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山大学光伏并网示范电站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陈菊芳 沈辉 +3 位作者 杨灼坚 梁学勤 李军勇 朱薇桦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2-294,共3页
光伏并网发电是光伏应用的主流。一方面,光伏并网发电不需要蓄电池,成本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太阳能发电可以在白天用电高峰时给电网提供电能,缓解电力紧张。对单晶硅、多晶硅、CIGS三种类型小型光伏并网电站的年发电量,月发电量,天发电量... 光伏并网发电是光伏应用的主流。一方面,光伏并网发电不需要蓄电池,成本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太阳能发电可以在白天用电高峰时给电网提供电能,缓解电力紧张。对单晶硅、多晶硅、CIGS三种类型小型光伏并网电站的年发电量,月发电量,天发电量,时段发电量和逆变器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单晶硅光伏电站每千瓦的年发电量最多,CIGS电站次之,多晶硅电站最少。在一年中的7至11月份,各类电站发电量与其它月份相比较多。9至11月份,CIGS电站发电量最多,一年的其它时间单晶硅光伏电站发电量最高。逆变器的行为符合供应商的效率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并网 单晶 多晶 CIG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光伏应用中的蓄电池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陈维 沈辉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7-68,共2页
分析了在光伏应用中的蓄电池的主要特点,并阐述了当前在太阳能光伏系统中主要使用的蓄电池是铅酸、Cd/Ni、MH/Ni电池,分析和比较了价格、充放电效率、自放电和寿命等基本性能,对于光伏系统中对蓄电池的性能和寿命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放电... 分析了在光伏应用中的蓄电池的主要特点,并阐述了当前在太阳能光伏系统中主要使用的蓄电池是铅酸、Cd/Ni、MH/Ni电池,分析和比较了价格、充放电效率、自放电和寿命等基本性能,对于光伏系统中对蓄电池的性能和寿命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放电深度、充放电电流和工作温度等)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系统 蓄电池 太阳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蓄冷降温式太阳电池组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秦红 沈辉 +4 位作者 张仁元 史保新 梁振南 陈维 邓晨冕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7-453,共7页
根据太阳电池温度特性,研究通过工程热物理途径来提高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方法,开发出新型蓄冷降温式太阳电池组件,利用夜间大气自然冷量吸收太阳电池热量,降低其工作温度。室外试验于07年10月~08年11月在广州地区进行,测试分析了... 根据太阳电池温度特性,研究通过工程热物理途径来提高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方法,开发出新型蓄冷降温式太阳电池组件,利用夜间大气自然冷量吸收太阳电池热量,降低其工作温度。室外试验于07年10月~08年11月在广州地区进行,测试分析了该组件及对照组平板式太阳电池组件的温度—电能输出及转换效率特性。结果表明:与平板式组件相比,蓄冷降温式太阳电池组件工作温度大大降低,效率相应提高。蓄冷降温式组件最大温降达26.5℃,瞬时电能输出相对提高18%,全天电能输出增长14%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蓄冷降温式太阳电池组件 转换效率 电能输出特性 冷却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与发展概况 被引量:20
4
作者 徐华毕 沈辉 梁宗存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6-90,共5页
针对光伏产业太阳能级多晶硅在全球范围内供不应求的局面和国内外多晶硅产业发展现状,对高纯多晶硅的主要制备方法和一些制备提纯的新工艺进行了综述和分析,介绍了国内外太阳能级多晶硅的生产与发展进展,同时概述了当前国内外高纯硅材... 针对光伏产业太阳能级多晶硅在全球范围内供不应求的局面和国内外多晶硅产业发展现状,对高纯多晶硅的主要制备方法和一些制备提纯的新工艺进行了综述和分析,介绍了国内外太阳能级多晶硅的生产与发展进展,同时概述了当前国内外高纯硅材料的回收再利用情况,最后简要介绍了在废弃电子级硅片方面初步开展的回收处理研究及有关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纯多晶硅 制备 提纯 生产与发展 回收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机遇与战略对策 被引量:17
5
