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市褐云玛瑙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孟锦绣 詹希美 +9 位作者 程梅 梁瑜 李素丽 甘明 徐贵峰 李卓雅 余细勇 蒋文玲 李运雄 何蔼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1-194,共4页
目的对广州市褐云玛瑙螺(Achatina fulica)感染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第Ⅲ期幼虫的情况进行调查和比较,填补广州市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流行病学资料。方法分别于2000年7月和2004年7月对广州市天河区、海珠区和越秀区... 目的对广州市褐云玛瑙螺(Achatina fulica)感染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第Ⅲ期幼虫的情况进行调查和比较,填补广州市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流行病学资料。方法分别于2000年7月和2004年7月对广州市天河区、海珠区和越秀区褐云玛瑙螺进行采样收集,消化法分离第Ⅲ期幼虫,计算感染率和感染度并与过去及国内其它地区进行比较,用灌胃法构建大鼠和小鼠动物模型,检测脑部和心肺晚期虫体。结果广州市褐云玛瑙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2000年为44.2%(57/129),感染度401条/螺,而2004年为27.3%(33/121),感染度为72条/螺,2次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χ2=7.5,P<0.01),各区褐云玛瑙螺的感染率差异较大,最高达65.9%。褐云玛瑙螺的感染率与其螺重呈正比。用分离的第Ⅲ期幼虫构建了小鼠和大鼠动物模型,分别从脑部和心肺检出较晚期虫体。结论广州市褐云玛瑙螺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和感染度2004年较2000年有明显下降,2004年感染率低于曾发生过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流行的地区;小鼠适于构建广州管圆线虫第Ⅳ、Ⅴ期模型,大鼠适于构建第Ⅴ期和成虫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褐云玛瑙螺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支睾吸虫成虫全长基因表达文库的构建和基因表达谱的建立 被引量:20
2
作者 徐劲 胡旭初 +4 位作者 应康 吴忠道 陈守义 谢毅 余新炳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83-386,393,共5页
目的 获得尽可能多的华支睾吸虫UNIGENE及全长基因 ,建立成虫基因表达谱 ,为华支睾吸虫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的规律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构建 pBluescriptⅡSK全长cDNA质粒文库 ,先对 5’端进行随机EST大量测序 ,生物信息... 目的 获得尽可能多的华支睾吸虫UNIGENE及全长基因 ,建立成虫基因表达谱 ,为华支睾吸虫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的规律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构建 pBluescriptⅡSK全长cDNA质粒文库 ,先对 5’端进行随机EST大量测序 ,生物信息分析后归并UNIGENE ,并对归并的结果进行了 3’端的序列测定 ,根据 3’端测序结果 ,再次进行UNI GENE归并 ,对能够拼接上的克隆进行了序列拼接。对预测为完整基因且未测通的序列 ,进行了引物设计 ,walking反应测序 ,将得到的UNIGENE用点样法制备基因芯片。结果 获得 5’端有效EST序列 4 0 6 6个 ,测序结果UNIGENE分析 ,归并获得1775个UNIGENE ,5’端预测的全长基因为 377个。共获得测通的cDNA序列 2 77个 ,其中全长基因 198个。目前制备的华支睾成虫基因表达谱芯片含有 1775个基因。结论 所构建的华支睾吸虫成虫全长cDNA文库质量较好 ,采用的技术路线获取全长基因建立基因表达谱的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 基因表达谱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支睾吸虫Rho GTPase样基因的识别、克隆表达与免疫鉴定 被引量:5
3
作者 谢红艳 胡旭初 +6 位作者 徐劲 吕刚 陈守义 魏全德 李艳文 吴忠道 余新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61-564,593,共5页
目的对新发现的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sinensis)的RhoGTPase样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和免疫学鉴定。方法将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识别的华支睾吸虫cDNA质粒文库中的RhoGTPase样基因的完整编码序列(CDS)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30a(+)中,在大肠埃... 目的对新发现的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sinensis)的RhoGTPase样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和免疫学鉴定。