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细胞测序在缺血再灌注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洁 杨正飞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往往伴有严重的临床表现,包括心肌冬眠、急性心力衰竭、脑功能障碍、肾脏功能障碍、胃肠功能障碍、肝移植排斥反应,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在临床上对医生提出了重要的治疗挑战。单细胞测序技...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往往伴有严重的临床表现,包括心肌冬眠、急性心力衰竭、脑功能障碍、肾脏功能障碍、胃肠功能障碍、肝移植排斥反应,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在临床上对医生提出了重要的治疗挑战。单细胞测序技术是在单细胞水平上对基因组、转录组或表观基因组进行高通量测序,从而揭示细胞的异质性,了解细胞的发育轨迹、类型、状态和各种相互作用。自首次发现以来,单细胞测序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肿瘤早期诊断和个性化治疗等。本文主要是对单细胞测序在IRI引起的各个器官功能障碍方面的应用和进展进行综述,进一步了解IRI机制和信号通路,为器官IRI的靶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单细胞测序 凋亡 移植 异质性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衰弱对胰腺癌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
2
作者 陈慧 范桂芬 +1 位作者 许冬妮 卢桠楠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2-518,共7页
【目的】探讨术前衰弱指数对胰腺癌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对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43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术前衰弱情况,衰弱评估方法为衰弱(FRAIL)问卷。采用二... 【目的】探讨术前衰弱指数对胰腺癌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对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43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术前衰弱情况,衰弱评估方法为衰弱(FRAIL)问卷。采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衰弱的影响因素,采用Cox回归进行生存分析,按照人口学特征进行亚组分析并探讨衰弱对于胰腺癌患者胰十二指肠术后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435例,119例发生衰弱(占27.4%),316例无衰弱(占72.7%)。两组患者在年龄、BMI、ASA评分、术后输注红细胞、术后腹腔脓肿、CA199、CA125、AFP、白细胞、中性粒细胞、HDL和疼痛程度等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龄、ASA评分3级是衰弱的危险因素,HDL是衰弱的保护因素。非衰弱组的生存时间优于衰弱组。HDL是影响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LDL是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表明术前衰弱状态是胰腺癌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预后不良的重要预测因素。对于胰腺癌患者,术前应进行衰弱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以改善患者的营养和代谢状况,以期提高术后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 衰弱(FRAIL)问卷 胰腺癌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心身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丘宇茹 王吉文 吴惠文 《中国护理管理》 2012年第3期60-62,共3页
目的:分析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的心身健康状况。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广州市6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290名急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将6个月内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的遭受组护士SCL-90各因子得分与未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护士... 目的:分析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的心身健康状况。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广州市6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290名急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将6个月内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的遭受组护士SCL-90各因子得分与未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护士组进行比较。结果:有效问卷264份,遭受工作场所暴力者107名(40.5%),在年龄、工作时间上均小于未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护士组(P<0.01),施暴者多数为病人家属(54.2%);遭受的暴力大多数为言语的辱骂、污辱、折磨和骚扰(67.6%),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护士组护士在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方面的因子分高于未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护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士在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其心身健康严重受到影响,因此管理者在处理各种工作场所暴力的同时,应注意护士的心理反应并对其进行心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护士 工作场所暴力 心身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及其外泌体在心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谭云科 杨正飞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56-766,共11页
