张清学 杨冬梓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2-558,共7页
【目的】探讨采用成熟卵泡比例来决定HCG注射时机的可行性,研究在不同成熟卵泡比例的情况下注射HCG对卵子发育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摸索最适合的成熟卵泡比例。【方法】本回顾性研究共纳入198例需行单精子胞浆注射(ICSI)助孕治疗的女性不... 【目的】探讨采用成熟卵泡比例来决定HCG注射时机的可行性,研究在不同成熟卵泡比例的情况下注射HCG对卵子发育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摸索最适合的成熟卵泡比例。【方法】本回顾性研究共纳入198例需行单精子胞浆注射(ICSI)助孕治疗的女性不孕患者。按照HCG日成熟卵泡(≥18 mm)的不同比例将患者分成3组:1低比例组:成熟卵泡比例≤20%;2中比例组:20%<成熟卵泡比例≤40%;3高比例组:成熟卵泡比例>40%,注射HCG后36h取卵,将获得的卵丘复合物剥除卵丘颗粒细胞用于检测GREM1和HAS2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统计和比较3组患者卵子成熟、受精、胚胎发育及临床妊娠情况。【结果】卵子成熟率在低比例组显著低于中比例组和高比例组(P<0.05)。正常受精率在3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异常受精率在低比例组显著低于中比例组和高比例组(P<0.05)。卵裂率、可利用胚胎数在低比例和中比例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均高于高比例组(P<0.05)。优质胚胎率、种植率、妊娠率在低比例组均显著高于中比例组和高比例组(P<0.05)。卵丘颗粒细胞GREM1和HAS2基因mRNA表达水平在低比例组显著高于中比例组和高比例组(P<0.05)。【结论】采用成熟卵泡比例决定HCG的注射时机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卵泡的整体发育状态,并为把握HCG注射时机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随着成熟卵泡比增加卵子的发育潜能逐渐降低,因此注射HCG时应将成熟卵泡的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围较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G注射 卵泡经线 促排卵刺激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子DNA碎片率及顶体酶活性对男性不育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4
5
作者 张宁锋 刘彩霞 +4 位作者 郑灵燕 区颂邦 梁海霞 钟慧玲 陈静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3-100,共8页
【目的】探讨精子DNA碎片率与顶体酶活性检测对男性不育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三年前来本院就诊的902例男性患者的精液常规参数及精子DNA碎片率和顶体酶活性水平。【结果】按DNA碎片率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4组(≤10%,11~20%,21... 【目的】探讨精子DNA碎片率与顶体酶活性检测对男性不育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三年前来本院就诊的902例男性患者的精液常规参数及精子DNA碎片率和顶体酶活性水平。【结果】按DNA碎片率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4组(≤10%,11~20%,21~30%,≥31%),各组患者的年龄、精子浓度、精子总活力、前向运动率以及顶体酶活性存在统计学差异;按精子顶体酶活性正常与否将患者分为两组后,两组间精子浓度、精子总数、精子总活力、前向运动率、正常形态率、畸形精子指数、DNA碎片率均有统计学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DNA碎片率与精子浓度、精子活力、前向运动率、精子总数及顶体酶活性呈负相关关系,与畸形精子指数呈正相关关系;顶体酶与精子浓度、精子活力、前向运动率、精子总数、正常形态率呈正相关关系,与头部异常率、畸形精子指数、DNA碎片率负相关。【结论】精子DNA碎片率及顶体酶活性水平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精子参数水平,其中DFI更能反映精子活力水平,顶体酶活性则与精子形态更为相关。两者都是精子质量评估更为客观而全面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不育 精子 DNA碎片率 顶体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培养液氨基酸浓度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9
6
作者 邓彬 李予 +5 位作者 王文军 陈向红 阙文清 陈玉珍 杨冬梓 张清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00-905,共6页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中胚胎培养液氨基酸浓度与胚胎移植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30例接受IVF-ET治疗且于受精后第5天行胚胎移植的患者,于胚胎移植当日收集使用过的胚胎培养液,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培养液中20...