作者 沈辉 舒碧芬 闻立时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30-432,共3页
国际太阳能光伏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针对国际太阳能光伏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机遇与战略对策发表一些看法。提出了建立太阳能国家级统一机构及研究开发机构、加强国际合作、建设光伏产业原... 国际太阳能光伏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针对国际太阳能光伏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机遇与战略对策发表一些看法。提出了建立太阳能国家级统一机构及研究开发机构、加强国际合作、建设光伏产业原材料基地、制定优先利用太阳能政策等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光伏 机遇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13
6
作者 胡芸菲 沈辉 +1 位作者 梁宗存 刘正义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0-206,共7页
从薄膜的沉积方式和沉积温度以及衬底材料等几方面综合分析了多晶硅薄膜制备工艺的特点及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以颗粒硅带(SSP)为衬底,采用快热化学气相沉积(RTCVD)法制备了多晶硅薄膜,随后制得的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的... 从薄膜的沉积方式和沉积温度以及衬底材料等几方面综合分析了多晶硅薄膜制备工艺的特点及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以颗粒硅带(SSP)为衬底,采用快热化学气相沉积(RTCVD)法制备了多晶硅薄膜,随后制得的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的效率达到6.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晶硅薄膜 颗粒硅带 化学气相沉积 区熔再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型晶体硅太阳电池最新研究进展的分析与评估 被引量:15
7
作者 杨灼坚 沈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26-130,共5页
n型晶体硅具有体少子寿命长、无光致衰减等优点,非常适合制作高效低成本太阳电池。结合PC1D模拟,对n型晶体硅太阳电池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指出n型晶体硅太阳电池要实现产业化必须先解决p型硅表面钝化、硼扩散和硼发射极金属化等... n型晶体硅具有体少子寿命长、无光致衰减等优点,非常适合制作高效低成本太阳电池。结合PC1D模拟,对n型晶体硅太阳电池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指出n型晶体硅太阳电池要实现产业化必须先解决p型硅表面钝化、硼扩散和硼发射极金属化等问题。最后预测了n型晶体硅太阳电池的产业化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型晶体硅 太阳电池 PC1D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电池单晶硅表面织构化正交试验 被引量:11
8
作者 沈辉 柳锡运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14,共4页
在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制备过程中,经常利用碱溶液对电池表面进行“织构”,以形成陷光,增强对光的吸收.在NaOH溶液中制备硅片时,由于各个晶面的腐蚀速率不同,在硅片表面会形成类“金字塔”形绒面.碱溶液浓度、添加剂用量、反应温度以及... 在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制备过程中,经常利用碱溶液对电池表面进行“织构”,以形成陷光,增强对光的吸收.在NaOH溶液中制备硅片时,由于各个晶面的腐蚀速率不同,在硅片表面会形成类“金字塔”形绒面.碱溶液浓度、添加剂用量、反应温度以及时间等都会影响到绒面的形成.文中通过正交试验方法,分析了各个因素对绒面形成的影响,得出了最佳的试验条件为:碱溶液浓度为2.5%;反应温度为95℃;添加剂用量为5%;腐蚀时间为30m 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 单晶硅 正交试验 织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玻璃式太阳电池组件的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响 沈辉 +1 位作者 舒碧芬 金井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49-1053,共5页