巨噬细胞作为心脏固有免疫系统的关键细胞,具有高度异质性和可塑性,在心脏生理和病理进程中发挥双重作用。近年,巨噬细胞源性外泌体作为细胞间通讯的重要介质,在心脏疾病中的调控机制及潜在治疗应用备受关注。本文系统总结心脏常驻巨噬... 巨噬细胞作为心脏固有免疫系统的关键细胞,具有高度异质性和可塑性,在心脏生理和病理进程中发挥双重作用。近年,巨噬细胞源性外泌体作为细胞间通讯的重要介质,在心脏疾病中的调控机制及潜在治疗应用备受关注。本文系统总结心脏常驻巨噬细胞的起源、分布和功能,探讨M1和M2型巨噬细胞在心脏炎症反应和组织修复中的作用,以及巨噬细胞外泌体在心脏疾病中的调控机制和治疗应用前景。在心脏损伤急性阶段,M1型巨噬细胞通过分泌促炎细胞因子等引发炎症,清除细胞碎片,但过度激活会导致心肌细胞损伤和纤维化;恢复阶段,M2型巨噬细胞主导,分泌抗炎因子和生长因子,抑制炎症并促进组织修复。巨噬细胞外泌体含有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等,能调控炎症反应、组织修复和血管生成。在心肌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炎和扩张型心肌病等不同类型心脏疾病中,巨噬细胞外泌体展现出不同的功能。M1型巨噬细胞外泌体主要通过促炎作用加重心脏损伤,而M2型巨噬细胞外泌体则通过抗炎和促修复作用保护心脏组织。这些发现为基于巨噬细胞外泌体的心脏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靶点,有望推动心脏疾病诊疗的创新发展,改善患者预后,减轻公共健康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外泌体 心脏疾病 M1/M2极化 细胞间通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网络用于胸部病理分类
5
作者 张娜 邓广宏 +1 位作者 荆文龙 李勇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8-62,共5页
胸部病理预测在胸部疾病早期诊断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基于深度卷积网络预测胸部病理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话题。然而,胸部病理在形状,大小以及生长空间等的不可预测性,是较多研究的难点。因此,本文提出一种深度卷积网络命名为密集空... 胸部病理预测在胸部疾病早期诊断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基于深度卷积网络预测胸部病理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话题。然而,胸部病理在形状,大小以及生长空间等的不可预测性,是较多研究的难点。因此,本文提出一种深度卷积网络命名为密集空洞网络(DenDnet)的胸部病理预测模型。引入空洞卷积,改进了传统的密集块,删减了较多的特征图拼接,为了增大感受野,采用空洞卷积替换常规卷积,设计了一种有效的密集空洞卷积块在深度网络中不断叠加进行特征提取。使用的数据集是COVID-19 Radiography Database,在该数据集上分别验证了DenDnetn,DenDnets,DenDnetm,DenDnetl四种不同深度的模型性能。其中DenDnets的验证准确率为84.63%,测试准确率为84.88%,AUC值分别为0.952,0.955,0.962以及0.994。均优于其他三种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集块 空洞卷积 深度学习 胸部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肺微生物群在免疫系统构建和调节中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7
6
作者 张萌 杨正飞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1-179,共9页
微生物与人体免疫系统的互动一直是生物医学研究的焦点。新一代测序发现不仅肠道,呼吸道也存在着微生物群,且肠-肺微生物群之间通过免疫细胞及其活性因子等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网络。本综述旨在探讨肠道和肺部微生物群如何调节免疫应答... 微生物与人体免疫系统的互动一直是生物医学研究的焦点。新一代测序发现不仅肠道,呼吸道也存在着微生物群,且肠-肺微生物群之间通过免疫细胞及其活性因子等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网络。本综述旨在探讨肠道和肺部微生物群如何调节免疫应答,包括其在局部和全身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同时,解析肠-肺轴之间的免疫联系,对深入理解微生物在免疫系统的作用及探索新的疾病诊疗策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 呼吸道微生物 肠-肺轴 免疫系统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MALAT1通过靶向下调miR-570-3p促进胃癌细胞增殖 被引量:15
7
