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创正压通气对睡眠状态下COPD患者呼吸力学和中枢驱动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陈新 郭松文 +2 位作者 郑晶晶 于化鹏 陈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97-1301,共5页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睡眠状态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力学和中枢驱动的影响。方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呼吸内科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16例,常规肺通气功能测定,经过NIPPV治...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睡眠状态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力学和中枢驱动的影响。方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呼吸内科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16例,常规肺通气功能测定,经过NIPPV治疗病情稳定后,分别在患者自主呼吸和NIPPV时清醒和睡眠状态下进行呼吸力学、膈肌肌电图和多导睡眠图的监测,连续采集并计算各项生理参数30 min。结果:COPD患者自主呼吸时睡眠与清醒状态比较,呼吸频率(RR)和吸气时间占呼吸周期比值(Ti/Tto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潮气量(VT)、分钟通气量(VE)、平均吸气流量(VT/Ti)、动态肺顺应性(CLdyn)、膈肌电电压的均方根(RMS)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均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气道阻力(Raw)、压力-时间乘积(PTP)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则有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OPD患者清醒状态下,NIPPV与自主呼吸相比较,RR、VT和V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T/Ti、CLdyn和SpO2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Ti/Ttot、Raw、PTP、RMS和PETCO2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OPD患者睡眠状态下,NIPPV与自主呼吸相比较,RR和R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T、VE、VT/Ti、CLdyn和SpO2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Ti/Ttot、Raw、PTP、PETCO2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呼吸力学异常变化和中枢驱动降低是COPD患者发生夜间睡眠低通气和低氧血症的主要原因。NIPPV可显著改善清醒和睡眠状态下COPD患者的呼吸力学异常,降低了气道阻力和呼吸做功,改善了通气应答,增加了通气输出。NIPPV可显著降低清醒状态下COPD患者的中枢驱动,对睡眠状态下中枢驱动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无创正压通气 呼吸力学 中枢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劳力性呼吸困难与动态肺过度充气的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陈瑞 陈功 +1 位作者 陈荣昌 陈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977-1979,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患者在高强度恒定功率运动中呼吸困难的产生与动态肺过度充气的关系。方法对34例稳定期COPD患者和10例健康人进行常规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肺容量和症状限制...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患者在高强度恒定功率运动中呼吸困难的产生与动态肺过度充气的关系。方法对34例稳定期COPD患者和10例健康人进行常规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肺容量和症状限制递增功率心肺运动测试。以症状限制递增功率心肺运动测试获得的最大运动功率的2/3作为运动功率进行高强度恒定功率运动试验,在静息状态和运动过程中每隔1分钟记录受试者Borg呼吸困难评分、潮式呼吸-流速容积(TBFV)曲线和深吸气量(inspiratory capacity,IC)。结果 COPD组在高强度恒定功率运动高峰时,IC[(1.56±0.29)L]较静息状态[(2.07±0.38)L]显著下降(t=-5.642,P<0.01),ΔBorg与ΔIC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59,P<0.01)。在运动高峰时COPD组平均呼气流速和呼气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动态肺过度充气可能是COPD患者在高强度恒定功率运动中呼吸困难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平均呼气流速下降和呼气时间缩短可能是COPD患者动态肺过度充气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呼吸困难 动态肺过度充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手术后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谭淑芳 赵祎莉 黄林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2908-2911,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手术后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3 487例,评价肺部感染的情况,分为HAP组与非HAP组,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14个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手术后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3 487例,评价肺部感染的情况,分为HAP组与非HAP组,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14个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97例(5.65%)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对上述因素进行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糖尿病史、COPD病史、急诊手术、ASA分级、术中出血量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吸烟、糖尿病史、COPD病史、急诊手术、术中出血量与患者手术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相关。