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中胚胎培养液氨基酸浓度与胚胎移植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30例接受IVF-ET治疗且于受精后第5天行胚胎移植的患者,于胚胎移植当日收集使用过的胚胎培养液,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培养液中20种游离氨基酸的浓度,分析其与IVF-ET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1)妊娠组、未妊娠组囊胚培养液谷氨酰胺浓度的中位数分别为60.8和84.7μmol/L,丙氨酸浓度的中位数分别为61.9和92.3μmol/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29和0.023)。(2)多因素回归分析在校正受精后第3天(D3)细胞数、D3胚胎分级和受精后第5天(D5)胚胎分级的影响后,囊胚培养液中谷氨酰胺和丙氨酸的浓度仍然与妊娠呈负相关(优势比[OR]分别为0.99和0.98,P分别为0.024和0.019)。【结论】囊胚培养液中谷氨酰胺和丙氨酸的浓度与IVF-ET后能否妊娠有关,囊胚培养液中谷氨酰胺和丙氨酸的浓度可能与胚胎活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液 氨基酸 受精 体外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头精子症患者的遗传学检测与成功辅助育孕 被引量:4
7
作者 郑灵燕 袁萍 +4 位作者 张宁峰 梁中锟 王文军 张清学 杨冬梓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55-960,共6页
【目的】分析圆头精子症患者的遗传学发病机制。【方法】回顾分析1例圆头精子症患者,对其进行多种遗传学方法的检测,包括染色体检查、Y染色体微缺失基因检测及通过array-CGH芯片技术和Sanger测序筛查候选基因DPY19L2、PICK1、SPATA16。... 【目的】分析圆头精子症患者的遗传学发病机制。【方法】回顾分析1例圆头精子症患者,对其进行多种遗传学方法的检测,包括染色体检查、Y染色体微缺失基因检测及通过array-CGH芯片技术和Sanger测序筛查候选基因DPY19L2、PICK1、SPATA16。【结果】该患者在我中心行两个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周期后,其妻孕足月剖宫产一对异卵双胞胎女儿。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6,XY、Y染色体微缺失基因检测未见异常,array-CGH芯片检测排除了DPY19L2、SPATA16和PICK1基因及其他该芯片所涵盖区域的100kb以上的片段重复或缺失。Sanger测序PICK1、SPATA16基因也未发现点突变和小片段插入缺失等病理性改变。【结论】圆头精子症患者可通过ICSI方式获得健康后代,本研究排除了已知的候选基因DPY19L2、PICK1、SPATA16与该圆头精子症患者的致病相关,可能存在其他致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头精子 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 DPY19L2 PICK1 SPATA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生育力保存ESHRE 2020年指南解读 被引量:7
8
作者 林海燕 李予 张清学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20-423,共4页
女性生育力是指女性孕育活婴的能力,因卵巢功能的不可逆及卵巢组织的不可再生性,女性生育力保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女性生育能力随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在生育前因疾病或相关治疗导致生育力下降甚至衰竭,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女性。目... 女性生育力是指女性孕育活婴的能力,因卵巢功能的不可逆及卵巢组织的不可再生性,女性生育力保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女性生育能力随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在生育前因疾病或相关治疗导致生育力下降甚至衰竭,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女性。目前的抗肿瘤治疗可以提高年轻肿瘤患者长期生存率,但也可能导致生育力降低。随着肿瘤发病年轻化,年轻肿瘤患者的生育需求获得更多关注。但目前我国年轻肿瘤患者生育力保存的实施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患者和医生对生育力保存技术认识不足,且态度保守;治疗过程中缺少生殖科专家的意见;对生育力保存患者缺乏长期随访和信息管理不完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力保存 长期随访 长期生存率 指南解读 肿瘤患者 管理不完善 卵巢组织 卵巢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丘细胞生长分化因子9 mRNA和骨形态蛋白15 mRNA水平非侵入性评估卵子发育潜能 被引量:4
9
作者 魏莉娜 李俐琳 +3 位作者 方丛 黄睿 李轶 梁晓燕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09-613,共5页