作者 侯婧瑛 凌辉 +3 位作者 金小岩 罗信 李楚强 王凌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145-2152,共8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lncRNA-MALAT1)是否可通过靶向下调微小RNA-570-3p(miR-570-3p)促进胃癌细胞增殖。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si-MALAT1组和si-MALAT1 NC组,其中空白对照组为单纯的SGC7...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lncRNA-MALAT1)是否可通过靶向下调微小RNA-570-3p(miR-570-3p)促进胃癌细胞增殖。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si-MALAT1组和si-MALAT1 NC组,其中空白对照组为单纯的SGC7901细胞株,si-MALAT1组和si-MALAT1 NC组分别转染lncRNA-MALAT1 siRNA及其阴性对照。MTS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RT-qPCR检测单纯的SGC7901细胞株培养不同时点的miR-570-3p及不同组别lncRNA-MALAT1和miR-570-3p的表达情况。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RegRNA预测获取lncRNA-MALAT1与miR-570-3p潜在的互补结合位点。将MALAT1及其突变体克隆到萤光素酶载体psiCHECK-2中,构建MALAT1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并采用酶切和测序方法鉴定psi CHECK-2-MALAT1载体是否构建成功。将MALAT1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分别与miR-570-3p模拟物、miR-570-3p抑制剂、miR-570-3p模拟物阴性对照、miR-570-3p抑制剂阴性对照在293T细胞中共转染,收集细胞后通过双萤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不同组别的萤光素酶活性,从而对lncRNA-MALAT1与miR-570-3p的靶向调节关系进行验证。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si-MALAT1NC组相比较,si-MALAT1组在不同时点(24、48和72 h)的A490值显著降低(P <0. 01)。在单纯的SGC7901细胞株中,随着时间的推移,miR-570-3p的表达量逐渐下降(P <0. 05)。si-MALAT1组lncRNA-MALAT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miR-570-3p表达显著升高(P <0. 01)。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显示,与miR-570-3p模拟物阴性对照组相比,miR-570-3p模拟物组MALAT1野生型报告基因的萤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P <0. 01),而miR-570-3p抑制剂组MALAT1野生型报告基因的萤光素酶活性较miR-570-3p模拟物组明显增高(P <0. 01); miR-570-3p模拟物、miR-570-3p抑制剂、miR-570-3p模拟物阴性对照及miR-570-3p抑制剂阴性对照对MALAT1突变型的表达均无明显影响。结论:lncRNA MALAT1能够通过靶向结合并下调miR-570-3p促进胃癌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MALAT1 微小RNA-570-3p 胃癌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减轻氧糖剥夺所致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 被引量:8
8
作者 周天恩 张萌 +1 位作者 杨正飞 蒋龙元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65-1170,共6页
目的:研究亚低温(31~32℃)对氧糖剥夺(OGD)损伤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保护机制。方法:本实验通过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并予以OGD处理,建立了模拟大脑缺血、缺氧的神经元OGD模型;将实验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亚... 目的:研究亚低温(31~32℃)对氧糖剥夺(OGD)损伤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保护机制。方法:本实验通过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并予以OGD处理,建立了模拟大脑缺血、缺氧的神经元OGD模型;将实验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亚低温组、单纯OGD组以及亚低温+OGD组,通过形态学观察、神经元凋亡率检测以及胞浆内caspase-3活性检测,研究亚低温对神经元OGD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结果:神经元OGD后出现明显的细胞损伤,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与单纯OGD组比较,亚低温+OGD组细胞损伤明显改善,细胞形态学改善,凋亡率下降(P<0.05),同时caspase-3活性亦下降(P<0.05);神经元OGD后caspase-3活性升高,与凋亡率呈正相关(r=0.823,P<0.05),神经元经过亚低温和OGD后caspase-3活性与凋亡率亦呈正相关(r=0.841,P<0.05)。结论:OGD可使caspase-3的活性升高及神经元凋亡率增加。亚低温对神经元OGD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caspase-3的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 氧糖剥夺 亚低温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1/Smad通路在血管紧张素Ⅱ下调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中的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侯婧瑛 周长青 +5 位作者 郑韶欣 郭天柱 龙会宝 伍权华 钟婷婷 王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729-1736,共8页
