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肤克利夫兰劳森菌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唐飞英 黄珊 +7 位作者 吴杏珍 马晓燕 杨莉娟 李嘉哲 杨雯静 李莹欣 杨迎 林建子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78,共7页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克利夫兰劳森菌感染的认识。方法总结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1例及文献报道的16例克利夫兰劳森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17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7例,中位年龄64(30,68)岁,中位病程16(7,51)d。所...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克利夫兰劳森菌感染的认识。方法总结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1例及文献报道的16例克利夫兰劳森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17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7例,中位年龄64(30,68)岁,中位病程16(7,51)d。所有患者均形成脓肿病灶,64.7%(11/17)患者出现发热症状,94.1%(16/17)患者伴有各种慢性基础疾病或手术史。感染部位分别为4例乳腺、4例腹腔、2例皮肤、2例肝脏、1例背部、1例血管移植区、1例腹股沟区修补区、1例硬膜下及1例胸部。58.8%(10/17)发生于术区部位。12例提供血常规白细胞数据患者中,所有患者白细胞均升高;13例提供革兰氏染色结果,69.2%(9/13)患者为革兰氏阳性杆菌阳性,15.4%(2/13)革兰氏阴性杆菌阳性及15.4%(2/13)革兰氏染色阴性。92.3%(12/13)抗酸染色阳性,仅1例抗酸染色阴性。细菌培养中64.7%(11/17)阴性,23.5%(4/17)厌氧菌阳性,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及1例革兰氏阳性杆菌阳性。所有确诊克利夫兰劳森菌感染的手段均为基因测序检测到16S rRNA。所有患者均进行抗感染治疗,1例因被误诊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予抗结核治疗,52.9%(9/17)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有效;88.2%(15/17)手术清创及引流,88.2%(15/17)患者预后良好。结论临床遇到抗酸染色阳性时,除鉴别结核分枝杆菌外,还需警惕克利夫兰劳森菌感染可能,行16S rRNA基因测序是诊断克利夫兰劳森菌感染的关键,避免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酸染色 克利夫兰劳森菌 厌氧菌 革兰氏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手术后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谭淑芳 赵祎莉 黄林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2908-2911,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手术后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3 487例,评价肺部感染的情况,分为HAP组与非HAP组,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14个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手术后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3 487例,评价肺部感染的情况,分为HAP组与非HAP组,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14个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97例(5.65%)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对上述因素进行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糖尿病史、COPD病史、急诊手术、ASA分级、术中出血量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吸烟、糖尿病史、COPD病史、急诊手术、术中出血量与患者手术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相关。结论吸烟、糖尿病史、COPD病史、急诊手术、术中出血量大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后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手术 医院获得性肺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泊马度胺全口服方案二线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肖洁 王秀菊 +5 位作者 谢双锋 李益清 张国扬 杨文娟 刘红云 聂大年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2-911,共10页
【目的】评价含泊马度胺全口服治疗方案二线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3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含泊马度胺全口服方案作为二线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共22例,评价其疗效与安全性。【结果】22例患中... 【目的】评价含泊马度胺全口服治疗方案二线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3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含泊马度胺全口服方案作为二线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共22例,评价其疗效与安全性。【结果】22例患中位年龄为71.5岁,含泊马度胺的全口服二线治疗方案包括IPD 7例,PCD 11例,XPD 2例,PD 2例,中位治疗周期数为14,二线治疗ORR为63.64%,VGPR以上疗效为36.36%。有来那度胺暴露史的13例患者中,ORR为53.85%,VGPR以上疗效为23.08%;无来那度胺暴露史的9例患者中,ORR为77.78%,VGPR以上疗效为55.56%;两组O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伴遗传学高危的患者12例,ORR为50%,VGPR以上疗效为16.67%。