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湘赣浙闽地区汛期的降水划分及环流特征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周芳
王东海
卫俊宏
-
机构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广东省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热带大气海洋系统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西省气象台
澳门海岸带生态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澳门环境研究院/澳门科技大学创新工程学院
气候变化风险与气象灾害防御江西省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大气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9-813,共15页
-
基金
佛山市社会领域科技攻关专项项目2120001008761
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2020B0301030004
+3 种基金
澳门特别行政区科技发展基金项目001/2022/NIF
广东省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项目2023B1212060019,2020B1212060025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创新团队建设项目311021001
南昌国家气候观象台专项项目JX2023M13。
-
文摘
湘赣浙闽地区是中国降水开始最早的地区之一,该地区先后经历华南前汛期、江淮梅雨期和华南后汛期。湘赣浙闽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环流特征与华南前汛期、江淮梅雨期和华南后汛期的不尽相同。为了研究湘赣浙闽地区汛期降水的基本特征,本文利用地面气象观测站和ERA5再分析数据,首先对比了不同季风雨期湘赣浙闽地区降水的特征,然后又分析了其逐侯演变特征,并最终根据候雨日日降水量和强降水站数得出一种划分汛期的新的方式,依照新的方式定义汛期和汛期的不同阶段,并探索了入汛前后以及汛期不同阶段降水和环流的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相较于其他分段方式,新的定义方法能够更好地描述出湘赣浙闽地区汛期大雨带南北位移和多雨中心东西变化的演变特征。(2)湘赣浙闽地区的汛期有其不同于其他华南前汛期和江淮梅雨期独特的降水特征,平均开始于22候,结束于50候,可以分为春雨期、主汛期和后汛期三个阶段,其中主汛期又可分为主汛期前期和主汛期盛期。春雨期开始时间晚于华南前汛期,降水整体分布较为均匀,在南岭南部和江西、湖南北部有两条大雨带;主汛期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早于江淮梅雨期开始和结束的时间,降水全面增强,强降水中心位于鄱阳湖平原到武夷山区;后汛期开始时间晚于华南后汛期的开始时间,降水主要位于福建东南部沿海地区。(3)湘赣浙闽地区在进入汛期以后,大气环流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与汛期开始相伴随的大气环流特征主要表现为:南亚高压北上高原,湘赣浙闽地区上空西风气流减弱,副热带高压北抬,脊线位于18°~21°N,低空西南气流和超低空偏南风均增强,水汽大幅增加,这些特征与华南前汛期及江淮梅雨期不同。汛期不同阶段环流的演变主要体现在低槽和副热带高压的位置、低空气流的强度和低层风速辐合区位置的位移等等。这些结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湘赣浙闽地区汛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产生机制。
-
关键词
汛期
湘赣浙闽
降水特征
气候特征
环流特征
-
Keywords
Flood season
XGZM(Hunan
Jiangxi
Zhejiang
and Fujian regions)
Precipitation characteristics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Circulation characteristics
-
分类号
P46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