结论吸烟、糖尿病史、COPD病史、急诊手术、术中出血量大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后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手术 医院获得性肺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林琳 田景炜 +2 位作者 颛孙永勋 李建国 陈瑞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50-955,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能力的主要因素。【方法】检测109例稳定期COPD患者常规肺通气功能、股四头肌功能和在6 min步行试验(6MWT)前后深吸气量(IC)的变化,同时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会(m M... 【目的】探讨影响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能力的主要因素。【方法】检测109例稳定期COPD患者常规肺通气功能、股四头肌功能和在6 min步行试验(6MWT)前后深吸气量(IC)的变化,同时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会(m MRC)呼吸困难评分、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Epworth嗜睡量表(ESS)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AMD)评估。【结果】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标准化系数β=-0.264,P=0.007)、HAMD评分(β=-0.246,P=0.005)、SGRQ活动部分评分(β=-0.194,P=0.029)和股四头肌力量(β=0.197,P=0.030)对COPD患者6 min步行距离(6MWD)有显著预测意义。【结论】年龄、抑郁、日常活动能力和股四头肌力量可能是稳定期COPD患者运动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运动能力 HAMD SGRQ 股四头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急性肺损伤早期不同通气策略对气体交换和血管外肺水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陈新 郑晶晶 +2 位作者 郭松文 于化鹏 陈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73-1878,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肺损伤(ALI)早期应用控制性高浓度氧疗、持续气道内正压(CPAP)和双水平气道内正压(BiPAP)不同通气策略对气体交换和血管外肺水的影响。方法:24只杂种犬在制作油酸ALI模型成功后(PaO2/FiO2≤300 mmHg),保持自主呼吸,随机分... 目的:探讨急性肺损伤(ALI)早期应用控制性高浓度氧疗、持续气道内正压(CPAP)和双水平气道内正压(BiPAP)不同通气策略对气体交换和血管外肺水的影响。方法:24只杂种犬在制作油酸ALI模型成功后(PaO2/FiO2≤300 mmHg),保持自主呼吸,随机分为:(1)控制性高浓度氧疗组(n=8);(2)CPAP组(n=8);(3)Bi-PAP组(n=8)。连续记录并计算正常、ALI早期(阳性对照)和干预后1~4 h内各项气体交换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在氧合指数(PaO2/FiO2)的改善上,干预后4 h BiPAP组效果最明显(375.83±81.55,P<0.01),其次是CPAP组(327.17±78.82,P<0.01),氧疗组改善不显著(255.00±49.85,P>0.05)。在肺泡死腔与潮气容积之比值[VD(alv)/VT]上,氧疗组进一步增大(P<0.01),CPAP组和BiPAP组显著降低(P<0.01)。3种通气策略均可提高氧输送量(DO2),BiPAP组效果最明显(P<0.01),其次是CPAP组和氧疗组。氧疗组的氧耗量(VO2)显著增高,氧摄取率(O2ER)明显高于CPAP组和BiPAP组(P<0.05,P<0.01)。干预后3组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较正常基础值和ALI早期均显著增高(P<0.01),3组间两两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肺内分流比例(Qs/Qt)上,BiPAP组改善最明显(P<0.01),其次是CPAP组(P<0.01),氧疗组效果不显著。3组实验动物的肺动脉楔压(PAWP)和心排指数(CI)保持相对稳定。在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上CPAP组和BiPAP组均进一步增高(P<0.05,P<0.01)。3组对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的改善无显著作用(P>0.05)。结论:在ALI早期,BiPAP和CPAP对于改善气体交换和组织氧合具有积极作用,其中BiPAP效果更为显著。3种通气策略对血管外肺水的改善无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控制性氧疗 持续气道内正压 双水平气道内正压 气体交换 血管外肺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1α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唐琼兰 陈瑞 +3 位作者 刘卫平 李海刚 林敏玲 何欣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18-522,共5页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人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表达情况,用CD34单...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人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表达情况,用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并计算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用SPSS 13.0软件分析HIF-1α与VEGF、VEGFR2及肿瘤MVD的相关性。结果:(1)50例中有39例(78%)肿瘤细胞HIF-1α阳性,27例(54%)VEGFR2阳性,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中淋巴细胞的表达情况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2)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组VEGF和VEGFR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和64%,明显高于HIF-1α蛋白阴性表达组(P<0.05);(3)HIF-1α、VEGFR和VEGFR2蛋白表达与肿瘤MVD相关(P<0.01);(4)15例伴有血管中心性浸润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病例均表达HIF-1α。