整体中位随访时间10.6(2.0,39.3)个月,10例出现疾病进展,其中6例因原发病进展死亡,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尚未达到;其中来那度胺暴露的13例患者,中位PFS为10.6个月;非来那度胺暴露的9例患者,中位PFS未达到。≥3级不良事件占18.18%,包括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及肺部感染。没有导致死亡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含泊马度胺全口服方案二线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有居家治疗意愿的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泊马度胺 多发性骨髓瘤 二线治疗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估计葡萄糖处置率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关系的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吴育彬 陈志腾 +5 位作者 吴茂雄 刘文浩 陈倩 周仕熠 陈样新 夏敏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6-145,共10页
【目的】探讨估计葡萄糖处置率(eGDR)与冠心病(CAD)严重程度的关联。【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设计,纳入因疑似冠心病而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共1258人(平均年龄:62(53~68)岁;男性占53.9%)。按照eGDR公式计算胰岛素抵... 【目的】探讨估计葡萄糖处置率(eGDR)与冠心病(CAD)严重程度的关联。【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设计,纳入因疑似冠心病而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共1258人(平均年龄:62(53~68)岁;男性占53.9%)。按照eGDR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水平(IR):eGDR=21.158-[0.09×腰围(WC,cm)]-[3.407×高血压(hypertension,是/否)]-[0.551×糖化血红蛋白(HbA1c,%)]。根据eGDR三分位数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冠心病的严重程度由狭窄血管的数量决定:无明显CAD组(所有冠脉狭窄均<50%,n=704),单支血管CAD组(只有一条受累的主要冠脉狭窄≥50%,n=205),多支血管CAD组(两条或两条以上受累的主要冠脉存在狭窄≥50%,n=349);以无明显CAD作参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GDR与CAD严重程度之间的关联。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eGDR和CAD在整个eGDR范围内的线性关联。采用亚组分析评估不同糖尿病状态下eGDR和CAD严重程度之间的关联。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eGDR对提高CAD筛查模型的价值。【结果】eGDR降低与CAD严重程度的风险增加显著相关。(OR:2.79;95%CI:1.72~4.55;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eGDR最低分位(T1)的个体患多支血管CAD的风险是eGDR最高分位(T3)的2.79倍。(OR:2.79;95%CI:1.72~4.55;P<0.001)。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显示,eGDR与CAD以及多支血管CAD之间存在负线性关联(P-linearity<0.05)。在非糖尿病患者中,与参照组(T3)相比,T1组患CAD和多支血管CAD的风险显著增加,OR分别为1.42(95%CI:1.00~2.01;P<0.05)和1.86(95%CI:1.21~2.86;P<0.05)。而在糖尿病患者中未发现此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eGDR加入到CAD传统筛查模型中时,AUC、IDI、NRI的结果显示,模型对CAD和多支血管CAD的筛查有显著改善。【结论】eGDR与CAD及CAD严重程度呈负相关。eGDR作为一种无创且易于获取的非胰岛素测量指标,具有筛查大规模人群中CAD严重程度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葡萄糖处置率 冠心病严重程度 多支血管病变冠心病 冠状动脉狭窄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希浦系统起搏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成之卉 周淑娴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心脏起搏是心脏起搏、传导功能障碍及严重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手段,但传统右心室起搏可增加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发生率,双心室起搏具有相对较高的无应答率。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希浦系统起搏作为生理性起搏新技术,起搏参数稳定,心脏同步... 心脏起搏是心脏起搏、传导功能障碍及严重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手段,但传统右心室起搏可增加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发生率,双心室起搏具有相对较高的无应答率。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希浦系统起搏作为生理性起搏新技术,起搏参数稳定,心脏同步性好。本文就目前希浦系统起搏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为促进希浦系统起搏技术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氏束起搏 左束支起搏 左室同步性 右心室起搏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病住院患者血流感染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6
作者 张国扬 杨鹏凤 +5 位作者 王秀菊 李益清 肖洁 刘红云 常建星 马丽萍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22-627,共6页