对中空玻璃式太阳电池组件的热性能进行了研究,对影响太阳电池温度的各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一个—维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说明。结果表明,中空玻璃式太阳电池组件的散热性能较差,其内部太阳电池温度高于常规组件。在组件结构方面,影... 对中空玻璃式太阳电池组件的热性能进行了研究,对影响太阳电池温度的各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一个—维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说明。结果表明,中空玻璃式太阳电池组件的散热性能较差,其内部太阳电池温度高于常规组件。在组件结构方面,影响太阳电池温度的各因素的重要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太阳电池与玻璃接触的紧密程度,太阳电池固定的位置,间隔条的宽度,组件所采用的玻璃的厚度。外界环境对太阳电池温度有重要影响,最主要的是风速的影响,其次是地面辐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PV 太阳电池组件 中空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电池组件中电池的失配现象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祝鸿 陈鸣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074-2079,共6页
运用PSpice仿真软件对太阳电池在各种条件下的特性进行模拟,分析引起光伏方阵失配现象的各种因素,并由此提出一些减小失配损失的措施。通过一系列的模拟工作,可清楚地发现各种因素对失配现象的影响。同时,对光伏方阵的可靠性进行分析,... 运用PSpice仿真软件对太阳电池在各种条件下的特性进行模拟,分析引起光伏方阵失配现象的各种因素,并由此提出一些减小失配损失的措施。通过一系列的模拟工作,可清楚地发现各种因素对失配现象的影响。同时,对光伏方阵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发现一种可靠性较大的光伏方阵结构。PSpice仿真大大减少了工作量,这种研究手段简单、有效,在实际应用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组件 失配现象 可靠性 PSPI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铟硒薄膜太阳电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沈辉 陈菊芳 郑广富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67-771,共5页
S.Wagner等在1974年第一次报道了单晶CIS太阳电池,其效率为12.5%。1976年,美国的LL.Kazmercki发表了第一块效率为6.6%的薄膜CIS/CdS太阳电池。1981年,一个巨大的突破是Boeing公司报道采用两步蒸发沉积的方法制作的多晶CIS薄... S.Wagner等在1974年第一次报道了单晶CIS太阳电池,其效率为12.5%。1976年,美国的LL.Kazmercki发表了第一块效率为6.6%的薄膜CIS/CdS太阳电池。1981年,一个巨大的突破是Boeing公司报道采用两步蒸发沉积的方法制作的多晶CIS薄膜电池效率达到9.5%。很快Boeing公司又于1982年报道了采用znxCd1-xS代替CdS,效率提高至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太阳电池 铜铟硒 CIS薄膜 电池效率 蒸发沉积 C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BC太阳电池的二氧化硅掩膜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力 姜辰明 +1 位作者 黄铭 沈辉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9-31,38,共4页
在叉指状背接触太阳电池(IBC电池)的制作过程中,一种办法是以二氧化硅作为掩膜阻挡磷扩散进入已经扩硼的区域,在有二氧化硅保护的区域,p+区保持不变,在没有二氧化硅保护的地方磷扩散进入形成n+背表面场,从而实现在不同区域的不同扩散。... 在叉指状背接触太阳电池(IBC电池)的制作过程中,一种办法是以二氧化硅作为掩膜阻挡磷扩散进入已经扩硼的区域,在有二氧化硅保护的区域,p+区保持不变,在没有二氧化硅保护的地方磷扩散进入形成n+背表面场,从而实现在不同区域的不同扩散。该文是研究在不同的的温度下热氧化得到的二氧化硅氧化层的厚度,厚度从0 nm到124 nm,然后通过测量磷扩散前后方阻变化和ECV图像,研究不同厚度下的二氧化硅掩膜对磷扩散的阻挡作用。同时,还测量了在不同情况下硅片的少子寿命,以确定一个最佳的热氧化二氧化硅工艺,为IBC电池工艺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BC太阳电池 二氧化硅掩膜 方阻 少子寿命 EC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单晶硅太阳电池制绒工艺及光致衰减现象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祝鸿 陈鸣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7-72,共6页