目的:探讨卵丘细胞中生长分化因子9(GDF9)mRNA和骨形态蛋白15(BMP15)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非侵入性评估卵子发育潜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52例行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治疗的女性患者的卵丘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卵丘... 目的:探讨卵丘细胞中生长分化因子9(GDF9)mRNA和骨形态蛋白15(BMP15)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非侵入性评估卵子发育潜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52例行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治疗的女性患者的卵丘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卵丘细胞中GDF9mRNA、BMP15 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卵子成熟率、受精率和卵裂率的相关性;同时,将患者按照受精情况、有无优质胚胎和有无临床妊娠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间GDF9 mRNA、BMP15mRNA的表达差异。结果:GDF9 mRNA、BMP15 mRNA表达水平与卵子成熟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1)。GDF9 mRNA、BMP15 mRNA的表达水平在正常受精组显著高于异常受精组(P<0.05),在优质胚胎组显著高于非优质胚胎组(P<0.01),在临床妊娠组也显著高于未妊娠组(P<0.01)。结论:卵丘细胞中GDF9 mRNA和BMP15 mRNA水平与卵子发育潜能有关,可能成为胚胎选择新的分子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源性因子 生长分化因子9 骨形态蛋白15 卵子发育潜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选择性单胚胎移植的临床结局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瑞岐 王文军 +3 位作者 李轶 黄丽丽 张清学 杨冬梓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4-249,共6页
【目的】探讨非选择性单胚胎移植(non-eSET)的临床妊娠结局及单胚胎移植(SET)的可行性。【方法】统计本中心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间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中non-eSET第3天(D3)胚胎的临床结局,回顾分析治疗方案、胚胎质量、患者年龄以及... 【目的】探讨非选择性单胚胎移植(non-eSET)的临床妊娠结局及单胚胎移植(SET)的可行性。【方法】统计本中心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间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中non-eSET第3天(D3)胚胎的临床结局,回顾分析治疗方案、胚胎质量、患者年龄以及治疗周期数对non-eSET的影响。【结果】单精子胞浆内注射(ICSI)周期组2PN受精率(75.7%vs 53.6%,P<0.05)显著高于常规体外受精(IVF)组,但是临床妊娠率(20.9%vs 21.7%,P>0.05)和种植率(20.9%vs 22.2%,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Ⅰ级胚胎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年龄组间的优质胚胎率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35组临床妊娠率(30.8%vs 13.9%,P<0.05)和种植率(31.5%vs 13.9%,P<0.05)显著高于≥35组;首次治疗周期组临床妊娠率(23.6%vs 18.9%,P>0.05)和种植率(23.6%vs 19.7%,P<0.05)与非首次治疗组没有统计学意义;微刺激方案组所用垂体促性腺激素量显著低于长方案和短方案组,但是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较其他各组最高。【结论】胚胎质量是行non-eSET的重要参考因素,微刺激方案能够获得较好的non-eSET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胚胎移植 临床妊娠率 种植率 流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早衰患者来源的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建系、鉴定及诱导分化 被引量:8
11
作者 文艳飞 蔡柳洪 +2 位作者 何文 曾敏慧 蒋满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0-145,共6页
目的:建立和鉴定卵巢早衰(又称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imary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患者来源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 PSCs),研究其向原始生殖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将表达Oct4、Sox2、c-Myc、Klf4和Lin2... 目的:建立和鉴定卵巢早衰(又称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imary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患者来源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 PSCs),研究其向原始生殖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将表达Oct4、Sox2、c-Myc、Klf4和Lin28基因的p EB-C5和表达SV40 T抗原的p EB-Tg质粒转染POI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将其重编程为i PSCs并检测其干细胞多能性特性。