目的:分析心肌梗死(MI)后心脏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通路相关因子的变化情况,以探讨AngⅡ能否经由TGF-β1/Smad调节Cx43的表达。方法:采用左前降支冠状动脉(LAD)结扎建立大... 目的:分析心肌梗死(MI)后心脏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通路相关因子的变化情况,以探讨AngⅡ能否经由TGF-β1/Smad调节Cx43的表达。方法:采用左前降支冠状动脉(LAD)结扎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后,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氯沙坦(20 mg·kg^(-1)·d^(-1))治疗组与MI组,分别于结扎后及治疗2周后检测心功能情况,并检测治疗2周后左室心肌组织不同区域AngⅡ、AngⅡ1型受体(AT1)、Cx43以及TGF-β1/Smad通路相关分子的变化情况。结果:氯沙坦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明显缩小(P<0.01),室间隔厚度(IVSd)及左室后壁厚度(LVPWd)明显减小(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增加(P<0.01);梗死区和边缘区的AngⅡ水平明显降低;梗死区AT1表达显著降低;Cx43在心肌组织不同区域表达增高,TGF-β1、Smad 2、Smad 3在心肌组织不同区域表达均降低,而Smad 7表达增高。结论:心肌梗死后AngⅡ激活可能通过作用于TGF-β1/Smad通路导致Cx43表达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缝隙连接蛋白43 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D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N-γ上调人胃癌细胞株PD-L1表达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淑芬 侯婧瑛 +1 位作者 吴淑云 王凌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52-1956,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人胃癌细胞株表面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及干扰素γ(IFN-γ)对其表达的诱导情况。方法:分别培养不同人胃癌细胞株AGS、BGC823、MGC803和SGC7901,经不同浓度IFN-γ、作用不同时间后,利用流式细胞术及real-time PCR检... 目的:研究不同人胃癌细胞株表面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及干扰素γ(IFN-γ)对其表达的诱导情况。方法:分别培养不同人胃癌细胞株AGS、BGC823、MGC803和SGC7901,经不同浓度IFN-γ、作用不同时间后,利用流式细胞术及real-time PCR检测胃癌细胞株PD-L1在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流式细胞术显示AGS、BGC823、MGC803和SGC7901细胞PD-L1蛋白表达率分别为(1.567±0.109)%、(2.640±0.577)%、(1.760±0.236)%和(16.030±1.289)%;不同胃癌细胞株对IFN-γ反应不同,经不同浓度IFN-γ刺激后均可不同程度上调PD-L1的表达(P<0.05);real-time PCR显示10μg/L IFN-γ刺激各胃癌细胞株12 h后PD-L1 mRNA水平上调(P<0.05)。结论:胃癌细胞株组成性表达PD-L1;IFN-γ可上调胃癌细胞株PD-L1的表达,呈现浓度、时间依赖性;其中以SGC7901细胞(来源于转移淋巴结)表达最高,推测胃癌细胞中PD-L1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与组织来源和淋巴结转移有关;IFN-γ上调胃癌细胞PD-L1,表明IFN-γ并非都是抑制肿瘤增殖、生长,可能参与介导肿瘤免疫逃逸,故临床运用IFN-γ辅助治疗胃癌时应慎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细胞 程序性死亡配体1 干扰素Γ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孩政策对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影响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向美焕 冯晓玲 +1 位作者 陈珺仪 冯晓薇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52-54,共3页
目的深入了解"二孩"政策下护理管理者对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体验,为针对性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广东省5所三级甲等医院12名护理管理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分析法分析资料,提炼主题。结果共提炼出5个主... 目的深入了解"二孩"政策下护理管理者对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体验,为针对性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广东省5所三级甲等医院12名护理管理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分析法分析资料,提炼主题。结果共提炼出5个主题,即招聘选拔的性别倾向、护士培训计划改变、护理人力短缺、奖金绩效分配问题、职业生涯规划影响。结论 "二孩"政策下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存在较多的问题,护理管理者应有计划积极应对"二孩"政策对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压力和挑战,采取多种方式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效性,以保证人力资源短缺下的护理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士 二孩政策 护理人力资源 护理管理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验证小鼠lncRNA-H19与miR-199a-5p的靶向关系 被引量:5
12
作者 侯婧瑛 周长青 +7 位作者 郑韶欣 郭天柱 龙会宝 伍权华 钟婷婷 吴浩 汪蕾 王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256-2260,共5页