【目的】分析血液病住院患者发生血流感染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评估病情、合理干预及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到2016年6月发生血流感染的血液病患者临床特征及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 【目的】分析血液病住院患者发生血流感染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评估病情、合理干预及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到2016年6月发生血流感染的血液病患者临床特征及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共纳入242例次血培养阳性血流感染患者,分离出26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99株(37.2%),革兰阴性菌164株(61.7%),真菌3株(1.1%)。血流感染患者死亡42例(17.4%),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原发病活动状态(P=0.007,OR=5.622,95%CI 1.586~19.924)、出现感染性休克(P=0.007,OR=4.978,95%CI 1.560~15.884)、合并心功能不全(P=0.001,OR=11.878,95%CI 2.760~51.120)、白蛋白水平<35 g/L(P=0.036,OR=3.468,95%CI 1.087~11.066)、多种病菌感染(P=0.010,OR=6.024,95%CI 1.540~23.563)以及感染病菌为肠球菌属(P=0.002,OR=15.266,95%CI 2.817~82.728)或溶血性葡萄球菌(P=0.001,OR=19.308,95%CI 3.392~109.888)为死亡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不恰当的初始经验性抗菌治疗及具备任何一个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总体病死率明显升高。【结论】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种类多,多重耐药菌检出率高,死亡率高。及时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心功能和及时纠正低蛋白血症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血流感染 抗菌治疗 死亡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调控AMPK活性诱导HL-60细胞自噬与凋亡 被引量:15
7
作者 肖洁 尹松梅 +6 位作者 谢双锋 李益清 聂大年 马丽萍 王秀菊 吴裕丹 刘红云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1-509,共9页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与自噬的影响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活性的变化,探讨槲皮素抗白血病的分子机制。【方法】流式细胞仪、电镜、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槲皮素孵育HL-60细胞24、48 h后细胞凋亡与自噬的水平...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与自噬的影响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活性的变化,探讨槲皮素抗白血病的分子机制。【方法】流式细胞仪、电镜、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槲皮素孵育HL-60细胞24、48 h后细胞凋亡与自噬的水平;检测槲皮素作用后HL-60细胞AMPK、p-AMPK的表达;流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不同浓度槲皮素与AMPK小分子抑制剂Compound C共同孵育HL-60细胞后AMPK活化的情况及细胞凋亡、自噬的变化。【结果】槲皮素可诱导HL-60细胞发生凋亡,且细胞凋亡率与槲皮素浓度、作用时间呈正相关。槲皮素浓度越大,细胞凋亡率越高(P=0.000);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率进一步增加(P=0.000);不同浓度槲皮素(25和50μmol/L)与HL-60细胞共同孵育24 h及48 h后,电镜观察到自噬体形成;绿色荧光标记自噬体后用流式细胞仪对荧光强度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槲皮素作用后细胞内绿色荧光强度明显较对照组增加(P=0.001);Western blot检测LC3Ⅱ/Ⅰ比值增高(P<0.001);证实槲皮素能够诱导HL-60细胞发生自噬。槲皮素能够浓度依赖性的激活AMPK活性,使得AMPK的磷酸化水平增高(P=0.001)。槲皮素与Compound C联合用药组与单用槲皮素组比较,p-AMPK的表达降低,Compound C能够阻断槲皮素诱导的AMPK磷酸化。槲皮素+Compound C组与单用槲皮素组比较,细胞凋亡率下降(P<0.001);抑制AMPK的活性后,槲皮素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减弱。槲皮素+Compound C组LC3Ⅱ/Ⅰ比值低于单用槲皮素组(P<0.001);抑制AMPK的活性后,槲皮素诱导细胞自噬的作用减弱。【结论】槲皮素通过诱导HL-60细胞凋亡与自噬发挥抗白血病作用,AMPK可能是槲皮素诱导细胞凋亡与自噬的重要信号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急性髓系白血病 凋亡 自噬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性T细胞在小鼠ITP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6
8
作者 张萍 刘红云 +7 位作者 刘晓燕 谢双锋 王秀菊 吴裕丹 张国扬 杨鹏凤 常建星 马丽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84-787,共4页
目的:探讨Treg细胞在IT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构建ITP小鼠模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及脾脏中的Treg细胞比例,应用免疫磁珠法分选出脾脏CD4+CD25+T细胞,采用RT-PCR方法测定Treg细胞相关转录因子(Foxp3,Smad7,STAT5和Akt-1)和细胞因子... 目的:探讨Treg细胞在IT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构建ITP小鼠模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及脾脏中的Treg细胞比例,应用免疫磁珠法分选出脾脏CD4+CD25+T细胞,采用RT-PCR方法测定Treg细胞相关转录因子(Foxp3,Smad7,STAT5和Akt-1)和细胞因子(IL-10,TGF-β)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TP小鼠外周血及脾脏的Treg细胞比例均显著下降(P<0.01);同时,Foxp3、IL-10,TGF-β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而Smad 7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结论:Treg细胞数量及其功能下降可能是ITP免疫功能紊乱的直接原因之一,而Foxp3 mRNA低表达及Smad 7 mRNA高表达可能抑制Treg的增殖和分化,参与ITP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G细胞 小鼠模型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I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巴派特对阿司匹林诱导的小鼠小肠上皮屏障损伤的修复 被引量:14