添加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ro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骨形态发生蛋白4(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4,BMP4)后,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原始生殖细胞标志物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细胞免疫荧光、拟胚体及畸胎瘤形成检测,证明了POI患者外周血来源的i PSCs可成功向3胚层细胞分化并保持多能性。添加TGF-β1和BMP4后,诱导组原始生殖细胞特异性标志物干细胞生长因子受体(stem cell growth factor receptor,c-Kit)、发育多能性相关蛋白3(developmental pluripotency-associated 3,STELLA/DPPA3)和DEAD盒多肽4(DEAD box polypeptide 4,VASA/DDX4)的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VASA/DDX4蛋白表达水平亦明显增加(P<0.05)。结论:POI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可被成功诱导成无外源性基因整合的i PSCs,并且具有多能分化特性,添加TGF-β1和BMP4后可向原始生殖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诱导多能干细胞 原始生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狼疮抗凝物质与复发性流产关系探讨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英 林向华 +3 位作者 罗晓红 林帝金 段朝晖 赵铭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796-1798,共3页
目的:探讨狼疮抗凝物质(lupus anticoagulant,LA)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方法:研究395例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因复发性流产前来本院就诊的妇女(观察组),并设150例正常体检妇女为对照组。用改良罗素稀释蛇毒试验(dilute Russell viper ven... 目的:探讨狼疮抗凝物质(lupus anticoagulant,LA)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方法:研究395例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因复发性流产前来本院就诊的妇女(观察组),并设150例正常体检妇女为对照组。用改良罗素稀释蛇毒试验(dilute Russell viper venom time,DRVVT)检测血中LA的含量。结果:观察组的LA阳性率为4.05%,高于对照组(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水平(s)为34.34±5.08,显著高于对照组32.25±2.54(P<0.05),不同流产次数的各组LA水平(s)分别为34.37±4.98、33.72±4.72、34.16±4.1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各组间的LA水平无差异(P>0.05)。结论 :复发性流产可能与高水平的LA有关,但流产次数与LA无关。复发性流产的妇女进行LA的检测有利于临床及时做出诊断和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 狼疮抗凝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胚胎选择的量化指标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宁锋 陈静华 +4 位作者 王文军 李瑞岐 欧阳能勇 马芸 麦美琪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1-135,共5页
【目的】探讨胚胎累计评分(ECS)预测胚胎发育潜能及胚胎种植率(IR)和临床妊娠率(PR)的价值。【方法】782个IVF周期及223个ICSI周期分别计算ESC,并依据ESC及种植率和妊娠率做频数表,并分别分为妊娠与非妊娠组进行比较ESC。【结果】IVF周... 【目的】探讨胚胎累计评分(ECS)预测胚胎发育潜能及胚胎种植率(IR)和临床妊娠率(PR)的价值。【方法】782个IVF周期及223个ICSI周期分别计算ESC,并依据ESC及种植率和妊娠率做频数表,并分别分为妊娠与非妊娠组进行比较ESC。【结果】IVF周期在ESC大于18且不大于32时和ICSI周期在ESC大于22且不大于32时可以达到50%以上妊娠率,此范围外ESC均致使妊娠率降低;IVF周期在ESC大于28且不大于32时和ICSI周期在ESC大于26且不大于32时可以达到35%以上种植率,此范围外ESC均致使种植率降低;两种周期妊娠组ESC均高于未妊娠组(P<0.01)。【结论】ESC可以预测胚胎移植后的临床妊娠率,并为临床移植胚胎挑选提供量化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胚胎评分 妊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G日不同优势卵泡比例对IVF/ICSI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林海燕 李予 +1 位作者 张清学 李轶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5-422,共8页
