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吡非尼酮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大鼠角膜基质细胞纤维化 被引量:4
1
作者 吴共发 邱丽浈 +3 位作者 黄绮亭 刘钰君 曾宇婷 陈俊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955-1958,共4页
目的观察吡非尼酮(PFD)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大鼠角膜基质细胞向成纤维细胞转化过程的影响,探讨PFD抗角膜基质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角膜基质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波形蛋白(Vimentin)进行细胞鉴定。实验分为对... 目的观察吡非尼酮(PFD)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大鼠角膜基质细胞向成纤维细胞转化过程的影响,探讨PFD抗角膜基质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角膜基质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波形蛋白(Vimentin)进行细胞鉴定。实验分为对照组(DMEM+10%FBS)、TGF-β1组(2 ng/mL TGF-β1+DMEM+10%FBS)和PFD组(1 mg/mL PFD+2 ng/mL TGF-β1+DMEM+10%FBS)。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CollagenⅠ、CollagenⅢ、Keratocan和CD90蛋白表达。结果大鼠角膜基质细胞呈Vimentin胞浆阳性。与对照组及TGF-β1组比较,PFD组细胞的增殖OD值显著减低(P<0.05)。Western blot显示PFD组的细胞CollagenⅠ、Keratocan蛋白表达增强而CollagenⅢ和CD90蛋白表达减弱(P<0.05)。PFD组的CollagenⅢ/CollagenⅠ比值在3组中最低(P<0.05)。结论 PFD抗角膜基质细胞纤维化是通过抑制TGF-β分子途径,从而影响胶原合成和Keratocan、CD90蛋白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非尼酮 角膜基质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块在宫颈液基细胞学疑难病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吴共发 郑娜芬 +5 位作者 叶梓莹 曾宇婷 黄绮亭 区瑞章 林俊汕 李海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823-3825,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块在宫颈细胞疑难病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宫颈细胞标本应用液基细胞学技术(TCT)制片诊断,疑难病例制备细胞块并行HE染色及p16INK4A、Ki67染色,将单纯TCT(TCT组)与TCT结合细胞块HE和免疫细胞化学诊断(联合组)进行比较。结... 目的:探讨细胞块在宫颈细胞疑难病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宫颈细胞标本应用液基细胞学技术(TCT)制片诊断,疑难病例制备细胞块并行HE染色及p16INK4A、Ki67染色,将单纯TCT(TCT组)与TCT结合细胞块HE和免疫细胞化学诊断(联合组)进行比较。结果:p16INK4A、Ki67在26例反应性不成熟鳞状化生细胞中均无表达,在22例HSIL阳性表达分别为81.8%(18/22)、90.9%(20/22);在30例绝经的萎缩上皮中均不表达,萎缩背景中的19例HSIL/SCC均阳性表达。TCT组和联合组的符合率分别为70.1%和9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疑难宫颈TCT病例行细胞块制作、HE染色及p16INK4A和Ki67染色,可提高宫颈癌筛查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病变 液基细胞学 细胞块 免疫细胞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非尼酮滴眼液对大鼠角膜急性碱烧伤后瘢痕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邹志康 吴共发 +3 位作者 邱丽浈 刘钰君 黄绮亭 曾宇婷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8期881-885,共5页
目的:通过吡非尼酮(pirfenidone,PFD)滴眼液对大鼠角膜急性碱烧伤模型的实验研究,探讨PFD对角膜损伤后瘢痕形成的作用。方法:30只健康SD大鼠,随机挑选10只作为对照组。20只于左眼制作急性碱烧伤模型,模型制作成功后随机平均分为PFD组和... 目的:通过吡非尼酮(pirfenidone,PFD)滴眼液对大鼠角膜急性碱烧伤模型的实验研究,探讨PFD对角膜损伤后瘢痕形成的作用。方法:30只健康SD大鼠,随机挑选10只作为对照组。20只于左眼制作急性碱烧伤模型,模型制作成功后随机平均分为PFD组和PBS组,PFD组给予3mg/m L PFD滴眼液,PBS组给予磷酸盐缓冲液,每组左眼给予滴眼液处理,每天4次连续14 d。在第14天观察角膜混浊情况,然后处死大鼠取下左眼角膜,HE染色观察角膜组织结构,免疫组化CD34染色观察角膜组织新生血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TGF-β1的表达。结果:PFD组的角膜混浊评分为0.30±0.48,显著低于PBS组的3.40±0.52(P<0.05)。PBS组角膜基质纤维组织增生合并大量炎症细胞浸润,PFD组炎症细胞数量极少,基质排列较规则。PFD组的血管密度为3.17±1.17,显著低于PBS组的10.83±2.48(P<0.05)。PFD组的TGF-β1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PBS组(P<0.05)。结论:PFD能抑制大鼠角膜急性碱烧伤模型中的角膜瘢痕形成,其机制与抑制TGF-β1表达和减少新生血管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非尼酮 角膜 碱烧伤 瘢痕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