9
作者 石柳 夏忠胜 +5 位作者 赖宇 王思仪 毕文婷 刘雨 于涛 陈其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69-1675,共7页
目的:探讨瑞巴派特能否通过促进肠道上皮屏障结构和功能的修复改善阿司匹林导致的小肠黏膜损伤。方法:本研究利用BALB/c小鼠,使用阿司匹林(200 mg·kg^(-1)·d^(-1))连续5 d灌胃的方法制作小肠损伤模型,并根据是否诱导小肠损伤... 目的:探讨瑞巴派特能否通过促进肠道上皮屏障结构和功能的修复改善阿司匹林导致的小肠黏膜损伤。方法:本研究利用BALB/c小鼠,使用阿司匹林(200 mg·kg^(-1)·d^(-1))连续5 d灌胃的方法制作小肠损伤模型,并根据是否诱导小肠损伤及接受瑞巴派特(320 mg·kg^(-1)·d^(-1))的处理将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瑞巴派特对照组及瑞巴派特治疗组。通过透射电镜、免疫组化、qPCR和Western blot等方法,在不同时点系统地观察瑞巴派特对阿司匹林所致的小鼠小肠黏膜损伤模型中小肠黏膜结构及屏障功能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阿司匹林所致的小肠黏膜损伤小鼠,经瑞巴派特(320 mg·kg^(-1)·d^(-1))连续5 d处理后,小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的损害明显减轻,小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ZO-1及occludin在mRNA及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环氧化酶2(COX-2)和增殖相关信号分子β-catenin、c-Myc的表达也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匀浆中前列腺素E_2浓度显著增加(P<0.05),而COX-1的表达在治疗组中无明显改变。同时,治疗组血清中的D-乳酸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瑞巴派特能够通过上调COX-2的表达,促进阿司匹林所致的小鼠小肠黏膜损伤的修复,改善肠屏障的结构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巴派特 阿司匹林 小肠黏膜损伤 Β-CATENIN 环氧化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流产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蕴慧 赵会丹 +3 位作者 李焱 张建平 谭剑平 刘玉昆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76-680,共5页
【目的】探讨复发性流产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11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就诊的有复发性流产史的孕妇82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在我院就诊的无不良孕产史的早期妊娠孕妇48例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及对照组孕... 【目的】探讨复发性流产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11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就诊的有复发性流产史的孕妇82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在我院就诊的无不良孕产史的早期妊娠孕妇48例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及对照组孕妇于孕5~13周进行75g葡萄糖耐量检查(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β)、血糖和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G、AUCI)及混合胰岛素敏感度(ISIcomp),比较两组孕妇的糖代谢及胰岛素抵抗情况。【结果】①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空腹血糖(mmol/L)4.56±0.39vs4.63±0.40、空腹胰岛素、1h胰岛素、及HOMAIR(mU/L)分别为6.94±4.24vs5.66±3.18、98.42±56.14vs79.27±32.97及1.44±1.02vs1.17±0.71,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及对照组OGTT后1h、2h、3h血糖(mmol/L)9.21±2.14vs7.96±1.93、7.62±1.98vs6.70±1.69、5.97±1.79vs4.77±1.70;2h、3h胰岛素(mU/L)分别为98.39±67.94vs68.22±31.86、59.45±49.53vs34.25±25.44;血糖曲线下面积(mmol/L·h)22.16±4.53vs19.38±3.95、胰岛素曲线下面积、HOMA-β(mU/L·h)分别为、227.28±138.50vs162.68±66.38、145.51±114.12vs111.68±74.55;以上指标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SIcomp小于对照组,99.83±55.18vs126.81±66.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复发性流产史的病人孕早期胰岛素抵抗较普通孕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 胰岛素抵抗 早期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机应用软件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居家运动指导 被引量:11
11