方法将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识别的华支睾吸虫cDNA质粒文库中的RhoGTPase样基因的完整编码序列(CDS)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30a(+)中,在大肠埃希菌BL21中用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 PAGE)和蛋白印迹(Westernblotting)进行分析,并用镍离子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结果华支睾吸虫的Rho GTPase样基因的完整阅读框含576个碱基,编码192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21.7kDa。PCR、双酶切及DNA测序的结果均表明重组质粒pET-30a(+)-RhoGTPase构建成功。SDS PAGE结果表明RhoGTPase基因在大肠埃希菌BL21中获得了高效表达,重组蛋白可被感染华支睾吸虫的猫血清识别,表明其具有免疫反应性。亲和层析获得了高纯度的蛋白。结论华支睾吸虫的RhoGTPase样基因可在原核系统中获得有免疫学活性的高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 RHO GTPASE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支睾吸虫的一个μ型GST基因的表达、纯化与免疫反应性鉴定 被引量:4
4
作者 伍忠銮 余新炳 +3 位作者 吴德 徐劲 吴忠道 胡旭初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扩增华支睾吸虫一个μ型谷胱甘肽移酶(mu-classglutathionetransferaseofClonorchissinen-sis,CsGSTM)基因,明确是否存在内含子,进行原核表达,纯化其表达产物,鉴定免疫反应性。【方法】用PCR方法从成虫cDNA文库和基因组中扩增... 【目的】扩增华支睾吸虫一个μ型谷胱甘肽移酶(mu-classglutathionetransferaseofClonorchissinen-sis,CsGSTM)基因,明确是否存在内含子,进行原核表达,纯化其表达产物,鉴定免疫反应性。【方法】用PCR方法从成虫cDNA文库和基因组中扩增出目的基因,测序,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在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按照Ni-NTAagarose说明书纯化重组蛋白,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dode-cylsulfate-polyacrylamidegelelectrophoresis,SDS-PAGE)、薄层色谱(thin-layerchromatography,TLC)和免疫印迹(Westernblotting)分析。【结果】CsGSTM基因全长657bp,没有内含子,构建的原核表达质粒pET-30a(+)-CsGSTM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有效表达,Mr,pET-30a(+)-CsGSTM=31×103。重组蛋白达总蛋白的39%,纯化后的重组蛋白纯度为98%,重组蛋白在纯化前后均有免疫反应性。【结论】CsGSTM基因没有内含子,在大肠杆菌中能有效表达,纯化前后的重组蛋白都具有免疫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 μ型GST基因 纯化 免疫反应性 鉴定 CDNA文库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亲免素基因的扩增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孜 余新炳 +2 位作者 吴忠道 徐劲 田春林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95-398,共4页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亲免素基因编码序列的结构及进行初步的功能预测。【方法】用5'端和3'端锚定PCR从尾蚴文库中扩增,以获取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亲免素基因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penreadingframe,ORF);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确认...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亲免素基因编码序列的结构及进行初步的功能预测。【方法】用5'端和3'端锚定PCR从尾蚴文库中扩增,以获取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亲免素基因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penreadingframe,ORF);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确认其是否为亲免素编码基因并进行结构功能的初步分析和预测。【结果】用5'端和3'端锚定PCR从尾蚴文库中获得了亲免素基因5'端和3'端所缺序列,得到的亲免素基因cDNA的总序列长为1438bp,其ORF长1296bp,编码431个氨基酸。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鉴定其为日本血吸虫亲免素基因的完整cDNA序列。并用RT-PCR从日本血吸虫尾蚴mRNA扩增出亲免素基因的ORF。【结论】成功获得了日本血吸虫亲免素编码基因的全长cDNA,为进一步的功能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尾蚴 编码基因 扩增 生物信息学技术 尾蚴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 PCR 功能预测 文库 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链球菌自溶酶蛋白抗原表位的预测、克隆及重组表达 被引量:3
6
作者 鲜墨 张莉滟 +5 位作者 童荔 甘慧泉 吕志跃 何思杰 郑焕钦 吴忠道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53-458,共6页