类单晶硅作为一种较新的太阳电池用硅材料,进一步了解类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工艺及性能显得非常必要,文中通过酸碱两步制绒法对类单晶硅的制绒工艺进行了探讨,然后对常规工艺制备的类单晶硅太阳电池进行了光致衰减实验,经过与单晶硅及多晶... 类单晶硅作为一种较新的太阳电池用硅材料,进一步了解类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工艺及性能显得非常必要,文中通过酸碱两步制绒法对类单晶硅的制绒工艺进行了探讨,然后对常规工艺制备的类单晶硅太阳电池进行了光致衰减实验,经过与单晶硅及多晶硅太阳电池的对比发现,类单晶硅太阳电池表现出了相对优越的稳定性。实验表明类单晶硅太阳电池具有一定的优势,其发展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单晶硅 酸碱制绒 光致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通道光伏汇流箱在线监控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鸣 麦倩屏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72-175,共4页
光伏汇流箱是光伏发电系统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对光伏汇流箱监测可以提高光伏电站运维水平。该文采用递推最小二乘法来测量光伏阵列电流,减小了随机测量误差的干扰,使测量值更加接近真值,提高了测量精度,并利用LabVIEW对光伏汇流箱设计一... 光伏汇流箱是光伏发电系统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对光伏汇流箱监测可以提高光伏电站运维水平。该文采用递推最小二乘法来测量光伏阵列电流,减小了随机测量误差的干扰,使测量值更加接近真值,提高了测量精度,并利用LabVIEW对光伏汇流箱设计一个多通道在线光伏阵列电流数据采集系统。实验结果证明,该系统监控界面能同时实现8个通道的电流数据实时显示、数据保存、故障警示等,可有效地观测出每一路组件的工作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汇流箱 多通道电流巡检 递推最小二乘法 汇流支路故障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热利用标准讨论
15
作者 邓幼俊 王雨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8-22,共5页
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低密度能源,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太阳能热利用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已形成产业,并孕育出了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市场,因此,进一步加强太阳能热利用行业的监管,加快太阳能热利... 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低密度能源,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太阳能热利用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已形成产业,并孕育出了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市场,因此,进一步加强太阳能热利用行业的监管,加快太阳能热利用标准制定,已成为当务之急。该文介绍了国际和国内的太阳能热利用标准制定的情况,比较了国内和国际标准的差异,同时给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热利用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阴影遮挡的太阳电池组件输出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33
16
作者 张臻 沈辉 李达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2,共8页
结合太阳电池双二极管与雪崩击穿效应数学模型,设计太阳电池组件遮挡实验,并对组件性能进行实际测试。分别在有、无旁通二极管两种情况下,分析比较单片太阳电池小比例(1%~10%)、大比例(10%~100%)遮挡及多片电池阴影遮挡的太阳电池组... 结合太阳电池双二极管与雪崩击穿效应数学模型,设计太阳电池组件遮挡实验,并对组件性能进行实际测试。分别在有、无旁通二极管两种情况下,分析比较单片太阳电池小比例(1%~10%)、大比例(10%~100%)遮挡及多片电池阴影遮挡的太阳电池组件输出的I-V及P-V特性曲线。结果表明,有、无旁通二极管情况下,组件单片电池被遮挡1%~10%,整个组件输出功率下降比例均不超过2%,同一串电池片之间可允许存在小的功率差异或表面辐照强度差异(<5%)。同组件无旁通二极管多个电池遮挡实验显示,电池出现热斑效应时会被反向击穿,实验组件击穿电压约15V,为避免热斑损害,组件中应对少于15/0.6=25片串联电池并联一个旁通二极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组件 输出特性 阴影遮挡 旁通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结构PV/T系统的热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郑庆琳 白路 梁宗存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03-1607,共5页