目的:构建长链非编码RNA-H19(lncRNA-H19)萤光素酶报告质粒,利用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验证小鼠lncRNA-H19与微小RNA-199a-5p(miR-199a-5p)的靶向关系。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网站RegRNA2.0预测获取小鼠lncRNA-H19与miR-199a-5p潜在的互... 目的:构建长链非编码RNA-H19(lncRNA-H19)萤光素酶报告质粒,利用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验证小鼠lncRNA-H19与微小RNA-199a-5p(miR-199a-5p)的靶向关系。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网站RegRNA2.0预测获取小鼠lncRNA-H19与miR-199a-5p潜在的互补结合位点。将H19及其突变体克隆到萤光素酶载体psi CHECK-2中,构建H19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并采用酶切和测序方法鉴定psi CHECK-2-H19载体是否构建成功。将H19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分别与miR-199a-5p模拟物、miR-199a-5p抑制剂、miR-199a-5p模拟物阴性对照或miR-199a-5p抑制剂阴性对照在293T细胞中共转染。收集细胞后通过双萤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不同组别的萤光素酶活性,从而对lncRNA-H19与miR-199a-5p的靶向调节关系进行验证。结果:构建的重组萤光素酶报告质粒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显示,与miR-199a-5p模拟物阴性对照组相比,miR-199a-5p模拟物组H19野生型报告基因的萤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下降约49%左右(P<0.01),而miR-199a-5p抑制剂组H19野生型报告基因的萤光素酶活性较miR-199a-5p模拟物组明显增高(P<0.01)。miR-199a-5p模拟物、miR-199a-5p抑制剂、miR-199a-5p模拟物阴性对照以及miR-199a-5p抑制剂阴性对照对H19突变型的萤光素酶活性均无明显影响。结论:lncRNA-H19能够靶向结合miR-199a-5p,并在转录后水平对其有直接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H19 微小RNA-199a-5p 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据APACHE Ⅱ评分配置ICU护理人力的实践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19
13
作者 丘宇茹 吴惠文 王吉文 《中国护理管理》 2012年第6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 Ⅱ)在ICU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ICU的29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应用APACHE Ⅱ作为人力分配依据前后的各项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的各项护...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 Ⅱ)在ICU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ICU的29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应用APACHE Ⅱ作为人力分配依据前后的各项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的各项护理质量检查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尤其在基础护理、危重病人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方面有明显提高(P<0.05);患者、家属、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特别是患者、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应用APACHE Ⅱ评估ICU护理工作量并配置护理人力资源,能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护士 APACHE Ⅱ评分系统 人力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被引量:14
14
作者 吴惠文 李燕 +1 位作者 卢玉贞 丘宇茹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2期36-37,共2页
目的调查神经外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国际上通用的症状自评量表(self-evaluation symptoms checklist-90,SCL-90)对广州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有正规学历的神经外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神经外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P... 目的调查神经外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国际上通用的症状自评量表(self-evaluation symptoms checklist-90,SCL-90)对广州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有正规学历的神经外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神经外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P<0.01)。在各因子得分中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得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神经外科护士存在心理健康问题,需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缓解其心理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护士 心理健康 心理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氮嗪对心肺复苏后脑线粒体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海东 王鹏 +3 位作者 黄勇 吴满辉 林嘉莉 黄子通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86-691,共6页