结论:HIF-1α可促进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肿瘤血管生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VEGF/VEGFR2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自然杀伤/T细胞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uPA和PAI-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梁瑞韵 王李莉 +3 位作者 韩静静 吕志强 李海刚 江山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39-743,共5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PA)及其抑制因子PAI-2蛋白的表达,分析两指标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8例NSCLC组织中uPA和PAI-2蛋白的表达,分析它们与性别、年...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PA)及其抑制因子PAI-2蛋白的表达,分析两指标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8例NSCLC组织中uPA和PAI-2蛋白的表达,分析它们与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癌的组织学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手术后总生存期的关系。【结果】108例NSCLC组织uPA和PAI-2的阳性率分别为38.9%和43.5%;uPA的表达在男性组和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分别明显高于女性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且随着NSCLC临床分期的升高,uPA的阳性率也明显升高(P<0.05);鳞癌组织中PAI-2的表达明显较腺癌组织中高(P<0.05);uPA和PAI-2的表达均与术后生存期的长短有密切关系。【结论】NSCLC组织中uPA和PAI-2的表达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着密切关系,影响着患者的预后,对uPA和PAI-2蛋白表达的干预,可能可以改变NSCLC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免疫组织化学 UPA PAI-2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对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凋亡及Foxp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梁瑞韵 伍卫 +3 位作者 黄瑾 江山平 黄林洁 李依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690-1694,共5页
目的:观察镁对分离培养的健康人和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凋亡及叉头框蛋白3(Foxp3)表达的影响。方法:经磁珠分离法分离出健康人和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分镁剂干预组(10 mmol/L)及空白组培养72 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 目的:观察镁对分离培养的健康人和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凋亡及叉头框蛋白3(Foxp3)表达的影响。方法:经磁珠分离法分离出健康人和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分镁剂干预组(10 mmol/L)及空白组培养72 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T细胞的凋亡率及Foxp3表达情况。结果:(1)健康人外周血CD4+CD25+T细胞的纯度为77.4%~92.3%,哮喘患者CD4+CD25+T细胞的纯度为75.2%~93.8%。(2)CD4+CD25+T细胞占外周血CD4+T细胞的比例在健康组为4.12%~7.98%,在哮喘组为4.51%~8.68%,两者没有显著差异(P>0.05)。(3)镁(10 mmol/L)可以诱导健康组及哮喘组外周血CD4+CD25+T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但对Foxp3的表达无影响(P>0.05)。结论:镁促进CD4+CD25+T调节细胞凋亡增加可能为其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细胞凋亡 叉头框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深吸气量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被引量:8
9
作者 陈瑞 陈荣昌 陈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72-975,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深吸气量与运动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呼气负压技术(NEP)检测42例缓解期COPD患者平静呼吸时呼气气流受限(EFL)情况。将COPD患者分为EFL组和无EFL组,并进行常规肺功能和症状限制递增功率心肺运动测...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深吸气量与运动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呼气负压技术(NEP)检测42例缓解期COPD患者平静呼吸时呼气气流受限(EFL)情况。将COPD患者分为EFL组和无EFL组,并进行常规肺功能和症状限制递增功率心肺运动测试。结果:42例COPD患者中29例在平静呼吸时检测到EFL,13例未检测到EFL。与无EFL组相比,EFL组深吸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IC%pred)(P<0.01)、第1 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P<0.01)、第1 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P<0.01)、比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VA%pred)(P<0.05)和最大摄氧量占预计值百分比(VO2m ax%pred)(P<0.01)均显著下降。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IC%pred和FEV1%pred对VO2m ax%pred有显著预测意义。在EFL组,IC%pred与VO2m ax%pred的相关性最好(r=0.787,P<0.01);在无EFL组,FEV1%pred与VO2m ax%pred的相关性最好(r=0.625,P<0.01)。结论:在平静呼吸时出现EFL的COPD患者,肺过度充气可能是运动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在平静呼吸时无EFL的COPD患者,气流阻塞可能是运动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吸气量 呼气流速受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PD患者血清合成代谢激素水平的变化
10