作者 徐铌 郑桂琼 +1 位作者 李小梅 欧阳霞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究手机应用软件用于指导血液透析患者居家运动对患者体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3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研究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居家运动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手机APP指导及监督患者居家运动。... 目的探究手机应用软件用于指导血液透析患者居家运动对患者体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3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研究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居家运动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手机APP指导及监督患者居家运动。于干预前、干预6周及12周时测评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干预6周及12周时的正常步速、最快步速、生活质量评分随着干预时间变化呈增加趋势,10次重复坐站试验时间呈降低趋势,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手机应用软件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居家运动指导可提高其体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肾衰竭 血液透析 居家运动 微信 手机应用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调节性T细胞的CD4^+ CD25^+ CD127^(low/-)标记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红云 马丽萍 +4 位作者 魏菁 欧阳贤凤 罗先明 高延民 常建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69-1473,共5页
新的特异性细胞表面标记的发现是提高调节性T细胞(Treg)测量和分选技术的重要环节,Foxp3是公认的天然Treg的标记,却不能作为分选细胞的标记,CD127是新发现低表达于Treg细胞表面的标记。本实验测定CD4+CD25+CD127low/-和CD4+CD25+Foxp3+... 新的特异性细胞表面标记的发现是提高调节性T细胞(Treg)测量和分选技术的重要环节,Foxp3是公认的天然Treg的标记,却不能作为分选细胞的标记,CD127是新发现低表达于Treg细胞表面的标记。本实验测定CD4+CD25+CD127low/-和CD4+CD25+Foxp3+标记的小鼠外周血及脾脏Treg细胞的数量,并测定CD4+CD25+CD127low/-细胞内Foxp3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分析CD4+CD25+CD127low/-标记在小鼠Treg细胞测定及分选的价值。收集BALB/c小鼠外周血及制备脾细胞悬液,分别三重荧光染色CD4、CD25、CD127及CD4、CD25、Foxp3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得出CD4+CD25+CD127low/-、CD4+CD25+Foxp3+这两种标记的小鼠外周血和脾脏Treg细胞的比例;再在CD4、CD25、Foxp3基础上加CD127染色(四重荧光染色),检测CD4+CD25+CD127low/-细胞Foxp3转录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①BALB/c小鼠外周血CD4+T细胞的分布:在总T细胞中CD4+TCD4+CD25+T细胞的中位表达水平分别为39.02%、5.35%;在CD4+T细胞中CD4+CD25+CD127low/-、CD4+CD25+Foxp3+细胞的中位表达水平分别为7.13%、3.97%;②BALB/c小鼠脾脏CD4+T细胞的分布:在总T细胞中CD4+T、CD4+CD25+T细胞的中位表达水平分别为23.49%、3.86%;在CD4+T细胞中CD4+CD25+CD127low/-、CD4+CD25+Foxp3+细胞的中位表达水平分别为12.8%、8.23%;③BALB/c小鼠外周血和脾脏CD4+CD25+CD127low/-细胞比例高于CD4+CD25+Foxp3+细胞,以脾脏更为明显(P<0.01);④小鼠外周血及脾脏CD4+CD25+CD127low/-细胞高表达Foxp3转录因子,CD4+CD25+Foxp3+细胞低表达CD127。结论:BALB/c小鼠外周血和脾脏CD4+CD25+CD127low/-较CD4+CD25+Foxp3+能定量更多的Treg细胞;CD127low/-作为CD4+CD25+Treg细胞表面的特征性标志,在细胞分选时受其他细胞的干扰最小,是定量和纯化小鼠Treg细胞的更好标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T细胞 CD127 FOX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MALAT1通过靶向下调miR-570-3p促进胃癌细胞增殖 被引量:15
13
作者 侯婧瑛 凌辉 +3 位作者 金小岩 罗信 李楚强 王凌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145-2152,共8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lncRNA-MALAT1)是否可通过靶向下调微小RNA-570-3p(miR-570-3p)促进胃癌细胞增殖。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si-MALAT1组和si-MALAT1 NC组,其中空白对照组为单纯的SGC7...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lncRNA-MALAT1)是否可通过靶向下调微小RNA-570-3p(miR-570-3p)促进胃癌细胞增殖。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si-MALAT1组和si-MALAT1 NC组,其中空白对照组为单纯的SGC7901细胞株,si-MALAT1组和si-MALAT1 NC组分别转染lncRNA-MALAT1 siRNA及其阴性对照。MTS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RT-qPCR检测单纯的SGC7901细胞株培养不同时点的miR-570-3p及不同组别lncRNA-MALAT1和miR-570-3p的表达情况。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RegRNA预测获取lncRNA-MALAT1与miR-570-3p潜在的互补结合位点。将MALAT1及其突变体克隆到萤光素酶载体psiCHECK-2中,构建MALAT1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并采用酶切和测序方法鉴定psi CHECK-2-MALAT1载体是否构建成功。将MALAT1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分别与miR-570-3p模拟物、miR-570-3p抑制剂、miR-570-3p模拟物阴性对照、miR-570-3p抑制剂阴性对照在293T细胞中共转染,收集细胞后通过双萤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不同组别的萤光素酶活性,从而对lncRNA-MALAT1与miR-570-3p的靶向调节关系进行验证。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si-MALAT1NC组相比较,si-MALAT1组在不同时点(24、48和72 h)的A490值显著降低(P <0. 01)。在单纯的SGC7901细胞株中,随着时间的推移,miR-570-3p的表达量逐渐下降(P <0. 05)。