【目的】探讨二氮嗪能否通过开放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 KATP)起到抗氧化应激和保护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细胞损伤。【方法】经窒息诱导的心脏停搏(CA)和心肺复苏(CPR)成功的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24只,... 【目的】探讨二氮嗪能否通过开放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 KATP)起到抗氧化应激和保护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细胞损伤。【方法】经窒息诱导的心脏停搏(CA)和心肺复苏(CPR)成功的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24只,恢复自主循环(ROSC)后30 min,用抽签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为载体(Vehicle)组:给予0.1mol/L二甲基亚砜(DMSO)1 m L腹腔注射;二氮嗪(DZ)组:给予DZ(10 mg/kg)腹腔注射(DZ溶解在0.1 mol/L DMSO 1 m L中,下组相同);DZ+5-羟基癸酸盐(DZ+5-HD)组:给予DZ(10 mg/kg)腹腔注射,同时给予5-HD(5 mg/kg)腹腔注射。另设假手术组(Sham)5只。手术后或复苏后24 h处死各组动物,取脑皮质进行丙二醛(MDA)、活性氧族(RO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检测,提取线粒体测定呼吸控制率(RCR)和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脑皮质超微结构。【结果】复苏后24 h脑组织MDA和ROS浓度升高,SOD2活性下降,RCR下降,线粒体结构出现损坏;DZ干预后MDA和ROS浓度下降,SOD2活性上升,RCR上升,线粒体结构得到保护;但经5-HD共同干预后DZ的保护作用被取消。【结论】DZ通过开放mito KATP通道可起到抗氧化应激损伤、保护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作用,减轻复苏后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脑损伤 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 二氮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酸修饰的聚乙烯亚胺聚合物载PD-L1 siRNA体外靶向胃癌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罗信 彭霞 +3 位作者 陈广成 侯婧瑛 吴淑云 王凌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179-2187,共9页
目的:构建高效的siRNA纳米载体靶向SGC-7901胃癌细胞,并下调胃癌表达的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方法:检测叶酸(FA)-PEG-SS-PEI-SPION纳米载体与siRNA复合后的粒径、电位等表征;体外实验检验siRNA的结合能力、复合物细胞毒性、细胞摄入... 目的:构建高效的siRNA纳米载体靶向SGC-7901胃癌细胞,并下调胃癌表达的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方法:检测叶酸(FA)-PEG-SS-PEI-SPION纳米载体与siRNA复合后的粒径、电位等表征;体外实验检验siRNA的结合能力、复合物细胞毒性、细胞摄入能力及转染效率;磁共振(MR)成像检测示踪能力;检验胃癌细胞PD-L1下调效应及共培养T细胞的细胞因子水平。结果:N/P比值为10时,FA-PEG-SS-PEI-SPION完全复合siRNA,形成电位为(9.14±0.80)m V、粒径为(116.7±2.5)nm的多聚复合物。靶向组的转染率为(95.06±0.44)%,与非靶向组的(93.87±1.05)%相当;平均荧光强度为1 892.67±81.51,高于非靶向组的1 324.33±186.58(P<0.05)。普鲁士蓝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证实了复合物的细胞摄入。体外MR成像验证了聚合物的MR造影成像能力。靶向组PD-L1的mRNA最低相对表达量为9.07%±0.79%,Western blot显示PD-L1的表达显著降低。共培养实验显示IFN-γ和TNF-α的分泌水平增加,IL-10的分泌水平降低(P<0.05)。结论:本研究构建了FA-PEG-SS-PEI-SPION纳米载体,并证明了其体外靶向细胞及载siRNA下调PD-L1表达的能力和MR示踪的能力,是一种高效和安全的靶向治疗纳米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配体1 胃癌 叶酸 磁共振成像 SI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死亡: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分子机制和药物治疗研究新靶点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思齐 杨正飞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12-719,共8页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是再灌注治疗的重要并发症,也是心血管疾病和急危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铁死亡(ferroptosi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全新的调节性细胞死亡方式,是各类疾病...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是再灌注治疗的重要并发症,也是心血管疾病和急危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铁死亡(ferroptosi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全新的调节性细胞死亡方式,是各类疾病发病机理及治疗靶点的热点研究领域。已有研究指出铁死亡与心肌I/R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铁死亡在心肌I/R中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心肌I/R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铁死亡 铁蓄积 脂质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模拟人研究操作者疲劳和心肺复苏质量相关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远山 余凯 +2 位作者 黄子通 蒋龙元 杨正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3430-3433,共4页