目的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预测肺炎链球菌自溶酶蛋白(LytA)可能的抗原表位,合成带有linker(Gly4 Ser1)3序列的融合基因片断(l1l2),并在原核系统表达。方法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在二级结构预测抗原表位分值的基础上结合单参数分析结果,... 目的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预测肺炎链球菌自溶酶蛋白(LytA)可能的抗原表位,合成带有linker(Gly4 Ser1)3序列的融合基因片断(l1l2),并在原核系统表达。方法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在二级结构预测抗原表位分值的基础上结合单参数分析结果,预测并设计LytA可能的重组抗原表位(L1L2)。扩增该表位基因l1l2,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重组质粒。经测序鉴定后,转入宿主菌JM109中原核表达L1L2多肽片断与载体标签蛋白还原性谷胱苷肽(GST)的融合蛋白GST-L1L2。结果预测表明序列2~28(EINVSKLRTDLPQVGVQPYRQVHAHST)、序列98~112(FMTDYRLYIELLRNL)分别为可能的B细胞和T细胞抗原表位。用PCR技术合成了l1l2片段,构建重组质粒pGEX-4T-1-l1l2,成功转化大肠杆菌JM109。结论经测序验证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GEX-L1L2,并转化大肠杆菌JM109,SDS-PAGE分析显示该重组质粒在原核系统中得到了表达,为后继多肽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LytA 表位预测 重组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蒿甲醚、血红素及Fe^3+对重组日本血吸虫乳酸脱氢酶(rSjLDH)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吕刚 胡旭初 +5 位作者 黄灿 谢红艳 徐劲 陈守义 吴忠道 余新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目的检测蒿甲醚、血红素及Fe3+对rSjLDH的抑制作用,探讨蒿甲醚抗血吸虫幼虫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在获得rSjLDH及建立标准酶活性测定体系的基础上,在标准酶活性测定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蒿甲醚、血红素及Fe3+,以药物相应的溶剂作为对照,... 目的检测蒿甲醚、血红素及Fe3+对rSjLDH的抑制作用,探讨蒿甲醚抗血吸虫幼虫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在获得rSjLDH及建立标准酶活性测定体系的基础上,在标准酶活性测定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蒿甲醚、血红素及Fe3+,以药物相应的溶剂作为对照,测定药物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相应对照组相比较,0.1 mmol/L的蒿甲醚对rSjLDH催化丙酮酸还原为乳酸及乳酸氧化为丙酮酸的反应无抑制作用(P>0.05);血红素对rSjLDH有极强的抑制作用,在0.015mmol/L时,rSjLDH催化乳酸氧化反应的活性被完全抑制(P<0.01),在浓度为0.02 mmol/L时,rSjLDH催化丙酮酸还原为乳酸的反应被抑制93.48%(P<0.01);0.1mmol/L蒿甲醚配伍0.004mmol/L血红素未发现对rSjLDH的抑制;Fe3+对rSjLDH有较强抑制作用,0.5mmol/L时rSjLDH催化正、逆反应的活性被完全抑制(P<0.01)。结论蒿甲醚对rSjLDH无抑制作用;血红素对rSjLDH有极强的抑制作用;蒿甲醚与血红素未发现有配伍作用;Fe3+对rSjLDH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提示蒿甲醚不直接作用于SjLDH,血红素是SjLDH的强抑制剂,其在蒿甲醚作用机制中的作用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乳酸脱氢酶 重组蛋白 蒿甲醚 血红素 F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地弓形虫LDH-Like MDH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申川军 何蔼 +6 位作者 郑小英 余南 郑斌 郑焕钦 李卓雅 曹爱莲 詹希美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61-466,490,共7页
目的获取弓形虫RH株速殖子苹果酸脱氢酶(MDH)的cDNA全长序列,并对推导翻译出的氨基酸(aa)序列进行分析。方法将NCBIGenBank中登录的弓形虫MDHEST序列进行比对、拼接和电子延伸,发现近5’末端的部分核酸序列缺失。基于分析,设计的上游、... 目的获取弓形虫RH株速殖子苹果酸脱氢酶(MDH)的cDNA全长序列,并对推导翻译出的氨基酸(aa)序列进行分析。方法将NCBIGenBank中登录的弓形虫MDHEST序列进行比对、拼接和电子延伸,发现近5’末端的部分核酸序列缺失。基于分析,设计的上游、下游引物分别包含起始密码子ATG和终止密码子TGA(TGA→UGA),使经RTPCR扩增出的片段对应完整的CDS或者ORF。之后对MDHCDS推导翻译出的aa序列进行了保守功能域和同源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克隆的MDH的cDNA全长951bp,推导翻译出的蛋白质有316个aa组成,约35kDa,与预期大小接近。保守功能域分析表明,弓形虫MDH最接近类乳酸脱氢酶型(lactatedehydrogenaselike)MDH,其准确定名缩写为LDHlikeMDH,同时弓形虫MDH还具有其它脱氢酶类的特征。弓形虫MDH除与隐孢子虫和恶性疟原虫高度同源外,还与很多细菌等物种同源,但与人的同源性最低(22%)。弓形虫MDHcDNA序列在NCBIGenBank中登录号为AY650028,对应aa序列的登录号为AAT67462。结论本研究首次获得了弓形虫MDH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和对应的aa序列。MDH是三羧酸循环中的重要酶类,该酶活性的改变,将直接影响弓形虫的存活。弓形虫MDHaa序列与人MDH蛋白间的同源性很低,提示基于MDH蛋白作为药靶,经高通量技术筛选抗弓形虫药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苹果酸脱氢酶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地弓形虫RH株微线体蛋白MIC3成熟肽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2