si-MALAT1组lncRNA-MALAT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miR-570-3p表达显著升高(P <0. 01)。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显示,与miR-570-3p模拟物阴性对照组相比,miR-570-3p模拟物组MALAT1野生型报告基因的萤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P <0. 01),而miR-570-3p抑制剂组MALAT1野生型报告基因的萤光素酶活性较miR-570-3p模拟物组明显增高(P <0. 01); miR-570-3p模拟物、miR-570-3p抑制剂、miR-570-3p模拟物阴性对照及miR-570-3p抑制剂阴性对照对MALAT1突变型的表达均无明显影响。结论:lncRNA MALAT1能够通过靶向结合并下调miR-570-3p促进胃癌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MALAT1 微小RNA-570-3p 胃癌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载脂蛋白B联合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5
14
作者 徐嘉 徐岩 +3 位作者 张建华 黄颖 陈旭华 伍梦佐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9-26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载脂蛋白B(apoB)联合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住院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848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608例)和对照组(240例)。所有患者检测空腹血脂和血糖,血清non... 目的探讨血清载脂蛋白B(apoB)联合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住院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848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608例)和对照组(240例)。所有患者检测空腹血脂和血糖,血清non-HDL—C水平通过总胆固醇(TC)减去HDL—C获得。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apoB、non-HDL—C与冠心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运用偏相关分析研究血清apoB、non—HDL—C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相关性;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apoB、non—HDL-C以及apoB联合non—HDL—C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结果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清apoB及non—HDL—C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血清apoB与冠心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OR=5.920,95%CI:2.737~12.804)大于non—HDL—C(OR=1.340,95%CI:1.123~1.600)。校正相关影响因素,血清apoB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相关性(r=0.244,P〈0.001)大于non-HDL—C(r=0.216,P〈0.001)。合并高apoB、高non—HDL—C的人群冠心病的发病率最高(n=144,81.81%)。血清apoB、non—HDL—C、apoB联合non—HDL-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2、0.577、0.691,提示血清apoB联合BOIl-HDL—C较血清apoB、non—HDL—C预测冠心病的价值更大(P〈0.05)。结论与non-HDL—C相比,血清apoB与冠心病发病风险以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相关性更为密切,且血清apoB联合non-HDL—C能提高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B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林琳 田景炜 +2 位作者 颛孙永勋 李建国 陈瑞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50-955,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能力的主要因素。【方法】检测109例稳定期COPD患者常规肺通气功能、股四头肌功能和在6 min步行试验(6MWT)前后深吸气量(IC)的变化,同时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会(m M... 【目的】探讨影响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能力的主要因素。【方法】检测109例稳定期COPD患者常规肺通气功能、股四头肌功能和在6 min步行试验(6MWT)前后深吸气量(IC)的变化,同时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会(m MRC)呼吸困难评分、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Epworth嗜睡量表(ESS)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AMD)评估。【结果】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标准化系数β=-0.264,P=0.007)、HAMD评分(β=-0.246,P=0.005)、SGRQ活动部分评分(β=-0.194,P=0.029)和股四头肌力量(β=0.197,P=0.030)对COPD患者6 min步行距离(6MWD)有显著预测意义。【结论】年龄、抑郁、日常活动能力和股四头肌力量可能是稳定期COPD患者运动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运动能力 HAMD SGRQ 股四头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对睡眠状态下COPD患者呼吸力学和中枢驱动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新 郭松文 +2 位作者 郑晶晶 于化鹏 陈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97-1301,共5页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睡眠状态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力学和中枢驱动的影响。