作者 陈瑞 李建国 +5 位作者 梁真 胡亚民 江山平 何剑锋 吕志强 张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1期2388-2389,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合成代谢激素水平变化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营养不良中的意义。方法:测定30例COPD男性患者及15例同龄正常男性血清生长激素(GH)、睾丸酮(T)、外周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体重指数(BMI)、体脂... 目的:探讨血清合成代谢激素水平变化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营养不良中的意义。方法:测定30例COPD男性患者及15例同龄正常男性血清生长激素(GH)、睾丸酮(T)、外周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体重指数(BMI)、体脂百分比(Fat%)、三头肌皮皱厚度(TSF)、上臂中部臂围(MAC)、血清白蛋白(ALB)、淋巴细胞(LYM)等营养相关指标。结果:呼衰组患者血清GH、T水平及各项营养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非呼衰组。非呼衰组血清GH、T水平及各项营养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血清GH、T水平分别与BMI、Fat%、TSF、MAC等反映机体营养状况的指标呈正相关,与ALB、LYM无相关性;PaO2分别与GH、T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aCO2与GH、T水平无相关关系。结论:血清合成代谢激素可以作为机体营养状况的评估指标,长期慢性缺氧导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异常,引起COPD患者血清合成代谢激素水平下降,可能是COPD患者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阻塞性 生长激素 营养不良 COPD患者 合成代谢激素 激素水平 男性血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生长激素(G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后肺炎风险(英文)
11
作者 谭淑芳 张丽芝 +5 位作者 黄林洁 陈茗 张蔚 石健庭 唐恬恬 林小玲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83-1389,共7页
目的:研究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术后肺炎风险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2017年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613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不同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患者术后肺炎发生率及住院死亡率,采用多因素... 目的:研究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术后肺炎风险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2017年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613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不同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患者术后肺炎发生率及住院死亡率,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明确患者术后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582例患者,其中220例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2%(低血嗜酸性粒细胞组),362例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2%(高血嗜酸性粒细胞组)。低血嗜酸性粒细胞组术后肺炎发生率(14.1%,31/220)明显高于高血嗜酸性粒细胞组(6.4%,23/362,P=0.002),而2组患者住院死亡率无明显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OR=3.521,95%CI:1.213~10.223,P=0.021)、鼻胃管(OR=6.490,95%CI:2.757~15.280,P<0.001)和机械通气时间≥24 h(OR=3.496,95%CI:1.156~10.178,P=0.035)为术后发生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低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后发生肺炎的风险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 肺炎 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对哮喘小鼠气道重塑及对STAT6、eotaxin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炜 黄林洁 陈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3360-3363,共4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对哮喘小鼠气道重塑及对信号转导子及转录激活因子6(STAT6)、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卵蛋白(OVA)哮喘模型,30只随机分3组:对照组、哮喘组及雷公藤甲素组,在末次激发24 h后对肺组织染色处理...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对哮喘小鼠气道重塑及对信号转导子及转录激活因子6(STAT6)、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卵蛋白(OVA)哮喘模型,30只随机分3组:对照组、哮喘组及雷公藤甲素组,在末次激发24 h后对肺组织染色处理,采用半定量法对支气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进行判定,计算气道上皮细胞中杯状细胞的比例,采用McMillan方法对气道黏液进行评分,并测定羟脯氨酸的含量。通过免疫组化、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肺组织与气道上皮中的STAT6、eotaxin mRNA及STAT6、eotaxin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哮喘组相比,雷公藤甲素组的支气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减轻,黏液指数为(1.31±0.23)分,羟脯氨酸为(284±13)μmg/100 mg,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STAT6、eotaxin mRNA及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经直线相关分析发现,气道上皮STAT6蛋白表达与eotax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668,P<0.05)。结论 :雷公藤甲素可抑制哮喘气道重塑,可能是通过下调STAT6、eotaxin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哮喘 气道重塑 STAT6 EOTAX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