9
作者 余南 何蔼 +6 位作者 郑小英 申川军 郑斌 郑焕钦 李卓雅 曹爱莲 詹希美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1-334,共4页
目的 克隆编码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gondii)RH株微线体蛋白MIC3成熟肽的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 MMIC3,并在大肠杆菌BL2 1株中表达。方法 采用PCR技术从刚地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扩增编码微线体蛋白MIC3成熟肽的基因,并克隆到T载... 目的 克隆编码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gondii)RH株微线体蛋白MIC3成熟肽的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 MMIC3,并在大肠杆菌BL2 1株中表达。方法 采用PCR技术从刚地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扩增编码微线体蛋白MIC3成熟肽的基因,并克隆到T载体上,经测序鉴定后,将目的基因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0a(+)上,构建质粒pET MMIC3。表达产物用Westernblot进行进一步确认。结果 经初步菌液PCR鉴定,提取质粒双酶切鉴定并测序,确认插入T载体的序列为所需的目的序列;亚克隆构建pET -MMIC3,转化到宿主菌大肠杆菌BL2 1,得到分子量为37.2kDa的重组表达蛋白,Westernblot的结果与预测相符。结论 成功的克隆并融合表达了刚地弓形虫RH株微线体蛋白MIC3成熟肽,为进一步研究其在弓形虫粘附和入侵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微线体 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支睾吸虫蛋白酶体β2新基因的识别与克隆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光 荆春霞 +3 位作者 朱佩娴 徐劲 吴忠道 余新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20-723,共4页
目的识别华支睾吸虫蛋白酶体β2亚单位新基因(CsPSMB2),表达其重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CsPSMB2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大规模cDNA文库随机测序,发现CsPSMB2新基因。并将其定向插入到pGEX-4T-1载体中。构建成功的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 目的识别华支睾吸虫蛋白酶体β2亚单位新基因(CsPSMB2),表达其重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CsPSMB2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大规模cDNA文库随机测序,发现CsPSMB2新基因。并将其定向插入到pGEX-4T-1载体中。构建成功的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鉴定。结果发现了编码PSMB2基因的一个新成员CsPSMB2,CsPSMB2全长708个核苷酸,编码一个201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理论分子量为22.5kD,预测的蛋白与人的PSMB2蛋白同源性为58%并且含有一个蛋白酶体结构域,成功登录GeneBank,登录号为AY849972。构建成功重组质粒pGEX-4T-1-CsPSMB2,经IPTG诱导后表达出PSMB2的GST融合蛋白。结论发现华支睾吸虫新基因CsPSMB2,成功构建了pGEX-4T-1-CsPSMB2重组表达载体并表达出了CsPSMB2的GST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CsPSMB2在华支睾吸虫中的功能和可能的应用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 蛋白酶体 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支睾吸虫一个谷胱甘肽转移酶新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1
11
作者 伍忠銮 余新炳 +3 位作者 吴德 徐劲 吴忠道 胡旭初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89-491,共3页
目的 克隆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Cs)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transferase,GST)的一个新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 用PCR方法从华支睾吸虫成虫cDNA(质粒)文库中扩增新基因CsGST1,对DNA及其推导的氨基酸进行序列分析。... 目的 克隆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Cs)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transferase,GST)的一个新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 用PCR方法从华支睾吸虫成虫cDNA(质粒)文库中扩增新基因CsGST1,对DNA及其推导的氨基酸进行序列分析。将CsGST1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在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用SDS-PAGE鉴定重组蛋白。