【目的】为摸索适合不同方案最佳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日(HCG日)优势卵泡比例,探讨HCG日直径18 mm以上卵泡不同比例在不同方案中对体外受精/单精子卵泡浆内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结局的影响,为个体化确定HCG日提供依据。【... 【目的】为摸索适合不同方案最佳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日(HCG日)优势卵泡比例,探讨HCG日直径18 mm以上卵泡不同比例在不同方案中对体外受精/单精子卵泡浆内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结局的影响,为个体化确定HCG日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4年至2016年长方案IVF/ICSI共3 064周期,拮抗剂方案IVF/ICSI共918周期临床资料。按照HCG日优势卵泡(直径≥18 mm)的不同比例将患者在不同方案中均分成3组:低比例组:优势卵泡比例<20%;中比例组:20%≤优势卵泡比例≤40%;高比例组:优势卵泡比例>40%。分别分析不同方案中不同年龄段,3组患者间基本资料及助孕结局。【结果】≤30岁年龄群患者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长方案中,成熟卵子率在HCG日优势卵泡比<20%组明显低于另外2组(P <0.05)。临床妊娠率比较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而在拮抗剂方案中,临床妊娠率、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在3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5)。≥40岁年龄群患者中,长方案中,获卵数在HCG日优势卵泡比<20%组明显高于另外2组,可利用胚胎率最低(P <0.05);可利用胚胎率在HCG日优势卵泡比> 40%组高,但临床妊娠率低于另外2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拮抗剂方案中,临床妊娠率在HCG日优势卵泡比<20%组明显高于另外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种方案中均无中重度OHSS发生。【结论】在≤30岁患者中无论长方案或拮抗剂方案,随着HCG日优势卵泡比增加可能增加成熟卵子率,但不影响临床结局。而在≥40岁患者中无论长方案或拮抗剂方案,HCG日优势卵泡比例>40%,临床妊娠率明显降低,在拮抗剂方案中将优势卵泡比例控制在20%以内更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G注射日 GnRH拮抗剂方案 GnRH激动剂长方案 优势卵泡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短效GnRHa降调节方案与卵泡发育同步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冯月枝 何钻玉 +5 位作者 陈菁特 于文昶 李予 王文军 杨冬梓 张清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0-286,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长效和短效GnRHa长方案对卵泡发育同步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12年于我中心行长效和短效GnRHa长方案IVF/ICSI治疗的8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降调节方案分为4组:A组174例,隔日注射短效GnRH...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长效和短效GnRHa长方案对卵泡发育同步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12年于我中心行长效和短效GnRHa长方案IVF/ICSI治疗的8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降调节方案分为4组:A组174例,隔日注射短效GnRHa 0.1 mg降调节;B组77例,每日注射短效GnRHa 0.1 mg降调节;C组323例,一次性注射长效GnRHa 0.75 mg降调节;D组285例:一次性注射长效GnRHa 0.93 mg降调节。比较4组患者卵泡发育情况和妊娠结局。【结果】降调节14 d后,A组的血FSH(4.51±1.61)IU/L、LH(2.64±1.45)IU/L,显著高于其它三组(4.04±1.21、2.27±1.55;2.79±1.44、2.13±1.03;2.69±1.26、2.02±0.96)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和D组HCG日直径大于14 mm的卵泡数分别为:7.95±3.49、9.18±4.09、9.6±4.17和10.43±4.41,占总卵泡的比例为:A组55.43%、B组66.62%、C组59.67%、D组66.73%,其中A组较其它三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Gn使用时间(d)长(9.78±1.51;10.81±1.93;11.16±1.98;11.4±2.12),获卵数(10.38±4.68;12.17±5.29;12.97±5.29;13.59±5.41)、MⅡ卵子数(8.91±4.1;10.25±4.58;11.36±4.92;11.95±5.02)和利用胚胎数(5.7±3.05;5.97±3.47;7.35±4.12;7.89±4.0)在A组中均较少(P<0.05)。A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为49.42%、32.99%,低于其它3组(55.84%、39.39%;57.59%、37.82%;60%、4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天注射短效GnRHa降调节不能有效控制促排卵过程中的LH水平,不利于卵泡早期的同步募集,影响卵泡发育同步化及IVF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RHA 降调节 卵泡发育同步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VF-ET周期中单原核胚胎的形态学及体外发育潜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袁萍 王文军 +5 位作者 李瑞岐 郑灵燕 区颂邦 欧阳能勇 麦美琪 朱玉琴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23-829,共7页