目的由于操作者的疲劳,胸外按压质量会随着时间延长而下降。本研究利用模拟人研究操作者主观、客观疲劳和胸外按压之间的关系。方法130名年龄16~18岁的志愿者受邀请参与本次研究。在接受基本生命支持的培训和测试通过后,所有志愿者被要... 目的由于操作者的疲劳,胸外按压质量会随着时间延长而下降。本研究利用模拟人研究操作者主观、客观疲劳和胸外按压之间的关系。方法130名年龄16~18岁的志愿者受邀请参与本次研究。在接受基本生命支持的培训和测试通过后,所有志愿者被要求在模拟人上实行6 min的单纯胸外按压。按压频率和深度用于评估按压质量,而志愿者的心率、血乳酸和主观疲劳程度作为评价操作者疲劳情况。结果120名志愿者参与本次研究。随着按压时间的增加,所有志愿者的按压质量明显下降而主观疲劳程度明显上升。统计学分析主观疲劳程度与按压深度呈负相关(P<0.01),而与志愿者心率和血乳酸则呈正相关(P<0.01)。结论随着按压时间的增长,操作者的按压质量下降而疲劳则增加。主观疲劳程度与按压深度呈负相关,而与操作者心率和血乳酸则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基本生命支持 胸外按压 操作者疲劳 模拟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窒息法和室颤法诱导建立大鼠心脏停搏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建 王世伟 +3 位作者 杨正飞 陆晓晔 杨倩 朱长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80-385,共6页
目的·比较室颤和窒息2种方法诱导的心脏停搏动物模型在成模大鼠心功能和神经功能的差异。方法·20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按室颤法(n=8)和窒息法(n=8)建立心脏停搏-复苏动物模型,另4只SD大鼠作为空白对照假手术组。... 目的·比较室颤和窒息2种方法诱导的心脏停搏动物模型在成模大鼠心功能和神经功能的差异。方法·20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按室颤法(n=8)和窒息法(n=8)建立心脏停搏-复苏动物模型,另4只SD大鼠作为空白对照假手术组。所有成模大鼠均观察24 h,其中呼吸机等生命支持1 h。比较2个模型组大鼠复苏后心电变化,复苏后1、3、5、6 h的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及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复苏后6、12、18、24 h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NDS)及24 h生存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2个模型组大鼠复苏后,CO和EF较同时期假手术组均明显下降(P=0.000)。复苏后1 h,室颤组CO由(98.84±4.86)m L/min下降至(59.17±22.99)m L/min,窒息组CO由(99.86±10.34)m L/min下降至(46.02±22.32)m L/min,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2)。随着时间延长,室颤组CO逐渐恢复;在复苏后3、5、6 h,室颤组CO均高于窒息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1,P=0.007,P=0.020)。复苏后1 h,室颤组EF由(82.17±6.21)%下降至(70.23±13.24)%,窒息组由(83.24±3.01)%下降至(65.46±13.11)%,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7)。随着时间延长,EF也呈逐渐恢复趋势,室颤组更为明显;在复苏后3、5 h,室颤组EF均高于窒息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1,P=0.024)。室颤组24 h生存率75.0%,窒息组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3)。复苏后2组大鼠神经功能受损明显,NDS明显低于基础值,随着时间延长有改善趋势,室颤组神经系统预后似优于窒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室颤和窒息同为诱导心脏停搏的常用方法,但是2种模型在复苏后心功能方面略有差异。研究中应结合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颤 窒息 心脏停搏 心肺复苏 心功能 神经功能缺失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黏膜TLR4信号参与心肺复苏过程细菌移位 被引量:2
20
作者 常瑞明 姜骏 +3 位作者 符岳 李莉 温立强 常建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过程中肠黏膜TLR4信号表达是否参与肠内细菌移位,介导复苏后脓毒症产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建立大鼠心脏骤停及复苏模型,设定CPR自主循环建立后6h(CPR-6h)及48 h(CPR-48h)为早期和后期阶段,western blot...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过程中肠黏膜TLR4信号表达是否参与肠内细菌移位,介导复苏后脓毒症产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建立大鼠心脏骤停及复苏模型,设定CPR自主循环建立后6h(CPR-6h)及48 h(CPR-48h)为早期和后期阶段,western blot方法测定两阶段肠黏膜TLR4表达及其细胞内信号MAPKs的磷酸化蛋白表达(包括pERK、pJNK、pp38MARK)、肠系膜淋巴结及肝脏组织细菌培养检测肠外器官的细菌移位以及扫描电镜观测肠黏膜细胞间连接增宽或开放比例。【结果】CPR-6h组,TLR4、pERK、pJNK和pp38MAPK蛋白均表达增加(P<0.05,与sham比较),2.01%肠黏膜细胞间连接增宽,肠系膜淋巴结和肝组织细菌培养分别为(3 700±109)cfu/g和(800±85)cfu/g;然而CPR-48h组,除pERK外,肠黏膜TLR4、pJNK和pp38MAPK蛋白表达下降(P<0.05,与CPR-6 h比较),8.4%细胞间连接增宽,肠系膜淋巴结和肝组织细菌培养分别为(14 300±2 750)cfu/g和(4 400±623)cfu/g,细菌移位程度及细胞间连接增宽或开放比例明显增高(P<0.001,与CPR-6 h比较)。【结论】CPR后期阶段TLR4表达降低提示其识别细菌能力下降,可能与后期细菌移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黏膜 TOLL样受体4 细菌移位 心肺复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