结果 从华支睾吸虫成虫cDNA(质粒)文库扩增出642 bp的CsGSTl,序列分析显示它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麝猫后睾吸虫GST的同源性最高(88%),并具有GST N-末端和C-末端的保守功能域。构建了重组质粒pET-30a(+)-CsGST1,SDS-PAGE显示CsGST1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pET-30a(+)-CsGST1的蛋白条带的分子量约为30 kDa。结论成功构建了CsGST1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 谷胱甘肽转移酶 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翻译控制肿瘤蛋白基因的杆状病毒表达载体构建和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海 胡少敏 +3 位作者 黄艳 吕刚 吴忠道 余新炳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56-659,共4页
目的构建日本血吸虫的翻译控制肿瘤蛋白(SjTCTP)基因的杆状病毒重组供体质粒pFASTA-TCTP,用该重组转移质粒转化含有杆状病毒表达载体以构建BacmidGFP-TCTP,感染昆虫细胞进行表达。方法将已克隆的SjTCTP基因与线性化的pFASTA进行连接为pF... 目的构建日本血吸虫的翻译控制肿瘤蛋白(SjTCTP)基因的杆状病毒重组供体质粒pFASTA-TCTP,用该重组转移质粒转化含有杆状病毒表达载体以构建BacmidGFP-TCTP,感染昆虫细胞进行表达。方法将已克隆的SjTCTP基因与线性化的pFASTA进行连接为pFASTA-TCTP,使pFASTA-TCTP与DH10BAC感受菌进行转座重组,利用抗性及蓝白斑筛选重组BacmidGFP-TCTP克隆,提取BacmidGFP-TCTP转染昆虫细胞Sf9获得有感染力的病毒,利用病毒感染Sf9细胞进行蛋白表达,通过荧光镜观察、RT-PCR、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检测表达情况。结果获得了重组SjTCTP的杆状病毒,细胞能表达出与SjTCTP单抗结合的、分子量为23kDa左右的融合有组氨酸标签的目的蛋白。结论SjTCTP能在昆虫细胞中获得良好表达,为其的分子生物学活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SjTCTP 杆状病毒表达载体 SF9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FKBP12基因的克隆及其免疫组织定位
13
作者 李孜 余新炳 +1 位作者 吴忠道 胡旭初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6-239,262,共5页
目的克隆日本血吸虫(Sj)FKBP12基因全长cDNA,并进行免疫组织定位。方法从成虫RNA中RT-PCR扩增SjFKBP12基因完整的编码阅读框后,将其分别克隆入pGEX-4T-1和pEGFP-N1载体中;DNA免疫后制备抗血清,间接免疫荧光法对FKBP12进行组织定位。结果... 目的克隆日本血吸虫(Sj)FKBP12基因全长cDNA,并进行免疫组织定位。方法从成虫RNA中RT-PCR扩增SjFKBP12基因完整的编码阅读框后,将其分别克隆入pGEX-4T-1和pEGFP-N1载体中;DNA免疫后制备抗血清,间接免疫荧光法对FKBP12进行组织定位。结果将SjFKBP12基因成功克隆入pGEX-4T-1和pEGFP-N1载体中;FKBP12定位于Sj成虫的被膜上。结论成功克隆了SjFKBP12基因,并对FKBP12蛋白在Sj成虫中进行组织定位,为将其进行疫苗等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中国大陆株 FKBP12 克隆 免疫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DNA末端快速扩增的刚地弓形虫核仁G蛋白-1的克隆
14
作者 申川军 何蔼 +6 位作者 郑小英 余南 郑斌 郑焕钦 李卓雅 曹爱莲 詹希美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3-287,共5页
目的 克隆弓形虫核仁G蛋白- 1(NOG1)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方法 根据NCBIGeneBank中登录的弓形虫NOG1基因的唯一EST序列设计引物,利用cDNA 5’-末端快速扩增法(5’-RACE)和cDNA 3’-末端快速扩增法(3’-RACE)分别对已知序列进行延伸,... 目的 克隆弓形虫核仁G蛋白- 1(NOG1)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方法 根据NCBIGeneBank中登录的弓形虫NOG1基因的唯一EST序列设计引物,利用cDNA 5’-末端快速扩增法(5’-RACE)和cDNA 3’-末端快速扩增法(3’-RACE)分别对已知序列进行延伸,将扩增获得的3’-端和5’-端未知序列与位于中间位置的已知序列进行拼接,然后经Blast检验全长序列的正确性。结果 5’-RACE扩增获得3个不同长度的片断,最长片断全长12 87bp ,去除引物和夹杂的已知序列后,通过5’-RACE在5’端扩增获得未知序列为1196bp。3’-RACE扩增后得到一条特异性条带,位于大约1.7kb左右,测序全长为16 34bp ,去除引物和已知序列,经3’-RACE扩增获得的3’-端未知序列为12 0 4bp。Blast全长为316 7bp的3段拼接序列,发现其覆盖NOG1基因cDNA的完整ORF或者CDS序列(6 5 0bp 2 80 9bp)。推导翻译出的蛋白质一级结构包含719个氨基酸(aa) ,在所有已发现物种的NOG1中,弓形虫NOG1基因的cDNA和相应的aa序列都是最长的。该序列已登录NCBIGeneBank ,核酸序列登录号AY6 86 734,对应蛋白质的aa序列登录号为AAT94 2 90。结论 本研究首次克隆获得了弓形虫NOG1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对相应的aa序列进行了推导翻译和简单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核仁G蛋白-1 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