【目的】探讨IVF-ET周期中单原核(1PN)胚胎形态学及继续体外培养潜能,指导其临床利用价值。【方法】对受精后16~18 h观察到的486个1PN胚胎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其原核大小、极体及卵裂情况;通过囊胚序贯培养法将其中374个1PN胚胎培养至囊胚... 【目的】探讨IVF-ET周期中单原核(1PN)胚胎形态学及继续体外培养潜能,指导其临床利用价值。【方法】对受精后16~18 h观察到的486个1PN胚胎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其原核大小、极体及卵裂情况;通过囊胚序贯培养法将其中374个1PN胚胎培养至囊胚期,观察囊胚形成情况。【结果】374个1PN胚胎共形成囊胚179个(47.86%),其中优质囊胚41个(22.91%)。行囊胚培养的374个1PN胚胎原核直径为(27.64±3.30)μm,大于未达囊胚培养标准的81个胚胎的(26.22±3.38)μm,以及对照组2PN胚胎(24.08±1.85)μm(P<0.05);且原核直径大的1PN胚胎,囊胚形成率:76.04%、41.79%、28.57%(P<0.05);和优质囊胚率高:27.40%、22.62%、9.09%(P>0.05)。IVF来源的1PN胚胎原核直径为(27.80±3.44)μm大于ICSI组(26.77±2.29)μm(P<0.05),且前者囊胚形成率(IVF,50.96%;ICSI,31.67%;P<0.05)和优质囊胚率(IVF,24.38%;ICSI,10.53%;P>0.05)均高于后者。不同极体数目(不确定、2PB、1PB)的1PN胚胎间原核大小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其优质囊胚率有统计学差异(39.39%,20.00%,17.65%;P<0.05)。D3评分级别越优、卵裂球数目越多者,其囊胚形成率(P<0.05)和优质囊胚率(P<0.05)越高。【结论】对于IVF来源的1PN(2PB)胚胎,可通过对其形态学和胚胎发育潜能进行初步筛选,冷冻发育良好的1PN囊胚,在无可利用的2PN胚胎情况下,可选择进行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 1PN胚胎 原核 囊胚 发育潜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受精对体外受精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瑞岐 王文军 +6 位作者 黄丽丽 马芸 欧阳能勇 麦美琪 陈静华 张宁锋 区颂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83-686,共4页
【目的】研究短时受精(2 h)对体外受精(IVF)多精受精率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本中心658名IVF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2 h受精组(A组)和常规受精组(B组),研究2 h受精对IVF受精率(2PN率)、多精受精率(>2PN率)、胚胎质量、临床... 【目的】研究短时受精(2 h)对体外受精(IVF)多精受精率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本中心658名IVF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2 h受精组(A组)和常规受精组(B组),研究2 h受精对IVF受精率(2PN率)、多精受精率(>2PN率)、胚胎质量、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的影响。【结果】在658名IVF患者中有61名患者由于取消ET没有纳入最后统计,2 h受精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94和303名患者参与。统计结果显示,短时受精组与对照组相比2PN率显著下降(68.8%vs72.1%,P<0.05),而短时受精组与对照组多精受精率(11.4%vs 11.7%,P>0.05)、可用胚胎率(86.5%vs 86.1%,P>0.05)、临床妊娠率(47.6%vs 42.6%,P>0.05)和种植率(28.6%vs 26.5%,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 h受精没有降低多精受精率,对临床结局没有明显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受精 多精受精率 妊娠率 种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人群遗传性痉挛性截瘫SLC33A1基因的突变检测 被引量:1
18
作者 袁萍 潘啟豪 +3 位作者 郑灵燕 徐评议 胡彬 李洵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2-515,共4页
【目的】SLC33A1基因已被报道是我国北方一个HSP家系的致病基因,但研究未发现在欧洲的HSP患者中有该基因的突变。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测SLC33A1是否为中国南方人群中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患者的致病性基因之一。【方法】对收集到的70例中国南... 【目的】SLC33A1基因已被报道是我国北方一个HSP家系的致病基因,但研究未发现在欧洲的HSP患者中有该基因的突变。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测SLC33A1是否为中国南方人群中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患者的致病性基因之一。