设计并搭建了两种不同集热结构的PV/T系统,试验采集了环境、温度、功率等参数,获得了两个系统的温度特性、热效率、发电效率。试验结果表明,PV/T系统效率主要受环境因素影响,集热结构对其性能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无空腔PV/T系统的冷... 设计并搭建了两种不同集热结构的PV/T系统,试验采集了环境、温度、功率等参数,获得了两个系统的温度特性、热效率、发电效率。试验结果表明,PV/T系统效率主要受环境因素影响,集热结构对其性能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无空腔PV/T系统的冷却效果好于有空腔系统,发电效率较高;有空腔PV/T系统的热效率较高,一次能源节约率略高于无空腔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T系统 有空腔集热器 无空腔集热器 一次能源节约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单晶硅PERC太阳电池纯铝背电极快速烧结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罗鹏飞 王殿磊 +1 位作者 眭山 沈辉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45-1449,1457,共6页
利用热蒸发设备在30 mm×30 mm的单晶硅PERC太阳电池背表面蒸镀约2μm厚的纯铝电极,采用工业链式烧结炉对该背电极进行烧结,发现当烧结峰值温度913.8℃及铝硅固溶时间13s左右时电池效率最大。进而,以硅片厚度和背电极材料为变量,设... 利用热蒸发设备在30 mm×30 mm的单晶硅PERC太阳电池背表面蒸镀约2μm厚的纯铝电极,采用工业链式烧结炉对该背电极进行烧结,发现当烧结峰值温度913.8℃及铝硅固溶时间13s左右时电池效率最大。进而,以硅片厚度和背电极材料为变量,设置4组(100μm背铝浆、100μm背纯铝、170μm背铝浆、170μm背纯铝)156 mm×156 mm单晶硅PERC电池,利用各背电极材料相应优化温度场进行烧结,发现170μm纯铝背电极电池效率最高达16.42%,平均效率相对于同厚度背铝浆电池高0.37%,且100μm纯铝背电极电池翘曲度可忽略,因而认为纯铝电极相较于铝浆电极有利于提升电池效率以及能够有效降低大面积薄电池的翘曲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铝背电极 快速烧结 薄单晶硅太阳电池 翘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氧化物多层膜晶体硅太阳电池的背场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文杰 吴伟梁 +3 位作者 包杰 刘宗涛 梁宗存 沈辉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2-67,共6页
在n-Si与金属电极之间插入电子选择性材料Ca和Cs_2CO_3、LiF_x,可有效降低接触电阻和界面复合,该文研究Ca和Cs_2CO_3、LiF_x作为背场在氧化钨金属多层膜(WAW)/n-Si太阳电池中对电池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3种电子选择性材料中,2 nm的LiF_... 在n-Si与金属电极之间插入电子选择性材料Ca和Cs_2CO_3、LiF_x,可有效降低接触电阻和界面复合,该文研究Ca和Cs_2CO_3、LiF_x作为背场在氧化钨金属多层膜(WAW)/n-Si太阳电池中对电池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3种电子选择性材料中,2 nm的LiF_x对电池转换效率的提升最高,稳定性最好。对WAW/n-Si/LiF_x太阳电池R_s的各部分组成进行提取和分析,表明LiF_x/n-Si的接触电阻和LiF_x/Ag接触电阻仅占总串联电阻的0.2%,背场工艺得到最佳的优化。将LiF_x做为背场应用于氧化钒金属多层膜背接触晶体硅(MLBC)太阳电池中,达到19.02%的转换效率,而且用环氧树脂封装的MLBC太阳电池放置在空气中表现出极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硅太阳电池 异质结 金属氧化物 多层膜 背场 无掺杂 背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太阳电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段春艳 沈辉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41,47,共8页
高效太阳电池是近年太阳电池产业发展的目标,等离子体太阳电池技术则是近年来研究的比较活跃的高效太阳电池技术之一。该文对等离子体太阳电池,从原理,材料到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了比较全面的论述。等离子体太阳电池主要是利用贵金属... 高效太阳电池是近年太阳电池产业发展的目标,等离子体太阳电池技术则是近年来研究的比较活跃的高效太阳电池技术之一。该文对等离子体太阳电池,从原理,材料到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了比较全面的论述。等离子体太阳电池主要是利用贵金属纳米颗粒的表面等离子体效应增强太阳电池的光吸收。该技术既可以用在传统的硅电池上也可以用在薄膜电池上,尤其适用于作为薄膜电池的陷光结构,并且易于和传统的电池制造工艺相结合,有实现商业化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金属纳米颗粒 太阳电池 表面等离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