方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呼吸内科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16例,常规肺通气功能测定,经过NIPPV治...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睡眠状态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力学和中枢驱动的影响。方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呼吸内科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16例,常规肺通气功能测定,经过NIPPV治疗病情稳定后,分别在患者自主呼吸和NIPPV时清醒和睡眠状态下进行呼吸力学、膈肌肌电图和多导睡眠图的监测,连续采集并计算各项生理参数30 min。结果:COPD患者自主呼吸时睡眠与清醒状态比较,呼吸频率(RR)和吸气时间占呼吸周期比值(Ti/Tto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潮气量(VT)、分钟通气量(VE)、平均吸气流量(VT/Ti)、动态肺顺应性(CLdyn)、膈肌电电压的均方根(RMS)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均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气道阻力(Raw)、压力-时间乘积(PTP)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则有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OPD患者清醒状态下,NIPPV与自主呼吸相比较,RR、VT和V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T/Ti、CLdyn和SpO2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Ti/Ttot、Raw、PTP、RMS和PETCO2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OPD患者睡眠状态下,NIPPV与自主呼吸相比较,RR和R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T、VE、VT/Ti、CLdyn和SpO2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Ti/Ttot、Raw、PTP、PETCO2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呼吸力学异常变化和中枢驱动降低是COPD患者发生夜间睡眠低通气和低氧血症的主要原因。NIPPV可显著改善清醒和睡眠状态下COPD患者的呼吸力学异常,降低了气道阻力和呼吸做功,改善了通气应答,增加了通气输出。NIPPV可显著降低清醒状态下COPD患者的中枢驱动,对睡眠状态下中枢驱动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无创正压通气 呼吸力学 中枢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急性肺损伤早期不同通气策略对气体交换和血管外肺水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新 郑晶晶 +2 位作者 郭松文 于化鹏 陈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73-1878,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肺损伤(ALI)早期应用控制性高浓度氧疗、持续气道内正压(CPAP)和双水平气道内正压(BiPAP)不同通气策略对气体交换和血管外肺水的影响。方法:24只杂种犬在制作油酸ALI模型成功后(PaO2/FiO2≤300 mmHg),保持自主呼吸,随机分... 目的:探讨急性肺损伤(ALI)早期应用控制性高浓度氧疗、持续气道内正压(CPAP)和双水平气道内正压(BiPAP)不同通气策略对气体交换和血管外肺水的影响。方法:24只杂种犬在制作油酸ALI模型成功后(PaO2/FiO2≤300 mmHg),保持自主呼吸,随机分为:(1)控制性高浓度氧疗组(n=8);(2)CPAP组(n=8);(3)Bi-PAP组(n=8)。连续记录并计算正常、ALI早期(阳性对照)和干预后1~4 h内各项气体交换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在氧合指数(PaO2/FiO2)的改善上,干预后4 h BiPAP组效果最明显(375.83±81.55,P<0.01),其次是CPAP组(327.17±78.82,P<0.01),氧疗组改善不显著(255.00±49.85,P>0.05)。在肺泡死腔与潮气容积之比值[VD(alv)/VT]上,氧疗组进一步增大(P<0.01),CPAP组和BiPAP组显著降低(P<0.01)。3种通气策略均可提高氧输送量(DO2),BiPAP组效果最明显(P<0.01),其次是CPAP组和氧疗组。氧疗组的氧耗量(VO2)显著增高,氧摄取率(O2ER)明显高于CPAP组和BiPAP组(P<0.05,P<0.01)。干预后3组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较正常基础值和ALI早期均显著增高(P<0.01),3组间两两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肺内分流比例(Qs/Qt)上,BiPAP组改善最明显(P<0.01),其次是CPAP组(P<0.01),氧疗组效果不显著。3组实验动物的肺动脉楔压(PAWP)和心排指数(CI)保持相对稳定。在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上CPAP组和BiPAP组均进一步增高(P<0.05,P<0.01)。3组对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的改善无显著作用(P>0.05)。结论:在ALI早期,BiPAP和CPAP对于改善气体交换和组织氧合具有积极作用,其中BiPAP效果更为显著。3种通气策略对血管外肺水的改善无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控制性氧疗 持续气道内正压 双水平气道内正压 气体交换 血管外肺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二维应变成像观察冠心病患者缺血心肌收缩功能异常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杨莉 吴灵敏 邱琼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92-1395,共4页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成像技术检测冠心病患者左心室缺血心肌在不同方向上收缩运动的变化特点。方法收集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83例,其中52例造影证实为冠心病(冠心病组),31例造影未见异常(对照组)。超声采集左心室短轴及心尖长轴切...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成像技术检测冠心病患者左心室缺血心肌在不同方向上收缩运动的变化特点。