【方法】对收集到的70例中国南方散发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的患者,提取基因组DNA,并进行SLC33A1基因所有编码外显子及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域的直接测序;鉴定所发现的遗传变异,并同我们所收集到的57例无血缘关系的正常人进行比对,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我们只发现SLC33A1基因区域的8个已存在于数据库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未发现任何致病性突变。【结论】与国外学者的报道相符合,我们的70例中国南方HSP病人中没有SLC33A1所导致的病人,故SLC33A1对HSP的致病性需要进一步的核实、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SLC33A1 突变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大鼠卵巢体外培养中NT3与LIF对始基卵泡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冯月枝 邱绮 +1 位作者 杨冬梓 张清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5-542,共8页
【目的】研究NT3对早期卵泡存活、发育、激素合成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同时探讨NT3和LIF在早期卵泡启动发育方面是否存在协同或叠加效应。【方法】分离新生4d大鼠卵巢随机分配至新鲜组、基础培养组、NT3组、LIF组和NT3+LIF组,在37... 【目的】研究NT3对早期卵泡存活、发育、激素合成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同时探讨NT3和LIF在早期卵泡启动发育方面是否存在协同或叠加效应。【方法】分离新生4d大鼠卵巢随机分配至新鲜组、基础培养组、NT3组、LIF组和NT3+LIF组,在37℃培养箱中培养14 d,经固定、包埋、切片后进行组织形态学、PCNA免疫组化、TUNEL凋亡分析,RTPCR检测KL m RNA表达及检测培养液中激素水平。【结果】相比新鲜组和基础培养组,NT3组、LIF组、NT3+LIF组中的始基卵泡比例下降,生长卵泡比例升高,同时PCNA蛋白表达显著增加;TUNEL分析显示NT3组、LIF组、NT3+LIF组的凋亡指数均显著降低;NT3、LIF组、NT3+LIF组卵巢中KL m RNA的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组的(3.38±0.43)倍、(2.02±0.20)倍、(2.07±0.21)倍。【结论】NT3在早期卵泡存活、发育中有促进作用,上调KL基因表达可能是NT3的作用机制之一。NT3和LIF单独或相加均能促进卵泡发育,但两者之间无明显协同或叠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T3 LIF 卵泡发育 体外培养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女性卵泡液及颗粒细胞的氧化应激状态对胚胎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温灿鑫 李瑞岐 +2 位作者 区颂邦 杨冬梓 李予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65-472,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生育年龄段女性取卵周期中卵泡液及颗粒细胞的氧化应激状态及其与胚胎质量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9月8日至2019年1月18日在本中心行新鲜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的不孕患者取卵日卵泡液共70例,按照年龄≥35岁及<35... 【目的】探讨不同生育年龄段女性取卵周期中卵泡液及颗粒细胞的氧化应激状态及其与胚胎质量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9月8日至2019年1月18日在本中心行新鲜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的不孕患者取卵日卵泡液共70例,按照年龄≥35岁及<35岁分为年长组(n=34)和年轻组(n=36),比较卵泡液中氧化应激3个阶段的7项指标及颗粒细胞抗氧化物的基因表达水平,分析两组氧化应激指标的差异及其与胚胎质量的关系。【结果】年长组卵泡液的过氧化氢(H2O2)水平显著增加[155.84(137.11~199.30)vs.66.94(51.05~95.42)μmol/L,P=0.001],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降低[0.69(0.55~0.85)vs.0.83(0.76~0.94)U,P=0.005],年长组颗粒细胞的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SR)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卵泡液总SOD活性在正常受精率≥60%组、囊胚形成率≥60%组均较高[0.82(0.71~0.91)vs.0.67(0.55~0.80)U,P=0.007,0.83(0.78~0.90)vs.0.73(0.60~0.89)U,P=0.049],并且经相关因素校正后卵泡液总SOD活性高对正常受精率(≥60%)及囊胚形成率(≥60%)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5.478、3.383,95%CI分别为1.721~17.433、1.111~10.299,P值分别为0.004、0.032)。【结论】卵泡液和颗粒细胞的氧化应激状态在高龄女性中主要表现为卵泡液ROS增加、总SOD活性降低,颗粒细胞中过氧化氢酶及谷胱甘肽还原酶的水平显著降低,并且卵泡液总SOD活性与正常受精率和囊胚形成率呈正相关,提示其对卵子质量可能存在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泡液 超氧化物歧化酶 卵巢老化 囊胚形成率 颗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