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澳季风区内水汽汇的准两年振荡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乔云亭 简茂球 罗会邦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8-101,共4页
利用1950—2000年大气视水汽汇资料,分析了亚澳季风区内水汽汇准两年振荡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亚澳季风区内水汽汇有显著的准两年振荡,其关键区位于西太平洋暖池、孟加拉湾、东南印度洋和西南印度洋.它们对应3种遥相关型。... 利用1950—2000年大气视水汽汇资料,分析了亚澳季风区内水汽汇准两年振荡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亚澳季风区内水汽汇有显著的准两年振荡,其关键区位于西太平洋暖池、孟加拉湾、东南印度洋和西南印度洋.它们对应3种遥相关型。当暖池水汽汇偏强时,我国华南为偏北风距平,东亚季风区水汽汇偏弱:印度洋水汽汇距平呈现为偶极子分布,东南印度洋附近水汽汇偏强时,东南印度洋至赤道西印度洋为偏西风距平,赤道西印度洋水汽汇偏弱;孟加拉湾水汽汇偏强时,孟加拉湾至西南印度洋为偏南风距平,西南印度洋的水汽汇偏弱。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两年振荡 亚澳季风区 水汽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澳季风区的水汽输送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乔云亭 林美静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2-105,共4页
用1950-2004年NCAR/NCEP再分析资料计算得到逐日垂直积分水汽输送通量矢量Q,然后进行月平均处理,分析了亚澳季风区的水汽输送特征。结果表明,北半球冬季,亚洲季风区低纬地区为东北风水汽输送,它经过赤道偏转为西北风水汽输送,将水汽输... 用1950-2004年NCAR/NCEP再分析资料计算得到逐日垂直积分水汽输送通量矢量Q,然后进行月平均处理,分析了亚澳季风区的水汽输送特征。结果表明,北半球冬季,亚洲季风区低纬地区为东北风水汽输送,它经过赤道偏转为西北风水汽输送,将水汽输送到澳大利亚季风区和低纬南印度洋。北半球夏季,澳大利亚季风区和低纬南印度洋为东南风水汽输送,它经过赤道偏转为西南风水汽输送,将水汽输送到亚洲季风区。夏季的水汽输送要比冬季强盛得多。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赤道上存在两个显著的水汽经向输送大值区,分别在35°-65°E和100°-135°E。冬季100°-135°E的平均值稍强;夏季35°-65°E的平均值远大于100°-135°E的水汽输送值,这说明夏季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在亚、澳季风区之间的水汽交换中占主要地位。两支越赤道水汽输送是相互独立的。每支越赤道水汽输送本身在冬、夏季存在显著负相关,当冬季从亚洲季风区向澳大利亚季风区和低纬南印度洋的水汽输送偏强时,接下来的夏季,从澳大利亚季风区和低纬南印度洋向亚洲季风区的水汽输送也偏强;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澳季风区 水汽输送 越赤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水汽反演方法的改善及其在台风暴雨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邹海波 单九生 +1 位作者 吴珊珊 刘熙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25,共9页
利用南昌和赣州的GPS/MET资料和探空资料,对Saastamoinen、Hopfield和Black三种天顶静力延迟(ZHD)模型进行了改善,改善后的模型不仅减小模型偏差还提升了计算精度。对比分析采用改善前后的ZHD模型解算的PW(GPS PW)与探空PW发现,改善后的... 利用南昌和赣州的GPS/MET资料和探空资料,对Saastamoinen、Hopfield和Black三种天顶静力延迟(ZHD)模型进行了改善,改善后的模型不仅减小模型偏差还提升了计算精度。对比分析采用改善前后的ZHD模型解算的PW(GPS PW)与探空PW发现,改善后的ZHD模型解算的GPS PW减小了与探空PW的偏差和标准差,提升了GPS PW的反演精度。运用改善后的Hopfield模型解算的GPS PW(与探空PW的偏差最小),对2012年8月7-11日台风"海葵"影响江西期间作了分析,发现降水开始于GPS PW超过60 mm后2 h;强降水出现在GPS PW的高值段;GPS PW降至60 mm以下后降水随之结束。用水汽收支方程对GPS PW诊断分析发现:在台风影响初期,比湿平流是GPS PW增加的主要原因;台风影响中期,比湿平流减小,水平风的辐合成为GPS PW增加的主要原因;台风影响后期,水平风辐合的减弱、降水过程消耗水汽是GPS PW减小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PW ZHD 暴雨 海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