方法收集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83例,其中52例造影证实为冠心病(冠心病组),31例造影未见异常(对照组)。超声采集左心室短轴及心尖长轴切面的高频二维动态图像,应用二维应变分析软件测量左心室各节段心肌的收缩期纵向应变(LS)、径向应变(RS)、圆周应变(CS)和旋转角度(RA)。结果二维应变技术对冠心病组缺血心肌的测量成功率为95.26%(402/422);缺血心肌的LS、RS显著低于对照组正常心肌(P<0.05);除乳头肌水平前壁及后壁RA外,两组心肌CS、R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维应变技术所测LS、RS可敏感反映缺血所致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异常;而CS、RA对于观察缺血心肌收缩功能损害不够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应变 冠状动脉疾病 心肌缺血 心肌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细胞CD56抗原表达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倩 李劲高 +7 位作者 周茂华 廖鹏军 彭琪 陈景 陈少贤 魏姗姗 黄晖婷 佘妙容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3-289,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白血病细胞CD56抗原表达与预后的关系,阐明CD56抗原表达在预测AML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71例年龄14~60岁、采用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IA)方案首次诱导化疗的初治AML(AML-M3除外)患...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白血病细胞CD56抗原表达与预后的关系,阐明CD56抗原表达在预测AML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71例年龄14~60岁、采用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IA)方案首次诱导化疗的初治AML(AML-M3除外)患者的临床资料,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CD56抗原的表达。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研究患者CD56阳性率与总生存时间(OS)间的关系。根据CD56抗原表达将患者分为CD56+组(n=52)和CD56-组(n=119),同时根据CD56阳性表达率,以50%为界限,将CD56+组分为CD56阳性表达率≥50%组(n=39)和CD56阳性表达率〈50%组(n=13),比较CD56+组和CD56-组、CD56阳性表达率≥50%组和CD56阳性表达率〈50%组患者完全缓解率(CRR)、复发率、中位OS、中位无病生存时间(DFS)和生存率。结果:CD56+组患者中位OS(14.2个月)低于CD56-组(39.4个月)、CD56阳性表达率≥50%组患者中位OS(11.7个月)低于CD56阳性表达率〈50%组(20.3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56+组患者1年和2年生存率(61.5%、46.2%)低于CD56-组(75.6%、63.9%)(P〈0.05);CD56阳性表达率≥50%组患者1年生存率(53.8%)与CD56阳性表达率〈50%组(8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D56阳性表达率≥50%组患者2年生存率(41.0%)明显低于CD56阳性表达率〈50%组(61.5%)(P〈0.05)。CD56+组患者CRR(63.5%)与CD56-组(68.9%)以及CD56阳性表达率≥50%组(58.9%)与CD56阳性表达率〈50%组(76.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56+组患者总复发率和1年内复发率(64.3%、37.5%)均高于CD56-组(34.3%、17.9%)(P〈0.05),而CD56阳性表达率≥50%组总复发率、1年内复发率(75.0%、42.9%)与CD56阳性表达率〈50%组(37.5%、16.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56+组患者中位DFS(12.7个月)低于CD56-组(34.1个月)(P〈0.05);CD56阳性表达率≥50%组与CD56阳性表达率〈50%组中位D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血病细胞CD56抗原表达阳性是AML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且阳性率越高,提示其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CD56 预后 总生存时间 无病生存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糖代谢异常史高血压患者及正常血压患者糖代谢状况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新梅 胡允兆 +1 位作者 温主治 王景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8-113,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原发性高血压(EHT)患者和正常血压患者的未诊断的糖代谢异常状况并探讨哪些EHT患者是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合适检测对象。方法这一横断面研究连续纳入895例EHT住院患者和486例正常血压住院患者。数据收集包括血压、... 目的对比分析原发性高血压(EHT)患者和正常血压患者的未诊断的糖代谢异常状况并探讨哪些EHT患者是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合适检测对象。方法这一横断面研究连续纳入895例EHT住院患者和486例正常血压住院患者。数据收集包括血压、血糖、血脂、冠脉造影、心脏彩超参数以及身体测量等。结果 EHT患者的糖代谢异常发生率在基线水平(P<0.001)和OGTT检测后(P<0.001)均显著高于正常血压患者。整体上,76.4%糖耐量异常患者和78.2%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在没有执行OGTT情况下会被漏诊。新诊断的糖代谢异常和冠脉狭窄的存在和严重性以及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显著相关。空腹血糖大于等于5.6 mmol/L、高血压病程超过10年、冠心病、高敏C反应蛋白大于3 mg/L及高载脂蛋白B与载脂蛋白A-1比值是预测糖代谢异常存在的经济有效的指标。结论 EHT患者普遍存在糖代谢异常,且显著高于正常血压患者。利用OGTT检测那些存在糖代谢异常预示指标的EHT患者的血糖状况是经济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糖代谢异常 糖尿病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